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輕灑,屋內清寂中,蘇棠的聲音如潺潺溪水。
“成親數日,夫君想來也知道咱們夫妻的緣分使然,說是巧合,也是天注定。而既成了親,拜了天地,亦是日月所昭,就是認定了,無論何時,對夫君,我必然是一心一意,還請夫君記得。”
稍許的寂靜過後,小夫君應聲:“嗯。”
蘇棠嘴角一彎,往小夫君的方向挪了半寸,壓低了聲音:“若是夫君告知公爹就更好了。”
暗色中小郎君的額角微抖,翻了個身,背對蘇棠。
蘇棠:“……”
這什麼意思?
說還是不說?
“夫君?”蘇棠輕喚。
背對著她的小郎君發出鼾聲。
“呼呼——”
嘶——
蘇棠咬著後槽牙做了個手勢。
好想拍死!
李姐姐疑心之人也不知是真是假,若是杞人憂天倒也無妨,就怕真的是陰魂不散。
李姐姐說憑她決斷。
她自然不能再和原身一樣辛苦輾轉,不然就是重蹈覆轍。
大乾治下尚算清明,即便荒郊野外,若非是裡應外合,又是下毒又是哄騙的,原身回京的車隊也不至於最後隻剩下她和李姐姐兩人幸免於難。且當日說是她命懸一線,其實也不僅是那些人窮追不舍,而是原身身子太弱,逃難路上生了病,李姐姐又是個路癡才輾轉到了平安鎮。
若是她們得知她已經嫁為人婦,又是人人皆知,想必也會安心。
再說,即便是想要動手,也不是那麼容易。
公爹力大無窮,屠宰出身,家裡還有隻大黑狗……
如今她已經略有薄名,若是再加點兒勁,她盧家新婦的身份就是坐實了。
至於京都那個家,對她而言,那位素未蒙麵的祖父還不如李姐姐親近。
好在所行所願已經在晚飯的時候告知了公爹,就算是小夫君不轉達,公爹也心裡有數。
隻是既然當沒聽到,就不要怪她了~
蘇棠恨恨的瞪了眼,扭身背對過去。
翌日,盧大山早早地就去了屠宰場。
蘇棠在溪邊也從李清田口中得知昨夜一無所獲。
蘇棠鬆了口氣。
既不是那邊,就是趙家了。
還真是死性不改。
“既不是他們,小娘子是不是就可以不必對盧家這般?”李清田問。
昨兒蘇棠把決定告知了李清田,今日確定虛驚一場,李清田這麼問,蘇棠也是意料之中。
“李姐姐忘了‘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咱們總要以防萬一,再說來日若是小夫君學有所成,咱們也會回家的。”蘇棠笑道。
李清田看著蘇棠的笑容,也隻能悶悶的應了。
……
麻辣燙攤子如常開張。
前來就食的人們比前幾日少了些,可還是在攤子前麵排起了長隊。
“和昨兒一樣。”
“來份五十文的。”
“……”
後麵等候的人們忍不住說起閒話。
“昨兒晚上咱鎮子外頭廟裡的菩薩顯靈了。”
“怎麼得了?”
“說是三個漢子在廟裡燒香叩拜,結果憑空就出現了三枚錢。”
“才三枚?”
“你知道什麼,菩薩的錢是尋常的錢嗎?三枚錢就足夠人一輩子吃喝的了。”
“要換做我才不花,供起來。”
“哪兒傳出來的?”
“劉二說的,廟外頭還有留書,說是若得中,必重塑金身。”
“若隻他說,咱還真不信,可有留書的話,就有點兒意思。”
“嘿呦,那就等著看了。”
“……”
忙著的蘇棠看向李清田,李清田目不斜視好像毫無所覺。
蘇棠默默。
她記得要李清田捐的銀錢就是三文。
“方裡長來了。”
“裡長大人。”
“……”
忽的有呼聲由遠及近。
方裡長過了來。
圓襟長衫,胡須整齊,溫和慈善隻好像是鄰裡的老頭,方裡長一路走一路頷首而笑,看到路邊上曬太陽的耆老,方裡長上前低聲說著什麼,耆老笑眯眯的直點頭。
而跟隨在方裡長之後還有兩個仆從,仆從擔著擔子,擔子裡有乾瘦肉條,芹菜,蓮子,紅豆,棗子,桂圓等物,正中圍著的是兩匹絹布,還有一套的筆墨紙硯。
這是誰家兒郎要去書堂拜師?
看這束脩之厚重,怎麼也得是方裡長的近親至交。
眾人心生疑惑未解,隻見方裡長直奔麻辣攤子。
麻辣攤子前的盧家新婦不知道什麼時候落下了衣袖,盈盈一禮,溫婉柔和:“見過裡長伯父。”雖頭上隻戴著一枚再尋常不過的簪子,可一瞬間好似值錢了不少,至少五兩銀子。
盧家新婦請了方裡長進去院子。
擔子也跟著進去。
眾人驚愕。
……
院內,盧大山瞪著眼前的擔子。
一旁方裡長溫聲道:“今日吉,正是你家郎君往書堂讀書之日,早些時候我也是急了些,頗有不周之處,日後令郎的束脩就由我來置辦,書堂的方夫子與我同族,雖是出了五服,但也是進士出身,在朝中頗有聲望,若是令郎拜在方夫子門下,想來必也有登堂入室之姿,光耀門庭來日可期。”
“嗬嗬,我也是這麼想。”盧大山看看自家小主子,又看看蘇棠。
蘇棠恭聲:“早些時候裡長伯父便告知新婦,待夫君上學之日,裡長伯父必親自相送,新婦也隻是不想裡長伯父言而無信。”
“正是如此。”方裡長點頭,又是埋怨盧大山,“若非是你家新婦告知,我都不知道你盧大山也是想今日叫令郎往書堂去,怎麼,倒是你準備的束脩比我還周到?”
盧大山嗬嗬:“怎麼會,怎麼可能~”又瞥小主子。
方裡長見盧大山一直瞧自家兒郎,也看過去。
小郎君抿唇,行禮:“多謝裡長伯父。”
雖說長得眉清目秀,可以往都是默不作聲的小郎君突然的恭謙有禮,方裡長都愣了一瞬。
霎時間竟覺得這小郎好像還真有可堪大器之意。
“不必多禮。”方裡長道,“咱們這就走吧~”
……
院門打開。
方裡長率先出門,而後盧大山攜子夫婦,在外一眾人們的注視下,同往書堂去。
還真是盧家的小子~
盧家的小子也就是長得還行。
有這樣的新婦,盧大山家裡是祖墳冒青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