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
眼見孫策、周瑜一唱一和,大事將成,陸遜一揮衣袖,搶聲打斷。
“老師萬萬不可!
若真讓他奉迎天子,一旦功成,則孫伯符之名揚威天下,與您何益?
且夫放虎歸山,潛龍升天,策素懷遠誌,入得洛陽容易,教他回來卻難,倘使他於洛陽假天子而行王命,號令九州,老師從也不從?”
“陸伯言!你這話好生無理!”
周瑜抬眸看他,斥曰:
“天下皆知伯符乃袁公義子,今代袁公入洛陽以迎天子,挽乾坤傾而得正,使漢室幽而複明。
此一匡天下,中興大漢之盛舉,世人無不為之仰慕袁公忠義,萬姓傾心,生民仰德,怎敢言無益?
我知你因陸家之事,與伯符素有舊怨,可迎奉天子,關乎蒼生社稷,百姓安泰,汝今於袁公麵前,欲要因私怨而廢公事乎?”
他說著,又向袁術拜稟,“伯符拳拳孝心,天地可鑒!
袁公不信,可扣押孫家滿門於壽春為質。”
孫策亦知情勢到了緊迫之刻,魚入大海,鳥上青天,在此一搏!
他故作被誤會的委屈之色,言辭懇切。
“伯言以小人之心,橫加揣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義父待我恩重如山,策恨不得結草銜環以報殊遇,再者孫家滿門上下,皆在壽春,又豈能一去不回?
義父,勿疑!”
“一派胡言!”
我因私廢公?
我小人之心?
陸遜咬牙,冷聲嗤笑。
“縱使果真將天子迎回壽春,汝等隻怕也悉為天子之臣,眼中無有袁公矣。
奉天子而駁調令,假忠義以奪孝悌,死中求活,絕處逢生?
周公瑾當世大才,名不虛傳!
先前所言紙上談兵,倒是我小覷天下英雄。”
“此小兒之言也。”
周瑜淺笑而立,溫潤如玉。
“自袁公至你我,皆為大漢忠良之臣,難道伯言以為迎回天子,袁公的調令還會違逆天子乎?
伯言此話少說為妙,以免天下人誤會袁公,心生猜忌。”
“你”
“夠了。”
袁術指節叩擊桌麵的聲音不大,卻令整座大殿為之一寂。
“伯符,我愛子也,伯言,吾愛徒也!
我知你等皆願為我分憂,然今日慶功宴上,豈容爭執吵鬨?”
他目光不斷在陸遜、孫策、周瑜身上逡巡,大致也能猜出他們心思。
陸遜看似被激怒,實則句句皆為勾引自己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孫策,言語如刀,殺機暗藏。
周瑜就更直接了,他不怕陸遜點醒,也不怕我能看破,就因如他先前所言,天子不得不救,而孫策這個義子身份,正是代為奉迎天子的合適人選。
遙想當初洛陽大亂,少帝攜陳留王逃亡北邙山,國賊董卓都是親自趕赴迎接。
他袁術難道就敢派一將領,以奉迎天子乎?
這般作為,何來誠意?
如此輕視天子,天子與群臣豈能不猜忌他這“大漢忠良”彆有用心?心恐再成傀儡,誰又敢輕易受此奉迎?
料定於此,是以周瑜才敢如此行事,若是原身袁術,對孫策存小覷之心,既貪戀他口中奉迎天子的利益,又憂慮天子落入他人之手的禍患。
受此逼迫,或許真為他所說動,賭一把孫策的忠心,左右輸贏不過折損三千兵馬。
可惜今非昔比,周公瑾,你最大的誤判,便是低估了如今的“我”對孫策的“厚愛”之深。
任你機關算儘,不過白費功夫。
周瑜、孫策、陸遜各有心思,群臣緘默不言,閻象欲言又止,而楊弘眼觀鼻、鼻觀心,似在把玩袖口青銅鈴鐺,意味深長。
袁術眸光俯瞰群臣,他笑了。
“天子當然要救!
術為大漢忠良,今得天子詔,豈有坐視天子蒙難,而不奉迎之理?
不光要救,我還要親自去救!”
“主公不可!”
眾人聞之驚疑不定,便是方才勢同水火的陸、周二人竟都要開口來勸。
卻聽那話語幽幽,自主位之上傳來,如一道驚雷,乍響耳畔。
“我聽聞兗州曹操欺天罔地,素懷不臣之心,今天子流亡洛陽,他必興兵往之,擄掠天子。
挾天子而令諸侯,據兗、豫以隔絕內外,使我等忠心股肱之臣,不得救天子、匡社稷也!
今術奉天子詔,欲休整三月,再興義兵,傳檄天下,會盟伐曹!
剿除奸凶,還於舊都,匡扶漢室,就在今日。”
他手捧“天子詔”,笑謂群臣。
“諸君,三月之後,隨我兵發潁川,於許昌奉迎天子!”
對於袁術而言,他身處淮南,想去洛陽奉迎天子,肯定是比不上曹操近在咫尺。
可我成不了事,壞你事還不容易?
曹阿瞞,你不是要迎天子入許都嗎?我把你的許都基業,付之一炬以化焦土,且看你還如何奉迎天子?
觀夫蟹處桶中,若有一蟹欲逃者,他蟹必緊拽之,使其不得出,終致群蟹皆困於桶。
要讓天下諸侯去奉迎天子,或各有顧慮,不得齊心,可若讓諸侯得知他曹操欲迎天子,則必勠力同心,守望同盟,堅決不讓其得逞。
漢末亂世,公平爭霸,我們大家都沒有天子,你曹孟德憑什麼有?
也不知等阿瞞帶兵往洛陽勤王,於半道途中驚聞此訊,會不會開心的仰天大笑,道我袁公路無謀,袁本初少智?
“老師妙計!
若諸侯得知曹操欲迎天子,豈肯坐視?”
見袁術沒著周瑜的道,陸遜神色一振,可他轉而兀自皺眉。
“可老師怎知曹操將迎天子?屆時若其未有動向,諸侯又豈能相信?”
“曹孟德梟雄也,又在洛陽左近我應該想到的”
周瑜臉色煞白,喃喃自語,他望著袁術背後陰影深處,眼底隱有駭然之色,仿若那裡正站著一道不存在的人影,朝他相視而笑。
念及先前那名騎士送信之時,與袁術對答,顯然早有預謀。
這騎士周瑜也有些印象,正是押劉繇去長安問罪的那批人之一,也即是說,袁術背後那人早在曲阿之時,便料到長安大亂。
此刻,長安大亂的消息方才送來,自個還在同陸伯言為奉迎天子之謀爭論不休,他就已放眼天下諸侯,算定曹操將迎天子,借此為遠在淮南鞭長莫及的袁術,破開局麵。
高祖雲: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
此人,必為袁公路之子房也。
如此謀主,明珠蒙塵,恨不能與他共事伯符,何愁大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