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茹雙眸微凝,不確定的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該不會是開竅了?”
田不易如鬼魅一般出現在少年麵前,手搭在他肩膀上,運功探查其內在狀況,見並無任何異常之處,沉聲道:
“我道教有言,人本自圓滿,如明鏡蒙塵,迷於外相,便困於局。”
“開竅時如撥雲見月,能觀萬物規律,坐於室而知天下事,觀一葉而明春秋理。”
他定眼望著麵前少年:
“初悟者,見萬物同根,你與我,花與石,皆承天地一氣,如江河歸海,萬流同源。”
“如此通明心境,對抽世間之象如抽絲剝繭,能從千般事相中提煉本質,漸與道相契。”
“我來傳授你《太極玄清道》玉清境第一層口訣,看你究竟是不是開竅了。”
“這孩子還沒吃飯呢,你著什麼急,平日都不見你督促這些不成器家夥的修行。”
蘇茹攔下迫不及待的田不易,柔聲的對莊不染開口:
“老七,快坐下用膳。”
“是。”
少年坐下後,田不易訕訕一笑,輕咳道:
“沒錯,用膳要緊。”
於是,除了莊不染之外,哪怕是蘇茹嘴上說不急,但也跟其他人一樣,感覺是在吃平生最為沒滋沒味的一頓飯,顯然是把心思和注意力都放在某人身上。
守靜堂。
田不易一板一眼的傳授《太極玄清道》玉清境第一層口訣後,就與眾人站在不遠處。
驟然間,在場人神色莫名,卻是感知到麵前盤膝而坐的少年頃刻入定,放開心念禁製諸般煩惱,引天地靈氣入體行大周天運轉。
而田不易和蘇茹眼底掀起一陣波瀾,異常敏銳的發現,少年在一呼一吸之間,雜念如同薄霧,竟如此簡單的儘數散去,更是由內而外透徹身融天地之感。
玉清境第一層境界大多數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乃感應天地靈氣,導氣入體,以達養生之效果,主旨便是借此與天地一息,進而感悟天地造化。
雖說早有準備,但還是不免被震驚到,一聽便會,一練便精,即刻張開全身七竅毛孔,引天地靈氣入體沿經脈運行,開始鍛煉穩固身體元氣和內絡經脈。
“這不是一般的開竅,心收一境,神凝氣定,如止水映月,無波自明,外事不擾,心自清寧。”
田不易細微的察知到少年不急不緩的引天地靈氣於體內運行到十七個大周天,忍不住的低聲道:
“這般開竅怕是已臻入讀經覽典如遇故友,無需點化百年渾然貫通,幾近觸達道之根基的層次。”
當察知天地靈氣於少年體內連行三十六大周天,經脈已然穩固,可修煉更高境界之時。
田不易徹底不複以往的嚴厲神色,興奮又激動的對少年訴說玉清第二層的口訣。
《太極玄清道》的修習過程從易而難,玉清境第一層境界大多數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後開始,艱深困難處便顯現出來。
第二層一般人便要修習五年,第三層更是個分水嶺,資質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滯於此,好一些的修習個五六十年也不稀奇。
田靈兒等人突見少年周身氣機輕震,身體仿若一灘柔若無骨,輕盈而自在的清水之際,臉色的震驚愈加濃鬱。
一聽第二層口訣,竟立馬了悟精髓,轉瞬開辟出下丹田,煉化引入體內的靈氣,在經脈中化作元精,潤呼一身。
田不易一看少年於玉清境第二重漸入佳境,不由地更加喜上眉梢,隻覺這是青葉祖師再生,腦海中不禁回憶其經曆。
俗家本姓葉,原是一貧苦書生,雖天資聰穎過人,但屢試不中,後機緣巧合,為青雲門第十代掌門無方子收為關門弟子,年僅二十二歲。
入門之後,隻一年間,便將師父無方子所傳的所有劍術法道領悟貫通,在眾弟子中獨占鼇頭。
又過一年,便連無方子也隻能憑借深厚修行與他勉強打個平手。
無方子又驚又喜,斷然將祖師傳下的那本古卷拿出,傳於青葉自行參祥。
青葉便就此在通天峰後山幻月洞閉關,這一關便是十三年,方才破關而出。
卻見青葉須發儘白,麵帶微笑,身有清光,緩步而出,似是已經成仙。
其後青葉正式出家,以本家姓葉,取青雲之青字,故名青葉。
接著一日之間,竟讓青雲山六峰外敵儘數伏誅,自此青葉道人道法之強,手段之狠,一時間名動天下,青雲門同樣聲勢大盛。
又過一年,無方子即將掌門之位傳於青葉,從此青雲門蒸蒸日上。
五十年間,已是正道支柱,二百年後,便已領袖正道各門諸派。
田不易思及此處,再看向陷入物我兩忘的空靈之境的小徒弟,心裡無比激動的吼道:
“我大竹峰出龍了!”
眾人就這麼目不轉睛,懷揣無比複雜的心情看了一個多時辰,田不易倏地開口訴說玉清境第三層和第四層口訣。
卻是少年令引入體內的天地靈氣在經脈中化作精氣,已經積蓄至精氣猶如實質的地步,周身經脈中的精氣似是洶湧澎湃的江河,第二層抵達進無可進的境地。
《太極玄清道》的玉清境一到三層,是所有術法的根基,難度也是漸深,與前兩層引氣、煉氣不一樣的是,第三層的法訣為元氣。
已著重於修煉太極元氣,致使修煉到這個境界,就會徹底看出修者的資質高低,天賦異稟者,往往勢如破竹,一舉突破到第四層驅物之境。
而資質平庸者,隻能徘徊此境界左右,難以寸進,資質稍微好一些的,修習個五六十年也不稀奇。
卻見少年氣機大盛,幾乎一瞬間以神為火,元精為材,從中練出太極元氣,周身更環繞似有似無的念力,乃是破入第三層元氣境,即入第四層驅物境。
自此,有了萬法根本,可以同時修習其他奇術妙法以及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
田靈兒等人的眼睛瞪得溜圓,仿佛要從眼眶中飛出來,整張臉變得僵硬,顯然被嚇到了。
短短時間,居然就這般簡單的從不知修行為何物的普通人,變成小到可以禦空而行,風馳電掣,大到更能震天撼地,毀山斷流,世俗凡人眼中的仙人。
一夕之功,竟勝自己幾年、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苦工,這著實有一些考驗人的心態,不敢相信世上有如此駭人聽聞的事,且就在自己的眼前發生。
須知當代大竹峰眾弟子,宋大仁修行最深,修煉上百年,也才玉清境第五層,餘下都是第四、第三層。
而田靈兒也是自小得父母悉心教誨,方才在十三歲修習到了玉清境第四層。
他們越想心中越是一把辛酸淚,感覺人與人的確不能比,如若再比下去,隻想讓自己一頭撞死,省得嫌自己太過廢物。
不多時,少年周身氣機逐漸收斂,緩緩地睜開雙眼,便見到滿臉複雜之色的眾人。
“心竅通明,萬物自顯。”
田不易倏而出現在少年麵前,按在其肩,不禁開懷大笑,一吐這些年的種種憋屈:
“哈哈哈,好一個開竅,即有天授之才,能人所不能!”
“好了,彆在這裡故作狂態。”蘇茹趕緊走上前:
“老七一舉突破到驅物境,根基是否牢固?”
“紮實的不能再紮實,就似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顯得無比理所當然。”
蘇茹一聽,算是放下心來,方才隻顧震驚,沒來得及提醒修行必須穩紮穩打,切不可急躁莽撞,當然也是因為想象不到有人可以一接觸修煉之道,便勇猛精進至此。
然而眾人都不知道的是,麵前少年所散發融入生命的自然律動的氣韻之下。
其內在一直秉承觀照本心,如明鏡照物,清清楚楚不執著,卻是閉塞全身意想行識,以己身為一世界,獨見自性。
赫然是雙法並修,一心二用的修習《太極玄清道》和《大梵般若》。
前者重在感悟天地自然,以此鍛煉穩固身體元氣和內絡經脈,後者講求感悟自身,對天地靈氣不太在意,注重對人體本身的錘煉。
也就一個講究身禦自然造化,一個主修體悟自性,雖說是截然相反的修行之法,但同樣能互補其缺漏之處,可謂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