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破曉,滿天的雲霞半卷半舒,紅白化作一線天,告破黑夜的離去。
東瀛平戶城內,寬大粗糙的手掌貼在炙熱的臉頰,順勢向下。
鬼斧神工的柔軟,沁人心脾的香氣,無不刺激著鄭國桂的心神。
順著雪膩子而下,在被子上擠壓著……
大手深入低穀,掌心團著,食指、中指……
白玉的底座暈染上紅色,宛若一座山峰長出血肉。
砰砰砰!!!
“將軍!!”
鄭國桂扯過被子蓋在懷中女子的身上,噌的一下跳起來,怒氣衝衝的打開房門。
隻見鄭國桂單手拽住門把手,憤怒之下用力一拽,哢嚓!!!
木門應聲而碎。
“敵人來襲?還是有緊急軍情?”
“回將軍,不是。”
“怎麼!是豐臣秀吉死了?!”
“呃∑❍ฺд❍ฺlll不是。”
“那是你們抓到日本狗屁的偽皇了?”
“也不是,是……”
“那你他娘的大早上發什麼瘋!!不是說了,這幾天不出戰,等著王爺和將軍過……”
“王爺和將軍已經登陸了,現在正往這邊趕過來呢。”
鄭國桂充滿憤怒的瞳孔瞬間變的清澈:“啊?王爺和將軍已經到了?!你怎麼不早說!!”
副將:……
鄭國桂回屋後立刻在女子的服侍下穿好衣服、鎧甲,然後拎上腰刀就要出門。
出門前用海盜時期學來的蹩腳的倭語叮囑了女子幾句,讓她不要出城,有什麼事可以和護衛提。如果可以,最好連這個院子都不要出。
東瀛女子乖巧的點頭應下。
如果是一般的東瀛女子,鄭國桂根本不會在乎。
可眼前的女子乃是他好友的養女,被托付給了他,絕對不能有失,否則良心難安。
……
鄉間小道上,浩浩蕩蕩,整齊有序的大軍向著不遠處的城池進發。
與此同時,城池中一隊輕騎也迅速向著大軍靠攏了過來。
鄭國桂從馬背上一個大跳,跪滑到軍前:“末將鄭國桂,不知王爺、將軍蒞臨東瀛,有失迎迓,萬望恕罪!”
戚繼光鬆開韁繩,從馬背上下來,伸手扶起鄭國桂:“一官不必多禮,起來吧。
此番大軍初到東瀛,未戰便已料敵三分,你功不可沒。
如今大軍長途跋涉,舟船勞頓,不宜出戰,休整三日。先帶我們進城吧。”
鄭國桂抱拳道:“末將遵命。隻是……王爺千歲呢?”
戚繼光眼皮、嘴角抖動了一下,輕咳嗽了一聲,然後指了指後麵的擔架。
鄭國桂心裡咯噔一聲,啥情況??剛到東瀛王爺就受傷了??
隻見擔架上的人影沒有一絲絲動靜,仿佛是一具屍體一樣。
等鄭國桂一靠近猛的坐了起來,然後……
“嘔!!!天將降大財於本王也,必先嘔!!!!”
鄭國桂借著光亮定睛一看,嘔吐之人正是安王朱煇。
戚繼光無奈的搖了搖頭,眼底也帶著幾分看熱鬨的意味。
在船上時,朱煇和戚繼光二人就東瀛之事多有交流。
戚繼光也漸漸意識到,這位安王千歲恐怕和外界傳聞的不學無術不太一樣,不說精通軍陣,有統帥之才,但起碼基本的知識掌握的相當不錯。
兩人相談甚歡。
就是有一點不好,朱煇弱船。
上船第二天就從一位威風凜凜,樣貌堂堂的一位王爺,變成了一坨王爺。
沒錯,就是一坨。
整個人像爛泥一樣,癱軟成一坨在船艙裡。
戚繼光都怕他死船上,趕緊就要派人把朱煇送回去。
結果朱煇臉都白了,一聽到要送他回去,說什麼都不同意。甚至直接把免責書甩給戚繼光了。
朱煇:不行,這趟銀子,本王掙定了!!
戚繼光:王爺,是命重要還是錢重要,孰輕孰重啊!!
朱煇思索片刻堅定的開口:命……
戚繼光:這就對……
朱煇:命沒了,下輩子還可以再有。錢沒了我死不瞑目。
戚繼光:´﹏`;
戚繼光拍了拍腦袋,將回憶從腦袋裡清除,隨後發號施令,命令大軍向城池方向繼續進發。
鄭國桂也翻身上馬,跟在戚繼光右後方不遠處,彙報著如今的情況。
“啟稟將軍,末將這些時日裡已經摸清了倭寇的虛實。
現如今東瀛數的上名號的大名、領主,一共有五十多人。
其中麾下兵馬破萬者,不足十人。其中最強的一支就是豐臣秀吉的直屬軍隊。
不過……這些軍隊的戰鬥力相當有限。大多是服役不足兩年的壯丁,沒經過任何的戰鬥和訓練。
初登陸時,末將的火炮一響,對方便慌亂潰逃,甚至踩死了不少自己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可能是精銳。”
戚繼光聞言眼底浮現一抹血色,傲然道:“精銳?整個東瀛的精銳都死在本帥和胡大人的手上了,他們哪裡還有精銳。
就算有所謂的精銳,一群身高不過總角孩童的矮子,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真正麻煩的還是火器。對方的火器數量,以及強度可曾探明?”
冷兵器對拚,戚繼光有信心打對方一個一比一百的戰損比。
倭刀吹的再天花亂墜,實際上也就那樣了。
因為資源的限製,還有技術的局限,武士刀單麵開刃,且極為薄脆。
打一打不著甲的民兵還行,任何穿甲的精銳,站著讓他砍都砍不動。
冷兵器時代,最好用且性價比最高的武器就是長槍,沒有之一。
而且倭刀也不是普通士兵用的起的,起碼得是武士,甚至是將領才能佩戴。(武士是貴族,不是大頭兵。)
第一次朝鮮戰場上,戚繼光以鴛鴦陣對敵,殺倭寇如屠豬狗。創下一比一百二十五的逆天戰損比。
冷兵器時代,隻有一個頂尖,隻有一個無敵,就是華夏。
但火器這玩意不一樣,哪怕再差的火器,也足夠殺人,而且訓練成本極低。上手就可以形成戰鬥力。
之前的兩次朝鮮戰爭,要不是工部提供了新式火器,加上胡宗憲指揮有方,明軍搞不好要吃大虧。
“將軍,根據末將的探查,整個東瀛現如今火槍恐怕也沒有多少了。
他們的火器仍處於以火繩擊發的階段,根據末將調查,這是當初弗朗基人經商時傳過來的技術。”
戚繼光冷笑一聲:“又是這群攪屎棍子……倭寇可有後方裝填彈藥的火槍?”
“根據末將的調查,沒有。”
這個回答在戚繼光的預料中,就算之前朝鮮戰場上,明軍的火槍被對方撿過去了,他們也沒那個技術能造的出來。
大明有薛虹定好方向,徐光啟、宋應星還有一群道士、西方煉金術玩命加班的情況下。才硬生生靠窮舉法把火器升級的難題一一攻克。
光是彈藥的配比,大明就砸進去一百多萬兩銀子。
就倭寇的那個資源情況,還有工藝底蘊,想要複刻大明的火器,無異於癡人說夢。
(卡文中,可能陷入瓶頸了,修為暫時倒退。
另外,大家猜猜這個東瀛女子是誰?他兒子你們肯定都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