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真人由是大起好奇之心。
要知道紫玄山雖然並未列入道魔九大派之中,卻是傳承極久的道門正宗,隻是門中典籍因劫數散佚許多,加之紫玄山收徒謹慎,一代最多數十人,與彆家彆派動輒上千弟子不好比,所以聲勢才不如九大派那般顯赫。
故此溫半江真人偶然間發現白猿所學居然有本派道法的影子,龍華深山中又有紫玄法術封禁的洞府,便大膽推測這頭猿精十九是機緣巧合,無意中得了自家門戶散佚的道法。
為謹慎起見,他並沒讓雲雁子真人動手逐走白猿,而是施法隱去氣息身形,兩位真人十分精力的九成九還放在煉丹論道上,隻留出一分念頭,偶然以神識靈覺窺探白猿一二行跡。
沒想到白猿所學道法究竟是不是紫玄山散佚之事尚未查明,兩位真人又撞見白猿擄來書生,朝夕請教、傳授劍法等一乾事,不免越發覺得這頭白猿舉止與常妖不同,而且也發現這少年書生路寧十分有趣,行止有度、心性大方質樸,左右這一爐陰陽易元丹總需個月方能練成,故此兩位真人便一直不現行蹤,倒想看看這書生與白猿之交結果如何。
隻是便是任憑兩位真人法力如何通天徹地,也萬萬料想不到書生與妖怪居然也能相交莫逆,特彆是今日因詩飲酒,攀談大半夜之後,那白猿竟不知天高地厚,以本身法力強助路寧修煉道法,這卻是犯了修行之道的第一條大忌。
這大忌,便是修行的頭一道難關。
要知道以溫半江與雲雁子兩位真人眼力之高,當然早就看出路寧修行天賦甚佳,但自身根骨稟賦卻有不足,更兼不具仙緣,也就是說他並無蒼天眷顧在身,本來永世也感應不到天地之力,就算有一萬部最最上乘的道法、魔法、佛法、妖法等擺在麵前,也注定無法踏足修煉之道。
似這樣空有天資卻無法修道的人物,便喚作沒有仙緣,溫半江與雲雁子兩位真人遊戲人間之時見過的此類人當真不知凡幾,因此雖然覺得路寧有趣,卻並未生出彆的念頭來,畢竟似他這樣的人根本不能修道,除非真有另一種極特殊、極罕有的緣法,否則便是仙凡永隔。
但白猿可沒兩位真人一般的見識眼光,他從開靈智起便是自行摸索妖法修持,連修煉古仙人遺留的道法都還需路寧指點,所以雖已經入了修煉門徑,懂得一些道術與法門,但到底未經傳授,一些最基礎的道理反而沒人告誡過他。
以至於白猿一向隻知道天道不公,沒仙緣的人不能修行,卻不曾知曉若是沒有特彆的緣法遇合,不具備仙緣之人若強行修煉道法,輕者神魂俱迷人如僵木,雖生如死;重者魂飛魄散,一切印記自這個世間徹底消失,落得個永不超生的下場。
要是有懂得修行之輩強助無仙緣之人修煉的話,兩者同樣結果,一樣會落得生不如死,或者永久消失。
便是因為不懂,白猿才會莽莽撞撞用自家的本命真氣助路寧感應天地元氣,此中厲害兩位真人自然明白,故此一發現白猿的異動頓時吃驚不小,他們宅心仁厚,不願看著一人一猿因無知橫死,就要隔空出手阻攔,卻各自愕然發現,那白猿將本身功力灌注入路寧體內後,一猿一人神魂皆未被天地規則反噬,白猿的真氣反倒與路寧肉身之中本來便具有的些微天地元力水乳相溶,不分彼此,就如同當初就是同一個人修成的真氣,被迫分開,現在又重新合並一處,還複是同一人一般,
那白猿原本就身具仙緣,懂得修煉,路寧此時與他的真氣化合為一,自然也就能感應到天地之力,可以從容邁出踏入修行之道的頭一步。
“緣法遇合!想不到白猿與這書生竟有著緣法遇合的機緣,誤打誤撞犯了修行大忌也能無事,果然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老道一生修行,卻也隻見過這一次而已。”雲雁子遠遠運使法力,將這一幕如同親見一般,不禁在一旁歎道。
溫半江也搖首歎息,“想不到此子居然有此奇遇,當初我在清河龍君宴上見他,還曾可惜其膽識心智俱都不凡,勉強算個修道的料子,奈何就是沒有仙緣,到如今才知道,原來此子並非沒有仙緣,卻隻是還沒遇上這頭白猿,仙緣未曾顯現而已。”
原來生靈修行,的確需要身具仙緣方可,但是天道運行,萬事萬物間必定都要留一線生機的,並無絕對之理。
譬如修行之事,生靈能否修煉固然是命中早就注定,但會不會踏上修行之路,卻是自家行止決定,並不是有仙緣就一定能踏足修煉的。
同樣的道理,沒有仙緣之輩,上天也會彆有一番安排,稱作緣法遇合,不管是不是身具仙緣,隻要一心求道,亦有一線能踏入修煉之道的機會。
這一種緣法遇合,是指天生萬靈,凡是沒有仙緣之輩一生總有一個機會,找到或者遇到一個冥冥中注定與本身有莫大緣法的事物、生靈,或人或物,或山或水,或神或魔,或妖或鬼,或事或劫,然後才能在這個有莫大緣法的事物、生靈、事件的幫助下,生出仙緣來,擁有能夠修煉的天賦。
比如傳說中,常有凡人偶吞什麼寶珠,便能化為仙人,服食什麼稀罕果子,亦可壽活千年,或者無意中遇上異人,短短數十年就學得長生不老之法,進了什麼名山大川,數日再出,世間已經幾千年過去等等,其實說的都是緣法遇合,有人忽然間因此身具仙緣,或者踏入修煉之道,或者得了其它好處,種種種種,不一而足。
可是天地之大,物類之多,實在難以想象,緣法之間可能相隔億萬裡之遙,並有種類之彆,故此這種緣法遇合之罕有實在是千古難尋,比單純的身具仙緣還要稀少千萬倍,尋常修煉之輩,十萬個裡也未必有一個是靠緣法遇合才踏上修行之路的,更何況通天下都必定沒有十萬人修煉。
故此路寧與白猿的此番誤打誤撞遇合之奇之稀,才會讓溫半江和雲雁子這兩位見多識廣的元神高人都嘖嘖稱奇,十分驚訝。
“既然得了緣法遇合,這個小書生日後必有一份前途,老道瞧這小子修道的根骨一般,心性天資卻還不錯,不如再瞧幾天,看有無機會把他收入我雁蕩劍派中吧。”雲雁子歎息了一會兒,忽然因此動了收徒之念,溫半江在一旁也是一般。
其實他紫玄山收徒遠比雁蕩劍派謹慎許多,非得三番五次考驗,心性根骨、向道之心、天賦資質等都是上乘之輩,才會收為弟子。但溫半江此番離山之前,曾用本門的望氣之術推算過行止,隱隱算出南方清河附近似有人與自家有師徒之緣,且與水相應,與白相連,才會流連清河流域不去,直至遇上敖鈺。
今日溫半江撞見路寧白猿緣法遇合,再想起當初龍宮之事,不禁恍然大悟,看來這天道運行果真十分莫測,那白猿與路寧有緣法遇合,助其踏入修行之道,自己與路寧之間又何嘗沒有緣法,否則的話,沒有自己的出現,此刻的路寧應該還是普通書生一個,甚至直接橫死船頭,又豈會與白猿相遇,更兼學成道法?
因有此念,真人不免在心中想:“若是那日離山時望氣推算不差,這路姓書生應該就是溫某所算之人,嗯,若真是有這般事,倒是要看看此子是否與我紫玄山的道法有緣了……”
這兩位真人心中各有所思,暗中靜默不表,卻說那路寧,一入定之後便不曾動彈分毫,直至第二天日當正午陽氣過盛之時,白猿見時辰到了午時,烈日當空之下不合修煉,方才將其喚醒過來。
那路寧雖然一天一夜未睡,此刻卻是精神倍長,白猿卻因為先前本命真氣消耗過大,雖經調息卻不過是略有緩解,想要真正複原,還需要閉關修煉旬月功夫才行,故而見路寧醒來便要告辭。
路寧看出這位白兄先前助自己修行必定消耗極大,因此十分感動,又蒙他傳授了正經的修煉之法,乃是天大的恩情,故此再三拜謝,那白猿卻是不以為意,笑道:“路兄弟,你先前替某家解釋諸多道書中的疑難,與我實有半師之德,某家傳你修煉之法,一是報你這半師之德,二來也是你我兄弟相見恨晚,十分相得,你又何必為此小事言謝?”
說罷,他便囑咐了路寧幾句日常修行中的禁忌和需要小心之處,然後匆匆告辭。
白猿走後,瓊娘又來將昨夜酒席殘局撤走,路寧驟然得了道家傳授,知道這是十分難得的奇緣,說不定魚龍之彆就看今朝,因此十分珍惜,極知道努力,回了所居石洞後便忍不住又開始用功起來。
說來也奇怪,先前他剛來此地,住在這處石洞中隻覺得萬般不好,朝夕夢想的就是能出去,後來習練劍法,心有所屬,便不覺得石洞有什麼不妥之處了。
如今開始修行道法,一回洞中,他便隱隱能感覺到此地靈氣逼人,比外間更適合感應天地元氣,知道這座石洞必然不是普通地方,想起瓊娘曾經提起,這石洞原本是白猿自家所居,因為自己來了才另往他處,將石洞讓給自己,心中不由更是感激。暗中勉勵自己定要好好努力,修成一身道法,才不負白猿如此辛苦,傳授了自己一身本領。
路寧心中如此想,自然倍加勤勉,比先前習練劍法之時更甚,一刻閒暇時間也不願耽擱,立刻便盤膝坐定,重又開始感應天地元氣修煉,這一坐又是大半日,卻等到時間將至子時方才醒轉。
原來這也是白猿告誡他,說修煉之初最忌晝夜不停用功,總要給自家肉身一個休養的機會,不然反自傷身,況且那一日中的子、午兩個時辰陽氣、陰氣極盛,更是不適合修行,日後修為高了倒也罷了,如今路寧才是修煉第一重引氣入體的修為,最怕體內元氣亂了傷損肉身,故此在這兩個時辰中最好不要修煉。
白猿此話言猶在耳,路寧自然不會不聽,隻是他一睜眼,卻發現自己打坐的石床上居然多出了一頁紙,看形製正是偶爾白猿拿來詢問自己疑難時所用。
路寧以為自家修煉之時白猿偷偷來過,不願打擾自己,才會將疑問用信箋留下,於是信手拿起,打開一看,卻發現這紙上並非什麼疑難問題,反而是用蠅頭小楷寫了一篇修行的法門,有個名目喚作玉鎖金關訣。
如今他的見識比未出門之前可增長了許多,仔細一分辨這部心決,便發現這是一篇道家正宗修煉法門,與前日白猿口口相授的無名心決頗多類似之處,但卻高深奧妙不少,便以為本是一套,此乃白猿所傳無名心決的後半部分。
隻是這部心決最後還有一行字,“此事切莫向人提及”,讓路寧覺得甚是奇怪,不過轉念一想,白猿來去無蹤、行跡隱秘,本身也定是有些秘密的,這玉鎖金關決他既然不願當麵傳授,而是用信箋留贈,又囑咐自己不要向人提及,自然有其深意,自己順其自然就是了,何必再去費心琢摩?
他卻不知這是自家想得岔了,此一部道決其實並非是白猿所授,而是那位溫半江真人暗中分身來此,將這部心決錄下相贈。
蓋因這位真人既然動了收徒之念,便不願路寧在修行之初走岔了路,所以提前伏下暗手,留贈了心法,可憐雲雁子真人雖然也有意路寧,卻還在猶豫如何考察此子,未如溫半江真人這般果斷,以至於錯失了良機,沒了與路寧的師徒之緣。
想那白猿本身的修行心法乃是自悟的妖法,人身難以學步,故此隻傳了無名心訣給路寧,奈何無名心訣雖然也得自紫玄前輩遺留道書,但十分之粗淺簡陋,乃是留書的紫玄前輩偶發奇想而得,不合用來築基。
溫半江真人暗中所贈的這部玉鎖金關決卻不同,此法專為紫玄山中低輩弟子修煉之初打根基時所用,極為適合路寧這種初學者,他才剛剛略加修習,立刻便察覺玉鎖金關決比無名心決高妙實在太多,其中內容提綱掣領、高屋建瓴,饒是路寧才剛剛踏足修行之道,但隻剛修行了玉鎖金關訣半個時辰,便自獲益良多。
若以凡俗文事來比喻,白猿劍訣乃是運用之道,指點修煉之輩如何將體內彙存的天地元氣化為劍氣,貫入寶劍之中助長劍法威力,便如同人間夫子教人背書一樣,雖然能夠出口成誦、洋洋大觀,卻不解其中深意,更沒法子自己學步;而無名心決則是蒙童識字的描紅簿子,極淺極顯,雖然也能開蒙,但光是識了字,卻不曉得文字中蘊含的無窮道理;這部玉鎖金關決卻如同特意揀出來的文選一般,不但可以用來打基礎、認文字,更闡述了許多淺顯的修行道理在內,令人眼界大開。
更妙的是,這部玉鎖金關決不但吸納天地靈氣的法門比無名心訣強出不少,而且其中還包含有一段文字,專門講解如何鍛煉運用人身上百餘處穴位,譬如路寧先前將天地靈氣彙聚的天樞穴,便是其中之一。
這些穴道都是人之肉身中極緊要的所在,若是吸納的天地靈氣足夠,便可將這些緊要之處加以鍛煉,不特有壯大天地元氣的妙用,對於肉身來說更有種種難以言喻的好處,而這種法門,便是道門修行第二重鍛體煉穴中的應用。
道門修煉之法分為九重,第一重境界引氣入體隻消身具仙緣,能接引天地元氣淬煉肉身便算完成,甚至被有些修行人嘲笑算不得一個境界。
但第二重境界鍛體煉穴開始便十分繁難了,須知人之肉身上應周天星鬥,共計有三百六十五處大穴,鍛體煉穴這一重功夫便是按照不同的次序,借天地之力依法鍛煉周身穴位,其中有許多難關險隘,無數踏入修行之路的前輩便是在這一關上被卡住,終生修行也無法將部分穴道打通,凝聚真氣從而進軍修煉的第三重境界。
譬如路寧用來蓄氣的天樞穴,位於丹田之側,便是胸腹間的諸多要穴、難關之一,若是修行之人所習道法不正,或是天資不夠,光想要淬煉打通這一處穴位,所花時間少則數月,多的甚至要浪費幾年光陰。
這還罷了,人身最重要的五處大穴之一,頭頂泥丸、足下湧泉、眉心識海、心宮玄海、丹田氣海,此五處又名天地五要,人身之中最難鍛煉開辟,想要全數練通,所花功夫時間隻怕比另外三百六十處穴位加在一起尤多。
再加上連結諸處穴道的五經七脈,故此尋常修行之輩若不得其中竅要,光是要把這三百六十處穴位儘數練通,就要消耗兩百年以上的光陰,甚至超出尋常凡人壽命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