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重生於紅樓末年 >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17章 兩宮之爭(三)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17章 兩宮之爭(三)(1 / 1)

推荐阅读:

金陵紫禁城,占地上萬畝,總體建築布局呈現為前朝後寢的特點,即前麵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後麵是皇帝、妃嬪及未成年子女生活的地方。

這個巍峨壯麗的宮殿群,表麵上莊嚴肅穆,儘顯皇家威嚴,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在這紅牆黃瓦間明爭暗鬥。

此時,兩宮之爭已如熊熊烈火,從朝堂蔓延至後宮的每一處角落。

周進,身為大周皇帝,憑借其個人威信,雖然在政務上可以說是一言九鼎,但麵對後宮婦人之爭,卻也時常心生無力之感。

他一心想將這場爭鬥控製在皇宮之外,護宮牆內諸位妃嬪安寧,保後宮祥和。然而,局勢如脫韁野馬,兩宮紛爭愈演愈烈,戰火無情地燒進了後宮深處,妃嬪們的生活再無寧日,皆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

這一日,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在太廟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光芒。

齡官身著素色衣衫,神色莊重,緩緩踏入太廟。她身姿婀娜,隻是眉眼間帶著幾分憔悴。

作為皇上寵愛的妃子,她此行為的是給尚在繈褓中的孩子祈福。她因身體瘦弱,自己生不出孩子,但架不住她的好閨蜜芳官特彆能生,連雙胞胎都先後生下了兩對。

屈指算來,芳官這些年,一共給新民帝周進生下了九個孩子,以至於有人羨慕嫉妒恨,在背地裡嚼舌頭,說芳官比母豬還能生。

芳官忙著照顧嬰童,無心理會這些閒言穢語。但她畢竟沒有三頭六臂,九個孩子,她一個人也照管不過來,交給其她人又不放心,她便托付齡官幫她代為撫養,齡官也樂意之至。

齡官名下的小公主,迄今都已有了三個了,這可都是托了芳官的福氣,讓齡官在宮裡頭的地位也越發尊崇,還讓她撈到了一個齡嬪的封號。

但齡官卻並不因此恃寵而驕。在這充滿變數的後宮,她隻盼孩子們能平安長大。

就在齡官虔誠上香之際,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

來人正是賈惜春,她依舊是那副清冷模樣,眼神中透著疏離與淡然。

想當年,齡官在榮國府做小戲子時,賈惜春雖年紀尚小,卻也是她半個主人,對她也比較友好。

往昔歲月在齡官心中泛起漣漪,她連忙退到一旁,恭敬地禮讓賈惜春先來,而後微微躬身,行了一個大禮。

賈惜春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隨即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她快步上前,輕輕扶起齡官,拉住她的手,和聲說道:“許久不見,妹妹卻仍舊是這般標致,像是吃了駐顏仙丹一般,難怪皇上隔三差五,還要去你那裡一趟。快快起來,不必多禮。”

齡官笑道,“隻怪我自己沒用,一個不下蛋的母雞,即便長得再漂亮,又有什麼用呢?”

“妹妹快彆說這種話,這也太傷感情了。你雖然沒有生育,但名下孩子卻有了好幾個,比許多人都強。”賈惜春連忙安慰她道。

兩人手牽著手,在太廟的角落尋了處安靜之地。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斑駁光影,映在她們身上。

齡官微微仰頭,輕聲說道:“姐姐,今日能在此遇見,真是巧了。近來天氣多變,姐姐可要多保重身子。”

賈惜春微微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關切,問道:“妹妹,聽聞你最近,又幫芳官妹妹撫養了一個孩子,可還忙得過來,是否一切順利?”

齡官臉上泛起一抹溫柔笑意,點頭道:“多謝姐姐掛念,孩子一切都好,我也很好。我這不是來給孩子祈福嘛,隻願她能一生順遂,健康平安。”

她們輕聲聊著,時而談及近日聽聞的趣事,時而感歎時光匆匆。那模樣,仿若回到了當年在榮國府的無憂時光,絲毫不見後宮的爾虞我詐。

片刻後,二人深知身處後宮,不可久留,便互道珍重,各自離去。

誰能想到,這看似平常的一次相遇,竟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千層浪。

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東宮皇後白秀珠耳中。白秀珠,這位出身名門、端莊秀麗的女子,端坐在鳳椅上,臉色陰沉得可怕。在她心中,齡官此舉無疑是背叛行為。

“大膽齡官,竟敢背著本宮與西宮張詩韻一係的婦人來往,還對那賈惜春如此諂媚,分明是賣主求榮,有暗中投靠張詩韻一係的嫌疑!”白秀珠柳眉倒豎,聲音尖銳,在宮殿內回蕩。她身旁的宮女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紛紛低頭,生怕觸怒了皇後。

不多時,齡官便被傳喚至東宮。她心中忐忑,踏入宮殿,便見白秀珠滿臉怒容。齡官連忙跪地,大氣都不敢出。

“齡官,你可知罪?”白秀珠怒目而視,質問道。

齡官渾身一顫,連忙磕頭道:“皇後娘娘恕罪,臣妾不知犯了何事。”

“哼,你在太廟與賈惜春相會,還對她禮讓有加,這不是有意討好西宮之人是什麼?本宮平日裡是如何待你的,你竟這般忘恩負義!”白秀珠越說越氣,猛地一拍桌子。

齡官嚇得臉色慘白,急忙解釋道:“皇後娘娘明鑒,臣妾與惜春貴妃不過是舊相識,偶然遇見,聊了幾句而已,絕無其他心思。臣妾對娘娘忠心耿耿,日月可鑒。”

“還敢狡辯!從今日起,你給本宮老實待在房裡,沒有本宮的命令,不許踏出房門半步,更不許與西宮係的婦人們來往。若再讓本宮發現,定不輕饒!”白秀珠冷冷地說道。

齡官滿心委屈,卻不敢再辯駁,隻能含淚退下。回到自己的住處,她心灰意冷,深知在這後宮之中,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此後,她整日躲在房裡,連窗都不敢開,生怕再惹來麻煩。

與此同時,西宮皇後張詩韻那邊也得到了消息。張詩韻,嫵媚動人,心思深沉,聽聞此事後,心中不禁起了疑。

“賈惜春與齡官,這兩人見麵,齡官竟那般討好,其中定有蹊蹺。莫不是賈惜春暗地裡與白秀珠一係有所勾連,以至於齡官也對她竭力逢迎?”張詩韻輕撫著手中的玉鐲,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不久,賈惜春便被召至西宮。她踏入宮殿,便感受到一股壓抑的氣息。張詩韻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如刀般射向她。

“賈惜春,本宮問你,你與齡官在太廟到底說了些什麼?她為何對你那般恭敬?”張詩韻聲音冰冷,不帶一絲感情。

賈惜春心中一驚,但仍保持鎮定,微微欠身道:“皇後娘娘,臣妾與齡官不過是舊識,偶然在太廟相遇,便聊了聊天氣和一些瑣事,並無其他。齡官對臣妾恭敬,那是她念及往日情分。”

“哼,往日情分?本宮看沒那麼簡單。你給本宮聽好了,以後不許再和白秀珠一係的婦人交往,否則,本宮不會放過你。”張詩韻眼神中透著威脅,冷冷地說道。

賈惜春心中雖有不滿,但也隻能應下。她深知,在這兩宮相爭的漩渦中,自己不過是一顆微不足道的棋子,稍有不慎,便會粉身碎骨。

自那以後,東宮皇後白秀珠一係與西宮皇後張詩韻一係的婦人們,宛如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徹底斷絕了來往。

以往,後宮的巷道之中,即便立場不同,婦人們碰麵時也會礙於禮數,微微頷首,輕聲問安。可如今,氣氛卻降至冰點。當兩撥人偶然在路上狹路相逢,瞬間空氣都似凝住了。

東宮的妃嬪們昂首挺胸,眼神中滿是不屑與高傲,從西宮眾人身旁走過時,故意揚起的裙擺都帶著滿滿的挑釁。西宮的婦人們也不甘示弱,橫眉冷對,嘴角掛著嘲諷的笑意。

若是誰不小心多看了對方一眼,那便是一場無聲的戰爭。雙方怒目而視,仿佛要用眼神將對方刺穿。曾經的客套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敵意。

兩宮之間的矛盾如熊熊烈火,越燒越旺,嫌疑的種子在彼此心中生根發芽,每一次的對視,都像是一場暴風雨來臨的前奏。

這其中,其她人都還好,唯獨出自原榮寧二府的這些人,如薛寶釵、賈探春、賈惜春、王熙鳳、妙玉、晴雯、芳官、齡官、彩雲、林紅玉、茜雪等人,原本大家都是舊相識,如今卻人為被分成東、西兩大陣營,彼此都要裝作是陌生人,再也不能相互來往,未免令人百般不是滋味。

時光匆匆,轉眼便到了薛寶釵貴妃的生日。這一天,陽光明媚,照得整個皇宮熠熠生輝。薛寶釵的住所張燈結彩,一片喜慶。

新民帝周進很喜歡薛寶釵的溫婉可人,她那飽滿豐腴的身子,也很討周進的歡心。

聽說薛寶釵過生日,周進特意為此很早就退了朝,身著華服,麵帶微笑,踏入了薛寶釵所住的宮殿。

然而,踏入宮殿的那一刻,周進便察覺到一絲異樣。往日裡,這般喜慶的場合,必定是妃嬪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不斷。

可今日,宮殿內卻顯得有些冷清,隻有韓雪、賈探春、賈惜春等寥寥幾人。

東、西兩宮皇後自恃身份,隻需要托人送一份禮物即可,不用親自過來湊這份熱鬨,倒也勉強說得過去,但以薛寶釵往日裡的好人緣,其他普通妃嬪也不過來吃酒,就難免令人感到驚訝了。

周進心中湧起一股不安,他走到薛寶釵身旁,輕聲問道:“今日這般重要的日子,怎麼才見到你們這幾個婦人呢?尤其是東宮那邊,怎麼一個妃嬪都沒有過來?”

剛開始,薛寶釵還想忽悠過去。兩宮之爭雖然逐漸激烈,但薛寶釵卻不想在自己生日這一天揭開蓋子。

她解釋道,“諸位姐妹忙著照管孩子,或者處理宮裡頭的事務,一個個都忙得腳不沾地。我又怎麼好意思因為自己的私事,耽擱她們各自的安排?便沒有到處聲張。”

薛寶釵一邊說著,一邊拉過周進雙手,攏在自己柔美的腰肢上麵,用發顫的聲音說道,“難道我們姐妹四人一起貼身服侍,還不能讓皇上您滿意麼?”

周進乃天下雄主,豈能被薛寶釵一個婦人輕易敷衍過去,他嚴肅地說道,“說實話。”

薛寶釵臉上閃過一絲無奈,隻得輕歎一聲道:“皇上有所不知,如今兩宮之爭激烈,後宮也被攪得不得安寧。兩位皇後娘娘下了禁令,妃嬪們都不敢隨意往來,生怕惹禍上身。”

周進眉頭緊皺,他雖知曉兩宮之爭,但沒想到竟已嚴重到這般地步,連後宮的正常交往都被禁止。他看向一旁的賈惜春,隻見她神色落寞,眼中透著無奈。

“惜春,聽聞你近日被西宮皇後傳喚,可是因為與齡官交往之事?”周進問道。

賈惜春微微點頭,苦笑道:“皇上,此事說來話長。不過是一次尋常的相遇,卻被兩宮皇後曲解,如今我也被限製了往來。”

周進心中愈發沉重,他深知,若任由這兩宮之爭繼續下去,後宮必將大亂,甚至會影響到整個朝堂的穩定。

此時,韓雪也走上前來,憂心忡忡地說道:“皇上,如今後宮人心惶惶,大家都過得小心翼翼。再這樣下去,恐怕……”

周進臉色凝重,他在心中暗暗下了決心。這內部矛盾,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了。他不能眼睜睜看著這皇宮陷入混亂,更不能讓這爭鬥影響到大周的發展根基。

“大家放心,此事我定會想辦法解決。絕不能讓這兩宮之爭再肆意蔓延下去了。”周進語氣堅定,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隨後,周進略微吃了幾杯酒水,也沒在薛寶釵這裡胡混一場,更來不及發泄個人欲望,便很快離開了。

他要親自出麵,宣召內閣首輔張安世、議政院院長穆濟倫等朝廷重臣進宮,將這兩宮之爭擺在桌麵上,以最快速度,儘最大可能,平息這場無謂紛爭。

周進離開後,薛寶釵等人望著他離去的背影,眼中滿是期待。她們在這深宮中,早已身心俱疲,隻盼這場噩夢般的爭鬥能早日結束。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