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打仗,身體不好是真的容易死在路上啊。”
薛虹裹著白狐毛領的鬥篷,一身青色補服站在船頭向遠處眺望著。
完整的後勤道路已經梳理出來了,隻要對方按照這條道路運輸,基本不會出什麼問題。
蟒應龍派遣使者入京求和,結果被隆慶帝獅子大開口。
要求蟒應龍支付這場戰爭大明所損耗的糧草、人力、以及士兵的軍餉那都是基本的。
從今以後不但每年要貢茶、香木、香料各一千斤,象牙二十根、翡翠百塊,各色寶石十斛、進貢米五十萬石用於大明軍隊駐紮木邦境內所用等等。
除此之外,原木邦國因土司一族被蟒應龍屠戮殆儘,木邦宣慰司改木邦府,設知府,配合三萬明軍戍邊鎮守。
至於蟒應龍所吞其他各土司邦國,凡大明臣屬,需儘數退兵,還其國土。
最過分的就是,大明強迫蟒應龍承認其弟割據的領土的合法性。
隆慶帝:你答應不答應?不答應那給你兩個選擇。單挑還是群毆。
蟒應龍:單挑怎麼說?
隆慶帝:就是你一個,打朕還有暹羅、老撾、孟養一群。
蟒應龍:那群毆呢?
隆慶帝:就是我們一群國家打你一個。
蟒應龍:……
勢比人強,隆慶帝就算提的要求再過分,他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就算隆慶帝讓蟒應龍當街賣鉤子,他也得認。不認就挨揍!
我強我有理,你菜我揍你!
既然打輸了,就彆那麼多廢話,我要啥給啥,明白不?⌓‿⌓
不是大明腦子有病,把到手的土地放出去,而是這個地方距離大明政治中心太遠了,戍守三萬兵馬已經是極限了。
掌控成本太高,得不償失。或許待隆慶帝變法有成,國內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之時,才是掌控整個中南半島的真正時機。
更何況現在的大明,說是掌控了中南半島也不錯。
畢竟大明把緬甸腦袋按泥地裡揍的場景,各國可都是看的一清二楚。現在叫爸爸叫的更勤快了,也更心甘情願。
因緬甸欺辱大明臣國暹羅,需賠付暹羅米三十萬石,並割讓與暹羅邊境接壤土地十裡範圍作為緩衝區。
最後,大明作為諸國的父國宗主國,有權保護各國,因此凡大明旨意所到,大軍需要駐守、路過,中南各國務必配合。
好不容易被蟒瑞體、蟒應龍兩代國王統一的緬甸,再一次被大明一腳踹的四分五裂。
孫承宗在領兵在木邦府建造新城,建造完畢後,待新任都指揮使到任,他才能領兵班師回朝。
而薛虹就不一樣了,既然前方沒有戰事,他這個督糧官自然就可以撤退了。
薛虹先是路過了四川,帶上了海瑞,同四川布政使告彆後,乘船順水而下,日夜兼程往京師奔赴。
……
禦書房內,林如海看著隆慶帝手裡的那張禮單,眼皮跳了跳:“陛下,咱們會不會要的太狠了些?”
林如海擔心對方破罐子破摔,狗急跳牆啊。
隆慶帝冷笑一聲:“他敢和朕呲牙,朕就敢把它端上桌!
之前之所以不願意和他打是因為抽不出來手。現在朕的孫愛卿還有朕的門生這一仗打出了我大明上國的威嚴!
周邊小國就算有心思也得給朕通通按下去。
還有陝西、河南的清丈田畝工作也已經結束,朕現在人手又充足了。
至於割肉割的太狠……朕的將士出生入死,朕不要的多點,簡直對不起這些兵。”
“陛下聖明。”
隆慶帝一揮袖子:“行了,今天朕召如海你過來,是有事和你商量的。
景瑜這孩子確實出乎了朕的意料,朕的本意是想要曆練一番,畢竟這場仗有孫愛卿兜著底,朕也可以放心。
如今這孩子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又是這樣的年紀,朕確實有些不好封賞。你覺得,朕是護一護這孩子,還是按功封賞呢?”
聽到隆慶帝這話,林如海早有準備,但還是裝作略微惶恐的模樣:“陛下,景瑜到底年輕,此戰皆賴陛下運籌帷幄,孫大人指揮有方,將士勇猛……”
隆慶帝伸手虛按:“行了行了,都認識這麼多年了,和朕就不用演戲了,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吧。”
林如海沉吟片刻抬頭道:“陛下,明年景瑜便要同小女完婚,小女既然是皇後娘娘的義女,那自然也就是陛下您的半個女兒。
景瑜作為您的女婿,立些許微末功勞,賞賜並不重要。
依臣之見,重要的是讓景瑜看到聖上對他的恩重與嗬護。
不如追封景瑜之父,冊封景瑜之母,以示恩寵。至於其他賞賜,景瑜到底年輕,仍需曆練。”
隆慶帝見林如海依舊一本正經的樣子,自覺無趣,也就不再逗他,直接命夏守忠取出擬好的三封聖旨,將其中一封扔給林如海。
“傳朕旨意,樂壽郡君,賢良淑德,品性高潔,為宗室女子典範,甚得皇後喜愛,亦得朕心,升樂壽縣主。
這份聖旨,如海你便直接領了回去吧。朕就不派人到府上宣旨了。”
“臣代小女,謝過陛下、娘娘天恩!”
……
當日下午,連續兩道冊封聖旨降臨薛府。
追封薛虹之父,因其德行昭昭,以教賢子,特追封資治少卿(從三品)加亞中大夫。
冊封薛虹之母為:三品誥命淑人。
聖旨裡明明白白寫了,是因為薛虹立下功勞而為其先父追封,為其母誥命加身。
至於薛虹本人的官職肯定也是要動上一動的。
隻不過在經過黛玉、薛父、薛母三人的分潤,以及半個宗室駙馬身份的削弱後,功勞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難封了。
這種賞賜要分人,對聰明人來說是保護,對蠢貨來說就是結仇。
隆慶帝相信自己的帝弓會明白自己的苦心。
如果薛虹的功勞全往升職上用,三品實職保底,大概率還能混個一品的文勳。
二十五歲就這樣了,後麵還怎麼往上升?職位疊羅漢嗎?
況且薛虹現在就已經有些樹大招風的情況了,要不是周圍護著他的人太多,不知道有多少汙穢事情便都來沾邊了。
事實上,就算薛虹知道了也會感謝隆慶帝的安排。
官職一時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以及自身的名望和人脈。
順天府渡口處,薛虹、海瑞搖搖晃晃的從船上下來。
一路坐船,現在腳一沾地仿佛感覺大地都在晃動,這種情況可能要過上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也不知這半年來,母親、老師還有黛玉如何了。”
畢竟相隔萬裡,薛虹又身負數職,家書的傳遞自然不可能太頻繁。
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不外如是。
“景瑜,尿性啊!!沒給本王丟臉!”
聽聽這猖狂的聲音,也能知道這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