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裡之外,袁術中軍。
當負責監察劉勳等人動向的斥候,回稟先鋒大軍似與曹軍交戰,遠遠隻聽喊殺聲震天。
袁術麵有喜色,他已等候多時。
所以令劉勳、雷簿、陳蘭領心腹為餌者,亟待三將同曹軍戰事一起,他與之距離不足五裡,輕騎衝鋒頃刻便之。
縱使曹軍亦有高人,看出此釣魚為餌,不咬鉤又如何?
你們不想打,可劉勳他們會打你們!他可是給劉勳等人下了先登破城的死令。
然而,事情的發展終究出乎預料,袁術怎麼也想不到,他一個送人頭的,碰見了六分投,敵軍投的竟比他送的還快。
令他我坐鎮於後,捷報一天一傳,諸如雷簿率三百人一鼓破城、陳蘭一日間連奪三邑之類。
傳言愈來愈誇張,短短時日,竟已連破潁川一十四城。
袁術不禁好奇,曹軍謀主究竟何人?
使出如此毒計,該不會是想讓雷、陳二人繼承無雙上將之名,好以之笑死他吧?
笑歸笑,可當真接手那十四座滿目瘡痍的縣城,袁術也是明了曹軍用意。
幾近搬空的城郭,滿城待哺的饑民,百姓的哀求夾雜著血與骨,被曹軍碾作塵埃。
於是,一雙雙期盼的目光,殷切間向南而望,望向他這位大漢大將軍,大漢忠良!
他們跪地而拜,泣迎王師。
那一刻,袁術知道,若是接受這潁川一十四城,等若他自汝南運來的糧草,不止要供應十萬大軍,還要維持潁川之民生計。
此耗糧之計也,他早已看破。
他的糧草將以恐怖的速度燃燒,曹軍無需冒險截糧,而糧草隻會比大火燒的更快、更旺!
而他若置之不理,眼睜睜看著潁川之民於治下餓死,則民心儘失,百姓生怨。
迎上這一位位跪伏城下的小吏,而聞那一聲聲“尊大將軍令,獻城投降!”的高呼。
袁術仿佛正見到,那位不曾謀麵的曹軍謀主,素衣纖塵不染自水深火熱之萬民間走來。
他緩緩將兩者放上天平,笑問他曰:
【敬問大將軍安好。
糧草,亦或人心?請大將軍試言之。】
袁術也笑了,他一把搶過天平!
兵精將廣,財大氣粗!源源不斷的糧草自汝南而來,供養十四城百姓。
可他袁公路的糧也不是白給的,他當即召來楊弘,決意以工代賑,乾多少活,吃多少飯。
雖說曹軍已將青壯勞力儘數帶走,可生逢亂世,本來青壯年也大多被征發當兵。
因此這些城中的老弱婦孺,聽聞大將軍肯給他們一口飯吃,讓他們能活下去,隻感念袁公恩德,乾活儘心竭力。
在楊弘又一次“主公妙計”的吹捧之下,一十四城中百姓,根據體力、能力不同。
各自分配建設防禦工事、碉堡、哨所、馳道、烽火台;修繕水利、開肯荒田、興辦屯田;打造攻城器械、運輸物資等諸事。
潁川郡沃野千裡,袁術正好借此以工代賑之機,徹底將此地打造成一個穩固的軍事、農業基地。
屆時大量碉堡、哨所互為掎角緊密相連,前有烽火台報訊,後有馳道源源不斷運輸兵力糧草,百姓又感念活命之恩,民心所向。
將來彆說再打回來收複失地,這座汝等親手送來的潁川,將會是扼住曹軍咽喉,揮之不散的噩夢。
這段時間以來,劉勳領著雷簿、陳蘭在前攻城略地,連下一十四城,袁術則在後方治政安民,大興基建。
有周瑜為顧問,楊弘為執行,袁術設想中一係列“以工代賑”的相關政令,皆在短時間內高效而合理的推行至潁川諸地。
也是直到此刻,他終是聽聞先鋒大軍與敵交戰的消息。
袁術神色一振,即刻令大軍征伐,乘勢掩殺,誓破曹賊。
行不多遠,便聽喊殺聲衝天,數百人衝鋒間氣勢滔滔,殺奔而來。
待走近打眼一瞧,那帥旗上寫的正是”雷”、“陳”二字。
不是雷簿、陳蘭,又是何人?
好賊子!果真反了?
袁術正欲下令,不曾想那雷、陳二人竟策馬從部曲而出,急忙趕至近前,目露哀慟之色,不亦悲呼。
“主公,曹軍詭詐,我等不幸中伏,以至劉將軍身死,我二人特來請罪!”
袁術:???
待聽他們講述事情經過,袁術感覺他對曹軍很失望。
雷簿、陳蘭就這麼幾百人,眼睜睜在麵前殘血而逃,你們怎麼忍得住不追?
但凡出城來追,不消片刻,他就能率大軍趕到,為英勇就義的雷、陳二將誓報此仇。
看來送人頭這事,還得請那位馬弓手來才靠譜。
不過眼下以雷、陳二人連下十四城之功,問罪殺了顯然不妥。
隻片刻間,袁術臉色變換,由茫然、驚愕以至痛心疾首。
“劉勳,我之愛將也!
今折我一員心腹大將,主將身死,汝等竟還有臉回來?”
他罵了聲,冷聲吩咐。
“念你二人此前功績頗豐,且暫停職務,於我身邊做個親衛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雷簿、陳蘭還以為先鋒這關可算過了,聞之大喜。
隻覺主公命他們當親衛,那正是心腹親近,沒把他倆當外人。
所謂暫停職務,約莫也隻是給劉勳之死一個交代,不久就能恢複原職。
念及至此,雷簿、陳蘭趕忙躬身下拜。
“多謝主公!”
對袁術而言,親衛營有許褚、周泰統領,又在眼皮子底下,根本鬨不了幺蛾子。
反而暫停職務,就可順理成章將劉勳、雷簿、陳蘭之本部兵馬,悉數整編消化。
至於說你們二人
他眸光意味深長,示意雷、陳二將不必多禮。
下次若有對陣馬弓手這樣的好事,朕定然還想著你們,教你等名揚天下。
是日也,陽翟城下。
袁氏公子,縞素而來。
他攜十萬之眾,以劉勳廬江本部軍馬萬人為鋒,皆纏白巾,劍指陽翟。
“誓為劉卿,報此血仇!”
其雙眸湛然若神,時人莫敢逼視。
“我劍指此城,三軍馬槊相隨,縱有百萬大軍,今亦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