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聽鄰座的女人,自己說是偷工減料,真是樂了。
就想這山裡人就是實在,就算我給你想了個你省工省料的法,你也不能自認為是偷工減料啊。
但是古蘭自己也不能承認是為了她省工省料啊,那不是和菩薩玩二五眼麼。
還得耐心解釋:“這怎麼能是偷工減料呢,這是為了菩薩取著用著方便,不耽誤功夫啊。”
“那菩薩就不會不樂意了吧?”這女人看來真是怕了,非得要來個老巴的了。
“怎麼會不樂意呢,你都送到她麵前了,她得誇你懂事啊。”
“實際上,她每月減少你的一次供奉,也算是對你的獎勵了。”
這個那女人也能理解。
她知道那勞改犯表現好,還有個減刑呢。
“我信大姐的。再說了,菩薩也不差我那一次。”
誰知那女人心悅誠服了,說話又沒有深淺了。
古蘭也真拿她沒辦法,隻能趕緊為她糾正道:
“這怎麼又說到差不差上去了。”
“你說菩薩差什麼,她什麼也不差呀。”
“彆說不差你這點供奉,就是再好的、再貴重的、再稀罕的供奉,她也不看在眼裡,不放在心上。”
”你以為她和咱這些凡夫俗子一樣啊。”
“菩薩這是功過是非曆曆在目,心中有數賞罰分明。”
這一來,那女人又不敢說話了。
心想,自己這笨嘴拙舌的,言多必失,還是老老實實聽著吧。
古蘭也覺得你不說話也好,你一開口不知道我又得多費多少口舌。
就繼續說給她聽,也順便說給菩薩聽聽。
如果有說的不合適的,也方便菩薩及時提示提示。
也有點醜話說在前麵的意思。
“菩薩受人尊敬,是因為她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幫老百姓所需,救老百姓所苦。”
“她是不圖回報的。她圖的是那顆信她的心。”
“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她想著人人都信她,她要得個天下太平,善男信女個個幸福。”
古蘭想,這才是菩薩的格局。
這格局肯定是人人向往之的,所以才越來越多的人信她。
辦到辦不到不說,光想想就挺感動的。
看了看癡癡地望著她的鄰座,古蘭生怕她再插言。
也顧不得她聽得懂聽不懂,抓緊時間接著往下說。
“你隻要心裡敬菩薩,就存了行善積德的想法。“
”行動上就有了仁義禮智信的自覺,就會去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你如果心裡沒有菩薩,就會起為非作歹的念頭。“
”行動上就沒有了善惡、美醜、是非、對錯的界限,就可能去做危害人民和社會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說了算的人,也允許人們信奉菩薩。”
“但是信奉不信奉,不在表麵上,供奉隻是個形式。”
“主要還是在心裡頭,心裡想的是不是和菩薩一致。”
“心裡頭不乾淨,口是心非,你供奉的再好也沒用。”
“那濟公活佛電視劇看過嗎?”
那鄰座的女人正聽的入迷,忽然聽到古蘭問她,想了想,來不及說話,匆忙點了點頭。
“那裡邊有兩句話你可還記得?”
女人又想了想,不知道古蘭問的是哪兩句,又搖了搖頭。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古蘭自問自答。
“什麼意思呢?”
看鄰座連頭也不搖了,古蘭又得自問自答。
“你想那濟公是個得道高僧,是吃齋念佛的。”
“他都耽誤不了喝酒,吃肉,佛祖不但不怪罪他,還賜給他一身本事。為什麼?”
“因為他能替佛祖在民間辦事,行俠仗義、懲惡揚善、助人為樂呀。”
“所以,這就是佛祖心中留了。喝酒吃肉破了戒,佛祖也不嫌棄他。”
“這就說明,不管什麼樣的神仙,也不管你怎麼敬奉他,”
“他都是要聽其言,更是要觀其行的。這才是神仙所為。”
“菩薩可不是一般的神仙,就更是如此。”
“如果有人家裡供著菩薩,出來胡作非為,那樣的人家,菩薩是去也不去的。”
“菩薩怕他給她丟人。”
古蘭說這話的意思,那女人聽明白了。
這是又警告她了吧,就說:“我記下了。”
古蘭看看夠火候了,就順手再助她一臂之力吧。
“你隻要做得好,甚至每月一次的供奉都可以免除。”
“那怎麼可以?”女人儘管非常願意聽這樣的話,但是聽了還是瞠目結舌。
古蘭故作神秘的,一偏頭,就近附在女人的耳朵上,竊竊私語了一番。
說了這一路的話了,古蘭也怕隔座有耳。言下這個秘方,她可不想讓彆人聽了去。
女人驚喜的瞪大了眼睛:“能行嗎?”
古蘭擠了擠眼睛:“照我說的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