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殿內的大臣們,瞬間駭然。
這才太平了幾天啊,遼東又來了800裡加急。
皇太極果然是喪心病狂,再一次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大臣們看向崇禎,卻發現崇禎雲淡風輕的樣子,鎮定自若,眾人也慢慢冷靜了下來。
“拿過來,讓朕看看。”
崇禎漫不經心地說著,微微抬起了頭。
“是,皇爺。”王承恩答應著,急忙拿起了加急文書,遞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來之後,若無其事地看了幾眼,眉頭皺了起來,隨即把加急的文書往桌子上一放,微笑著看向了眾人。
大臣們頓時有點懵,陛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完全看不懂啊。
根本就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這都火燒眉毛了,竟然還能這麼淡定。
“陛下,這是怎麼了?”
畢自嚴的眉頭緊鎖,眸子裡閃過一抹擔憂的神色,急忙詢問。
“當然是皇太極被朕氣壞了,想報複朕。”崇禎拿起了桌子上的水杯,輕輕抿了一口,神情自若地說道。
“陛下,皇太極要攻打遼東?”畢自嚴大驚失色,眸子裡滿是驚恐的神情。
“對,他已經向孫承宗下了戰書,並且遞交的是國書。
就在這個加急文書的下麵,不過,朕沒有放在眼裡。”
崇禎的神情更冷靜了,完全沒有把皇太極當回事。
“陛下,皇太極陰險狡詐,當心啊”畢自嚴忍不住了,急忙抬頭看著崇禎,焦急地說道。
畢自嚴此時都急壞了,這樣下去還得了,遼東如果有失,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遼東可是大明帝國東北的門戶,如果落入了建奴的手中,對於大明帝國的威脅極大。
一旦讓皇太極得逞,下一步一定會長驅直入,再一次陳兵在京師下。
這麼多年以來,建奴對大明帝國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
不僅僅是畢自嚴,其他的很多大臣,此時也都是驚恐不已。
“朕當然知道皇太極陰險。”
崇禎微笑著看向畢自嚴,把水杯緩緩放下,繼續說道:
“還記得上次,朕給皇太極下了一道聖旨,讓他把大玉兒送到大明的京師來,給朕洗腳。”
“陛下,微臣記得,肯定是因為這個原因觸怒了皇太極,陛下,我們該如何是好?”畢自嚴急壞了,額頭上的汗水湧了出來,順著臉頰緩緩流淌下來。
“皇太極是個屁!”
崇禎突然神色凜然地看著畢自嚴,繼續說道:
“朕根本就沒有把皇太極當回事,如果他能聽話,把大玉兒送來,朕還可以饒他不死,否則朕一定會讓他死得很難看。”
此話一出,皇極殿內的大臣們瞬間有點懵。
很多人都認為崇禎是在大放厥詞,隻是他們不敢當麵嗬斥而已。
看著崇禎的表情,很多大臣此時非常焦急。
他們不敢想象,馬上就要開戰了,崇禎竟然說不把皇太極放在眼裡。
完全不敢想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不少大臣此時都抬頭,一臉疑慮地看著崇禎。
“陛下,皇太極很能打,大淩河之戰,祖大壽也是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才投降了建奴。
所以,微臣鬥膽建議,陛下做好準備。”
忠貞不二的畢自嚴再次站了出來,抬頭嚴肅地說道。
“大膽!”
崇禎狠狠地拍了一下龍書案,“你想投降建奴,還是在斥責朕?”
畢自嚴嚇壞了,急忙跪倒在地,聲音一度哽咽:“陛下恕罪,微臣隻是提醒陛下,怎麼可能投降建奴,更不敢斥責陛下”
皇極殿內的大臣們,嚇得大氣都不敢出,這一刻他們茫然了,不知道崇禎這是唱的哪出戲。
“哈哈”
崇禎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以手扶額,看著畢自嚴和下麵站著的大臣們慨然說道:
“畢愛卿,朕沒有怪你,快起來吧。
你怎麼知道朕沒有準備?
其實,朕早已經悄悄令附近的兵馬前往遼東支援。
而且遼東有紅衣大炮30來門,目前來看,足以對付皇太極。
至於大淩河之戰,不過是被皇太極鑽了空子,他太熟悉大明的那一套打法了。”
嘩——
皇極殿內的大臣們瞬間嘩然。
他們沒有想到,陛下是悶聲辦大事,早就提前部署好了一切,怪不得敢向皇太極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
“多謝陛下體恤,既然陛下已經有了準備,那麼皇太極就不足為慮了。”畢自嚴擦了一把額頭上冷汗,心有餘悸地看著崇禎,緩緩站了起來。
“諸位愛卿,不必緊張,該吃吃,該喝喝,皇太極翻不了天!
遼東的地必然是大明的太陽朗照,至於皇太極,他還沒有資格。”
崇禎看著皇極殿內的大臣,幽幽開口。
“是,陛下,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大臣們一起拱手說著,把心都慢慢放在了肚子裡。
“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國內的這些事兒!
藩王、流寇都成不了氣候,目前最重要的還是要穩定民心,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看著大臣們愁容滿麵,崇禎急忙安慰了起來。
“是,陛下,臣等明白了。”大臣們一起拱手看著崇禎,答應了下來。
他們明白,隻要是陛下的心裡有了主心骨,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
“畢愛卿,等會下朝之後,你立即核算一下賑災需要多少銀兩,戶部不夠的話,朕會從內帑給你調撥。
至於藩王們的問題,過些時日,自然會有結果,不必擔心。”
崇禎麵色淡定而從容,語氣舒緩了許多。
“是,陛下,微臣遵旨。”畢自嚴急忙上前走了兩步,挺了挺胸脯,拱手答應。
這可是畢自嚴最擅長的事兒,作為戶部尚書,畢自嚴一直都做得非常好。
如今,他明白,大明不缺錢了,所有的事兒都會迎刃而解。
“還有其他的事兒嗎?除了賑災之外?”
崇禎蹙眉,看著眾人。
“皇爺,流寇有最新消息,這是剛剛送過來的奏疏。”
王承恩急忙往前走了幾步,來到崇禎的麵前,然後把奏疏一遞。
“流寇的事兒,為啥不早說?耽誤了朕的大事,朕辦了你。”
崇禎厲聲嗬斥著,一把搶過了奏疏,拿在手中,開始認真地觀看起來。
片刻之後,崇禎挑了挑眉,嘴角露出一抹不悅的神色。
大臣們當即就是一驚,流寇那邊又出什麼事了嗎?
果然,越是事大,越是事兒多。
流寇這邊果然出現嚴重的問題。
“陛下,怎麼了?”倪元璐急忙小心翼翼地詢問著。
“流寇太囂張了,孫傳庭在奏疏裡說,流寇最近在甘陝的山林裡隱藏了起來。
而且,很多流寇已經團結一致,準備與朕好好的打一場,他們是做夢,以為朕是軟柿子?”
崇禎突然拍案而起,把手中的奏疏狠狠地摔在了龍書案上。
“流寇勢大?”倪元璐頓時變色,眼神之中閃過一抹驚懼之色。
最近這些年,大明的流寇就沒有斷過,他們不是在折騰就是在折騰的路上。
確實是有點囂張,如今又聯合了起來,大明豈不是束手無策?
流寇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其實,這都在朕的意料之內,剿滅流寇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崇禎緩緩坐了下來,神情冷靜了許多。
“陛下,您的意思是?”倪元璐不解,眼睛睜得很大。
“朕在等機會,等過段時間畢愛卿的賑災銀兩一到,百姓們過得舒服了,流寇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倪元璐抬起了頭,試探性地詢問:“陛下,微臣能分析一下流寇的問題嗎?”
“當然可以,朕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流寇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錢,就因為大明帝國缺錢,百姓們的日子不好過,稅收又太重,所以很多百姓才揭竿而起!
陛下說得很對,等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了,這些流寇將會無處遁形。
此時,或許還有不少百姓被裹脅,成為流寇,一旦他們看見陛下的誠意,很快就會棄暗投明!”
倪元璐豁出去了,一股腦的都說了出來。
“好一個棄暗投明!”
崇禎非常高興地說著,點了點頭,“繼續說下去。”
“是,陛下,微臣認為,當派一些官員多做百姓的思想工作,百姓們其實是最守法的,隻要他們有口飯吃,就不會鋌而走險。”
倪元璐侃侃而談,神態自若。
崇禎心中一陣悸動。
原來,大明帝國這麼多的大才,為啥原主就是不用。
但凡他能安分點,讓這些大才發光發熱,再對貪官汙吏狠一點,哪裡還有李自成什麼事兒。
李自成不出幺蛾子,皇太極就是再折騰,也不過是故步自封,根本就跨越不了山海關的關口。
大明的鐵騎,將會把皇太極牢牢控製在遼東之外!
大明還是那個大明,其實大明的滅亡,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內部腐朽,嚴重缺錢。
這是一個連鎖反應,正是因為缺錢,才讓大明帝國一步步跌入了萬丈深淵,最終萬劫不複。
崇禎微微探身,神情有些激動:“倪愛卿,朕沒有想到,你竟然能看透這些,朕心甚慰。”
“陛下,微臣也是剛才聽陛下分析之後,受到了啟發,托陛下洪福,微臣才能暢所欲言。”
倪元璐急忙摸了摸腦袋瓜,憨厚地笑了笑,把功勞都推給了崇禎。
倪元璐很聰明,他當然明白,這樣做,更能取得陛下的信任,他的日子也定然會更好過。
不與陛下爭功,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崇禎當然看出來了倪元璐的心思,頓時明白了,原來之前倪元璐也是深藏不露。
於是,崇禎看向倪元璐,笑嗬嗬地說道:
“倪愛卿,朕不會與你爭功!
朕非但不與你爭功,反而會給你建功立業的機會。
如果這次流寇的事兒平定了,朕一定會有重賞!”
“多謝陛下,微臣感激不儘。”倪元璐涕淚橫流,感激地看著崇禎。
這一刻,倪元璐感受到了什麼叫皇恩浩蕩,更加堅定了他報效陛下的決心。
“你協助畢愛卿,一起處理賑災的事兒,同時密切關注流寇的事兒,隨時報與朕知。”
“是,陛下,微臣遵旨。”倪元璐急忙拱手答應,眸子裡閃過點點淚花。
“李邦華,難道你不想說點什麼嗎?”崇禎突然轉頭看向了李邦華。
“陛陛下,微臣想前往遼東,為陛下分憂。”李邦華聞言受寵若驚,但很快神情堅定了下來,急忙向崇禎拱手表態。
“不必!”
崇禎擺了擺手,“遼東朕已經有了安排,朕有一項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請陛下吩咐,微臣保證完成任務。”李邦華的神情有些激動。
“百姓們的生活,不能全靠朕,他們要自力更生!
朕已經著人弄來了很多紅薯和土地的幼苗,這些土豆和紅薯可都是好東西。”
崇禎說著,從懷裡拿出了一封信件來。
“陛下英明,微臣怎麼沒有想到?”李邦華狠狠地敲打了一下自己的後腦勺,眼神之中閃現一抹敬佩之情。
“這裡有紅薯和土豆的詳細說明,你拿去看看。”崇禎說著,把信件往龍書案上一放。
王承恩急忙拿起了信件,遞給了李邦華。
李邦華打開信件後,看到映入眼簾的文字,頓時驚呆了,隻見信上赫然寫著:
“土豆在北方一年可以種一茬,但是在南方可以種植兩到三茬。
紅薯在南方一年也可以種兩茬,在北方可以種一茬。
李愛卿可以好好利用起來,把這些東西推廣下去,百姓們的口糧很快就能保證,土豆和紅薯的產量都很高,而且口感很好。
如果利用好了,百姓們的生活,最多一年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李邦華抬起了頭,看著崇禎,感慨地說道: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全力以赴推廣土豆和紅薯。”
“這還遠遠不夠,朕還有一件事兒,要交給你去辦。”崇禎說著,從懷裡又拿出了一封信來,神情之中透露著一絲神秘。
“隻要是陛下交代的,微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李邦華有些激動,嘴角都開始不停地顫抖起來。
王承恩急忙拿起了信件遞給了李邦華。
“打開看看。”崇禎擺了擺手。
“是,陛下,微臣遵旨。”李邦華答應著,打開了信件。
片刻之後,李邦華的額頭冷汗冒了出來,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