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冒姓琅琊 > 第175章 聯句(上)

第175章 聯句(上)(1 / 1)

推荐阅读:

啼鳥煙林,嬌花秀竹。

芳樹繽紛下,翠草濃茵中,一條溪流蜿蜒而過,曲折周回。

溪水清澈,流速極慢,水下顆顆鵝子石,圓潤錯落,如沉鏡底,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斕,瀲灩生輝。

雖是盛夏時節,但此處清涼遍滿,非似人間。

五人分坐於小溪之畔,身前有桌案,案上有酒無菜;身後有侍女,侍女有花無扇。

上首處擺著一張紅漆長幾,幾上放著一座小銅缽,一個丫鬟持小木錘立於其側。

一個仆人呈上一個半舊的竹筒,樂湛從竹筒中取出根竹簽,看著竹簽上的字,悠然念道:“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隨即右手執竹簽,左手扶右腕,向坐中四人出示一過,然後把竹簽交給執小錘的婢女,

說道:“這是陳孔璋的句子。依段弘《韻集》,骨字韻部在‘六沒’。那就是下首第一位,夫人先手。”

樂夫人泛起愁容:“這句子有點難!天朗氣清,山明水秀的,非要來句‘水寒傷馬骨’再說我是最做不來先手的!”

她看向丈夫,眨眨眼睛,躍躍欲試道:“要不咱倆換一下座位?”

樂夫人這兒露出幾分小女兒之態,可樂湛一聽夫人要破壞遊戲規則,立馬變得跟個老學究似的:“這怎麼可以呢!”

“怎麼不可以?又沒說不許換座。”

“不行不行,夫人莫要搗亂!”

“誰搗亂了?!”

謝星涵、柳憕見此都忍俊不禁。

樂夫人笑問道:“柳公子、謝家娘子、魏公子,你們同意嗎?”

柳憕微微欠身,顯得彬彬有禮:“樂夫人請便。”

謝星涵笑道:“我沒意見。”

白衣書生略一點頭,神色矜持:“可以。”

樂夫人依照男子的禮儀向丈夫揖手,沉著嗓音道:“請樂彆駕從善如流。”

提著花籃的樂家侍女們見此都藏不住笑容。

樂湛隻好不情願地跟夫人換了座,同時強調道:“開始之後就不許換了啊!”

樂夫人道:“再看。”

“夫人你!”

眾人皆笑,氣氛歡快。

樂湛給執小木錘的丫鬟打了手勢,丫鬟敲響銅缽。

“錚——”

隻聽一聲清脆空靈的嗡鳴,仿佛一縷輕煙般,緩緩飄散開來。

餘音嫋嫋中,五人都斂容坐好,隻聽丫鬟念道:“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然後再次敲響銅缽。

這是當時流行的一種聯句遊戲,需要缽聲餘音停止之前接上詩句,成者得花,不成者罰酒。仆人已經準備好紙墨,執筆記錄。

樂湛凝神接道:“三歲學擊劍。”侍女將藍中一朵黃花放在樂湛案頭。

樂夫人皺眉:“誰家孩子三歲學劍?”

眾人皆笑。

樂湛道:“三歲能背詩,自然也可以學劍。”

然後催丫鬟道:“快敲缽。”

錚——

缽聲響起,坐在下首的謝星涵笑著接道:“十歲射鴻鵠。”

謝星涵案上也得一花。

樂夫人點頭:“這孩子厲害。”

白衣書生不待敲缽,直接出口:“庭前車馬戲。”

“車馬戲”是當時孩童常玩的遊戲,又叫“鳩車之戲”,是用小型車馬模型當做玩具來遊戲,模型一般用陶、木製成,不過也有用金銀象牙等更貴貴的材料。

樂夫人歎氣:“畢竟還是個孩子。”

柳憕道:“童戲也可見不凡處。”

白衣書生淡淡道:“此言得之。”

樂湛有些期待:“這要看柳公子怎麼收這句了。”

柳憕略一沉思,微笑說:“點將常上屋。”

“接得好啊!”樂湛讚道。

白衣書生點頭,似乎是在認可柳憕接的句子。

幾人都鼓起掌來。

柳憕此句一出,一個孩童站在屋頂上和小夥伴玩鬨點將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那之前的庭前的鳩車之戲也就不是單純的童戲,而是多了幾分爭戰之風。

侍女再次敲響銅缽,這次輪到樂夫人了。

樂湛興奮道:“此童已現非常之能,夫人仔細!”

“有道理!”樂夫人略一沉吟,接道:“不喜讀經傳。”

樂湛神色一僵。

眾人捧腹。

謝星涵笑道:“也對,又是習劍又是習射的,哪來那麼多文武全才?”

白衣書生神秘一笑:“還是有的。”

謝星涵想了想,點頭道:“確實有。”

柳憕知道前者說的是王融,後者說的王揚,王融他是服氣的,至於王揚他冷哼一聲:“有是有,隻不過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

謝星涵眉梢微挑,隨即莞爾一笑:“還有真假不知,但喜歡說酸話的。”

柳憕臉色一黑,樂夫人那邊笑道:“這有個接不上詩的,罰酒罰酒!”

樂湛忙道:“有了有了!逼迫有阿母!”

樂夫人佯怒:“怎麼不說阿父?”

眾人又笑。

樂湛汗顏,小聲道:“阿父韻腳不對。”

柳憕看向謝星涵,口吻促狹道:“我們聽聽阿母會說什麼。”

謝星涵看向柳憕,語帶雙關,仿佛阿母訓子般:“汝是大家子。”

白衣書生還是不等敲缽,直接吟道:“累世皆名儒。”

樂夫人歎氣:“家裡累世名儒還不喜讀經傳,這怎麼有點像我兒子”

眾人絕倒。

柳憕跟謝星涵略一交鋒,本來有點不爽,現在也被樂夫人逗樂了,笑著接道:“通經傳素業。”

通經就是通經傳,素業就是傳家之業,是緊承上一句“累世皆名儒”來的。意思是阿母教子說,要好好研習學問,承接祖業。

“這麼快又到我了!”樂夫人唉聲歎氣,苦思冥想:“額傳素業嗯”

這邊缽音已儘,樂湛道:“夫人罰酒!”

樂夫人振振有詞:“不罰不罰!我雖然接不上,但我夫君會!”

樂湛皺眉:“這怎麼行呢?聯句如軍行,罰酒如軍令,怎麼能代呢?”

“怎麼不能代?軍行軍令,又沒說不能找援兵!”

眾人皆樂。

樂夫人直接吩咐丫鬟:“阿霜,擊缽,看樂將軍來援!”

結果樂湛也沒接出來,夫妻倆隻好慘兮兮地飲了個對鐘。

樂湛歎道:“柳公子這句不好接。又要是阿母教子之言,又要和韻。看謝四娘子的了。”

白衣書生道:“這句謝四娘子接最合適。”

柳憕想了想,點頭說:“的確如此。”

樂夫人向丈夫笑道:“夫君日後升了官,這句就能接上了。”

“哦?怎麼說?”樂湛大感好奇。

謝星涵淡淡一笑,輕聲道:“平流至中書。”

“原來如此!”樂湛恍然大悟,謝星涵父親是中書令,可不就是她說最合適嘛!這詩接到這兒就差不多了,再往下不但不好寫,但並且還容易失了格調。可以做結了。

白衣書生仍舊不假思索,吟道:“東宮選僚屬。”侍女上前,又送一花。

他此句一出,幾人都看向他。

這作詩和作文一樣,講究個起承轉合,阿母教育兒子,已經屬於“轉”了,轉過了之後,

或是兒子折節向學,或是另有他說,這首詩就可以做結了。可此人竟突然引出一段東宮選官的事來!

這是要乾嘛?還要寫去東宮當官的事?就好像王揚給諸生講楚辭,快到下課時王揚突然來了一句:“話說新幾內亞的部落”諸生:???這一杆子捅哪去了?

這不是節外生枝嗎!

要麼就是此人才華不俗,有信心駕馭多生出的枝節並且不偏離主題;要麼就是隻顧接句,但對全篇布局思慮不周,以致於把詩句抻得繁複冗餘。

後者不太可能,四人都看得出來的事,他怎麼會例外?再說才名如此,怎會不懂謀篇?

至於前者也不太對,因為這不是一人獨作,而是聯句。你再有信心也隻能掌控自己寫的部分,就算你有後續安排,但旁人接句未必能如你意,雪球一滾,可就不是你預想的模樣了。難不成真是自信到極點了,認為不管彆人寫得什麼樣,他都能接得回來?

又或者壓根不在意整首詩是成功還是失敗,隻管自己得花逞才,那心性就有點獨?

不管他是怎麼想的,柳憕還是想合眾人之力,把這首聯句詩做得漂亮一些。所以想了又想,才在缽聲停止的最後一刻接道:“資蔭爾可除。”

柳憕此句一出,立刻得到樂湛夫妻的讚許。連謝星涵也暗道這句接得好。因為這麼一來,上句刁鑽的“東宮選僚屬”立即變成了阿母說的話,意思是阿母告訴兒子:東宮在選官佐,按照家資門蔭,你可以應選。這相當於把本來已經脫韁的馬,又給拉了回來。

柳憕感受著坐中稱讚的目光,看著桌案上紅、白、藍三朵鮮花,隻覺生活終於回到了正軌!

他輕嗅花香,微微閉起雙眼,心中不由感歎:某人不在,其樂何哉!

——————

注:南北朝時的用韻既非平水韻,又非漢時韻,如果非要找一個相近的,那《切韻》無疑較貼合,但也不是完全一樣。雖然六朝韻譜多散佚,但通過殘餘文獻和當時的詩賦仍然可以還原個大概,對這個時代用韻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看於安瀾先生的《漢魏六朝韻譜》、羅常培、周祖謨的《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以及王力先生《南北朝詩人用韻考》。

當時用韻和現在有同有異,同的比如說帷、誰、眉,這三個字念起來現在也覺得押韻;不同的比如姿、悲、龜,這三個字現在念不押韻,隻有用南北朝時的古音念才押韻。並且用當時古音,這三個字和帷、誰、眉這三個字也是押韻的。另外當時寫詩還有用“窄韻”和“寬韻”之彆,這六個字即便以窄韻的眼光看也是同韻。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協韻之味,我替書中角色寫詩都儘量用古今重疊同韻的韻字,這樣既合史實,又能讓大家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音律之美。但有時候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也會有單獨用古今韻的例子。比如王揚寫蛋炒飯那首“鬆火和雲煮”,裡麵韻腳“圓”和“鮮”押的就是古韻,用今韻念是不押的。但當時順手就寫出來了,並且王揚在船上本就是隨口戲作,所以也就沒改。

s新幾內亞的部落和楚辭真的就無法建立起一丁點的聯係嗎?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主要是鍛煉思考和激發博覽,體會推論的魅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把這個作為一個閒暇時娛樂思維的問題,當含巧克力可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