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銀錠中年代最早的,是漢景帝中元二年 公元前148年 所鑄,漢代白銀流通不廣,隋唐以前稱銀錠為“銀餅”、“銀鋌”,稱扁平形銀幣為“鈑”、“笏”、“版”,棒形的稱“鋌”、“挺”,宋以後改稱“銀錠”。
元代於銀錠之外總稱“元寶”,形式變為馬蹄形,故亦稱“馬蹄銀”。明清兩代均沿用“元寶”一詞。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於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鏽和包漿,這種銀鏽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
民間對白銀鑒彆銀色有很多口訣,比如什麼“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七黑八紅九帶白,九五成時還原色”等等。
銀錠銘文是指鑄造銀錠時鏨刻或鑄造在銀錠上的文字,內容曆代不儘相同,大體包括銀錠鑄造的時間、地點、用途、成色、官員或工匠姓名等。
銀錠造假的方式五花八門,主要歸類就是減低銀的成色和重量兩種。細分後,一是用鉛錫,其表麵呈青黑色,二是澆鑄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部,外表鎏銀,體大而輕,手感顯然不同。
三是灌鉛法,在真銀錠底部挖出一個小洞,取出銀後灌入鉛,再封焊洞口。
“那是鉛鍍銀,鉛都露出來了,沒看見?那兩人是合夥蒙你呢。”林如海淡淡道,這種事在潘家園司空見慣,他說起的時候已經沒有一絲情緒了。
“可是……”
“可是都符合你看的書,是不是?作假不如此,你們會上當嗎?袋子裡是什麼?”林如海問。
蘇翰文有些沮喪,但又慶幸林如海來的是時候,沒遭遇損失,聽他問起袋子裡的東西,轉而開心道,“我撿的漏,你幫著看看,尤其是那枚田黃石印章……”
“都是贗品,花了多少錢?”林如海扒開袋子看了一眼,問道。
“你都沒仔細看,什麼都是贗品?”蘇翰文埋怨道。
“多少錢?”
“十四萬二。”
“行,就當買教訓了。”林如海剛說完,迎麵過來一人,道,“林先生,好久沒見了。”是鼎甲古玩店的夏言鋒。
“夏兄,這麼巧?”林如海跟他握手。
兩人之前曾有過齷齪,但時間流逝,彼此都放下了,夏言鋒笑道,“去看了一件東西,對了,周末協會的活動你去不去?”
“什麼活動?”林如海遞給他一根煙,問道。
“王老讓咱們每人帶一件寶貝,然後比比,到時候誰的物件價值低,就請大家吃飯。”夏言鋒點著兩人的煙,笑道。
林如海也笑了,道,“這活動倒有意思,我儘量去,夏兄,回頭見。”
兩人擺擺手,林如海繼續向雅集古玩店走,蘇翰文可鬱悶了,嘟囔道,“等到了店裡,你好好看看,我感覺這三件東西都是真的。”
林如海搖搖頭,懶得跟他說,快到二區拐角時候,物緣齋老板錢龍正立在門口台階上抽煙,他招招手,“小林,好久沒見你了,都忙什麼呢?”
“瞎忙唄,錢老,身體可好?”林如海走了過去。
“老樣子,來,進屋陪我喝茶。”錢龍招呼道。
年初在ao門玩牌贏回那些文物時候,林如海叫了不少朋友南下,潘家園除了辛老頭,錢龍也去了,回來時候下機,一人捧著一件國寶出來,在記者們的閃光燈下出現,相當有榮譽感。
自那之後,錢龍對林如海極有好感。
進屋喝茶,林如海介紹了蘇翰文給錢龍,然後三人喝茶閒聊,錢龍說起了林如海上次撿漏的宣德灑藍釉瓷,他嘖嘖歎道,“前些日子我在老辛那裡看到,真真了不起的好物件!”
林如海想起常坤他們眾籌買長信宮燈的騙局,便講了出來,聽的錢龍哈哈大笑,聽的蘇翰文莫名的震驚,如果說,剛才自己被那二人一唱一和設局騙了,但他們的騙局要是跟林如海剛講的一比,就太小兒科了。
他本來還不服氣,想將自己剛買的三件寶貝拿出來讓林如海說道說道,此時躊躇了,信心有些喪失。
喝了會兒茶,林如海道,“錢老,我們好久沒聚了,晚上有沒有時間,我叫上辛老一起喝幾杯?”
錢龍嗬嗬笑道,“好啊,有事也推了。”
然後林如海告辭,帶著蘇翰文回到了雅集古玩店,這一路上,蘇翰文是看到林如海在潘家園的人氣了,幾乎所有攤販都跟他打招呼。
馬瑩瑩正在忙碌,看到林如海進來,高興道,“林大哥來了。”
林如海笑道,“怎麼?瑩瑩,好像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了,要不要去蘇拍上班?”去年林如海曾答應過這位小師妹,一年後給她調換工作。
馬瑩瑩笑道,“跟三哥學了很多東西,在這挺好的。”
劉三過來道,“瑩瑩真是挺有天分,也樂於學習。”
“好了好了,閒話先彆敘了,看看我這三件東西,怎麼就是贗品了?”蘇翰文沒好氣地打住幾個人,將他的三件東西掏出來放到桌上。
“哎呦,還是康熙梅瓶呢?”劉三拿起瓶子看了看,又笑道,“不過,這釉麵好像是砂紙打磨的,要麼是用氫氟酸腐蝕釉麵,然後塗上泥水造出剛出土的效果。”
林如海笑道,“也許是塗抹氫氟酸,去的賊光,要麼用高錳酸鉀摻少許紅糖。”
“還有可能是用502膠水,拍上黃泥,也許用一點墓土,帶有少量老石灰。”劉三補充道。
一會兒時間,兩人說了好幾種造假的方法,唯獨不提這瓶子,蘇翰文鬱悶,乾脆不問瓶子,拿起那枚田黃石印章,道,“這個總是真的吧?”
林如海道,“田黃石我看不好,你讓三哥看看吧,但我知道是假貨。”
“你看不好怎知是假貨呢?”蘇翰文不悅道。
林如海笑笑,店裡沒有客人,他便問馬瑩瑩和另外兩個員工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劉三端詳半天,猶疑道,“前段時間我看過一枚田黃石,那是利用黃色石粉和樹脂,在高壓下合成的,蘇先生,你這個很像啊。”
“就是說你不能確定唄?”蘇翰文已經大為沮喪,但還是抱著一絲希望。
劉三問了價格是五萬,道,“我隻是不能確定用了什麼造假方法,贗品是肯定的,因為你不可能在小攤上買到真品田黃。”
“這幅畫呢?”
“這畫紙好像是a4紙,嗬嗬。”劉三摸摸畫紙後,笑道。
蘇翰文哎呀地歎息一聲,癱坐在椅子上,十幾萬塊錢他不在乎,但這種被騙的感覺太壞了,太打擊人了,那會他極為自信,甚至認為辛達和劉三水平太低,太沒有膽氣,此時見劉三隨便就點評出他的物件,蘇翰文極為沮喪。
“要是學會敬畏,這點學費不多,誰讓你出去撿漏的?你有什麼資格出去撿漏?真有漏也到不了你手裡。”林如海批評道。
蘇翰文不說話了,雙眼無神地看著棚頂,馬瑩瑩端來熱茶,笑道,“蘇哥,心情不好的時候,喝點熱飲。”
“林兄弟,我給你看樣東西。”劉三說完,拉林如海上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