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軍行進,廣陵郡守軍總計不過數千,又無名將駐守,各縣幾百人的縣兵在縣尉的統率下,直麵袁術兵鋒,大勢傾軋之下,幾乎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是日,袁術率軍抵達江都。
他命人備下車馬,親自登門拜訪張紘,緊握其手,曰:
“今漢室衰微,群雄並起,吾欲舉四世三公之名,收合流散之士,占據江淮兩岸,挾長江之險,為朝廷牧守南方,以觀時局有變,揮師北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術久慕先生大名,有管仲、李斯之才,心向往之,特來相請,望先生不棄,共謀大業。”
張紘見他言辭懇切,心中感動!
若是其他人這般稱讚,他或許還不在意,但袁術是什麼人?四世三公!出了名的目中無人,連曹操、袁紹之流都不屑一顧!
他能親自來禮賢下士,又該是何等看重自己?這句管仲、李斯之才,傳出去都能羨煞旁人。
張紘俯身下拜,答曰:
“方今亂世,豪傑紛爭,以袁公名望,若有江淮之地,據險而守,以圖荊襄,待時而動,可成一方之業,進而匡扶漢室,此誠為上策!
紘心悅誠服!”
袁術大喜,上書表他為廣陵太守,廣陵諸縣無不聞風而降,此事傳開,江東震動!
及至吳郡,未等攻城,便見城門大開,吳郡太守許貢攜張昭及數千兵馬來降。
“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貢此前一時糊塗,錯信那逆賊劉繇,今幸得子布先生點撥,欲棄暗投明,撥亂反正,還望袁公不棄!”
他這一番話說的看似誠懇,但卻欲言又止,“此前聽聞袁公曾言,率眾來迎者,加官進祿,不知”
袁術笑看他這副貪婪嘴臉,眸光已然轉冷,許貢此人才能不足,又目光短淺,本欲殺之,沒想到他倒是見機的快。
見他來迎,袁術麵上滿是欣喜之色。
“術恨不能早遇將軍!願拜將軍為平吳中郎將,以彰其功!”
話音落下,意味深長,“將軍以為如何?”
“主公隆恩,貢雖萬死難報殊遇也!”
冷眼觀他喜形於色,袁術已在心中思忖,中郎將一職,雖位高名顯,但並無實權,等收編了他手下這些人馬,日後他能否領兵,領多少兵,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安撫了許貢,袁術接見張昭,就真誠了許多。
他見張昭身上衣冠不整,周圍多有軍士,情知先前許貢所言點撥都是鬼話,怕不是他聽聞了廣陵消息,故意將張昭強逼了來,以示討好。
袁術立刻揮退軍士,親自上前為他整理衣冠,第一句話便是:
“術連累先生,害先生受苦了。”
張昭動容!
這這真是自己印象中那個袁術嗎?
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被禮賢下士之人禮遇,隻會覺得正常,但被世所共知目中無人的袁術奉為上賓,足以對刻板印象形成衝擊,令人深為震撼。
“子布先生學富五車,有伊尹、商鞅之才,名震江東!
術仰慕已久,恨不能一見耳,今欲拜先生為吳郡太守,望先生以吳郡百姓為重,助我一臂之力。”
“伊尹、商鞅之稱,昭遠不及也!
今蒙袁公厚愛,昭願效犬馬之勞!”
見兩人又一副君臣相惜,唯有旁觀的楊弘一陣無言。
想起出征那天,主公稱自己為他的子房,相談一日未能儘興,也是一陣感動莫名!
結果現在他都習慣了,聽說此前主公還稱閻象是他的蕭何,許褚是他的樊噲,加上前些天那個堪比管仲的張弘,再看今朝
楊弘既欣慰又無奈的歎了口氣,他發現主公是真的變了,就是有些擔心,以主公的學識,所知的曆史名人將來怕是不太夠用。
許貢率吳郡歸順,張昭也出山輔佐袁術任吳郡太守的消息傳來,江東就不是震動,而是震怖了!
袁軍所到之處,幾乎摧枯拉朽,望風而降,這讓還在曲阿的劉繇如何能不驚懼惶恐,寢食難安呢?
而收服了吳郡之後,袁術名望大增,於江東等地聲名一時無兩!
他叫來楊弘,詢問先前細作之事。
“主公不費一兵一卒,連克廣陵、吳郡,所到之處無人不降,兵鋒之盛無人敢當,曲阿城中已有不少人心生動搖,但想要他們徹底倒向主公,隻怕還需時日。”
“還需時日?
無非是抱團排外,擔心我袁家是外來世家,對我還有所疑慮罷了。”
袁術輕笑一聲,淡淡吩咐。
“我聽聞:喬家有二女,國色而天香,今我正妻已於會盟討董時,與叔父、大哥同遭國賊戕害。
你可速派人去皖城為我求娶二喬為妻,聲勢鬨得大些,就是要明晃晃的告訴這幫子江東世家,我袁家要跟他們聯姻,與他們攜手共治江東!”
“此計甚妙。”
楊弘聞言頷首,暗忖定是主公背後那位高人又出手了。
“如此定可霍亂劉繇人心,令其不攻自破,弘這便去辦。”
“除此之外,還需先生派人走一趟東萊,務必恭敬些將那人伺候著請來壽春”
“唯!”
望著楊弘離去的背影,袁術麵上並無喜色。
妙計?
他隻是太懂這幫江東世家的人心了,保守排外,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先,遇事不決就勸主公投降。
不過以當下的時代背景,即便他再不喜這些世家,可不用世家,就無人可用了。
袁術眸光深遠,思忖間已有了決斷,等平定江東回壽春後,得著手培養人才,以圖將來了。
是日,大軍繼續南下,臨近曲阿,隨軍同行的孫策,忽聽人報,捉到一名細作,自稱總角故人,請他相見!
不想見麵之後,二人皆爽朗大笑,豪邁之氣,直貫雲霄。
“公瑾,你怎麼成了劉繇細作?速速老實交代,休怪我軍法無情。”
周瑜知他是戲言,也是長歎而笑。
“弟將往丹陽看望叔父,路遇袁術軍,聽聞兄長在軍中,特來相會,不想竟被當成細作。”
“我前些天還念叨公瑾,未曾想今日便得相見,公瑾何來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