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劉邦那老小子被打跑之後馬上就能招兵買馬重新組織一支軍隊,甚至韓信那個家夥能爆兵想比也依賴了那些資料。”
項羽眼神瞪大,進入鹹陽之後自己一心一意想要為楚國報仇,完全沒有想到這裡東西。
不對,劉邦這老小子也沒有想到,看來還是那個蕭何是關鍵。
項羽不僅回想起叔父項梁,如果叔父還活著想必知道那些東西,要是叔父還在劉邦這小子也能當皇帝。
“果然如此。”作為滅六國和大力收集這些情報的嬴政看到這一幕心中倒不覺得吃驚,不會有人認為想要多少兵就可以征兵吧?
征兵哪有那麼簡單,特彆是兵越多,糧食越多,背後停產的家庭更多來提供軍隊的所需。
這一切都要綜合國家所有資源。
“不得不說,劉邦打進鹹陽不僅完成的自身的蛻變,也為後麵打天下提供了信息來源。”
“劉邦就有了一張參考圖,如何係統的治理國家和軍隊,後麵的戰爭劉邦開著全圖掛,項羽在迷霧當中打天下。”
“哪裡有水源,哪裡可以征兵,水路通向哪裡?這些都需要項羽派人去調查才可以。”
“無疑大大的增加了項羽的戰爭成本。”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秦帝國對於劉邦建立漢朝功不可沒了。”
不少人明白了,打仗並不是玩遊戲不是你想要乾嘛就能乾嘛?一切都要克服困難。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利益追求,如何將他們團結起來一起對敵。
難怪劉邦會將開國首功給蕭何,蕭何對於劉邦實在太重要了。
小小的沛縣居然能有這些能人,何嘗不是劉邦的運氣。
葉楓:“這接下來就要講講《鴻門宴》了,《鴻門宴》的教訓讓華夏人記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彆人叫你吃飯可能是想要殺你。”
“你要做好反殺的準備。”
“《鴻門宴》真的是項羽優柔寡斷才讓劉邦活下來了,我們來分析一二。”
“當然《鴻門宴》的發生怪劉邦自己,心飄了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劉邦本身的缺點也很明顯,容易飄。”
“起義一開始,劉邦靠著大力宣傳仁義和封官的誘惑來讓秦朝城池投降。”
“為什麼宣傳自己的仁義名聲,而不像項羽一樣攻下城池。”
“原因很簡單打不過,攻不下城。”
“麵對小城可以攻下,麵對重要城池完全攻不下來,隻能這樣乾了。”
“當時項羽發動了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使得天下反秦局勢非常明顯。”
“秦朝要沒救了。”
“秦朝的守城官員不可能為了偉大的大秦,為了偉大的秦始皇拚死不投降。”
“現實一點,天下明顯要換主人了,快一點上船爭奪利益搶占位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麵對劉邦的誘惑秦朝官員投了,加入了正義的陣營。”
“劉邦有了雄厚的資本之後一改仁義模樣,開始武力攻城,攻下屠城的事情也發生了。”
“人啊!有了力量就會飄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飄了就要承擔後果。”
“《鴻門宴》就是劉邦飄了的後果,主動的將刀遞給了項羽,讓項羽有理由殺死劉邦。”
“話說劉邦進入鹹陽之後,得意洋洋必定約定好了先入關中為王,於是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
“那就是派兵鎮守函穀關,將項羽和其他諸侯擋在關外。”
“想要獨吞鹹陽財寶。”
“打天下為了什麼,就不是這點東西嗎?你一個人獨吞想死不成。”
“這個舉動讓項羽和其他反秦諸侯非常不高興,你劉老三不過是運氣好才比他們先來一步。”
“沒有你劉老三反秦一樣順順利利,有你沒你秦朝一樣滅亡。”
“現在倒好你想要獨吞財寶。”
“劉老三你想當反派啊!我們成全你。”
“按理來說,劉邦隻要老老實實的歡迎項羽和其他諸侯的到來,一起商量如何劃分天下,項羽是不敢動劉邦。”
“劉邦可是大功臣,要是項羽連劉邦都動了,其他諸侯會怎麼想,會不會覺得項羽也要動他們。”
“從而聯合其他對抗項羽。”
“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一點,在《鴻門宴》上我們關注劉邦和項羽兩人,但是當時還有一群諸侯王。”
“項羽的四十萬大軍是諸侯聯軍,項羽要考慮其他諸侯的想法。”
“打天下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群人的事情。”
“特彆是打天下越久,山頭主義越嚴重,好比當年的光頭黨一樣。”
“天下打的越久,手握大軍的將領自然會形成小團體,影響整體局勢。”
“天下一統之後,這種小團體就是嚴重威脅天下穩定的因素。”
說到這裡,觀眾忽然理解了為什麼老人家會說抗日戰爭急不得,解放戰爭慢不得,想必也有這一方麵的思考。
“項羽隻是諸侯裡麵實力最強的一個王,你實力最強大家依附你很正常。”
“但是你想要讓我們的士兵為你賣命還沒有利益一邊涼快去。”
“就像當年六國攻打秦朝一樣,每一個諸侯王都不想消耗自己的力量去對抗秦國。”
“那怕秦國滅了,自己手上沒有兵了,分利益的時候還會考慮自己嗎?”
“要打大家一起打,反正我不能吃虧。”
“這就導致指揮係統非常麻煩。”
“後麵彭城之戰劉邦號稱的56萬諸侯聯軍被項羽大敗也有這方麵原因。”
“劉邦派兵鎮守函就給了項羽很好的理由,讓其他諸侯王挑不出毛病的理由,可以一起派兵去打劉邦。”
“這才是《鴻門宴》發生的原因。”
“我們從項羽以前的行為來看,項羽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嗎?”
“滅秦,殺降兵,殺主將以及得知劉邦想要當王後立刻發兵去打死劉邦等等一係列行為證明項羽絕對不是一個優柔寡斷之人。”
“說項羽優柔寡斷是站在上帝視角去看,知道到了劉邦之後會打敗項羽才覺得項羽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導致的一係列後果。”
“這就好比玄幻小說的boss為什麼不在主角弱小的時候,殺死主角嗎?”
“能說boss不殺主角是優柔寡斷嗎?”
“我們深刻對比一下當時的項羽和劉邦,項羽,二十多歲成就西楚霸王,手握當時當天最能打的兵,各大諸侯王都要聽項羽的話。”
“滅秦成功之後,項羽劃分天下。”
“這種成就也就一千多年後,李世民能和項羽一比高下。”
“項羽無疑是有傲氣,也有傲氣的資本。”
“二十多歲能取得如此成就就好比你二十多歲擁有千億財富,能不驕傲,能不狂的沒邊嗎?”
“實在不行幻想一下,二十多歲當上省委書記,看看自己能不能保持謙虛。”
“劉邦一個50多歲的老頭,手底下的兵也不行。”
“當初劉邦打武關采用了張良的計謀,給守將封官的誘惑,派人去和對方商量要給出多少利益才能讓你投降。”
“武關的守將在劉邦的誘惑之下,放鬆了警惕準備投了,結果劉邦半夜攻其不備打下武關。”
“才進入鹹陽。”
“劃分天下的時候,項羽讓劉邦去那裡,劉邦隻能去那裡,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這一切都讓項羽對劉邦有了輕視,加上當時楚懷王熊心可還沒有死。”
“相比於劉邦,這個家夥更讓項羽討厭。”
“好,背景分析結束,進入主題《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