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聖铖在決定與兩位兄弟共同創辦食品廠後,便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全身心地投入到籌備工作中。
然而,這段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資金短缺幾乎成為了他們的噩夢,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顧聖铖和兩位兄弟將各自的積蓄湊在一起,可那筆錢對於創辦一個食品廠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看著他為此愁眉不展,柳燕心疼不已。
她看了看自己的小金庫,這個家需要她站出來給予支持。
“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難關。”柳燕輕輕地安慰著他。
於是,她默默地拿出了自己這些日子給文姐畫設計稿所獲得的分成。
那一筆筆錢,都是她熬夜構思、精心繪製的心血結晶,但此刻,為了顧聖铖的夢想,為了這個家的未來,她毫不猶豫地將其貢獻了出來。
不僅如此,柳燕還四處奔走,向身邊的親朋好友求助。
她找到了文姐,文姐一直欣賞柳燕的才華與為人,聽聞他們的困境後,二話不說,慷慨解囊。
黎萍也在柳燕的請求下,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積蓄,她感激柳燕曾經在她生活中的幫助,如今也希望能為她們一家的事業添一份力。
黃芸夫妻更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他們與她們關係深厚,深知彼此的為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堅定地站在了他們這邊。
在眾人的幫助下,資金問題終於得到了緩解。由於顧聖铖投入的資金最多,在廠裡自然占了大頭。
當他得知柳燕為他所做的一切時,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那是一種被理解、被支持的溫暖,更是對未來的一種堅定信念。
深夜,孩子早已熟睡,顧聖铖輕輕地走進臥室,坐在床邊,看著柳燕疲憊的睡臉,眼中閃爍著無儘的柔情。
他輕輕地喚醒她,她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看到她滿含深情與愧疚的眼神,瞬間清醒過來。
他緊緊握住她的手,聲音略帶顫抖地說:“老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你為我做了這麼多,拿出了自己的辛苦錢,還四處為我借錢。我何德何能,能有你這樣的好妻子。”
柳燕微笑著輕輕撫摸顧聖铖的手,溫柔地說:“彆這麼說,咱們是夫妻,你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咱們一起努力,未來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顧聖铖看著柳燕,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鄭重地承諾:“老婆,你放心。我一定會努力把食品廠辦好,讓你過上好日子。以後,我不會再讓你為生活操心,不會再讓你受一點委屈。”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
就在顧聖铖以為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創業之路卻突然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在辦理相關證明,如營業執照等一係列文件時,他四處奔波,提交了無數次申請,卻始終得不到批準。
每次得到的回複都是含糊其辭,這讓他感到無比困惑和焦慮。
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他開始四處打探消息,詢問同行,拜訪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試圖找出問題的根源。
經過一番艱難的探尋,顧聖铖終於得知,原來是尹碩在背後搞鬼。
顧聖铖立馬將這個事情告訴了柳燕。
這段時間柳燕一直沒有聽到尹碩的消息,現在才知道尹碩在校長女兒的幫助下情況好了很多。
尹碩借助校長家族的關係,過上了更加舒適的生活。
自從與校長女兒相識後,尹碩敏銳地察覺到這是改變自己命運的絕佳機會。
校長在當地頗具威望,人脈廣泛,而校長女兒對他又頗有好感。
尹碩便下定決心,要緊緊抱住這條大腿,徹底擺脫之前的落魄。
為了在校長一家麵前樹立良好形象,尹碩收起了往日的囂張跋扈與算計心思,變得格外老實。
他不再去找柳燕的麻煩,也沒有做出任何過分的舉動,反而在眾人麵前展現出一副積極向上、勤奮努力的模樣。
無論是在社交場合還是日常生活中,他都謹言慎行,努力給校長一家留下好印象。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校長女兒對尹碩的感情愈發深厚。
尹碩也順勢而為,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不久後,兩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禮辦得十分隆重,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紛紛前來祝賀,尹碩瞬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搖身一變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婚後,尹碩憑借與校長家的這層關係,在各個方麵都得到了極大的便利,還被評為優秀教師。
恰巧校長兒子正好從事與辦理各類證明相關的工作,尹碩得知這一情況後,心中那股陰暗的念頭又悄然滋生。
他想起曾經與柳燕之間的種種糾葛,心中的怨恨並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散,反而愈發濃烈。
於是,他開始在校長兒子耳邊吹起了耳邊風。
“弟弟啊,你是不知道那個柳燕有多過分。”
一天,尹碩與弟弟在一次家庭聚會後,坐在客廳的角落裡,佯裝無奈地說道。
弟弟好奇地問道:“哦?怎麼回事?你詳細說說。”
尹碩便添油加醋地將他與柳燕之間的矛盾說了一遍,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她身上。
“她啊,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總是欺負老實人。我之前就吃過她不少虧,要不是看在大家相識一場的份上,我早就跟她翻臉了。”
尹碩說得聲淚俱下,仿佛真的遭受了莫大的委屈。
弟弟聽後,眉頭微皺,對柳燕的印象瞬間變差。
尹碩見時機成熟,便繼續說道:“這不,她現在又攛掇她老公開什麼食品廠,我看啊,就是想坑騙大家的錢。弟弟,你可得幫我留意著點,彆讓這種人得逞。”
弟弟本就對尹碩的話深信不疑,再加上對兄長家庭新成員的偏袒,便點頭答應了他的請求。
從那以後,每當顧聖铖前來辦理相關證明時,校長弟弟便以各種理由推諉、刁難。
要麼說材料不齊全,要麼說手續不符合規定,總之就是不讓他順利拿到證明。
他對此毫不知情,隻是一味地在各個部門之間來回奔波,不斷地補充材料,按照要求完善手續,卻始終無法順利審批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