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漢子很快就把第二塊水稻試驗田收割完畢,之後脫穀,過秤。
張師爺再一次記錄下來,並一個一個麻袋地編號。
吃瓜群眾見到後,又開始吃瓜了。
吃瓜群眾甲眼睛瞪得老大地看著麻袋說道:“這樣耕田才對嘛。不過孫大人家的田產量還真高,一畝地比我家的多二三十斤。”
吃瓜群眾看白癡一樣看著吃瓜群眾甲。
一臉不屑地說道:“當然比你家多了。孫大人家穀子還未曬乾,能多二三十斤不是正常的嗎?”
跟這麼沒常識的人一起吃瓜,真是三生不幸。
一般情況下,剛收割的新鮮稻穀含水量較高,通常在22到25之間。
如果曬乾後,100斤的水稻通常會得到85斤左右。
試驗田的水稻收割完畢後立即過秤,還濕漉漉的,所以重量會重上許多。
吃瓜群眾丙連忙讓兩個人莫要爭吵了,沒看到那個大力護衛的雙眼瞪過來嗎?
萬一嫌棄他們吵,把他們趕出去,不讓吃瓜呢?
吃瓜群眾丙轉身便說:“孫大人家的第二塊地跟我們一樣施肥,產量也跟我們大差不差。嗬嗬,看吧,水稻還是要精心管理才行。要不然就像第一塊田那樣,隻收獲寥寥無幾的穀子。”
這不就是正確的廢話嗎?
誰不知道種地要精耕細作。
哼,顯得他很懂一樣!
吃瓜群眾對第二塊試驗田議論紛紛的時候。
第三塊使用鳥糞的試驗田正式收割。
漢子們低頭彎腰賣力地乾活,並沒有因為這塊地是官家的而偷懶。
割著割著,感覺這塊地跟前麵的兩塊地完全不一樣,一把稻杆子拎起來,特彆的沉甸甸。
看了看稻杆上結出的穀子,一串接著一串,特彆的密集,碩果累累。
漢子甲驚訝地說:“快看看,這稻穀長得真好,密密麻麻的,我就沒見過長得這麼密集的。”
漢子乙早就看到了,感歎地說:“這塊田就是孫大人使用鳥糞後的水稻田,之前我就看過了,長得特彆好。
你們看一看,不僅穀子密密麻麻們,連稻杆也特彆粗壯和結實。艾瑪,這鳥糞還真有用。”
心裡想著等明年春耕就到衙門買鳥糞來施肥,誰家不想田裡多收幾鬥米呢?何況應該不止多收幾鬥,能收好多鬥呢。
漢子丙看了看田耕上的孫山,低聲地問:“你們真的是隨機被大力護衛抽中來收割水稻的嗎?”
漢子不明白漢子丙為什麼這麼問,疑惑地看著他。
漢子丙神色有點激動地說:“我怕你們是被衙門故意安排來刈稻的。偷偷摸摸地運了彆的田裡的水稻來這裡充數。讓百姓認為水稻使用鳥糞真的可以增產。你們不是被安排的吧?”
漢子丙囉裡囉嗦說了一通,最後終於搞懂他要說什麼了。
原來認為孫大人作弊,特意把彆的田的水稻運過來當做試驗田的。
這麼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印證鳥糞有用,從而推銷鳥糞。
欺騙百姓,賣貨賺錢。
漢子丁連連搖頭:“我之前也不知道被選中的,我根本不認識大力護衛,更不要說孫大人了。”
他倒是想認識,隻是他一個平頭百姓哪裡有機會認識知縣大人。
漢子戊也說道:“我也是隨機抽到的,我之前根本不知道被選來刈稻。”
頓了頓補充道:“大力護衛我不認識,但孫大人家的廚娘嬤嬤倒是見過,經常在菜市場見到呢。”
漢子們反問漢子丙:“怎麼了?你是被衙門安排過來的?”
漢子丙搖頭搖得像撥浪鼓地說:“不是,我也是臨時被選上來刈稻的。艾瑪,看來這一切都是真的。孫大人沒有作弊,他家的鳥糞還真有用。要不然怎麼解釋這些稻穀長得密密麻麻,一看產量就高。”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明年他們要是使用了鳥糞,糧食真的會增產嗎?
漢子們不由地浮想聯翩,想入非非。
孫大力正在巡視,看到漢子們停下裡不乾活,連忙喊道:“你們在做甚?趕緊收割,大家還等著過秤,看看產量。”
農家漢子聽到後,立即住嘴不討論了,趕緊彎腰低頭刈稻。
彆問為什麼那麼聽安排,衙門吩咐的不聽也不行,他們可不想得罪衙門。
再一次證實人多力量大。
一群漢子整齊劃一地收稻,不一會兒,第三塊試驗田也收割完畢,脫穀後,立即過秤。
張師爺一一登記後,給每個麻袋寫上編碼,這樣保準不會弄錯。
孫山還未拿到數據對照表,吃瓜群眾立即炸鍋了。
因為第三塊試驗田的產量完全出乎想象。
不用對比,根據以往的經驗,他們就不信使用鳥糞後的水稻產量那麼高。
學生這邊也瞠目結舌,想不到第三塊試驗田的產量會比第一塊,第二塊高那麼多。
學生甲驚訝地問:“剛才張師爺報數的時候沒報錯吧?不可能那麼高的啊?”
三塊試驗田的畝數一摸一樣的,數據一對比,高低立即分明。
學生乙迷茫地問:“高很多嗎?我怎麼不覺得?感覺很少呢。”
長得白白淨淨,斯斯文文,一看在家裡就不乾農活。說的四支不勤五穀不分,就是說學生乙這種學生。
學生丙好奇地看了看一排一排的麻袋,低聲地說:“一開始不知道孫大人為什麼這樣耕田,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是為了對比。看看,田裡三塊地的麻袋,哪塊地多,哪塊地少,一目了然。不用看數據,也知道使用鳥糞後,產量大大的增加啊。”
三塊試驗田的水稻裝袋,碼放得整整齊齊,強烈對比,肉眼可見就知道使用鳥糞後的水稻增產不少。
哎,人比人氣死人,水稻比水稻,就知道哪個多。
學生丁感歎地說:“孫大人尋找到鳥糞出來,對我們沅陸來說可是大好事,明年要是百姓都能使用上鳥糞,吃飽穿暖不是夢,說不定就要發生了。”
一聽這話,就知道學生丁是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學生。
就算糧食產量再高,吃飽穿暖也是奢侈。
生產力不上來,根本實現不了。
學生們親眼見到收割全過程,證明孫大人沒有作弊。
同時比百姓更加深信鳥糞的好處,恨不得百姓立即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