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陳勝大澤鄉傳奇 > 三、相裡勤以身煉劍

三、相裡勤以身煉劍(1 / 1)

推荐阅读:

金風送爽的秋夜,月光如洗,蟈蟈的吟唱交織成夜的樂章,為這寧靜的夜晚添上了一抹生動的背景。秦獻公,這位心懷天下的君主,巡視完固若金湯的城防歸來,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喜悅。他親眼見證了,在墨家智者相裡勤及其弟子們的不懈努力下,秦國的每一寸土地都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城牆,巍峨矗立,仿佛守護著這片土地的古老誓言,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堅不可摧的力量;守衛們,精神抖擻,眼神中閃爍著忠誠與堅韌,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長,繪就了一幅幅守護家園的壯麗畫卷。在這片安寧的土地上,戰士們士氣如虹,戰意盎然,他們深知,這份和平來之不易,更需倍加珍惜。

百姓們的生活,亦是另一番景象。田疇間,稻香四溢,歡聲笑語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巷陌間,燈火闌珊,家家戶戶洋溢著溫馨與和諧,這便是真正的安居樂業,國泰民安。秦獻公望著這一切,心中湧動的不僅是欣慰,更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於是,他邁著輕快的步伐,再次踏入了相裡勤簡樸而不失雅致的宅邸。月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落在兩人並肩而行的身影上,為星夜下的散步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溫情。

在那段被歲月溫柔以待的時光裡,獻公與相裡勤的交情,早已超越了尋常君臣的界限,他們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知己,情深義重,仿佛命運早已將兩顆心緊緊相連,誓要共赴風雨,同擔榮辱。每當夜幕低垂,星河如練,二人便踏著月色,漫步於宮闈之外,或行於幽靜的園林小徑,或立於高閣之巔,任憑晚風拂麵,細語綿綿。

他們的話語,如同涓涓細流,彙聚成河,涵蓋了國家的興衰、民生的疾苦、政治的博弈、經濟的脈動,每一個話題都蘊含著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責任。然而,這一晚,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相裡勤敏銳地察覺到,獻公的心境已悄然蛻變,他的眼眸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種對變革的渴望,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獻公的話語如同洪鐘大呂,震撼著相裡勤的心扉。他不再拘泥於日常的瑣碎,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遼遠的天地,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對國家變法的宏偉藍圖,那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旨在讓秦國煥發新生,屹立於戰國之林;他談及秦國的未來,言辭間滿是堅定與自信,仿佛已預見了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帝國即將崛起;他關懷民生,每一個細微之處都透露出他對百姓福祉的深切關懷;更令相裡勤動容的是,獻公談及自己的夢想時,那份純粹與熱烈,仿佛能點燃整個夜空,照亮前行的道路。

相裡勤,望著眼前這位努力而豪邁的國君,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慨:他,乃秦國之引路人,是時代之巨擘。

獻公的眼神中閃爍著激動與感激,他的話語如同山間清泉,潺潺而出,滿含誠摯地對相裡勤表示,大良造啊,你我都見證了這一場變革的奇跡。百姓的歡聲笑語,是國家最動聽的樂章;軍隊的威武之師,是秦國最堅實的盾牌。這一切的成就,若無大良造的鼎力支持,秦國豈能有今日之輝煌?大良造對秦國的貢獻,無異於再造乾坤,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言罷,獻公的神情轉為莊重,他伸出手掌,仿佛要將整個國家的重托置於其上,對相裡勤表示,先生若有所求,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封地爵位,隻要是秦國力所能及,請大良造不要吝嗇言辭,儘管提出。大良造的每一分付出,都值得秦國傾儘所有來回報。

相裡勤先咳嗽了幾聲,心中暖流湧動,然後拱手向獻公表示感謝。

因為連續多年的勞累,相裡勤身體變得虛弱,自從上年冬天過後,他就落下了咳嗽的病根,宮廷太醫和民間老中醫看了多次也不見好。相裡勤表示,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他能夠得到獻公的賞識,率領眾墨家子弟來秦國施展才華,從而有一個墨家理念落地開花結果的實驗場。大的方麵說,墨家之道,由此如日中天,非但照亮秦國的每一個角落,更由秦國這片土地,揚名四海,使得天下皆知墨家博大精深。小的方麵講,墨門子弟中,因功受爵、封侯拜將的人數,接近三十人,還有無數同門,以才智與汗水換得朝廷嘉賞,榮耀加身。如此厚重的認可,已是對墨家精神最堅實的背書,也是對每一位墨者不懈追求的最好回饋。墨家眾弟子對秦國抱有很深情感,墨家都已感覺無以為報,甘願為秦國效犬馬之勞,哪裡還需更多的賞賜?

相裡勤又咳嗽了幾聲,然後接著說,經過多年的不懈耕耘,秦國民生漸豐,國庫漸盈,確實比往昔添增幾分繁華景象。然而,置身於六國的鋒芒之中,秦國還隻是一顆初露鋒芒的星辰,雖然已開始綻放微弱光芒,但依然難以與雄渾的魏國、富庶的齊國、廣袤的楚國、堅韌的趙國相提並論。國家要富強,是一項漫長的征途,需要君王們繼往開來,承前啟後,跨越重重險阻,才能鑄就輝煌的未來。

獻公表示,確實如此。自他登基以來,日夜勤勉,不敢有絲毫懈怠。隻希望自己篳路藍縷,秦國能一躍成為天下最繁榮昌盛的國度,民富國強,百業興旺。他問相裡勤:“以先生之見,此意願可實現否?”獻公言語間,既有宏圖大誌的壯闊,又不失為一國之君的沉穩與深邃,他目光如炬,仿佛已窺見那未來的輝煌圖景。

相裡勤緩緩說道:“絕無可能。即便時光荏苒,二十餘年匆匆流逝,秦國所能達及,至多與燕國並駕齊驅,或者稍稍超越。”他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既現實又略帶不甘的無奈。

“何時秦國才能成為全天下百姓最富裕、士兵戰鬥力最強之國呢?”獻公目光深邃,滿含憂慮地繼續詢問道。他認為,從趨勢看,周王朝恐怕將逐漸淡出曆史舞台,成為過往雲煙。目前,四海之內,烽煙四起,小國家在大國的洪流中飄搖,要麼被吞噬,要麼失地千裡,哀鴻遍野。他深信,無論歲月如何更迭,中原大地,混戰遲早落幕,最終必將一統。不知道的是,幾百年後,赳赳老秦的最終宿命,是被彆國所滅,成為諸國紛爭的犧牲品,還是踏破山河,並吞六國,鑄就一統中原之千秋偉業?

相裡勤猶豫了一會,向獻公表示道,如果真想知道中原風雲變幻的未來,或許,他明日可以施展墨家秘傳的“問天術”,為秦國的前程問上一問。不過,此舉是問天機,不但可能徒勞無功,未有答案,更可能引得天機反噬,嚴重傷害他的身體。接著相裡勤又擺了擺手,表示沒事,反正他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為了秦國的未來,甘願涉險一試。

言罷,相裡勤眼中閃過一抹決絕,隨即吩咐侍從周密籌備,定於次日於郊野築起高台,焚香祈神,行那問天問地之壯舉。夜風拂過,似也帶著幾分期待與不安,而相裡勤的心中,對秦國無儘的忠誠與對未來的深切憂慮交織成網,驅使他踏上這條未知而莊嚴的道路。

根據相裡勤推算的時間,第二日傍晚日落時分正是吉時,墨家眾弟子已經搭建好問神法壇。

隻見在地上按實際方位用泥土壘起了戰國時期大小國家的眾多城堡,城堡上用朱紅標注了各個國家的名稱,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西方的秦國、北方的燕國,其他如周王室、魏國、韓國、趙國等,甚至一些小的國家如宋國、中山國、魯國、越國、巴、蜀等等也詳細地標注出來。

環繞於這些國家城堡四周的,是密密麻麻的檀木之香,它們被精心插植於地。檀香燃起,青煙嫋嫋,與微風共舞,編織出一幅幅夢幻而又莊嚴的圖景。

墨家的旗幟,在這片模擬的疆土上獵獵作響。旗幟之下,仿佛能聽見諸子百家的爭鳴,感受到那個時代思想碰撞的火花。

八名墨家神鬼門弟子身著祭祀黑袍,分坐正東、東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東北八個方位,神情肅穆,口中念念有詞。

夜幕低垂,星辰隱匿於厚重的雲層之後,古老的祭壇上,燭火搖曳,映照著一張堅毅而虔誠的臉龐——相裡勤。風,似乎在這一刻也屏住了呼吸,四周靜謐得隻能聽見遠處山澗細流潺潺與近處心跳如鼓的共鳴。

突然間,相裡勤雙眼圓睜,瞳孔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仿佛洞察了天地間最深邃的秘密。他深吸一口氣,胸腔中爆發出震天撼地的一聲呐喊,那聲音穿透了夜色,驚起了林間棲息的宿鳥,四周的空氣仿佛都被這股力量震顫。

緊握在手的桃木劍,雕工古樸,散發著淡淡的木質清香與一股不可言喻的神聖氣息。相裡勤身形暴起,如同獵豹捕獵般地一躍,劃破空氣的阻力,直上祭壇之巔,衣袂翻飛,宛若仙人飛天。

站上祭壇中央的那一刻,他仿佛被某種神秘力量所附體,身體隨著內心的節奏開始手舞足蹈,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有力,仿佛是在編織一張古老而複雜的法陣。他的歌聲隨之響起,那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韻歌,旋律悠揚而又帶著幾分淒厲,隻有墨家神鬼門的弟子,方能在這旋律中捕捉到那跨越時空的召喚與祈願。

桃木劍在相裡勤的手中仿佛活了過來,時而化作一道流光,劃破夜空;時而又輕柔旋轉,如同引導星辰軌跡的指針。劍尖輕點,空氣似乎都為之震顫,每一次揮動都伴隨著一陣微不可察的風聲,那是力量與信仰交織的樂章。

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約莫半個時辰的漫長等待,讓周圍觀禮的眾人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不安。就在這緊張至極的氛圍中,相裡勤突然仰天長嘯,聲音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動與敬畏:“真龍現身!”

隻見他似乎站立不穩,臉色慘白,口吐一口鮮血,差點從祭祀壇上滾落,幸好有坐在祭祀壇上的八位弟子攙扶,集體給他運功,他才不至於當場倒地。

隨著相裡勤的那句“真龍現身”,果然發現檀木香燃燒後的青煙突然慢慢會聚在一起,不斷集攏,先是在周王室所屬土地附近前前後後流動,慢慢化成一條龍形,龍頭、龍須、龍眼、龍爪、龍身、龍尾一一清晰可見。

隨後,那條巨龍昂起頭,飛身來到魏國,並在魏國地界盤旋良久,然後又飛身躍入齊國地界。巨龍在齊國做了一個短暫的停留後,又來到楚國地界,在楚國地界慢慢遊動了一圈後,依依不舍地來到了秦國境內。

巨龍在秦國境內做了一段時間的停留後,又飛身轉到趙國境內。巨龍在趙國也沒有做太長時間的停留,然後向上飛升,在列國上空盤旋,遲遲不願意落地。

相裡勤和眾弟子齊心協力作法,希望引導真龍進入秦國境內,可是巨龍並不領情,飛入北方匈奴領土上方,隨即飛躍過相裡勤等人頭頂,並一直盤旋於列國上空,拒絕進入秦國或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安身。

此時天色已經很晚,繁星逐漸閃現,但巨龍翱翔於空中,始終不願意落地歸根潛藏於任何一個國家。

巨龍不願意落地,說明列國之中最後誰能勝出、誰能統一中國沒有答案,因此墨家眾弟子知道此次問神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相裡勤和眾弟子一時摸不清巨龍不落地的原因,隻能繼續作法,希望巨龍落地歸根,當然最好能夠歸根於秦國。儘管眾弟子都非常努力,相裡勤手中的桃木劍也揮動得更有力了,但巨龍依然不為所動,巨龍和墨家兩股力量互相牽扯,最後巨龍大吼一聲,騰空而起,向著北鬥七星方位疾速飛去。

眾人抬頭望去,發現巨龍消失於天空中北鬥七星區域,與此同時北鬥七星突然爆閃,一時間格外明亮,照得相裡勤和眾弟子臉上的汗水格外清晰。

這一場墨家問神活動結束了。墨家眾弟子望向相裡勤,親臨現場一直恭敬地站立一旁的秦獻公也望向相裡勤,他們都沒有看出此次問神的結果,希望能從相裡勤那裡得到自己沒有看清楚的答案。

相裡勤在眾弟子的攙扶下,大汗淋漓地從高台上走下來。

他緩步至秦獻公禦前,胸膛起伏漸趨平緩,那雙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未解的神秘光芒。輕吐一口濁氣後,他緩緩舉起手中那柄古樸的桃木劍,告訴獻公,此番問神,上天未予明確答案。不過他手中的桃木劍與巨龍進行了多番無形交鋒與糾纏,已悄然汲取天地間高貴氣韻,對巨龍有強大感應力。他希望能在秦境內尋找一塊最好的鐵礦石,他將為獻公鍛造一柄集天地靈氣於一身之靈異寶劍。煉劍之時,他將施展秘法,將與龍共舞過的桃木劍靈魂,溫柔地融入新劍,使之彙聚四方龍氣,助秦國崛起。

言罷,他目光堅定,仿佛已預見那柄寶劍出世之日,秦國龍騰四海、威震八方的壯麗圖景。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起了一股淡淡的期待與敬畏,預示著一段傳奇即將拉開序幕。

秦獻公忙不迭地答應,馬上組織人員從秦地廣泛搜尋,終於找到了一塊最堅硬的天外流星寒鐵石交給相裡勤煉劍。

相裡勤召集了墨家冶煉門六名最出色的弟子和他一起煉劍。他們分彆是張樹聲夫婦、韓天成夫婦和李大鈞夫婦。

他們都是相裡勤的嫡傳弟子,也是最早一批跟隨相裡勤進入秦國,徹底改造秦國傳統兵器的冶煉門弟子。他們對冶煉技術有得天獨厚的靈感,是墨家冶煉門的資深專家。

秦獻公找來的這塊天外流星寒鐵石,質地極硬,手感極寒,遠遠地都能感到它逼人的寒氣。

在蒼茫的暮色下,古老的鐵匠鋪內火光衝天,映照著相裡勤堅毅而略顯疲憊的臉龐。他站在那巨大的熔爐旁,雙眼緊盯著爐中那塊不同尋常的隕石——流星寒鐵石,心中湧動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渴望。這不僅僅是一塊金屬,它是傳說中能夠鑄就絕世神兵的天賜之物,而自己,似乎便是那位被命運選中的匠人。

相裡勤冶煉這塊流星寒鐵石,第一步就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熔爐的火焰如同狂怒的野獸,肆意吞噬著周遭的氧氣,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大量木炭燃燒的火海,溫度足以熔化世間萬物,卻偏偏對這流星寒鐵石束手無策。無論相裡勤等人如何努力,怎麼都不能將它熔化成鐵水。它仿佛擁有自我意識,任憑火焰如何肆虐,依舊保持著那冰冷而堅硬的姿態,表麵雖被燒得赤紅如血,內裡卻堅韌如初,不肯有絲毫妥協。

為了提高爐火的溫度,熔化這塊寒鐵石,相裡勤創新性地采用了很多新的方法。

第一步,相裡勤用煤炭代替了傳統煉鐵的木炭,從而使爐溫更容易保持恒定。

第二步,相裡勤又改變了傳統的人工風箱方法,用水力落差形成動力,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機械送風,把爐火燒得異常之旺。

可是相裡勤發現效果依然有限。

相裡勤的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與爐火的熱氣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層朦朧的霧氣。他不斷地調整著爐火的風向與溫度,嘗試著各種古老的冶煉技巧與秘方,每一次嘗試都伴隨著他對這神秘礦石更深一層的理解。但無論他如何努力,那流星寒鐵石就像是大自然中最固執的守護者,堅定地拒絕著任何形式的改變。

“莫非,此真乃無法逾越之界限?”相裡勤心中暗自思忖,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決絕。他深知,一旦放棄,便意味著與這絕世神兵的緣分徹底斷絕。

他召集六名弟子討論如何提高爐火溫度。

在弟子李大鈞那閃爍著智慧火花的提議下,相裡勤毅然決然地籌備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嘗試。他親自挑選了三頭已宰殺的壯牛,它們的身軀如同沉睡的巨獸,被緩緩送入那熊熊燃燒的冶煉爐中。爐火映照著眾人堅毅的臉龐,每一雙眼睛都緊盯著那爐口,期待著奇跡的降臨。終於,在眾人屏息以待的靜謐中,一縷細若遊絲的鐵水緩緩流淌而出,如同初春的細流,雖微弱卻充滿希望。

然而,這份喜悅如同晨露般短暫,鐵水轉瞬即逝,仿佛被無形的力量吞噬,提醒著他們,眼前的挑戰遠未結束。溫度,那決定成敗的關鍵,依舊未達理想的彼岸。

相裡勤的眼神中閃過一抹決絕,他深知,此刻的退縮便是前功儘棄。於是,他毅然決定加大賭注,十頭健碩的牛被一一牽引至爐前,它們的犧牲,似乎預示著這場冶煉將不再平凡。隨著一聲令下,十頭牛的身軀如同山嶽般轟然墜入爐中,激起一陣熾熱的波瀾,爐火也因此更加猛烈,仿佛要吞噬一切阻礙。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見證奇跡之時,故事卻在此刻留下了一個懸念,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人無限遐想——那十頭牛的犧牲,究竟能否點燃熔化寒鐵石的熊熊烈焰?一切,尚待揭曉。

眾人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忐忑,他們緊盯著那翻騰的爐火,心中默念著對成功的渴望。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承載著無儘的期盼與焦慮。

可是,爐內的溫度依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

張樹聲認為,食草動物體內礦物質成分不足,最好能有巨型的食肉動物助燃。可是一時到哪裡去尋找那麼多的食肉動物?

韓天成開玩笑地說,吾等就是食肉動物呀,除非吾等以身殉劍。這個玩笑當然遭到了相裡勤嚴厲的否決。

李大鈞認為,十頭牛投進去,但依然沒有出現效果,大概率是爐內一時空氣不夠,未能把十頭牛同時全部燃燒,沒有在短時間內發揮十頭牛的功效。因此他建議,在冶煉爐頂部鑿開一個洞,臨時增加通風能力,畢其功於一役,爭取這一把就能熔化堅硬的寒鐵石。

說乾就乾,張樹聲、韓天成和李大鈞三人忍受著冶煉爐壁燙人的高溫,小心翼翼地爬上冶煉爐頂端,用小鋤頭挖開一個口子。

就在冶煉爐頂的口子剛剛挖開不到一尺長的時候,突然轟隆一聲,冶煉爐頂塌陷,張樹聲、韓天成和李大鈞三人直接掉入冶煉爐內。

聽見慘叫聲,他們三人的妻子和相裡勤都飛奔過來。其他在不遠處的墨家冶煉門弟子也飛奔過來。

可是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了,他們三人馬上就消失於冶煉爐內,再也沒有聲響,與此同時,寒鐵石開始熔化了,鐵水開始慢慢地流了出來,不過鐵水流得並不多,馬上又有止住的跡象。

說時遲,那時快,李大鈞的妻子龍飛燕大叫一聲:“大鈞,吾來陪你!”隻見她一個飛躍,直接跳入熊熊爐火之中。張樹聲的妻子方玉娥和韓天成的妻子傅小敏也都叫著夫君的名字先後飛入爐火之中。他們三對夫妻同生共死之情,令人無比動容。

鐵水繼續流出,在相裡勤早已擺好的寶劍模具中流淌。寶劍模具之中,那把桃木劍早已就位,在高溫鐵水的滲透下,熊熊燃燒,墨家弟子都能聽見桃木劍低聲嗚咽的沉吟聲。

鐵水繼續流淌,可是顯然寒鐵石熔解得還不夠,因為鐵水還沒有流到劍柄部位,劍柄部位還缺少大量的鐵水,此時鐵水又有止住的跡象。

相裡勤大叫一聲:“此乃天命,天命不可違也。”相裡勤高聲宣告,由冶煉門弟子王傳心後續負責完成寶劍冶煉工作。說罷,相裡勤也準備飛身入爐。

說時遲,那時快,弟子王傳心拉住相裡勤的長衫,說:“師父,不可。若定要再增一人,徒兒願往。”

相裡勤推開了王傳心,急切地說道:“弟子們躍入六人,北鬥七星之中,已然湊成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六星。命運之輪指引吾躍入成為天樞星,時間刻不容緩。況且六名弟子躍入方向與位置,唯吾一人所知,汝等即使躍入,恐也難以觸及那份機緣。”說罷,他不顧眾人的攔阻,運用輕功躍過眾人頭頂,飛身入爐。

看見相裡勤舍身煉劍,墨家眾弟子哭成一片。

終於,爐內火光嘩地一下升騰起來了,爐內突然一片金光閃閃。

流星寒鐵石全部熔化了,鐵水汩汩地從爐內流出,流進相裡勤早已準備好的模具之中。鐵水和桃木劍的靈魂交織在一起,上下翻騰,互相扭打,互相滲透,最後終於風平浪靜,一把漆黑烏亮的寶劍初現輪廓。

王傳心遵照相裡勤的囑托,率領冶煉門弟子又花費六個月時間依據墨家獨門技藝,經過煉、鍛、嵌銅、冷鍛、淬火、磨光等28道複雜工序為秦獻公精心鑄造出了這把最著名的寶劍,每一道工序背後都凝結了墨家最著名鑄劍師的心血和智慧。

北鬥劍剛剛成劍之時,突然之間地動山搖,天空陡然變色,漫天冰雹從天而降,一條龍形彩虹在秦國鹹陽上空久久不散。

北鬥劍的劍身外觀獨特,看起來精光黯黯,黑文刺刺,色澤青青,龜鱗片片。更特彆的是,寶劍剛成,就在劍身上莫名出現七個閃耀斑點,自然地構成北鬥七星形狀,白天黑夜都清晰可見。因此王傳心將寶劍命名為北鬥劍。

相裡勤和王傳心為秦獻公鑄造寶劍,其目的一直就沒想過用之於格鬥刺殺,隻想將之打造成一把具有象征意義的寶劍,因此寶劍的劍頭和劍鋒都沒有開刃。

本以為北鬥劍既無劍頭也無劍鋒,應該沒有殺傷力。沒想到試劍的時候發現北鬥劍無需開刃,依然削鐵如泥,刺鐵如針,吹發可斷,鋒銳異常。

寶劍鑄成,王傳心把北鬥劍呈送秦獻公。

獻公第一次打開寶劍,細細撫摸劍身,他想起相裡勤和李大鈞等七名煉劍師以身殉劍,眼淚嘩嘩地流個不停,哽咽得無法自拔。

秦獻公撫摸著寶劍,知道這把寶劍的工藝水平天下無二。他看著劍身上的北鬥七星,似乎又看到了相裡勤和其他六名冶煉門弟子的音容笑貌。他反複撫摸著北鬥七星中的天樞星,似乎又看見了相裡勤站在他的身旁,和他交談,並低聲咳嗽著。

觀察良久,回憶洶湧,最後他淚流滿麵,依依不舍地把寶劍收入劍鞘之中。可是秦獻公突然發現,劍雖已入鞘,劍氣卻遲遲不願入盒,而是化為一條黑龍,在劍鞘周邊遊動幾圈之後,最後倏然飛入鞘中歸位。

從此大家都說,北鬥劍一半人工鑄造,一半自然天成,劍身上下凝聚著一股強烈的王氣,此乃天命所歸。

北鬥劍煉成三天不到,一首童謠也不知從哪裡冒出來,唱道:“北鬥出,秦國強,北鬥霜,征四方。北鬥血,兵死迭,北鬥失,大秦缺。”

這首童謠,首先於秦地流傳,然後迅速傳遍七國各個角落。

當然很少有人信,大量的人是不信的。確實如此。一個偏居一隅的小小秦國,無數次被魏國追著打,還把最富庶之地河西割讓給了魏國,從此之後,人口稀少、又窮又瘦的秦國想要變強,基本沒有可能,不被魏國滅國就已經是祖上燒高香,謝天謝地了,還想要“北鬥出,秦國強”,怎麼可能?

但是說來也是好巧不巧,北鬥劍煉成之後秦國真的迅速變得強大起來。

相裡勤率領的墨家弟子加盟徹底扭轉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現狀,秦國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秦獻公早期忍辱負重,把一個巨大的“忍”字掛在床頭,即使長期被魏國占領了河西地區早年也沒有著急奪回。

秦獻公晚期實力大大增強之後,開始發動了數次收複河西失地的戰爭,三戰三捷。特彆是石門之戰,擊敗由吳起創建、一直聞名天下的魏武卒,斬敵六萬,奪回了幾個重要城池,並得到天子稱賀、六國致禮,大大提升了秦國的地位,史稱“獻公稱伯”。

因為秦墨得到了秦國重用,相裡勤又已經以身殉劍,為了穩住墨家在秦國的基本盤,墨家钜子田襄子也來到秦國。從此之後墨家曆代钜子都居住於秦國,秦國也成為墨家的大本營。

墨家思想與理念在秦國的落地生根,對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後的商鞅變法,除墨家“非攻”理念之外,其他政策全部沿用墨家的治國理念。秦國逐漸發展壯大,慢慢成為六國最強盛的國家。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