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號外 > 卷二合並辦報 【85】遊擊報的遊擊戰

卷二合並辦報 【85】遊擊報的遊擊戰(1 / 1)

推荐阅读:

日軍發動“大掃蕩”的前三天,山裡的軍民普遍有了一種“不過如此”的錯覺。

許多百姓壯著膽子回家,發現鬼子進過村莊,但自家房子還在糧食也沒少,心中多少有些麻痹大意,以為日軍主要目的是消滅八路軍主力,既然主力已經轉移,可能就不會再來山裡掃蕩第二輪了。

王茂生心中很急,他是見過日軍在山外燒殺搶掠的,知道鬼子梳篦式掃蕩的流程,第一輪搜索抗日分子,之後還有第二輪抓普通百姓、第三輪劫掠糧食,他們最終目的是“清鄉”,一定會燒光、殺光、搶光,把整個山區變成無人區!

他連夜撰寫了一篇《警惕敵偽的治安強化陰謀》專論文章,準備出版新一期的遊擊報來提醒軍民保持警惕。

劉子魁已提前準備好了油印器材,隻等他校對完畢刻寫蠟紙。

然而王茂生突然臨時起意:“彆用油印了,用鉛印!”

“鉛印?可鉛印機和鉛活字都埋起來了呀!”

劉子魁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前陣子他親眼看著印刷所的同誌把機器拆成零件埋到土坑裡的。

“我記得機器怎麼組裝,我們把零件挖出來,接下來我們要堅持出報,堅持鉛印!”

王茂生的語氣極其堅定,他要用報紙向日寇宣戰,鼓舞軍民、記錄罪行,為外麵的主力部隊減輕壓力。

“好吧,都聽你的!”

劉子魁叫那十多個文職乾部幫忙,去埋藏地點挖出了鉛印機。王茂生指導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把機器組裝起來,然後命令每一名乾部都要寫文章填充報紙內容,不知道寫什麼就寫觀戰感悟、寫對敵心得、寫回憶散文,甚至還可以寫抗戰歌詞。

王茂生親自操刀活字排版,花了一個通宵編輯出了六份刊物,這裡麵不光有遊擊報,還有魯南時報、戰鬥生活、齊魯文化等,除頭版頭條內容相似外,各刊物的內容豐富多樣,完全符合各自之前的辦報思路。

為了節省油墨和紙張,他每一份刊物隻印刷了30份。

劉子魁再次拾起老本行,攜帶這些報紙和刊物在山區奔走,這支留守部隊留幾份,那個村莊留幾份,給堅持躲在山洞裡的老百姓留幾份,甚至還貼到被日軍洗劫過的村莊裡去。

沒人要求他這樣做,但他認為百姓需要,就這樣冒著生命危險乾著。

連隊戰士們看到自己英勇作戰的事跡登上報紙備受鼓舞,冒險回家的村民聽人讀報提高了對日軍的警惕性,到處搜尋共軍的鬼子看到報紙上的內容氣急敗壞……

隨後,這些不同名稱、不同內容,但同一天印刷出版的報刊雜誌出現在了日軍司令的桌上。他們參謀人員對比之前收繳的各類報刊雜誌得出一個結論:“八路軍宣傳機關仍然在山裡活動,這是打掉他們的好機會!”

於是,河野秀一作為與宣傳隊交過手的日軍軍官,被叫來詢問情況。

河野秀一是仔細研究過中共報紙的。

他通過叛徒、偽軍和自首黨員的交代,掌握了八路軍宣傳隊和敵工部的工作,早就把宣傳隊視為敵手,此刻見到大軍壓境下對方仍然如此囂張地保持出版,立刻勃然大怒,向司令官土橋一次立下軍令狀,一定打掉這支宣傳隊!

土橋一次已經讀過遊擊報上那篇《警惕敵偽的治安強化陰謀》,眯眼錘著桌子:“這個人,對皇軍的行動計劃了如指掌,非常可怕!”

河野秀一拿過報紙,隻讀了前麵幾句就知道是出自王茂生的手筆,他馬上彙報出王茂生的個人詳細檔案,不僅包括姓名、職務、年齡,還有揭露過長田敏江的身份,間接害死犬養見眾,大肆偽造良民證,主導成立敵工部策反偽軍等種種“罪行”。

日軍司令越聽越不對勁,這麼一個小小的宣傳隊長,怎麼乾的全是紮皇軍心窩子的大事?他認為這樣的人留著是個大禍害,於是撥給河野秀一一個大隊足足一千多兵力,要求深入沂蒙山區腹地,什麼也不乾,專門尋找宣傳隊,打掉宣傳隊!

河野秀一心中大喜,司令官如此重視,那捉住王茂生必然是大功一件,如今沂蒙山區內部空虛,想抓王茂生簡直易如反掌,當即立正表態:“一定活捉王茂生!”

此時的王茂生在做什麼呢?

他在研究拆解鉛印機,想要通過砍掉不必要的零件減輕重量,實現“人背肩扛能轉移,隨時隨地印刷作業”的目標。

在場的戰士和乾部都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這一噸多重的鐵疙瘩、洋玩意兒,你說改造就改造?拆壞了怎麼辦?

但王茂生隻用了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閉嘴了:“鬼子說到就到,不把這機器帶走,難道留給敵人?”

他的改造理念也不是胡亂拆解,而是去掉不必要的支架、搖臂等,隻保留轉軸等核心部件,其他零件能用木頭仿造就不用鐵的。

劉子魁無條件支持他工作,去各村和部隊投遞報紙時順便尋找木匠師傅收集硬木材料,還真帶了幾個能工巧匠回來。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些老師傅湊頭研究了鉛印機的工作原理,又嘬著煙袋鍋子討論了一番,很快就甩開膀子分頭乾起來。

還彆說,他們各自負責仿造一兩個零件,做的時候誰都沒吭聲,拿出成品一組裝居然嚴絲合縫,這手藝真叫人歎為觀止。

經過他們改造的輕便印刷機一共7個大部件,最重的一個隻有5公斤,組裝後的體積才提箱那麼大,總重30多公斤。

最關鍵的是拆卸和裝配都非常方便,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每人背上一個部件就可翻山越嶺。等到了安全的地方,隻需借一張平整的桌子,幾分鐘時間拚裝完成就能夠開展印刷作業。

王茂生抱著這台簡易機器如獲至寶,當即安排大家繼續寫稿,繼續出報。

考慮到人手有限,寫作水平參差不齊他決定隻繼續出版遊擊報,但平時7天出一期的報紙要改為日刊,每天淩晨5點之前準時印刷出版,爭取在當天送達各處。

在這個鬼子大兵壓境,根據地遭到史無前例的大掃蕩時刻,他要把這份報紙,做成一麵不倒的文化戰旗!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