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扯什麼淡?(1 / 1)

推荐阅读:

滿屋子的假古董,連老板都是假的,卻冒出來了把真壺?

林思成覺得很是稀奇,看的格外認真。

沒幾眼,他算是知道,郝鈞明知這把不可能是鳴遠壺,為什麼還帶他來看?

一是仿真度。

比例與2015年保利拍賣,成交價3450的那把傳香壺幾乎是一比一。林思成敢保證,這一把,絕對是睜眼照著那把一點一點塑的泥胚。

怪的是,卻不失自身特色?

塑中帶鏤,剛中顯柔,肌理自然,既有鳴遠壺“俯若同心,仰如鼎彝”的厚重感,亦有時壺(時大彬,明末清初紫砂名家)“銀砂閃點,珠粒隱現”的奪目感。

但技法,卻又偏重“楊氏曼生壺”崇尚自然,渾樸雅誌的複古感。

乍一看,像是隻大雜燴,卻燴的水乳交融,渾然一體,不分彼此。

隻憑這一點,這把壺絕對出自大家之手。

更關鍵在於那句跋:字體清勁瀟灑,奇崛老辣,必為書法大家。

再看刻工:深淺如一,揮灑自如,不拘痕跡,下刀之人也必為雕刻大家。

再看鈐印:鋒棱顯露,古拙恣肆,蒼茫渾厚……不是金石大家,刻不出這種水平的印來。

所以壺先按下不提,隻說這字、這刻工、這篆印……如果讓林思成說真心話:造詣與功力要比陳鳴遠高的多的多。

也不算奇怪,所謂術業有專攻,你讓陳鳴遠畫畫,他隻會畫的更差。

林思成奇怪的是,這麼多的家:紫砂名家、書法名家、雕刻名家、篆印名家……這人得多牛?

鐘靈毓秀地,代有人才出,牛人多的是。但這一把肯定不是:這明顯是紫砂名家塑胚,書法名家、篆刻名家負責刻寫的合製壺。

兩個名家……會是誰和誰?

林思成放下手電,又抱著壺,先是看內胎,而後底足,看完之後又摸。

確實是隻老壺,但具體是誰塑的,他還真有些拿不準。

算了,看字和印吧。

但然並卵,知識儲備的太多也不是好事:一瞬間,腦海中湧出的清中晚期的書法家、篆刻家足足好幾十位。

他歎口氣,搖頭清空思緒,閉著眼睛,手指在壺身前虛畫。

刻字起刀剛勁,收刀果斷,切鋒入泥,硬朗而有力。結構欹正相生,疏密有致。

雖是行楷,但靈動活潑,筆畫之間呼應而自然,帶有明顯的“董體”風格。

篆印與書法如出一輒,明顯出自同一人之手:筆畫方折,自然隨意,卻又透儘鋒利。

咦,陳鴻壽,曼生先生?

再看壺……哈哈,剛才說什麼來著:這壺集各家之長,卻又偏重楊氏曼生壺的複古感。

所以,這是陳曼生與楊彭年合製的曼生壺……哦不,二人合仿的傳香壺。

陳鴻壽何其人?

西泠八家之一,詩人、書法家,畫家,篆刻家。

其書、畫、印被多家博物館館藏,其中有故宮、灣灣故宮、上博,浙博、蘇博、南京……

還是清代五大紫砂名家之一,居於陳鳴遠之下。

但這壺不是他塑的,而是楊彭年。

楊彭年也是紫砂名家,“五家”中排第三,但年輕時名聲並不顯。

直到陳鴻壽到溧陽(江蘇南部,與宜興接壤)任縣令,時忙於政務,無瑕製壺,經人介紹從宜興尋來楊氏兄妹,專為他塑壺。

塑的就是陳鴻壽親手設計,流芳後世的“曼生十八式”。陳鴻壽逝世後,楊彭年以“曼生弟子”自居,自創彭年壺,聲名漸隆,為“五家”之三。

所以,兩百萬,還真就值。

看看曆年交易記錄:

最高是2017年西泠印社拍賣,楊彭年製,陳曼生刻紫泥乳鼎壺,成交價1500萬。

最低價是2012年嘉德拍賣,楊彭年製、陳曼生書,江聽香銘石銚壺,成交價386萬。

現在是2007年,價格還得再低一點,但再低,也不可能低過兩百萬。

林思成懷疑,老宋隻是懷疑這把壺出自名家之手,但壓根就沒想到過什麼陳曼生,楊彭年。不然開價絕對在千萬以上,甚至不會把壺放在這裡。

嘖,郝師兄運氣不錯。

怕打了眼,林思成又抱起壺,仔仔細細的瞅了起來。

他一動不動,目不轉睛,郝鈞和老宋越看越奇怪。

起初,老宋還在想:郝鈞好歹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卻越活越回去了。你自己看不準無所謂,你帶個行家來啊?

再看這小子:嘴上毛都沒幾根,有二十沒有,你讓他看?

彆說,有模有樣,裝的倒是挺像?

之後,看著看著,林思成突然閉上眼睛,手指往空中一伸,來來回回的虛畫,就跟畫符似的。

老宋的眼珠子差點蹦出來:真就他娘的漲見識了,看個古玩,還帶作法的?

看了好一陣,林思成又睜開眼睛。

不知道是光線和問題,還是角度的問題,感覺年輕人的那對眼睛在放光。老宋半是玩笑,半是調侃:“小夥子,要不要念句咒?”

念個毛線咒?

郝鈞瞪了他一眼,又看著林思成:“怎麼樣?”

“還行!”林思成點點頭,“仿的挺真。”

郝鈞當然知道這是仿品,真的鳴遠壺到不了這。

老宋也知道這是仿品,不然不會開價才開兩百萬。

他們也知道,這把壺絕對是老壺,看手藝,應該不是泛泛之輩,搞不好就是名家。

但也隻是猜測,要說哪位名家,他們連點頭緒都沒有。

所以郝鈞隻出十五萬,老宋還抱著一線希望,咬死三十萬不鬆口。

郝鈞點點頭:“還有呢!”

“肯定是老壺,不為清中,既為清晚,不過並非宜興壺,至少用的絕非宜興紫砂泥。”

“啥?”

郝鈞和老宋齊齊的一怔愣,然後,又齊齊的低下頭:釉色紫黑,散光瑩潤,砂質明顯,色澤古雅……

不論是色與光,還是質與理,都帶有明顯的宜興窯的特點,但你說這不是宜興壺?

老宋斜著眼睛:“小夥子,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我知道!”林思笑了笑,“這樣,宋師傅,能不能用這壺泡壺茶?”

“當然!”

養壺養壺,不泡茶養什麼紫砂壺?

所以每天一睜眼,老宋都會用這壺泡一壺紅茶開胃。

動作也很麻利,用電壺燒了水,又拿了茶盒。

幾分鐘後,水燒開,篩茶、洗茶、衝泡,老宋一氣嗬成。

等了兩分鐘,林思成指了指壺身:“宋師傅,你先看看泥色!”

兩人齊齊的湊了過來,一看就是好久:壺身褐紅,泥色瑩潤。

挺對啊?

郝鈞狐疑的抬起頭。

林思成拿起手電,摁亮照向壺身,“唰”,一抹藍光反射到陶鈞的臉色。

怎麼這麼藍?

他下意識的眯住眼,又猛的一怔愣:藍色的紫砂壺……扯什麼蛋?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