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靄:“你從四望鎮帶出來的那三十二個秀才表現的怎麼樣?”
黎明:“表現的很亮眼,都做出了令同事們刮目相看的成績。他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都在讀函授大學。
他們在工作中懂得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要拚事業,就必須要有知識,事業逼著他們學習相關知識,成為他們自覺刻苦學習的動力。”
汪靄:“很好,先讓他們負責招聘高考落榜生的工作。完成這個工作之後,將他們這三十二個人調回總部,集體學習一天,然後升職提薪。
又要馬兒跑得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要留住人才,就要舍得花大價錢。
把他們放到各個分公司去擔任重要崗位的負責人,當前給他們布置一項重要的工作,要他們就地招收高考落榜的高中畢業生。
我們吉昌公司以後招工,學曆將是一個重要的條件,初中畢業生以下的學曆,除非是特殊原因,是不能再招收了。”
李明深有同感:“對!我同意。”
汪靄:“還有一件事,招到了大量的高考落榜的秀才後,就從這些新員工中抽調一些外語成績好的,聰明靈活的員工組建外貿團隊,這件事不能再拖了。”
李明:“說到外貿,我就記起了這對張大川、張玫父女,他們是主持外貿的最佳人選。但是,現在我要張大川給各分部上課,抽不出時間來來。熊掌與魚不能兼得,不得不拖一拖再成立外貿部。”
汪靄:“為什麼這樣說,是不是這個老農民對外貿也有特殊功能。”
李明:“那倒不是,是因為他們與海外大賈有特彆的親情關係,是我們敲開外商大門的最佳敲門磚。
我記得以前跟你說過,張伯伯的哥哥在四十年前就跟著魔都大華公司的老板去了西強國。他後來做了大華公司老板的上門女婿。大華老板就一個獨生女,仙逝之後,就把公司交給了女兒、女婿。
大概是這個老板的獨生女對經商不感興趣,或者是能力欠缺,董事長的位置給了張伯伯的哥哥張大山。
一個月前,這個張大山董事長的家書郵到故鄉四望鎮來尋親。就是在我請張伯伯出山的這一天,張伯伯接到這封盼了四十年的家書,當即泣不成聲,可見他們兄弟情深,我們不正好利用他們的這個關係探索西強國市場嗎?”
汪靄臉現鄭重之色:“你說的情況很重要,張家父女確實是做外貿的好人選。但是,任何事有利就有弊,好事也許就是壞事。有句話說‘同行冤家’,都是生意人,必然就會有利害衝突。
如果這位大洋彼岸的大賈不是幫我們還是利用我們做為他們的賺取利潤的工具,那就變成了壞事。”
李明認真地說:“我們炎黃子孫的鄉情觀念是很濃的,這個老板有四十多年沒有與家人往來了,家鄉情結比任何人都濃重。
我知道他會利用我們吉昌公司去賺取利潤,但我們何嘗又不是利用他們大華公司來賺取利潤呢。隻要雙方合作的好,那就是互利雙贏的結果,豈不是皆大歡喜嘛。”
汪靄眼睛一亮:“你說的沒錯,看來你成熟了,在這個問題上看得比我更清晰。我隻看到資本家貪婪成性的一麵,為了攫取利潤,會不惜一切手段的。
但是,我忘記了炎黃子孫的幾千年道德文化的傳承,仁義禮智信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尤其是海外華人,都把關聖帝供作財神,就是讚頌關聖帝的義字當頭。
你說的有理,隻要我們講誠信,講義氣,就能建成互利互助的商業聯盟,成為跨國的生意夥伴。
我相信你一定做好了計劃,就視情況去實施吧。讓張家父女組建外貿部,選五十個優秀人才到外貿部上班,開始學習外貿理論。
哎,乾脆就用四望鎮招來的這三十二個現成的秀才和你在吉昌公司新招的那些高考落第秀才,這樣更節約時間。
他們這些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了一定的商業知識,又有文化,更適合這項工作。能節省很多培訓時間,能在短期內上崗。
外貿部還沒有正式運營的時候,現在讓他們抓緊時間在各縣、鎮招收一批高考落榜的秀才。完成招聘新員工的工作後,就立即到總部的外貿部來報到。”
李明:“好!我們的事業剛剛起步,人手不足,人才缺乏,這個時候我們滿懷憧憬,乾勁十足,都巴不得的有四雙手做事。
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隻能一步一步地來。現在就打電話通知各分部,讓他們安排這三十二個人和我在東縣招的那些主中畢業生,緊急趕到總部來報到,我親自對他們布置安排。”
汪靄:“好吧!就這樣,你回去工作吧,這些日子瘦了些。注意彆累過頭了,欲速則不達。”
此刻李明仿佛感覺得距離商業帝國夢更近了,與沙文等公司財團搏戰的時間已經為期不遠。想到這裡,免不了一陣激動。父母的音容笑貌,與自己那九個保標的音容笑貌又清清楚地出現在眼前。
汪靄發現李明表情有異,就問了一句:“你怎麼了?”
李明從遐思中驚醒過來,思慮重重地說:“我在想象外貿中可能會出現的波折。”
汪靄:“我也從來沒做過外貿,這方麵的知識,等於是空白。你既然已經想到了裡麵可能會出現的困難,說明你有了這方麵的憂患意識。也就有了防範意識,難能可貴!
這方麵我沒有什麼可以教你,全憑你自己在實際踐行中摸索。有一點我要一再提醒你:人是最重要的,在任何情況下,第一要務是保證自己的安全!切記。”
李明點點頭告彆了汪靄,喜滋滋地回到公司,立即給各分部打電話,分彆通知三十二個四望鎮的同學和吉昌公司初建時招到的高中畢業生全部回到總部。並吩咐夥房給他們開了一餐高級夥食,飯後到小會議室開會。
四望鎮招來的三十二個高中生下到各分部有四十多天了,這些天他每一個人各在一個地方,現在聚到一起來,有說不出的親熱。
說起各自的經曆,個個眉飛色舞、唾沫橫飛:“我們分部工作緊張而有秩序,生活得非常充實。”
“我常想自己還是個新來的,就比彆人的工資拿的還多了不少,就努力工作,爭取比彆人做的多,拿著比彆人多的錢才問心無愧。”
“對,錢拿的多就要創造出更好的效益,我乾活兒比彆人經驗少,不如人家厲害,我就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想出能提高效應的辦法來?”
“你們函授讀的怎麼樣了?我這個月的段考得了九十分!”“我得了九十五分!”“我九十三分!”
“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咋就沒有這麼會讀呢?真奇怪!”
李明聽到了同學們的議論,感到很欣慰,同學們努力上進,認真工作,就是他想要的結果。
開會了,李明笑嗬嗬地說:“同學們,你們辛苦了!這一個多月來,你們努力付出,做了不少事。也得到了回報,我想你們一定是感到很充實,也很有成就感的。
你們親眼看到、也親身體會到了,吉昌公司的發展,一日千裡,形勢變化日新月異。吉昌公司的人個個意氣風發,都在努力奮鬥,春風得意馬蹄疾啊!”
李明興致勃勃地在上麵講,同事們認認真真地在下麵聽,還怕一以後忘記,把筆記本都掏了出來,邊聽邊記。
李明振奮的說:“你們是一群有文化的高級工,應該要發揮你們應有的長處。根據公司需要,你們要更換新的工作了。
原來是想提撥你們到各部門擔任負責人的,但由於形勢變化快,就把你們安排另外的重任了。
什麼任務呢?一,開完會之後,你們馬上回去,招收一批和你們一樣有文化、有誌氣、有抱負、有熱情、有能力的年輕人,和我們一起共同努力,把吉昌公司辦得更加興旺發達。
二,等你們為公司招來一批誌同道合的高中畢業生作為新員工之後,就要準備從事一項讓你們的家人,同學、熟人都感到震驚,令人刮目相看的工作——外貿。
什麼是外貿?就是與海外人做生意,賺取外國人的錢。我們曾經學過鄭和下西洋的曆史,也都看過《鏡花緣》《倒運漢巧遇洞庭紅》……等小說,說明外貿古來有之。
古人在交通工具那麼落後的情況下,在對海上的自然災害無一點抵抗之力的情況下,還是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做外貿,說明外貿利潤有多大,大到連死都不怕。
我們做外貿,當然不再是古代了,現代的輪船,高速而安全。而且分工也不一樣了,做生意的和搞運輸的分成了兩部分。
現在的外貿,做生意的隻管做生意,貨物運輸是運輸公司的事。
做生意的人坐飛機,快速而安全,到了外國之後,就是與在家裡一樣開店做生意。運貨的輪船裝載量更是大的沒譜,做生意的成本大大降低了,當然利潤與安全是成正比的,也會少很多。但比起國內貿易,應該還是多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