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創業在晚唐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鎮壓

第一百四十六章 :鎮壓(1 / 1)

推荐阅读:

正在所有人都猶豫的時候,剛剛唱致辭的洪晏實忽然站了出來,對趙懷安下拜:

“使君,剛剛使君所射殺之宵小正是‘光刀’都頭趙可舉,而這人就是他的兒子,趙裴。這父子二人跋扈悖亂,帶領光刀都嘩變,驅逐刺史,以假刺史自居,使君一來就奮雷霆一擊,宵小授首,大快人心啊!”

有了洪晏實的帶頭,眾人才連忙拱手稱是。

可就在這個時候,那個被趙懷安側目的騎將,忽然抱拳朗聲道:

“末將耿孝傑,請使君速速發兵入城,光刀都在校場,不用多時就能曉得趙氏父子就法,到時必然驚怖慌亂,如不鎮壓,一旦劫掠城內,那就是生靈塗炭。”

趙懷安看著此人,又看了一下被自己射死的趙可舉,人也有點懵,他沒想到自己一箭就射死了趙可舉,直接將矛盾給激化了,本來他還要徐徐圖之的。

罷了,錯有錯著,當斷則斷,於是趙懷安直接做如下部署:

“王進何在?”

兩班中戰左首疤臉將,大步出列,抱拳唱道:

“末將在!”

趙懷安指著城上:

“你帶拔山、鐵獸、歸義三隊,並左八隊入城,先行占據四門!”

說完,趙懷安遞給王進一支令箭,王進唱喏後,便帶著本部和中軍隸下的拔山、鐵獸、歸義魚貫入城。

趙懷安又下令:

“韓通何在?”

一直披甲候立的韓通,持一麵鐵鐧,抱拳唱道:

“末將在!”

趙懷安也發下令箭,下令:

“你率本營八隊,即刻入城清街,一旦有亂兵刁民敢渾水摸魚,燒殺劫掠者,殺無赦!”

韓通抱拳,接過令箭,便帶著本營順著街道一直向前。

最後,趙懷安才環視一眾光州文武,對眾人道:

“光州諸將聽令!”

之前提醒趙懷安的耿孝傑最先下馬,對趙懷安大聲唱道;

“末將在!”

然後其他州內軍判、押衙、直將、虞候、衙推紛紛出列,向新任刺史趙懷安抱拳:

“末將在!”

須臾間,趙懷安就拿下了光州的兵權,此時他指著城內,大聲喊道:

“餘眾隨我,兵發校場!”

說完,趙懷安翻身上馬,帶著郭從雲、劉知俊、丁會、鄒勇夫等騎將突騎,衝進城內。

身後,本州將耿孝傑、韓元皓等人,也紛紛點著牙兵緊隨其後。

……

入了城後,也是剛剛向眾人哨探刺史車駕距離的探馬,忍不住問向耿孝傑:

“都頭,咱們都是徐州子弟,趙可舉跋扈固然該死,那刺史殺了就殺了,可咱們為何還要助他殺‘光刀’軍呢?那裡麵七八成都是咱們徐州好漢。”

耿孝傑不動聲色,小聲對邊上這位他看好的小校說道:

“彥章,你隻看到一,沒看到二呀。徐州子弟如何?咱們現在根在光州,不曉得多少親朋故舊就在城內,那些光刀兵一旦得知他們都頭被殺,肯定是要搶一把就跑的,到時候他們跑了,咱們這些留在光州的徐州子弟豈不是要背這罵名?”

這個叫彥章的,這才恍然。

他祖籍是鄆州的,但他祖父那代就遷到了徐州,他父親更是徐州銀刀都的驍將,但死在那年王式屠滅徐州銀刀都中,此後他就隨軍中父輩一直流浪淮上,直到被光州的張刺史收留,才安定下來。

所以他也很珍惜這份安穩,聽到耿孝傑的話,忍不住罵了句:

“那趙可舉真是該死啊!竟然敢居高窺探刺史,這人也是狼子野心,多半是想看看新刺史何人,要是稍實力不夠,沒準這人又會鬨事驅逐這位新刺史了。可沒想到,這位刺史竟然帶著這麼多兵馬上任。”

說著,他又忍不住問向耿孝傑:

“都頭,那刺史何人呀?怎麼有如此兵馬、義從?而且我看其軍中,番漢皆有,這是能得士心的。”

耿孝傑輕笑,看了一眼被突騎護在最中間的旗幟,搖頭道:

“小王,這位刺史可是不得了,他是咱們隔壁州壽州的豪俠,四年前為報父仇,伏殺六人,那年他才十六。之後他跑到了西川入募了西川的黎州軍,去年冬,南詔軍大犯,黎州軍全軍覆沒,就這人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在山裡繞了數百裡找到西川軍主力。”

那王彥章聽了後,讚歎了句:

“好個豪傑,真是忠孝兩全。”

耿孝傑又道:

“更厲害的在後頭,此人之後數戰,屢立戰功,最後更是在決戰中,隻帶二百多騎就衝垮了南詔軍,陣中射殺了南詔國主酋龍。也正是以此大功,這人才做了咱們刺史啊!”

王彥章本就是熱血的年紀,聽了這番事跡後,忍不住向前望去:

“這才是大豪傑啊!”

本來他以為也就到這了,可不想耿孝傑又說了一番話:

“小王,你以為剛剛刺史是隨便射的嗎?你曉得我們布置儀仗迎接刺史的位置,距離城門多少步嗎?”

聽了這話,王彥章才想起來,這才驚歎:

“少說一百五十步!我的老天呀!這麼遠能射死城樓上的趙可舉,那刺史用的弓,最少也是三石啊!”

王彥章剛說完,自己又搖頭:

“不對,使君是從下往上射的,距離更遠,再加上風的影響,難度更大,而這還能精準射殺趙可舉,這也太……太可怕了!”

耿孝傑點頭,淡淡道:

“所以明白了吧!那些叛亂的徐州人和咱們這些好徐州人有什麼關係?咱們在這位刺史手下有的是前途!且看吧,你我兄弟的飛黃騰達,就應在咱們這位刺史身上!”

王彥章越琢磨越是這個道理,忍不住長嘯一聲,倒引得不少奔馬的川康騎士們側目,然後離開的遠遠的。

隻覺得此人和那個劉知俊一樣,也是個瘋的!

……

沿著街道,趙懷安帶著騎隊快速突進,很快就衝到了校場邊。

從射殺趙可舉到帶突騎殺向校場,全程沒多少時間,正是這番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此時校場上的光刀軍都沒反應過來呢,就被堵在了校場上。

此時,樓上正有樓吏詫異地看著奔來的馬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毫不猶豫,追上來的耿孝傑衝著樓上大吼一聲:

“此是新任刺史,特來勞軍,速速開門!”

耿孝傑的威望在這一刻體現了出來,那些門吏雖然弄不清楚為何刺史要這麼興師動眾來勞軍,但手上還是麻利乾活,把校場大門打開了。

大門洞開,趙懷安一馬當先,此時的他甚至連甲胄都沒有穿,隻是穿著他那四品的官袍,衝在最前。

劇烈的馬蹄聲砸在校場上,兩側紮營的光刀軍牙兵早就被驚醒了,各個提著刀衝了過來。

此時,趙懷安已經奔到了校場上的點兵台,直接上台安坐,衝劉知俊等人大喊:

“擂鼓,點兵!”

劉知俊他們紛紛下馬,奔到後麵的大鼓前,齊齊擂動,隆隆鼓聲傳遍校場。

此時被搞得摸不著頭腦的光刀都牙兵們,下意識就往點兵台走。

看著兩側陌生的突騎,這些牙兵越走越虛,忽然有人大喊:

“我們都頭呢?”

此人正要激起嘩變,戰馬上,那王彥章自己抽弓在手,對著那人就是一箭。

射殺此人後,此人更是大吼一聲:

“叛將趙可舉居高窺刺史,其意可誅,現已被刺史誅殺!爾等不要執迷不悟,都是我徐州子弟,放下刀,彆乾傻事!”

此時台上的趙懷安看著這個帶頭殺自己人的軍校,點了點頭,將此人記在心裡,然後就站起來,對著校場上的數百光刀都,大吼:

“我是你們的刺史趙懷安,現在我說三件事。”

“第一,我來是給你們發餉的,我曉得此前刺史沒對得住你們,覺得你們是徐州人,怎配吃光州的稻米,可在我這裡,你做我一日兵,我發你一日餉!”

“第二,我是來誅殺前次嘩變的脅從的,如今首惡趙可舉父子已被拿下,還有一眾協從未清算。那誰是協從呢?誰拿著刀的就是脅從!一句話,執刀者死,棄刀者活!”

“第三,從今日開始,爾等光刀軍的軍號作廢,我會從爾等中揀拔百人為我院內牙兵,定號‘金刀’。”

此時,趙懷安衝著被環伺的光刀徐州子弟,大嗬:

“所以爾等是要為脅從,還是欲作我牙兵?”

在場的這些光刀子弟腦子稀裡糊塗的,完全不曉得怎麼一下子就這樣了。

早上都頭還和他們說,替大夥去看看那新刺史是何人?

如是聽話的,那就當他是個假刺史,如果是有話的,覺得自己真是個刺史的,就叫兄弟們一起鬨鬨,再將這人趕走!

這光州就該是他們徐州人的!

可現在隻是迎了一番刺史,趙都頭就死了,連兒子都丟了,而急切間,他們又找不到能領頭的,然後就被一眾突騎圍在了校場。

因為來得匆忙,大夥基本都沒披甲,連對麵突騎的第一輪箭矢都扛不住。

現在那上頭的新刺史又說了這麼一番話,大夥心一下就散了。

此時氛圍越發緊張,這些牙兵望著彼此,忽然都丟下了兵刃,生怕最後丟的,被定為脅從。

可隊伍中依舊有趙氏的死黨,知道後麵定下來,必然會被清算,此時叫囂鼓噪:

“兄弟們,刀不能放啊!銀刀都的教訓還不夠嗎!”

果然,這一番話說得在場牙兵又遲疑了,當年銀刀軍不就是被那王老兒騙到校場發賞,然後一鍋端嗎?

於是,還沒放下刀的,這會更是死死地握住,眼神越發凶橫!

“嗖!”

一支箭矢破空,直接插在了剛剛鼓動之人的喉嚨上,射箭者,為川康騎士康保裔。

而剩下的川康騎士見有人動手,也紛紛將箭射向了還持刀的。片刻就是箭如雨下,精準射殺。

一個個持刀的倒下,被圍在圈裡的再不敢拿刀了,紛紛丟掉。

直到在場的再無一人敢拿刀,箭矢才停下。

至於一些明明丟了刀的,卻倒黴被射死的,隻能算命不好了。

哀嚎、慘叫,數不清的屍體相互枕著,鮮血染紅了校場。

一些隨過來的定亂軍,也有百人是徐州子弟,這會看到鄉黨們紛紛倒下,忍不住側過了臉。

太慘了!

在川康騎士射殺那些人時,趙懷安站著看著,絲毫沒有要製止的意思!

懷柔是要看人的,有些人用再多的真心也暖不了,那就隻能吃吃他趙大的拳頭了。

望著還剩下的百十人,趙懷安點了點頭:

“好,雖然脅從多了點,但至少沒人和你們搶金刀牙兵的名額了。”

“現在,我令,各隊各回各帳,無令不得出帳!”

然後就有衝上來的突騎,開始將剩下的一百多徐州兵集合起來,由軍中書手就地錄名造冊,然後按五人一帳,分到各處帳內。

這些徐州兵已經被徹底殺得膽寒,此時僥幸活得一命,那邊說什麼就是什麼,絲毫不敢有個不字。

就這樣,屢在光州作惡的徐州兵,就這樣被趙懷安給拿下了。

全程隻用了半個時辰不到。

……

之後的幾日,鎮壓“光刀”軍的風波差不多平靜,可光州的大吏、豪族們才開始認識到趙大的手段。

那些被殺死的無一例外都被定罪梟首,而活下來的再被仔細甄彆後,留下八十人。

這些都是一些被裹挾的牙兵,然後他們從趙懷安這裡領了這兩年的軍餉,然後被一個個問,是否願意加入‘金刀’隊。

最後有五十人願意留下,在他們這些人眼裡,殺人不是問題,不能殺人才是罪!對於更強者,他們選擇了效忠!

而一些其他人,則厭倦了這種你殺我,我殺你的,朝不保夕,所以就拿著軍餉就離開了光州,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能找到一處沒有殺戮的桃花源。

然後,趙懷安又對這次有功的人進行獎賞。

其中率先指認趙可舉的洪晏實,被從州院係統提拔到了幕府,做了趙懷安的參軍。

而帶頭射殺鼓噪者的王彥章,被趙懷安提拔到了背嵬做十人將,並入了義社。

受賞最大的就是此前定亂軍都頭耿孝傑,他被提拔為押衙充右直將,為牙府第三重之軍職。

而對於這次鎮壓,趙懷安讓張龜年寫了一份漂亮的公文,上報給了節度府,看看那邊又什麼反應。

可趙懷安沒等到節度使幕府的反應,倒等到了治下另外三縣的縣令。

在血腥鎮壓光刀軍後,時固始縣令謝元賞,仙居縣令薛邵通、殷城縣令楊光定三人聯袂上州拜謁趙懷安。

至此,趙懷安車駕剛至州衙,光州一州五縣便已略定。

小小光州,也不過如此……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