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80年代的卡車和後世自然就沒法比了,駕駛艙很粗糙,車門和中控區域的鈑金都是裸露的,沒有任何的軟包處理,頂部倒是黃色的皮革,中間有一盞小燈。
圓形的儀表盤設計,左右對稱,中間最大的那個顯示車速。檔位指示圖位於中控上方,下麵有燈光,氣門和氣壓表等開關。
由於駕駛精通和綁定的關係,許承安對於如何操控這輛車非常熟悉。先拉開風門,這個東西的用途是調節進入化油器腔體的空氣流量,在天冷的時候提高混合氣濃度。夏天則不需要打開,不過冷啟動適當拉風門也能加快啟動。
打開手動油門,腳踩離合踏板,擰鑰匙開關,車輛便啟動了。
這輛ck15甚至還給選配了收音機,調頻到電台邊聽邊開,就沒那麼無聊了。
第一次開大卡車,比拖拉機大了不是一點半點,然而許承安卻沒有任何的生澀感,人車合一,大卡車似乎成了自己肢體的延伸,操作起來得心應手。
就算開到村外的五裡山路,許承安也不慌,那段山路過年的時候他帶村民們修整拓寬過了,能進卡車,好在那塊攔路石被自己敲碎,否則的話該處太窄了,還真不好通過。
黑土屯,村頭大槐樹。
還沒到農忙時分,黑土屯的人都不忙。
種木耳的第二年大家都有了經驗,也不像上年那麼緊張了,恨不得守在種植園裡看著,每天也就隨便轉轉,沒啥情況就回來了,閒著沒事的人們又聚集到了大槐樹下侃大山。
直到他們聽到引擎的聲音,隨後一個藍色的大家夥由遠而近,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咦,哪來的大卡車啊?”
村民們都很是奇怪。
之前沒有過卡車進黑土屯,在山路擴修之前,也就能走走拖拉機,整好之後,也沒卡車來過,所以突然間見到一輛大卡車,每個人都很好奇,尤其那些小崽子,都睜著大眼睛,好奇而興奮地嚷著:“大卡車進村了,大卡車進村了!”
某個眼力最好的村民遠遠就見到駕駛艙裡的人的麵孔,不由得吃了一驚,失聲道:“許知青,開卡車的人好像是許知青!”
打開車來的近了,眾人發現車玻璃裡的還真是許承安。
許承安在大槐樹外的道路靠邊停下,跳下車來。
買了新車,經過村子情報中心那是少不得和村民們嘮嗑幾句,派派煙的。
村民趙大壯搶著問道:“許知青,你從哪開了輛大卡車回來啊?”
許承安便給眾人派煙便回應:“廠子買的,整了兩輛!”
他淡淡的話卻讓村民們都震驚了。
在他們心目中,那加工廠是許承安辦的,廠子的大卡車自然也就是他的。
許知青非但買了卡車,還一下子就兩輛!
在這個村民買輛拖拉機就足以讓全村轟動的年代,有人買大卡車有多震撼可想而知。
村民們瞠目結舌,有人忍不住問道:“許知青,這大卡車也能私人買嗎?”
“以前不行,不過現在可以了,今年國院那邊出台了個規定,明確了農民個人或聯戶可以買機動車船或拖拉機,也就是說,誰都能買車子了。我可以買,你們也是可以的!”
許承安說到這裡頓了頓:“不過這規定剛出,卡車和拖拉機都不容易買到,但是慢慢地就好買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攢點錢,有機會的話也整輛拖拉機或者卡車,目前咱們郭嘉的貨運市場很缺運輸車,買了運輸車一定是能掙錢的!”
許承安也不怕和村民們分享一下致富信息,運輸市場到九十年代中期之後才會慢慢飽和起來,村民們和自己形成不了競爭。
更何況自己跑運輸掙錢村民們都是能看得出來的,畢竟剛開始發家做的生意就是靠跑運輸。
“拖拉機我們倒是有機會買,不過卡車我們哪有條件買啊!”
說這話的是屯裡的種耳大戶趙躍進,光是上年全家種黑木耳就掙了四千塊,所以說話也豪橫了。
換成以前,黑土屯的村民都窮得叮當響,彆說拖拉機了,買輛自行車都困難。
趙躍進抽了口旱煙,又問道:“許知青,你這輛大卡車得多少錢啊?”
“這輛是解放的新款,上年才出的,柴油版較貴,得五萬八,廠子那邊沒開回來那輛汽油版的便宜,三萬八千五就行!”
許承安沒提特殊指標的事,就說原價,畢竟這種事不好到處宣揚,就連兩個卡車師傅都是不知道的。
如果單位國企計劃購車倒是便宜,也就一萬多,然而老教授能量再大,也不可能讓物資部那邊的學生給許承安這個私企按計劃購車的價格,能用特殊指標給他省下這麼大筆錢就相當不錯了。
村民們又是一陣轟動:“這麼說來,兩輛大卡車不是快十萬塊了,真貴啊!”
許承安笑道:“去農行貸款買的,自己花了一部分。”
他不想讓村民們得知自己錢這麼多,雖說以自己在黑土屯的身份和地位,也不至於讓人仇富,不過低調點總是好的。
趙大壯關心地道:“許知青,你花這麼多錢買卡車,銀行的利息又那麼高,能掙得回來嗎?”
“能!”許承安肯定地道:“改革開放之後市場越來越活躍,商品流通加快,但是貨運車輛少,卡車幾乎都是單位國企的,市場上非常缺,也正是看到了這個問題,郭嘉才會開放私人購車,但是短時間內貨運車輛還是遠遠沒法滿足需求的,不愁沒貨拉沒活乾!”
八零年代的貨運有這麼一句話:“不是人找貨,而是貨找人”,就能看出跑貨運的業務量多得有多誇張了。
彆看這兩輛大卡車花錢不少,然而荷載五噸,實際上能拉個八到十噸,一輛每次的載貨量就快相當於自己的那支拖拉機隊了。
還有,卡車比拖拉機跑得更快,ca15的極限時速能跑到80,而拖拉機最多也就二三十,日常載貨隻有二十不到。
當然了,受限於道路狀況和載貨,ca15跑不到極限時速,不過平均下來三十以上應該是有的,這就是拖拉機的兩倍了,一天下來能跑貨運的次數又比拖拉機多,所以它能掙到的錢理論上能超出那支拖拉機隊不少。
至於在日常使用成本方麵,相較拖拉機隊隊,開短途的話每輛大卡車隻需要養一個司機,加個學徒也就兩個,油費雖然可觀,但也沒五輛拖拉機加起來那麼多,日常成本無疑更低。
收益更高,成本更低,這就是兩輛大卡車的價值。
得到它們,我就相當於手下又多了兩支拖拉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