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碼頭值守
沒有領到救生、消防設備的船主陸續到海事處領取設備,海事處還專門印製了表格,每一位領取設備的船員都在表中簽了名。一個星期內所有的客渡船都領到了救生衣和滅火器,海事處對每一位船主都講明了救生衣和滅火器的擺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告誡大家如果不按要求擺放或者不按要求攜帶將給予行政處罰,直至取消經營資格。
季元他們感覺到,通過贈送安全設備他們與船主的關係更親密了,他們說的話船主開始當一回事了。不時有船主對季元說,在電視上看到他與領導交談時的形象。
春運已經過了一天了。水城鎮政府為了儘到管船責任,每年從臘月初九就要安排鎮黨政成員帶班在碼頭上值班。這些人,有的是不懂什麼是船舶違章,不知道如何管理;還有的就根本不願管理。但是,他們都知道輪到他們值班就必須來,如果不來,出了事故就無法交差。因此,他們來到碼頭上也是做做樣子,推卸責任,應付差事,今天一過就事不關己了。這些人來了,大多數是找一條板凳坐在一起聊天,喝茶磕瓜子;或者坐在帶來的小車裡聽音樂。儘管如此,他們看到海事人員的工作後,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你們海事人員太辛苦了,責任也太大了。過去,我們認為鄉鎮政府的工作難搞,我看你們的工作還要難搞一些。”
對於這些政府官員,季元和海事處的其他人員感到很好笑。他們來了,什麼事也不搞,純粹是來做“樣子”應付差事的。還有與海事人員很熟的,到碼頭上一來,就敲海事處派飯;如果不如意,今後的工作可能要遇到這樣和那樣的麻煩。當地的政府官員除早餐要自己掏腰包外,中餐和晚餐總是在外吃喝,每月的工資基本不用。一位在政府任職的朋友對季元說:“你彆看我的工資比你的少,我那是淨收入,一年到頭基本上不在家裡吃飯,煙酒錢都節省下來了;逢年過節,下麵的一些單位還要送一些小禮品。可以這樣說吧,家裡除了買一些油鹽醬醋和一些時裝外,其它的生活用品基本上不用買。”
他說的這些季元完全相信。每年,海事處要從本來就短缺的經費中為招待這樣的領導花費不少。即使是這樣,還有人對季元很不滿意,總認為海事處和季元差他的。自己和同誌們辛辛苦苦,精神上承受著相當大的壓力,工資都不能保證,加班加點什麼報酬也沒有。那些成天迎來送往不乾具體事的政府公務員,工作輕輕鬆鬆,每個月按時拿薪水,加班有補貼,經常在外吃吃喝喝,還惦記著到海事處這個窮單位來撮一頓。每想到此,季元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隨著返航乘客一起上船的貨物五花八門,什麼蘿卜、白菜、煤炭、煙酒、副食,什麼家具、水泥、用玻璃裝飾好了的中堂字畫、彩電,大包小包的衣服,成捆的甘蔗、整箱的水果、一筐筐“蜂窩煤”等等。總之,農村過年和平時需要的什麼都有。
針對返航的船舶,海事人員主要檢查乘客是否超員;是否有人攜帶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違禁物品(用他們的話叫“三品”);船舶的裝載是否合理;救生、消防設備是否到位等等……。
船舶的返航過程要到下午三點才能結束,海事人員要等船舶全走了才能離開碼頭。其實到了臘月以後,很多船舶是被海事人員從碼頭上“攆走”的,有的船上人員和貨物已經超員了,可是這艘船舶還有幾個乘客沒有按時返船,船主不得不到去往街上的路上去迎候、去催促,有時要在碼頭和路口跑幾個來回。因為,錯過了這艘船,有的乘客要繞幾十公裡的公路才能回家,有的隻能等到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船舶下個航次來時才能回家。乘客和船主一般是鄉鄰關係。因此,即使是耽誤了開船的時間,即使船上有乘客在不斷的催促,船主也不得不在碼頭上等候著還未到船的掉隊乘客。
乘客已經超過了定員,貨物也超過了核定的載重線標記,海事人員就要船主減員、卸貨,這項工作是很難做的。船主和乘客會好說歹說,軟纏硬磨。多了個人或者是六七個人,你總不能將船扣留下來吧,何況扣留不下來。因此,每當船舶裝載的乘客或者貨物快到定額時,海事人員就會不斷地催促船員開船。海事人員首先要確保船舶航行安全,不能運走的和“掉隊”的乘客就隻有另想辦法了。有時,海事人員好不容易將船“攆走”了,這時,又來了一位掉隊的乘客,看著乘客在碼頭上急得直跺腳的樣子,船主隻好將船又開回來。海事人員也隻能靈活運用監督權利了,剩下了一個乘客,你總不能讓他不回家吧?更何況,再上一個人,你也不能保證船舶就一定會出事,你所預料的是“萬一”。
如果船舶超員的情況達到了一定的極限(比如十人以上),海事人員說什麼也不會讓船舶開航的,萬一留不住,也要按照海事處罰規定下達處罰文書。文書的內容一般是:1、立即減員;2、罰款xx元。這份文書不管船主是否簽字都要下達。即使你船主要走,海事人員也是無可奈何。季元要求範江平和高貴,不管文書是否起作用,都要按照要求下達,這不僅是出事後解脫“罪責”的證明,更重要的是海事監管的程序要求。
庫區的乘客“一窩蜂”的來,“一窩蜂”的回。平時,船舶幾乎是賠本運輸;但是,每年的“春運”,總有幾天的時間船舶不同程度地超員,形成一年到頭沒客源,短時間內船舶又運不了的怪現象。在客流高峰時,海事人員總是要提前幾天召開船員會議打招呼,要求他們增加船或者加班。運距短的地方一般是先將乘客送一趟回去,再來運第二趟。第一趟船回去了,乘坐第二趟船的乘客就在碼頭上等候一二個小時。有人利用船舶回來的間隙再去買一些剛剛想起來還沒有買足的東西;臨近春節的這個時候,庫區人總有那麼多東西要買。
船舶全部返航了,如果沒有特彆情況,今天的現場監管任務應該是完成了。除了職守電話的人員外,其他人員可以休息了;但是即使休息,海事人員的手機必須全天候開著,隨時準備處理突發事件。
臘月十七下午三點,季元和同誌們“攆走”最後一艘客渡船,帶著疲憊的身體離開了碼頭,他召集大家回到與碼頭一樣寒冷的辦公室。他要求除新來的何大廈職守電話外,其他三人明天六點在水城路邊車站集合,四個人分成兩組到庫區桂花鄉、金龍鄉碼頭檢查。他和薛鬆一組負責桂花碼頭,範江平、高貴負責金龍碼頭。
薛鬆聽後嘰嘰咕咕地說:“六點鐘就起床,累不累呀!省裡不是答應解決海巡艇的維修資金嗎?還是找師傅早點將海巡艇修好,也免得那麼早起床圍著水庫坐公共汽車了,用海巡艇檢查方便多了!”
“是應該早點將海巡艇修好,這樣坐汽車檢查,水路安全盲區不少。有什麼突發事件,我們在水城碼頭還可以立即找船救援;要是坐在公共汽車上,到那兒去找船救援呢?”高貴隨聲呼和起來。
“難道我不知道用海巡艇檢查方便!不要說是修船資金還未落實,海巡艇的燃油錢不是還有3000多元沒結賬嗎?高貴,你是會計,你說錢從那兒弄吧?誰願意幫著墊付一下維修資金?臘十臘月的,我可讓要帳的搞怕了!這樣搞下去,臘月三十還有人找我要錢的!”季元停頓了一下又說:“不管如何,明天七點都要到達指定地點。薛鬆,我今天先回山水,明天七點我在桂花碼頭等你!”
多年的相處,季元知道牢騷歸牢騷,再大的困難同誌們也會克服的,該乾的工作同誌們從來沒有馬虎過。不論數九嚴寒,還是夏日酷暑,不論上班還是下班,隻要一聲令下,同誌們都能到達指定地點認真開展份內外的工作。
第二天,同誌們都在要求的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開始新一輪的水路安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