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說韓非的知識已經深刻融合了唯物論以及皇帝集權的實踐性,一個能從封建時代學出來的人,竟然掌握了這種跨時代的前瞻知識,他真的是人嗎?
這並不是說法家不好,看秦國數代人打下來的基業,本著或許自己就是將來繼承人的身份,該學的總要學的。
李斯與韓非師出同門,能夠更好地施行韓非留下來的“遺產”
因此李斯是一個用起來很趁手的秦國重臣。
換言之,一個帝國要強大,要生存,它不能沒有政治家。
“聽聞昨天廷議,廷尉與丞相又在大殿爭論?”
李斯尷尬一笑,再一次行禮言道:“臣與丞相的治國方略不同,才會在陛下麵前爭論。”
扶蘇看著火盆中燒著的火焰,笑道:“其實繼續分封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李斯頷首道:“公子所言極是,可王綰畢竟是秦國的丞相,朝中有不少人支持他。”
如今的李斯還隻是一個廷尉,官職不及丞相,但廷尉一職執掌律法與刑罰,類似刑部。
“王綰是個守舊的人,包括他的門客或者是他在秦國的同僚,還有那些與王綰一起反對你的老臣。”
李斯再一次低下頭,神色更添幾分恭敬。
扶蘇又道:“秦國是由變法開始強大的,分封的老路走過一次何必再走,當今父皇該更傾向郡縣製,其實廷尉大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此也算是我的老師的遺願。”
李斯作揖行禮。
在高泉宮外的宮人們眼中,公子扶蘇與廷尉李斯徹夜長談,直到天亮華陽太後要下葬了,李斯這才離開。
華陽太後下葬的第三個月,已是第二年的春季,關中的氣候卻依舊天寒地凍。
秦國的廷尉李斯走出家門,正在往鹹陽宮而去。
李斯對身邊的賓客吩咐道:“天下人皆知,公子扶蘇頗有賢名。”
賓客回道:“現在也有很多人得知,公子扶蘇喜看當年韓國公子韓非的書,說不定還在韓國故地的韓國名仕們也會得知。”
這位賓客所言的名仕大抵就是如張良那樣的人。
王綰已有一個月沒有去章台宮上朝,始皇帝也默認了這位丞相不來上朝這件事,反而越發重用李斯。
其實早在幾年前,以李斯為首的朝中新派勢力與王綰的老派勢力就鬥得很厲害。
王綰認為,如今治國還是要用以往的分封製,將始皇帝的兒子分封在各地,設置一個個得諸侯國進行治理。
因為這件事,李斯一係的人總是站出來反對王綰這個丞相,朝中吵得不可開交。
不過最後始皇帝還是選擇了李斯的建議,選擇了郡縣製,而不是分封。
近來,公子扶蘇喜養魚,而始皇帝念在公子的孝心,就將高泉宮賜給了公子居住,為華陽太後守孝。
守孝期間的公子,平日裡隻是養魚或者看書,不與那些王綰之流的名仕往來,不與六國的舊貴族往來,隻是住在高泉宮內,鮮有出去走動。
李斯走到高泉宮前,向這裡的宮人說明了來意,門前的人稟報之後,這才準許進入。
被兩位內侍領著來到高泉宮的後院,這裡有一座假山,水流從假山上流下來,順著一根竹管流入池塘中。
池子看起來並不是太深,還能隱約見到正在遊動的魚。
李斯見到池邊正在看書的公子,便上前行禮。
扶蘇笑著讓人遞上一些糕點,又問道:“聽聞王綰得了重病,不能早朝,還聽聞有不少人去拜訪他。”
“王丞相德高望眾,他說病了,那多半是真的病了,隻是病得不重。”
見李斯端正站著回話,扶蘇又道:“還聽彆人說,父皇采納了廷尉的建議,往後大秦要實行郡縣製。”
李斯回道:“還要多謝公子兩月前對臣的勸告,讓臣有信心向陛下進諫。”
李斯心中本就對法家思想是極其維護的,始皇帝也終究會采納李斯的建議。
既然是李斯的進諫,那麼接下來就該重用李斯了,王綰這個丞相的位置能否保住還要兩說。
在外人看來,是公子扶蘇與廷尉李斯聯手要扳倒當朝的秦國丞相王綰。
不知始皇帝聽到這個傳聞又會作何感想?
扶蘇詢問道:“聽說如今項燕還逃亡在外,還要另立一個楚王?”
李斯微笑著道:“項燕之流,不足為慮。”
“王翦大將軍的兵馬何時回來?”
“臣……不知。”
李斯將姿態放得更低,彆的事能夠告知公子,唯獨有關王翦大將軍的事,即便是知道也不能隨便說。
見公子不言語,李斯又道:“陛下有詔令,命臣往後教導公子。”
扶蘇看著池中的魚,又道:“嗯,我也收到父皇詔令了,以後有勞老師了。”
李斯會心一笑,連忙行禮。
能夠得到公子一句老師的稱呼,李斯心中熱乎,不免更加欣喜,秦國有一位好學的公子,當然不是一件壞事。
這位新老師離開時腳步確實很著急,這也是正常的,未來幾年會是他一展宏圖的人生巔峰期。
高泉宮後方的池塘,所養都是一些尋常的魚,公子還會命人抓一兩條殺了吃,扶蘇公子愛吃魚,也愛養魚。
扶蘇重新坐下來,依舊看著書,在鹹陽宮裡有看不完的書,這些書有的是從六國收繳而來的,還有的是秦國的臣子所寫的。
細數這些為秦國立功的能臣……其實他們那些人,絕大多數都沒有好下場的。
比如說張儀,商鞅,白起。
通常而言,掌權的曆代秦王對所有事都有一票否決權,也有拍板決定的權力,任何事隻要秦王反對就不能施行。
並且延續至今,就如當年在秦國執掌大權四十多年的魏冉,秦王說廢就廢,魏冉不敢有半句怨言。
當年的白起,那也是說殺就殺,白起逃都沒逃。
要給秦國賣命就要看他的八字夠不夠硬。
在史書上,就連李斯他自己也沒落得一個善終。
這個大秦帝國如今看起來空前的強大,可舉目望去民生凋敝,富饒的關中還有待開發,鄭國渠雖好。
但依舊不夠用,整個大西北以及中原還有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