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青陽難得遇到一個能夠隨便使用,並且不受限製的寒潭,可以在這裡儘情的修煉和提升修為,自然不會隨便放棄。雖然他很想早點出去找獨角鬼王,可他同時也很清楚,獨角鬼王的事情很不好辦,若是自己的修為太低,去了也幫不上什麼忙,修為越高出力越多,所以他要在這之前儘可能的提升修為。
這些暫且不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青陽的修為也在逐漸的提高,寒潭的修煉效率驚人,僅僅是過了幾個月的時間,青陽的修為就從金丹四層突破到了金丹五層,當初在幽魂穀的寒潭,青陽的修為本就到了突破的邊緣,如今又是將近一年過去了,突破也是理所當然的。
之後青陽沒有鬆懈,還是把絕大部分精力用在了修煉方麵,他的修為突飛猛進,不到五年的時間就把修為提升到了金丹六層。
之後青陽再接再厲,又用了六年時間,把修為到了金丹六層頂峰的時候,這時候他終於遇到了金丹中期與金丹後期之間的瓶頸,修為這才停滯了下來。青陽先是嘗試著自行衝擊瓶頸,經過一年的累積,嘗試了好幾次,發現常規辦法突破太困難,於是青陽就服用了一串醉仙葫裡靈藤上的葡萄,以及珍藏多年的靈酒進行輔助。也不知是青陽的修為確實到了該突破的時候,還是葡萄和靈酒的效果真的好,這一次他很順利的就突破到了金丹七層,成為了一名金丹後期修士。
在古風大陸這邊,修仙發達,高階修士太多,金丹後期修士不算什麼,青陽這點修為也很不顯眼,可要是拿到青陽最初所在的九州大陸,這個修為就比較嚇人了,就拿青陽出身的清風殿來說吧,掌門棲雲真人隻有金丹八層修為,而另兩個七大仙門掌門,禦靈宗凰鳴真人和金鼎閣玉鋤真人也才是金丹七層,也就是說,青陽現在的修為若是回到九州大陸,足以擔任七大仙門之中的一派掌門。
更可怕的則是青陽的實力,之前他還是金丹四層修士的時候,就能與金丹九層修士一戰,如今修為提升到了金丹七層,金丹以下已經沒有敵手,就算是遇到了普通元嬰修士也絲毫不懼,以他現在的實力,恐怕整個九州大陸沒有一個人會是他的對手。
不知不覺之中,青陽已經成長到了當初他都要仰望的程度。
到現在,青陽已經在這裡待了整整十二年,不過魂肅還活的好好地,他隻能接著履行自己的承諾,繼續留在這寒洞裡陪他。
在這十二年裡,不光是青陽,鐵臂靈猴和嗜酒蜂王也都在寒潭之中修煉,三個人同時消耗,寒潭之中的靈氣卻並沒有減少太多,消耗的厲害,補充的也多,可謂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之後青陽繼續留在寒潭之中修煉,爭分奪秒提升自己的修為,到了金丹後期,每提升一層修為需要的靈氣似乎更多了,從金丹七層到金丹八層,青陽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而之後的金丹九層境界,青陽更是用了十年時間,也就是說,青陽在這寒洞之中渡過了第三十個年頭,他的修為總算是突破到了金丹九層境界,趕上了當初那個需要他付出巨大代價,並且使用五行劍陣才能擊傷的鬼塵真人。
金丹九層已經是金丹境界的最後一個層次,隻要把這一層修煉圓滿,就可以嘗試凝結元嬰了。那可是元嬰期啊,曾經是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一個境界,沒想到自己也有距離他如此之近的那一天。
修為之外則是實力,之前金丹七層的時候,青陽雖說不懼元嬰修士,但真正麵對的時候多少還是有些心虛,那那完全是另外一個層次,相互之間根本就不是能放在一起比的,不說其他,光是從壽命直接增加六百歲就能看得出來,兩個境界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可如今他的修為到了金丹九層,就再也不會心虛了,現在彆說是普通的元嬰修士,就算是資深的元嬰二層修士,青陽也有一戰的把握。
青陽也沒想到,自己
能夠一下子在這裡閉關修煉三十年,自從踏上修仙之路到現在,青陽閉關無數次,還從沒像這次一樣在一個地方待如此之久的,青陽到現在總共也才一百三十多歲,這三十年幾乎占了他生命的四分之一,甚至比當初在清風殿的時間都多。不過青陽也知道,隨著他修為的提高,以後這種事情隻會越來越多,普通元嬰修士每提升一層修為,可能需要一二百年,閉關是常事。
這三十年,不光青陽修為提升迅速,鐵臂靈猴和嗜酒蜂王也進展,早在進入寒潭修煉的第七年,鐵臂靈猴就提升到了八階巔峰,隻是資質所限,鐵臂靈猴花費了三年時間都無法進階,無奈之下青陽隻好把當初在橫行島替橫行妖王煉製妖障丹時剩下的一份材料拿了出來。
如今青陽的丹術比在橫行島時高了不知道多少層次,彆說是金丹級彆丹藥,就算是元嬰級彆丹藥都敢一試,尤其是上次用九子鬼蓮蓮藕批量煉製金丹級彆丹藥,最終合成靈冥合壽丹,對青陽的丹術提升幫助極大,所以現在煉妖障丹對他來說簡單之極。
在紫雲通霄鼎的幫助下,青陽運氣爆棚,隻用了一份材料,就成功煉製出了妖障丹,之後鐵臂靈猴借助這顆妖障丹一舉突破到了九階,成為了九階妖獸,如今又是二十年過去了,鐵臂靈猴的實力已經提升到了接近九階巔峰的層次,大約相當於人類修士的金丹九層大成,比青陽甚至都要高半層。
至於嗜酒蜂王,實力更是早早地就達到了九階巔峰的程度,距離再次進階隻有一步之遙,隻是還缺少一個突破的契機。
對於妖獸來說,六階到七階是一個門檻,因為要渡靈智劫,渡過了就能開啟靈智成為開靈妖獸,渡不過要麼死去,要麼成為魔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