果然不出蘇澤的意料,次日,內閣首輔徐階再次上書乞休,這一次皇帝依舊留中不發。
六月十三日,徐階再次以自己老病為由乞休致仕,這一次隆慶皇帝下旨慰留,再派遣禦醫前往徐階府上,展現慰留的態度。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大臣們已經明白了皇帝的態度。
禦史台和六科的言官們,又怎麼能忍住這個機會?
除了徐階的門生故吏外,言官開始瘋狂上書,彈劾徐階在位期間的各種過錯,禦案上堆滿了彈劾徐階的奏疏。
六月十五日,徐階再次上疏,在這一次上疏中,徐階曆數自己為政的得失,在奏疏最後向皇帝推薦了李春芳和趙貞吉入閣。
事到如今,徐階罷相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份奏疏也體現出徐階的水平,姿態放的非常低,態度也十分的真誠。
更重要的是,徐階推薦的李春芳和趙貞吉,是無論資曆名望,還是和皇帝私人關係,都是足以入閣的人選。
這是給自己找退路了。
徐階和李春芳亦師亦友,是心學同道,李春芳的政治主張也和徐階差不多,簡單的說就是清靜無為,性格也比較保守。
趙貞吉和徐階也是講學同好,政治立場上也和徐階差不多,屬於不粘鍋類型的。
這兩人入閣,以李春芳的資曆威望,必然接替徐階擔任內閣首輔,這樣就能繼續壓製高拱。
蘇澤不由感歎,政治果然就是“人的藝術”。
徐階雖老,但是這一手致仕的表奏,給自己留足了退路。
按照徐階的設想,等他致仕後,內閣五人,首輔李春芳,輔臣張居正、陳以勤、趙貞吉,都是他的門生故舊,四個人打一個高拱,肯定是優勢在我。
那這樣就不用擔心自己致仕後的安全問題了,不用擔心高拱的政治報複了。
隻是蘇澤冷笑一聲,徐階不知道的是,高拱和張居正已經暗中有了默契。
蘇澤想起了史書中,南京禮科給事中張應治,是張居正執政時期實行一條鞭法的急先鋒,就知道他是誰的人了。
隻能說張居正實在是太擅長布閒子了,朝中沒人看出他和張應治的關係,不知道這次“倒徐”是他在暗中發力的。
好弟子不可靠,李春芳性格軟弱,趙貞吉又是不粘鍋。
至於陳以勤?
在徐階上書乞休的時候,內閣大學士陳以勤也同樣上書,請求致仕。
這一次皇帝下詔挽留,但是陳以勤似乎去意已決,一天上疏三封請求致仕。
就這樣,讓徐階沒想到的是,自己還沒致仕,陳以勤就先辭職了!
完了!四打一變成了三打一!
六月十八日,在北方巡邊的李春芳回朝,隆慶皇帝詔李春芳入宮廷對。
六月十九日,徐階的乞休奏疏終於被皇帝批準,這位曆經嘉靖隆慶兩朝,鬥倒了嚴嵩的大明首輔,終於辭官歸鄉。
隆慶下詔表揚了徐階定策翼讚之功,又給徐階的三個兒子蔭官升遷,君臣二人算是體麵的分手。
再有詔書,建極殿大學士李春芳入閣任首輔,吏部侍郎趙貞吉改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也入閣。
這些朝堂上的大風暴,和身在國史館的蘇澤沒有太大的衝擊,畢竟他現在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詹事府左春坊左讚善。
唯一的影響,就是趙貞吉掌詹事府事,成為自己部門頂頭上司的上司。
當然,趙閣老現在應該是不會注意到自己這個小蝦米,蘇澤的頂頭上司,也就是左春坊左諭德,也是一位老熟人,正是從翰林院調過來的諸大綬。
除了諸大綬之外,羅萬化也被調入詹事府,和蘇澤一同擔任讚善。
沈一貫也因為聯名上疏,請修《帝鑒圖說》的功勞,庶吉士提前轉正,擔任左春坊司諫,從七品,主掌進諫規勸儲君之事。
國史館的辦公地點不變,但是加詹事府牌子,改由內閣首輔李春芳擔任《帝鑒圖說》的總裁官,詹事府詹事趙貞吉擔任副總裁官。
用現代的說法,也就是說國史館還是同一套班子,但是換了牌子辦公。
但是很快,朝堂的風就吹到了蘇澤這裡。
六月二十三日,新任詹事府詹事趙貞吉,在一眾詹事府官員的陪同下,將蘇澤這些掛著詹事府職位的大小官員,都召集到了詹事府。
蘇澤終於見到了一臉疲態的申時行。
說起來也是諷刺,高閣老讓自己親近申時行,但是這些日子申時行忙著冊立太子的大典,幾乎天天睡在禮部,根本就沒機會來史館。
欽天監算出了吉時,冊立大典定在下個月的二十號,禮部官員都忙了快一個月了,還有很多事情沒能籌備妥當。
不僅僅是申時行,詹事府中也有不少兼任禮部職位的官員,他們都用幽怨的眼神看著蘇澤。
蘇澤這才想起來,自己是首倡建儲的功臣,自己一封奏疏上去完事了,還升官了,但是禮部的官員可就忙壞了。
你蘇澤隻要上疏就行了,我們禮部官員要考慮的事情就太多了。
看著這些申時行幽怨的眼神,蘇澤都要忍不住愉悅的輕哼起來。
可沒想到,趙貞吉開口第一句話,就讓蘇澤的心情落到了穀底。
“這些日子為了籌備東宮冊立大典,禮部上下都忙壞了,本官身為詹事府詹事,又是禮部尚書,身負部府之責,特意上奏陛下,詹事府上下也要為冊立大典的事情忙起來。”
申時行回了蘇澤一個“活該”的眼神,包括蘇澤在內的詹事府官員卻隻能行禮受命。
蘇澤也沒想到,曆史上這位著名不粘鍋趙貞吉,在處理政務上竟頗為雷厲風行。
剛剛宣布了皇帝的命令,趙貞吉緊接著開始布置工作。
被喊到名字的官員紛紛上前,領受了自己負責的任務。
國之大事,在戎在祀。
冊立皇太子的大典,是僅次於皇帝繼位大典的重要儀式,需要準備的東西自然很多。
更糟糕的是,上一次冊立太子,還是嘉靖十八年,嘉靖皇帝冊立莊靜太子的時候。
莊靜太子暴薨後,嘉靖皇帝就相信二龍不相見,再沒有冊立過太子。
禮部最老的官員,都不知道東宮冊立大典要怎麼辦,隻能從《大明會典》中找資料。
就在這個時候,趙貞吉突然喊到蘇澤的名字,他開口說道:
“左讚善蘇澤,交予爾烏思藏貢務。”
聽到這個任命,包括申時行沈一貫在內的蘇澤眾多好友,紛紛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