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葉初這番理論堪稱驚世駭俗。若是在日後大紅大紫的時候說出來,恐怕立刻會被人扣上不敬業的帽子。
好在聽到這番話的隻有103。103沒有表現出任何多餘的情緒波動,隻是用他那種冷淡的方式表達了讚同:“聽起來似乎沒有問題。”
“當然沒問題。”商葉初走進奶茶店,點了一杯全糖奶茶,又點了一份店裡的甜品。
“你剛剛說舞蹈老師的意見可能會影響導演的看法?那就錯了。”商葉初坐在奶茶店的椅子上,蹭著店裡的wifi,繼續搜尋舞蹈課。
“我從沒考慮過舞蹈老師的意見。我的目標,自始至終都隻有導演一個人罷了。”
“試鏡現場坐了三個人,你卻隻考慮導演一個人的意見。”103語氣平靜。
“nonono。”商葉初搖了搖手指,“這可不是加減法喲。如果能量大小由人頭數量決定的話,我們群演早就稱霸內娛了。”
說話間,商葉初的奶茶做好了。商葉初走到櫃台前領了自己的奶茶和甜品,坐回位子上,吸了一大口全糖奶茶。
致死量的糖分齁得人心裡暖暖的。商葉初繼續道:“‘找準自己的觀眾。’這種小角色的裁定,基本就是導演的一言堂。拿下了導演,也就拿下了角色。”
“舞蹈老師的存在,就像古裝劇中的禮儀顧問。”商葉初被糖齁得嗓子有點難受,好在和103說話不用動嘴,“是提升電影質量的雕花小刻刀,而不是裁奪演員的判官筆。”
“——親愛的杜老師發飆歸發飆,到時候也許還要指導我跳舞呢。”商葉初咬著吸管,氣定神閒。
商葉初說到自己的專業領域時,無論是態度還是語氣,都透著一股閒適自若的味道。103靜靜地聽著,忽然問道:“那位戴眼鏡的老人,是什麼人?”
“這個……”商葉初停下喝奶茶的動作,在百科裡搜尋起來,“我有點印象。《天機樓》好像是有原著的……”
胡奶奶的書店裡有一堆滯銷的舊書,商葉初無意間好像掃到過《天機樓》的原著。
果然,不一會兒,商葉初就找到了這本原著。
《天機樓》的原著叫作《鳳戲遊龍》。並不是一本單行本,而是一個係列。有《鳳戲遊龍之江南行》《鳳戲遊龍之漠北行》《鳳戲遊龍之王朝謎案》《鳳戲遊龍之七扇門》等。
《天機樓》是這個係列的第一本,《鳳戲遊龍之天機樓》。
《鳳戲遊龍之天機樓》的年紀比商葉初兩輩子加起來都要大,成書於五十多年前。
《鳳戲遊龍》是一套係列武俠小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武俠小說這一文學流派進入了興盛階段。武俠文壇堪稱群星璀璨,誕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
但,大多數武俠小說,都是以男性為主人公的。武俠小說的受眾並非隻有男性,相當一部分女性讀者也渴望看到女性視角的颯爽女俠縱橫江湖的故事。
在這樣的背景下,《鳳戲遊龍》應時而生。
《鳳戲遊龍》的主角,是一位身負血海深仇的孤女。為查清家族滅門之仇,女主角蕭鳳闕女扮男裝,深入江湖第一神秘組織“天機樓”,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
此書一經出版,便在武俠愛好者之間引起了一番震動。女主角蕭鳳闕有勇有謀,身負血仇,卻仍堅信世間公道、人間公理。人物形象十分豐滿,刻畫得有血有肉。為當時陽剛之氣過盛的武俠文壇,吹去了一股清逸之風。
《鳳戲遊龍》風行後,迅速擁有了一大批擁躉。在當時的盜版小說書店,出借最火熱的作品,除了金古梁等大師的作品外之外,便是《鳳戲遊龍》了。
《鳳戲遊龍之天機樓》大獲成功後,此書的作者大受振奮,又陸陸續續創作了《鳳戲遊龍之江南行》《鳳戲遊龍之漠北行》《鳳戲遊龍之王朝謎案》《鳳戲遊龍之七扇門》等續集,創作時間跨度超過三十年,足有二十本之多。
迄今為止,蕭鳳闕仍然是武俠小說史上最經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鳳戲遊龍》的原作者署名為“江上弄潮生”。
這當然不是真名。但商葉初立刻想起那位戴眼鏡的老太太對她的自我介紹——“我姓江。”
奶茶店的網絡有些卡,搜索結果界麵終於出來了。
江上弄潮生,女,原名江愛華。
百科上的配圖是一張中年女性的照片,但商葉初一眼就認了出來,那正是試鏡現場那位戴眼鏡的老太太!
難怪。難怪。
難怪易天照和那個舞蹈老師都對她敬重有加。
商葉初心頭湧起了一股難言的興奮感。她居然見到了《天機樓》的原作者!
奶茶已經變溫了,商葉初絲毫不在意,又猛吸一口,以壓下自己心頭的熱火。
作為一代武俠傳奇,《鳳戲遊龍》的改編運卻並不好。
第一次改編,是將前三本書的內容合在一起,拍了一部武俠電影。結果因為導演魔改太過,上映後罵聲一片。
第二次改編,是寶島影娛投拍的一部長劇集,劇集采用邊拍邊播的形式放映。放映了三集,口碑和反響都不錯。結果就在這時,一代神劇《包青天》橫空出世,狂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收視份額。《鳳戲遊龍》折戟沉沙,隻拍了五集就草草收場了。
第三次改編,是港視投拍的一部二十集電視劇。拍了一整個係列,一本書一集。可想而知,如此緊湊的劇集,必然會舍棄大量原著情節和細節。
果不其然,上映之後,這部電視劇再次罵聲一片。女主角蕭鳳闕身上大量的珍貴特質和閃光點都被刪得一乾二淨。這引起了“羽毛”(蕭鳳闕的忠實粉絲)們的怒火,蕭鳳闕民間後援會和蕭鳳闕書迷論壇聯合起來抵製這部劇集,並諷刺此版本的蕭鳳闕是“小鳳瘸”。
第四次改編是鬨得最大的一次。千禧年之後,兩岸三地合拍了一部《蕭鳳闕》,投資之大,演員陣容之豪華,堪稱萬眾矚目。
結果,就在即將殺青的檔口,此劇的女主角、男主角、女二號、男二號、男三號、男四號——六個人,分彆以六種不同的方式塌房了!
吸毒、嫖娼、出軌、家暴、政治問題,等等等等,五毒俱全!
這部劇被稱為“史上塌房方式最全麵的電視劇”,一舉送走了當時兩岸最當紅的六個演員。事情爆出來的時候,兩岸三地掀起了驚濤駭浪,兩三年後仍然餘波陣陣。
不用說,這部劇自然是被永久雪藏了。甚至由於還沒殺青就爆出了這些醜聞,這部劇連最終的成片都沒有。
投資這部劇的三大影視公司賠得血本無歸,導演大受打擊,一連五年內都沒有新作品問世。當年的大製作劇王,徹底淪為年度笑柄。
《鳳戲遊龍》自此後,也被稱為“蕭鳳闕的詛咒”。
娛樂圈其實蠻迷信的,連開機儀式上都要燒香拜佛。更何況《鳳戲遊龍》實在是寸得匪夷所思,屢倒血黴。
自此,再也沒有投資人敢拍《鳳戲遊龍》這本書了。
誰承想,十幾年過去了,這本書的影視化計劃,居然再次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