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又開了個先河。
他竟然要將邊鎮整體遷徙到海外!
大明兩百餘年,九大邊鎮自設立以來都還沒有挪過窩呢。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現在北虜之禍也就剩個瓦剌而已,而且這會兒瓦剌的實力還沒大明一個邊鎮強。
大明當初設立九大邊鎮那就是為了抵禦北虜入侵,現在的北虜一個邊鎮就能防住,九大邊鎮全留在北麵那屬實有點浪費了。
更重要的,大明四方都需要鎮守,現在的大明並非光一個北疆是邊疆,東麵、西麵、乃至南麵那都是邊疆。
邊軍將士本就是鎮守邊疆的,現在北疆不需要那麼多人馬駐守了,那自然要將部分邊鎮遷徙到其他三個方向去。
這遷徙邊鎮的法子一想出來,海外缺人開發的問題貌似也隨之解決了。
他完全可以讓邊軍將士打頭陣,先種出足夠的糧食來,然後再遷徙屯衛軍戶又或者農戶。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沒有足夠的船。
這動不動就是上萬裡乃至幾萬裡的海外遷徙用蜈蚣船肯定不行。
福船戰艦那還得靠風向和洋流,一旦跨越一個季風區域,那跑一趟最少得幾個月,這樣肯定不行。
人在船上那也是要吃喝拉撒的,特彆到了海上,那還得有足夠的淡水才行。
如果動不動就是幾個月的航程,那都不知道要帶多少糧食和淡水,一艘蜈蚣船那也拉不了多少人。
至於牲畜,那就更不用說了,哪怕草料堆積如山,那也不夠動輒上百萬的牛羊馬匹吃幾個月的。
所以,遷徙途中不能耗費太多的時間。
他還必須造足夠的輪船來遷徙邊軍將士及其家眷乃至牛羊馬匹才行。
正好,這會兒負責造船的王徵和彭尊古也在旗艦上。
他又盯著地圖細細看了看,隨即便朗聲道:“傳良甫和旦陽。”
很快,王徵和彭尊古便疾步而來。
君臣一番見禮之後,萬曆便鄭重道:“旦陽,威遠戰艦如果不裝備火炮和護甲,加工起來是不是快得多?”
啊?
這不裝火炮和護甲還叫威遠戰艦嗎?
彭尊古聞言,愣了一愣,隨即點頭道:“是啊,萬歲爺,威遠戰艦如果不裝備火炮和護甲,差不多能節省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個月時間好像還不夠,速度還得加快。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良甫,為了保證五百斤的火炮不震傷甲板,這甲板是不是加固了很多?”
王徵不假思索道:“是啊,一般的甲板四寸厚也就夠了,為了防止火炮震傷甲板,火炮下麵的甲板那都是八寸厚的,而且下麵還加了很多鋼梁支撐。”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又問道:“旦陽,如果把這些加固和支撐的東西都去了,能不能再縮短一個月的建造時間。”
萬歲爺這是要乾什麼?
彭尊古聞言,琢磨道:“萬歲爺,這個建造的時間其實跟船體材料的定型還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我們采用老辦法,靠風吹日曬來定型,那建造這樣的巨艦五個月時間就算是最短的了,已經不能再縮短了。
微臣跟良甫商量過,如果用蒸汽加熱來烘乾定型的話,這個時間應該能縮短不少。
不過,這種烘箱上下都要布滿蒸汽管道,而且還必須做很大很大。”
這些都不是問題。
萬曆聞言,毫不猶豫道:“那就造烘箱,你最好能把威遠戰艦的加工周期縮短到四個月,朕說的是不帶火炮和護甲的那種。
現在我們有這兩百來艘威遠戰艦火力應該是足夠了,至少守住我們現有的地盤火力足夠了,這會兒我們缺的是能轉運人馬和糧草輜重的輪船。
這威遠戰艦減去火炮和護甲的重量拉三千石糧食又或者兩三千人馬都不是問題,正適合用來轉運人馬和糧草輜重。
你們回去之後把這兩百艘威遠戰艦都裝上火炮,然後就全力建造不帶護甲和火炮的威遠戰艦吧。”
王徵和彭尊古聞言,連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萬曆微微點了點頭,隨即揮了揮手。
王徵和彭尊古連忙拱手躬身告退。
萬曆則繼續盯著地圖沉思起來。
現在的邊鎮人口可不少,每個邊鎮的邊軍正卒加上餘丁那最少是十二三萬戶,有的甚至有十四五萬戶。
哪怕一戶按四口人來算,那都是五十萬左右,更何況,現在大多邊軍將士家裡小孩都不止四個。
如果按杜文煥所說,現在邊軍每戶邊軍將士家裡的男女老幼加起來那最少都是八九口人。
也就是說,遷徙一個邊鎮就等於要遷徙上百萬人口,還有牛羊馬匹,那估計百萬都不止。
這麼多的人,這麼多的牛羊馬匹,需要多少艦船來遷徙?
如果用飛梭船長途遷徙,那加上糧食淡水什麼的,一艘飛梭船最多帶五十人,一千艘飛梭船也就能帶五萬人。
也就是說,光用飛梭船遷徙,那得兩萬艘飛梭船才能將百萬人口一次遷徙到位!
這還不算牛羊馬匹呢。
如果牛羊馬匹都算上,四萬艘飛梭船估計都不能將一個邊鎮一次性遷徙完。
現在他們就沒有這麼多飛梭船,哪怕加上蜈蚣船那都沒有四萬艘。
問題,遷徙勢在必行,而且必須儘快,遷徙的越快,海外領地開發的就越快。
看樣子隻有分批遷徙了。
他細細想了想,隨即又朗聲道:“傳振之。”
很快,李之藻便疾步而來。
君臣一番見禮之後,萬曆便指著地圖道:“振之,你算一算,從前套平原到呂宋島走水路大概多少裡。”
這個倒是好算。
李之藻抬手在地圖上滑動了一番,隨即估摸道:“萬歲爺,從前套平原走黃河主乾轉京杭大運河,然後自揚子江出海到呂宋應該是七千餘裡。”
蜈蚣船一天大概能劃五百裡,不過,順流而下一日最少千裡,而這一路大概有兩千裡左右是順流而下。
也就是說,用蜈蚣船轉運延綏鎮的邊軍將士及其家眷那也隻需劃個十二天左右。
而且,這一路補給點還很多,完全不用帶太多的糧食和淡水。
這麼算起來,那一艘蜈蚣船搭載上百男女老幼都沒有問題。
如果調兩千艘飛梭船和八千艘蜈蚣船來分批轉運,那最多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就能把延綏鎮邊軍將士及其家眷還有牛羊馬匹全部遷徙到呂宋來。
萬曆琢磨了一陣,又指著地圖問道:“遼東鎮到三江平原走水路大概多少裡?”
呃,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遼東鎮不止一條河流水係啊,而且,遼西這邊還隻能先走海路。
李之藻聞言,指著地圖小心道:“萬歲爺,微臣鬥膽,是從遼西開始算還是從遼河這一段開始算?”
這個自然從遠的開始算。
萬曆琢磨道:“你就從遼西開始算吧。”
李之藻聞言,抬手在地圖上滑動了一陣,隨即估摸道:“萬歲爺,應該是三千多裡不到四千裡。”
那就按四千裡算。
北王城到三江平原那一段他走過,蜈蚣船順流而下就是一天半左右。
不過,遼河那是逆流而上,那一段他也走過,蜈蚣船大致要劃五天左右。
如果再算上內海和鬆遼大運河這兩端,那差不多就是十來天。
也就是說,遼東鎮遷徙到奴兒乾都司比延綏鎮遷徙到呂宋少不了幾天。
還有北美西都司和方丈島,這兩個地方都不是蜈蚣船能遷徙得了的了。
看樣子隻能先開發呂宋島和三江平原了,至於北美西都司和方丈島,那得等有足夠的輪船才行。
萬曆細細想了想,隨即果斷道:“小舅,命人八百裡加急傳旨,招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偏關鎮、延綏鎮、固原鎮、寧夏鎮八鎮總兵速速彙聚金陵。
然後一起坐上水師快船,前來呂宋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