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期間有點小波折,但宴會到底還是順利進行。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小公主的巧思與孝順。
同時有太後見縫插針,皇上哀婉歎息,還有十阿哥的插科打諢。
烏那希一頓飯的功夫就賠出了好幾頓飯。
損失不能說不慘重。
當然再怎麼著,她的損失也不可能重過太子。
康熙在席間沒有發作,回宮後卻第一時間把人罵了個狗血淋頭。
先前以退為進攢的那點好感儘喪不算,還賠進去個阿爾吉善。
那可是他叔姥爺索額圖的兒子,為數不多他還能全心信任的人之一。就因為受他暗示幫著打了個圓場而已,就要被外放到萬裡之遙?
康熙冷哼:“你若是不滿,朕也可以直接賜死他。索幸索額圖當初罪行累累,朕隻追究他一人,本就是網開一麵。若是其家人不肯珍惜,朕也不介意……”
很好,他斬草除根四字還沒說完,太子就跪了。
直言千錯萬錯都是他的錯,是他唯恐好好的喜宴變鬨劇,讓旁人看了笑話,這才示意阿爾吉善幫忙調停。
知道的都知道,康熙哪怕直到最後也不覺得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對兒子防備太過,沒處理好帝儲關係等等。
隻堅定認為索額圖罪大惡極,帶壞了他的寶貝太子。
現在太子小肚雞腸,知錯不改在先。為了罪人之子不惜下跪求饒,把所有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在後。
兩相對比之下,康熙就算是佛也得發火。
更何況他雖年近花甲,心裡卻依然還是個衝動易怒的少年呢?
那天風很大,他很氣,責罵太子的動靜聲震屋瓦。
消息快速流傳中。
敦親王府,十阿哥特高興地跟他九哥碰了一杯:“該該該,誰讓他一天天跟條惡犬似的,恨不得把所有覬覦爵位的皇子統統咬死。”
“結果能力沒有那個能力,小動作卻一個接一個,越發的不入流。”
九阿哥瞪了他一眼:“快把你這幸災樂禍的嘴臉收一收,彆被皇阿瑪看到一點。仔細你這敦親王府變十阿哥府不算,還連年都彆想過消停。”
“我……”
“你什麼你呢?”九阿哥眼刀子又至:“你隻要記得,曆史上的康熙廢太子兩次,還有心第三回扶起來。人家父子兩個的感情自來就非同一般,那位再怎麼著,身上也係滿了皇阿瑪的期待、凝聚了他大半輩子心血。”
說到這裡,九爺就不免長歎:“你沒有嫡子你不知道,爺以前也不知。直到你九嫂子千辛萬苦,給爺添了個嫡子,爺才知道這兩字的分量。”
“那真是,不管人在千裡萬裡之外,心裡都念著那小東西。隻要想起他來,心裡就充滿了乾勁,總想著給他攢家底……”
滔滔不絕好一陣,各種講述對嫡子的喜愛。
就為了讓十阿哥明白他們皇父再怎麼恨鐵不成鋼,也始終沒下定決心廢太子的原因所在。
讓臭弟弟小心謹慎著,千萬彆步了曆史上十三的後塵。
得遭罪一整個康熙朝,才能最後盼來曙光。
結果好話說了三千六,十阿哥的關注點隻在於:“什麼叫爺沒有嫡子也不知道?你弟媳婦現在都已經懷了,嫡子就在路上了。”
九阿哥的無語有億點點多。
相比之下,烏那希就淡定多了。
畢竟清史,她是專業的。
相關資料看得可多了,很了解康熙晚年對皇位猶如巨龍守護財寶般的緊張,與他對太子那比麻花還擰巴的糾結。
早早就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啦!
所以就算宴會中那點小波瀾明顯是因太子而起,她也沒有很生氣。
反倒是康熙臨回宮前說新年將至,請太後儘快回宮的事兒讓小家夥萬般不舍。
各種撒嬌賣萌,嘗試讓太後跟康熙破個例。
唉!
太後長歎:“若可以,哀家都恨不得在雍親王府頤養天年,日日與你們這些好孩子為伴。可新年宮宴、宴請蒙古王宮與各國使臣等的大宴,哀家不在也說不過去不是?”
“你若不舍,就隨哀家一道回去?”
這話一出,茉雅奇、弘暉、弘昀可就瞬間戒備起來了。
三蛋更是如一個小千斤墜兒一樣,牢牢抱住烏那希:“不走不走,三姐姐不走~咱們府上的公主,就得跟咱們一起歡歡喜喜過年!!!”
說完,他還恐怕自己的理由不夠充分一樣,瞪著大眼睛堅持:“三姐姐往年都在宮中過年,輪也該輪到留在府中跟咱們團聚了。”
然後……
還沒等堅持出個結果來,小勇士就被罰了。
二姐姐罰著背書,大哥哥罰著蹲馬步。
弘昀雖不了解兄姐怎麼就突然嚴厲成這樣,但還是隨大溜罰了他繞府上演武場跑三圈兒。
把小三蛋累得汗水滴答,卻還敢怒不敢言。
看得烏那希小臉驚恐,若有所思:[這麼嚴格的家庭教育,再加上更嚴格的無逸齋,未來簡直一片黑暗有木有?]
[可憐的三蛋,他不會就是在這種高壓之下,才被隔壁溫潤如玉的八叔哄了去吧?]
茉雅奇:!!!
弘暉:!!!
姐弟倆對視一眼,分明從對方眼中看出彼此的錯愕與恐懼來。
連太後都趕緊叫停,並用自己的帕子給小弘時擦了擦汗:“好了好了,知道你們兄妹是想著嚴師出高徒,讓咱們三蛋變得更好。”
“可那話怎麼說的來著?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仔細過猶不及,須知欲速則不達。”
姐弟倆齊齊行禮,謝過烏庫媽媽教誨。
太後這才滿意點頭,戀戀不舍地準備起了回宮事宜。
臨行還在三蛋的哭哭啼啼裡保證以後肯定常來,隨時往雍親王府小住呢。
可實際上,年前各種宮宴,年後也要大宴蒙古王公們。
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十六,皇上都開璽了,太後也沒找著機會再臨雍親王府。
倒是小公主空間積極努力了起來。
彆問,問就是在其位謀其政。都當上固倫公主了,自然也得為大清做貢獻。
實際上……
[康熙四十七年啊,曆史上一廢太子的年份,也是在這一年,九龍奪嫡也或者說九子奪爹正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