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郎走後,經過昨日的風波,濟世堂門前的人少了一些,有人看到薑瑤依舊在坐診又匆忙回去告知,不到一刻鐘,又排起了長隊。
今日的相安無事,人們都知道昨日的事情是有人故意為之,還有人對她的事打抱不平,薑瑤一笑了之。
短短三天的時間根本就不能解決這麼多百姓看病的問題,薑瑤也知道光是靠她和吳孝之兩個人是不行的,不僅是看的慢,有時候根本忙不過來,還是得要多找幾個幫手才是。
所以今天結束後,薑瑤又來找李向文。
“薑娘子,昨日之事我已經調查清楚,背後之人已經找出來了,你可知是誰?”
李向文不說她心裡也有數,這種手段除了徐秀還能有誰。
她的臉上看不出情緒,表麵的平靜讓李向文安奈不住,又道:“這人我已經按照律法處置了,打了五十大板,被胡耀光救回去了。”
“嗯,這件事就先這樣吧。”
徐秀的事,她不關心,這都是她自找的。
“我想開個醫院。”
“醫院?”
李向文聽到這兩字知道大概的意思,但是不知道薑瑤說的這個是具體乾什麼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葫蘆縣做一個專門看病的地方,和普通的藥鋪不同。將不同的病症分類,多找幾個郎中,分開看診。”
“若是可以的話,往後希望李大人能上報,減輕百姓們一些看診的費用,或者能賜藥也行。”
這想法一出來,李向文傻了眼,前麵的聽上去還不錯,但是後麵聽薑瑤的意思是想讓國庫裡出錢補貼百姓看病。
“你這想法,恐怕是要落空了。”
李向文也不想潑涼水,隻是現在想從國庫裡掏銀子出來,是難上加難。
“且不說,咱們這邊正在打仗,還有南邊的災害,我聽說一點收成都沒有,百姓流離失所,處處都是要錢的地方,哪裡的有多餘的錢補貼給咱們?”
薑瑤也知道現在一時半會是補貼不了的,所以這個想法隻是暫時說出來而已,最重要的還是:“我知道,所以現在我需要李大人多找幾個醫術好的郎中,但是年紀不能太大。”
這樣一說,李向文還是能做到的。
第二日,濟世堂門前就多了許多前來上門應聘的郎中。
薑瑤先篩選了一遍年紀,又挨個考察一遍醫術,其中倒是有五人符合她的條件。
第一個名叫丁彥,家住城西,年齡三十左右,做了十年的郎中。
第二個名叫三華,是杏樹村的郎中,年紀二十五六,郎中做了七八年。
第三個是花曉飛,家裡是鎮上的,年紀不大剛滿二十,但是醫理知識很是不錯,記性也好,很有悟性,薑瑤也留了下來。
接下來的人叫葛慶豐,是他們中年齡算大的,有三十五左右,但是經驗十分豐富,是之前和家大藥堂的人。
最後一位是個女子,名叫彩月。
薑瑤看見這是這應聘中唯一的女子,便藏了點私心。
考過她的藥理知識,還算是過的去,年紀小些,剛滿十六,住在十裡村後麵的桃陽村。
彩月今日這剛到縣城就看見外麵的告示上寫著濟世堂要郎中,想著自己從小學過一些,抱著試試看碰運氣的想法來了。
沒想到還真的被選中了!
這下家裡人都不會餓肚子了。
薑瑤看著院子裡的人,總體還算滿意,現在有了這些人她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過段時間還得擴大濟世堂的鋪子,重新找地方還是太冒險了。一時半會也找不到,所以薑瑤決定過段時間把後麵的院子也擴充進來。再把旁邊的店鋪買下,到時候這就寬敞了。
她要做一個葫蘆縣最大的醫院。
至於中醫的美容還得一步一步來。
這縣城裡估計是沒多少人願意花費這個錢的,所以,這東西還得要往府城裡開。
先有了名聲,到時候再一步步做。
“從今日起,你們幾個就是咱們濟世堂的郎中了,按照每個人擅長的醫術,咱們先來分工。”
大家夥聽到要分工,相互對視一眼,不知道這治病還需要分工的。不是有啥病就治啥病嘛?
“怎麼分工啊?”
三華就差把問號掛在臉上了。
知道他們不明白,薑瑤又繼續解釋道:“咱們各自分工,外傷的病症交給外麵的吳郎中,內裡的病症交給葛郎中和丁郎中,三華負責耳目口齒,花郎中和彩月兩人經驗少,暫時跟著我學習一段時間再分配。”
“往後大家各司其職,看自己相關的病症,我會先讓人分辨好,再帶到你們位置上去。”
外麵的桌椅板凳都已經準備齊全,薑瑤又用屏風把每個人的位置都隔開來。
上麵還掛著牌子,隻是這地方一下子擺了這麼多的桌椅,顯得稍微局促一些,但地方還是勉強夠用。
現在分配好了,薑瑤又讓掌櫃的寫出告示去貼在濟世堂的大門前;
普通病症八文看診,複雜病症十二文看診。
“薑娘子,咱們這不得虧死?”
田掌櫃看到這一行字,眼睛不由得瞪大,望向薑瑤的眼神疑惑中帶著質疑。
這薑娘子莫非上次被那些混混嚇到了?腦子出現了問題?
薑瑤白了田掌櫃一眼,她才沒什麼問題。
“你貼出去便是。”
田掌櫃無奈,濟世堂現在是薑瑤當東家,隻好聽從她的指令行事。
薑瑤知道之前看診的都是些富貴有錢人家,出手闊綽,那段時間賺了不少銀子。
“咱們賬上的銀子有多少?”
田掌櫃拿出賬本,這些東西他向來存放妥當。
其實他對這些記得一清二楚,還沒翻開賬本就回應道:“我記得零零總總加起來是有一千五百六十三兩銀子。”
薑瑤訝異這人不愧是掌管賬簿的好手,翻開賬簿一看這數目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個月結束了,拿出二成給齊郎中送過去。”
“是。”
這個田掌櫃是知道的,每個月底要給齊郎中給二成銀子的分紅。剩下的用來進藥材,給工錢。
“對了下月的藥材彆進那麼多了。咱們去村裡的收購,讓人去山裡挖。”
這樣一來,藥也有了,百姓們又多一筆收入,家家戶戶也能減輕一些負擔。
“但是那些村民誰懂草藥啊?”
田掌櫃也是犯難。
“咱們有人去教不就行了,葫蘆縣到處都是山連著山,這些地方的藥材有多少就算多少。”
山裡的挖完了,還能自己種植,她把收來的草藥留一部分,在空間裡先開墾幾畝地,養一養,差不多了就把草藥移出去種植,等到收成的時候,再把各家的藥材收起來賣出去。
這樣一來,大家吃穿不愁,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