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冒姓琅琊 > 第288章 軍師

第288章 軍師(1 / 1)

推荐阅读:

嚴格說來,汶陽部中有兩個軍師職位。

一個是蠻語中的軍師,名為“卡羅耶”,意思是“幫著謀劃的人”。此職曆史悠久,是部中代代傳下來的,屬於臨時性的職位。隻要發兵征戰,任何人都可以被主帥選為“卡羅耶”,即便是左右哈耶也不例外。另一個是直接用漢文中的“軍師”一詞,專為郭紹而設。

十一年前,汶陽部與永寧部大戰。那時鯫耶也就是勒羅羅之父——勒古已經疾病纏身,不過尚未到不能起床的地步。事關部族存亡,他親率主力出征,與敵激戰於鹿兒崗。相持數天之後頑疾發作,身體發紅發熱,關節腫脹如桃,連刀都提不起來。

勒古為穩定人心,在帳前豎起“庫那旗”,對外宣稱要靜思破敵之策,一切命令都由他的貼身漢奴郭紹傳達。名為傳達,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由郭紹代替勒古指揮。諸將本有疑慮,可此後指揮不亂,攻防有序,又破敵夜襲,軍心遂定。

後來大敗永寧部,敵軍潰退。勒古論功行賞,不僅免了郭紹的奴仆身份,還賞賜他財寶奴婢,又為他新設漢人“軍師”職位,意思是區彆於臨時性的“卡羅耶”,為部中常職,戰時謀軍務,平日參部務,位同於寨老,寨老以下,皆需禮敬。

一時間之間,軍師地位超然,郭紹也由一個到蠻部才一年多的侍奴,一躍成為權要人物。

正當勒古大力扶持郭紹之際,身上舊疾再次爆發,這次病勢比以往都重,勒古甚至來不及留下一句囑咐,便直接癱在床上,昏迷不醒。左右哈耶迅速接管部務,將郭紹排除在外。郭紹也很識趣,沒有強爭,除了自己帳下奴婢之外,幾乎不見外客。後來左右哈耶掌權已穩,又得勒古親口傳命,讓兩人共攝部務,郭紹這才第一次去探望勒古。

剛開始時,左右哈耶對郭紹還是提防的,後來見他除了探病之外,並無其他舉動,與勒古之間也從不談政務,隻說些漢地的逸聞趣事,並且去的次數也不多,即便與勒羅羅都不太親近,甚至連話都不說幾句,兩人這才放下心來。

對於這個鯫耶親自任命的“軍師”,兩人還是給予了一定的尊重,凡議大事或者像血藤節、山神祭這類活動,郭紹皆得列席,不過他很少開口。若有一些無關實權的瑣務分派,比如校閱書簡、督造祭器、與黑商交涉什麼的,他都聽命承擔,並且做得很認真。不過總體來說,這個位置很高的“軍師”隻剩一個空名頭,沒什麼存在感。就像今天的議事,眾蠻之間無論眼神交流還是竊語耳議,根本都沒把郭紹算在內,反正郭紹也不會發表意見,讓他來隻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所以當郭紹開口冷笑,所有人都是一怔。

達達木驚道:“軍師為何如此言?是漢使聯姻之言有何問題嗎?”

郭紹冷笑道:

“河東柳何等門第?即便有琅琊王認為義妹,最多也隻能做貴妾,扶正並嫡,絕無可能!不過要害不在此處。真正殺人的刀子是他所謂的木材生意!

自古漢強蠻弱,由來已久。然蠻所以能存世不滅者,非兵有多堅,甲有多固,唯群山疊嶂、林莽叢生,大軍不能橫行,騎兵不能縱踏!

千木萬樹,足以避影;千溝萬壑,足以周旋!我勝則出峽攻掠,敗則退走老林!漢軍雖強,然一旦深入,便如犀象入沼,泥足深陷!其路徑不如我熟,走林不如我快,耐瘴不如我久,辨毒不如我精,避獸不如我巧,夜戰不如我靈!加之糧草轉運,軍費浩繁,故利在速戰,不能持久。我等隻需避之鋒芒,時間一長,便可待敵自潰!

王揚之計,使我以林為貿,砍木生錢,譬如狡狼以粟米誘雞群自毀藩籬!林木既伐,山形暴露,吾等便再無可依!猛虎失其林,遊魚去其淵,必為人所製!另外,吾等不曉木材門道,到時為了求利,或主動請漢人入蠻辨木;或漢人借訪木之名,來遊山川。則我部虛實,山川險要,皆為人所窺!一旦有隙,兵戈相加,我部一無林木為障,二無地利之便,何以自守?

所以我說,王揚此策甚毒!通商之事,斷不可行!”

郭紹此言一出,群蠻目光都射向王揚,如刀似箭。

此人倒有些見識

王揚以前讀《瞿冏卿集》,裡麵收了一篇向監察禦史“告狀”的書信,大意是龍泉關乃大明西塞,彆無它險可恃,唯五台山可以依仗。而“山之所恃以為險者,惟林木茂密積於累代,溪穀崕嶂羅生疊布,胡馬不得長驅直突”,又說森林廣袤,便於軍隊設伏,所以國家擲下嚴令,禁止樵采,同時撥付租稅,供養僧人,讓他們不用毀木開田,故而五台山的森林才能如此茂密。但現在有奸商借官府采辦之名,賄賂官員,逃避禁令,大伐林木,長此以往,可為國害,希望官府嚴查。

瞿汝稷(即瞿冏卿,冏卿是官職,乃太仆寺卿的彆稱)著眼處與郭紹所述主旨相合,而有明一代的籌邊者也不乏在近塞諸山廣植棗、榆等樹以拒胡兵的建策,不過王揚說他有見識倒不是指此而言。看出林木的軍事價值沒什麼,但他最後卻點出後續漢人會借訪木之機,探查山川虛實。此為王揚木材貿易裡隱伏的四記後手之一,竟被他提前掀了出來。

其實王揚也不是要滅汶陽部,隻不過王揚的治蠻理念,正如他跟蕭寶月所說——隻知徙胡而不知治胡,是為養寇;隻知治胡而不知教胡,是為遺憂;隻知教胡而不知化胡,是為權宜;隻知化胡而不知製胡,是為儘善。雖儘善,未能儘美。化而能製,方為儘善儘美之道。

什麼叫化而能製?和則生機勃發,天下大同。亂則翻手覆之,灰飛煙滅。

心有仁念者,手當握刀。懷仁而無刀,如植蘭於荊棘,遍體鱗傷,終為所噬,而蘭亦不能全。菩薩低眉,金剛怒目。非慈悲無以載道,非霹靂不能鎮邪,陰陽合則萬物生,此天地至理,不能易也。

如果說通商之策是“化”的一部分,那木材貿易裡隱藏的幾記“殺手”就屬於“製”的範疇了。

王揚暗藏的殺招之一被點破,也不驚慌,神色無絲毫異樣,看向郭紹,問道:

“你是漢人吧?”

郭紹語氣冷峻道:

“是漢人又如何?我早入蠻部,心與蠻同。這些年一直為汶陽部儘心,早已把這兒當成生身之地!我所作所為,部中皆有目共睹!你奸計已被拆穿,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王揚溫和笑道:

“你彆急。理越辨越明,是非曲直,自有公論,不是誰自說自話一番就能成的。我隻是問你是不是漢人,你不用著急表忠心。”

郭紹麵無表情:“誰著急了?我看是你著急了。既然你說是非曲直,自有公論,那麼好,你不要東拉西扯,隻說是非。”

“我的問題就是和是非相關,你是什麼時候到的汶陽部?”

眾蠻聽王揚問話,都覺奇怪,不知道他為什麼在這個當口問這個問題,又為什麼說他的問題和是非相關。

郭紹麵上雖然不動聲色,但心中已怒,他本就不願當眾提起這個話題,就好像一個人背井離鄉,到了外地打拚,多年後已獲得當地人認同,把他當成自己人。結果一個同鄉到來,反複提他的原籍,就好像要提醒當地人,他和他們不一樣似的。這在他眼中是羞辱,是故意為之的羞辱。

他木著臉,並不回答王揚。

王揚竟也沒揪著問,一笑道:

“你既不想說,也罷!那我問下一個問題,你家鄉在哪?”

郭紹繼續忍,繼續不答。

王揚繼續略過,繼續接著問。

“你是荊州人嗎?原姓名是什麼?”

“不說姓名,那身份呢?你在入蠻報效之前,總有自己的身份吧,身份是什麼?”

“這個也不便答?行吧。那你當初為什麼離開漢——”

郭紹拍案怒道:“你——”

郭紹忍無可忍下爆發,不過才說了一個字,便收住不言。他看了眼四周的目光,還有王揚平靜安然的樣子,心中一凜。

他放下手指,儘量平複語氣道:

“我過往經曆如何,與你何乾?與今日之爭何乾?你不敢回應木材貿易之患,隻揪著我的身世不放,無非是想轉移話題,挑撥關係,你以為會有人上當嗎?”

王揚笑了笑道:

“彆激動,我隻是心中有惑不能解,所以問你幾個問題,沒有要挑撥的意思。好吧,我不問了,就事論事。你方才一共說了三件事,都是似是而非,危言聳聽——”

郭紹有種不好的預感,這種預感最早起於他揭穿王揚之後,王揚無半分緊張心虛的眼神;壯大於王揚對他的連環發問;最終在此刻達到——

此刻,王揚略作停頓,扇開如雪,清風隨腕底徐徐漾開,眸光淡淡瞥了一眼郭紹,緩聲道:

“現在,我一件一件駁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