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孩來說,摩喉羅的誘惑力太大了!
最近《虹貓》話本爆火。
虹貓摩喉羅,是個小孩都無法拒絕。
而得到摩喉羅的辦法也很簡單——
跟自家爹娘,打探點趙府相關的信息就可以了!
這些小子們讀書可能不太行。
但長得那點為數不多的心眼子,用在自己爹娘身上,可真是一用一個準兒。
因此。
這日,某位在趙府做花匠的男子歸家後。
飯桌上,他的兒子突然道:“爹,你上工一天辛苦了。”
“兒子聽說,那趙府門第高,權勢滔天。爹你在他家上工,不會被欺負吧?”
“他家老爺和少爺,會不會突然發脾氣,遷怒無辜?”
花匠聞言感動極了,直呼我兒懂事、孝順。
父子倆順著趙家的話題繼續聊。
花匠隨口道:“說起來,趙府的小少爺確實脾氣不好。最近在家經常摔砸東西,嘴裡還念叨著……”
“此人絕對不可能是天才,我要殺了他,之類的話,好生嚇人。”
他隻是閒聊。
卻沒注意到,自家兒子眼睛猛然亮起來。
某酒樓。
幾個趙家的家丁,正在小間裡喝酒吃菜。
因為四下無人,一位喝多了的家丁紅著眼憤憤道:“七年,我在趙家乾了七年!對他們忠心耿耿!”
“可趙誌那廝,竟欺負了我娘子!我恨啊!”
其餘家丁心有戚戚,出言安慰。
他們沒發現。
小間隔壁,酒樓老板的兒子,正貓在傳菜口偷聽。
忙碌的店小二以為自己少東家在玩耍呢,全然沒在意。
某牙行。
趁著親爹不在家,一個半大小子拿著鑰匙,偷偷打開了自家庫房。
“我隱約聽我爹某次喝醉酒說過,趙家富的流油,單是在我家牙行裡過戶的房產契單,都足足有好幾本。”
這小子一邊嘀咕,一邊在庫房架子上來回翻找。
究竟放在哪裡了呢?
驀地,他眼睛亮起來:“太好了,找到了!”
南陽某處不起眼的私宅。
一位富有的茶行商人,以‘宴請’的名義,悄悄請趙縣丞上門吃酒。
席間推杯換盞,好不熱絡。
最後。
商人將一遝銀票不著痕跡的遞給趙縣丞,語氣諂媚:“趙大人,一點心意,一點心意。”
趙誌笑嗬嗬收下,摟著一位美嬌娘,去了隔壁房間。
兩位大人從始至終都沒注意到。
商人家六歲的小兒子,一直在客廳門檻處坐著逗貓。
但小眼睛卻滴溜溜轉動,將父親和趙縣丞的舉動,全都看在眼中。
趙府外。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正雙眼無神的躺在巷子裡,滿臉絕望憔悴。
在趙府門外小心徘徊的崔鈺瞧見了,有些於心不忍。
這位老婦,讓她想到了自家祖母。
於是,崔鈺遲疑片刻,花一文錢買了一個饅頭,又問店家要了一碗清水。
而後送到老婦身邊:“婆婆,吃點東西吧。”
老婦抬起頭來,瞧見這個好心的孩子,不停道謝,眼淚也跟著流淌:“好孩子,謝謝你。”
“天殺的趙誌不做人,我家足足四十畝的田地,全都被他奪去了啊!”
聽到這話,崔鈺渾身一震。
白河邊,竹林。
天色已將將擦黑,崔峴等待許久,終於把各位大哥們都盼回來了。
第一個回來的是李鶴聿。
他表情憤怒:“峴弟,我去打聽了,你家遭賊一事,多半就是趙家動的手!”
“上次鬥詩失敗,趙耀祖和趙誌丟儘顏麵,還得知你有讀書天分,是以懷恨在心。”
“咱們族學裡趙家那位內應,我也揪出來了。”
“但我沒有輕舉妄動,佯裝不知。”
崔峴給予讚許:“鶴聿兄做的好,咱們目前不能暴露,要處在暗中行事。”
莊瑾回來的時候,表情十分難堪:“峴弟,我這邊也打探到一些消息。”
“那趙誌家的房產,多的不計其數。”
“他還受賄,吳記茶行的東家,今晚給趙誌塞了足足二百兩銀子!他家兒子親眼看到的。”
“而且,趙誌還打人!”
打人?
見李鶴聿、崔峴目露疑惑。
莊瑾憤憤道:“對!吳記茶行家的小兒子親眼所見!說是趙誌帶著一個女子去了隔壁房間,然後那女子一直使勁叫喚,叫的如殺豬一般淒慘。”
“……”
崔峴汗顏,隨後趕忙道:“好了好了,這一點應該沒什麼問題。”
莊瑾有些不服:“打人這種事情,也是可以報官的!怎麼會沒問題呢?”
崔峴無言以對。
好在莊瑾也沒有過多糾結此事,他和李鶴聿一起看向崔峴,目露期待。
這些信息,能把趙誌乾掉嗎?
崔峴搖了搖頭。
貪墨、受賄、權色交易、私宅無數——看似很嚴重,但仍舊無法將趙誌就地正法。
需要一個‘典型’的罪名。
可以無限放大,足以挑起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怒火,鬨到滿城風雨,鬨到縣衙,甚至府衙都不得不出麵。
鬨到仕林儒人們的目光,都要憤怒的看向趙家。
趙家是鄉紳之首,不假。
但在這個以士農工商排序的古代社會,惹怒了士族文人,什麼鄉紳都得完蛋。
要是這個罪名更典型,崔峴甚至有把握,把趙家當做靶子,丟到開封府去。
讓趙誌嘗嘗布政史大人的怒火!
正當莊瑾、李鶴聿、崔峴三人失望的時候。
崔鈺小跑著回來了。
他氣喘籲籲的說道:“阿弟,我也打探到一些消息。有一位老婆婆說,她家四十畝地,全被趙家霸占了。”
“不僅是她,他們村子裡很多戶人家,都被趙家霸占了土地。”
李鶴聿聞言憤怒道:“這趙家,當真可惡。”
莊瑾同樣厭惡道:“混蛋!該死!”
而崔峴,則是眼睛猛然亮起來,說出讓在場幾人渾身一震的話:“趙誌,讓我抓到你的尾巴了!”
土地兼並!
單是這一條,或許還不見得能拿下趙誌。
畢竟罪名雖大,但趙誌在南陽權勢滔天,就算告到開封府去,也不見得能成功。
但——
若是再加上一首膾炙人口,風靡仕林,足以挑起無數人對農民悲憫之心的名詩呢?
趙誌,且看我以筆作刀。
來‘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