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民國北平漂流記 > 第十八章 豐奢由人

第十八章 豐奢由人(1 / 1)

推荐阅读:

這個時代,讀書人備受推崇,教授和學者的收入極為豐厚,甚至不亞於中層軍官,且收入穩定,不受政局波動的影響。普通小學教師月薪大約十幾塊大洋,中學教師的收入則在二十到六十塊大洋之間不等。若是進入高等學堂,普通助教的月薪可達近百塊大洋,而教授的收入則高達百塊大洋,洋教師的薪酬更是高出不少。

自從結識關教授後,他非常樂意在學識上給予指點,甚至願意從圖書館借書給陸嘉衍。他唯一的要求是,若陸嘉衍得到什麼珍貴的書籍或文獻,需先讓他過目。關教授未必會購買這些書籍,但他對欣賞珍品有著濃厚的興趣。

儘管關教授的收入遠高於普通人,但他的生活卻十分簡樸。他的長衫都是用兩三塊大洋的普通布料製成,絕不會購買昂貴的蜀錦或湖綢。

飲食方麵,他也相對簡單。大學堂設有食堂,素食區的餐費為十銅元一天,若想改善夥食,二十銅元便可享用小餐區的餐食。

窮學生們通常隻花十銅元吃兩頓飯。早晚各一張八兩餅,配一小碟鹹菜。每頓飯撕下一點餅,留到晚上再吃。小餐區的餐食有些外包給附近的小餐館,有些則由食堂自行準備。標準餐包括一個小葷菜、兩碗白米飯和一碗湯。也有學生八人一桌,各自買些小菜,湊在一起吃。

學堂也早早做出了調整,八人一桌,四盆四碗,米飯和饅頭不限量供應。當時的學堂既有來自花旗國的退款,又有政府的補貼,經濟狀況普遍寬裕。

關教授的飲食基本都在學校解決,晚上的應酬也多是他人宴請。他的大部分開銷都用於維持體麵、購買書籍和古玩。

在北平,所謂的體麵主要體現在擁有一座宅子和雇傭仆人上。若連這些都沒有,便會被認為比較落魄。這也是因為讀書人除了學問之外,自理能力普遍較弱。

福寶齋內,檀香嫋嫋。關教授手持放大鏡,在《秋山圖》前細細端詳。畫中枯筆淡墨,山石嶙峋,正是石濤晚年筆意。他時而點頭,時而輕歎:“好一個苦瓜和尚,這'搜儘奇峰打草稿'的氣魄,當真了得。“

陸嘉衍立在案旁,見關教授如此投入,扭頭一個眼色,王掌櫃適時奉上兩罐明前龍井,又捧出一套宋版再印的《文選》:“關教授,這是小店一點心意。”

關教授揭開茶罐,輕嗅茶香:“好茶!”又翻開《文選》,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這套書”

他沉吟片刻,將書推向陸嘉衍,“陸小友,你且收著。我家中藏有明版,這套就贈予你了。”

陸嘉衍接過書,指尖觸到泛黃的紙頁,忽然想起原身當年在私塾讀書的光景。那時他日日誦讀“士不可以不弘毅“,如今卻在這古玩行當裡摸爬滾打。

“讀書人沾染世俗,也是無奈。“關教授抿了口茶,“但這世上,哪有完人?“他望向窗外,幾隻麻雀正在簷下嘰喳,“便是這麻雀,也要覓食果腹。隻是“他轉回頭,目光炯炯,“莫要忘了本心。“

陸嘉衍捧著書,隻覺得臉上發燙。自己有些市儈了,可後世帶來的毛病就是務實,何況三本也算不得讀書人。

關教授放下茶盞,目光在《秋山圖》上流連,半晌才開口道:“王掌櫃,關某有個不情之請”

他頓了頓,似在斟酌措辭,“這畫雖非絕世珍品,卻是老祖宗在畫壇留下的痕跡。若是流落東瀛或西洋,隻怕子子孫孫再難見到了。“

王掌櫃聞言,正色道:“教授放心,老朽雖是個生意人,這點骨氣還是有的。”

關教授起身告辭,臨行前又叮囑道:“若是遇到識貨的華夏商人,價錢低些也無妨。“他戴上瓜皮帽,身影消失在暮色中。

陸嘉衍叫了輛人力車,直奔前門火車站。站台上,幾個東瀛人正指揮苦力搬運木箱,箱子上貼著“黑龍株式會社。”的條子,看來是去大沽坐船回國的。

陸嘉衍此去大沽,不僅要驗收一套四合院,更要為那些工匠們支付報酬,結清款項,畢竟這個假期包含春節。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鞭炮聲還未散儘,福晉坐在暖閣裡,手中的賬冊翻得嘩嘩作響。炕桌上的紅燭將她的影子拉得老長,外頭的喜慶,她一點感受不到,隻有滿心的悲涼。

“王爺,”她終於開口,聲音裡帶著罕見的顫抖,“您瞧瞧,光是瑞蚨祥的貂皮大氅,就買了十五件。”

她指著賬冊上密密麻麻的數字,“一件一百大洋,這還隻是衣裳。還有那些西洋鐘表、鼻煙壺、翡翠鐲子家裡不比以前了,沒了進項,還這麼往外使錢!”

王爺正倚在炕上抽著西洋海泡石煙鬥,聞言嗆得直咳嗽。他放下煙鬥,訕笑道:“這不是這不是過年嘛”

“過年?”福晉冷笑一聲,將賬冊重重摔在炕桌上,“您一個人揮霍也就罷了,如今連那些小的都有樣學樣。前兒個老三還讓人從天津捎來架西洋鋼琴,說是要學什麼…新式音樂,花了整整五百大洋!”

窗外傳來一陣嬉笑聲,幾個小輩正在院子裡放煙花。福晉望著那絢爛的火光,忽然覺得刺眼:“這個家,我是管不了了。要麼您去把那些東西都要回來,要麼咱們就分家單過。”

“使不得!使不得!”王爺慌忙坐直身子,“這要傳出去,我這老臉往哪擱?”

王爺搓著手,猶豫著說道:“明兒一早,我就去教訓那些不肖子孫”

福晉卻已轉身望向窗外,煙花的光芒映在她臉上,忽明忽暗。她想起當年剛嫁進王府時,這院子裡擺滿了皇上賞賜的珍玩。如今,卻要一件件送出去,換成了這些華而不實的西洋玩意兒。

“過了年,我自然叫他們拿出自己院裡的東西來。放心吧,這個窟窿一定填上。”

“不是這一次,而是今後都要改了。這麼下去這個家遲早得散。”福晉已不想再開口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