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廢了好大的勁,才說出了這個替鄰座著想的想法,
是因為她也不想給菩薩減了口福和收入,怕因此疏遠了菩薩。
不過她究竟是堅信菩薩是以人為本的,不會這麼小家子氣的。
鄰座聽了古蘭的話,高興地很,竟然不大敢相信。
“真的麼,大姐,還有這樣的好事?”
“真的,你難道信了菩薩,就不信大姐了麼?”
古蘭裝著不高興。
“再說了,守著咱菩薩,大姐還能騙你嗎。想騙也沒有道理呀,也不敢啊。”
“不是的,大姐,我是覺得這可是我一輩子的好事啊。我怕我聽錯了。”
這時候女人已經算了一筆賬。
由初一十五改為一月一次,那就是給她減輕了一半的負擔啊。
幾十年算下來,那就是房子、那就是車、那就是孩子的嫁妝啊。
所以她還是不敢信以為真,怕不合適讓菩薩不得意。
又問道:“為什麼呢,姐,能告訴我為啥嗎?”
問的時候還細聲細氣的,生怕問了不該問的。
“這也是明擺著的事,告訴你也無妨。”
為了打消她的疑慮,古蘭不得不自圓其說。
“那帽岩是你們這裡,共同供奉菩薩的地方,”
古蘭故意說是‘你們這裡’,還是要把自己撇開。
“這就和你們的市中心一樣,人氣是最旺的。”
這個好理解,女人一聽就明白了。
“人氣旺的地方,神氣也旺是不是?”
這個女人就不大明白了,但是不是的,她也隻有點頭的分。
“這就是說,那帽岩裡的菩薩的靈氣也是最旺的。”
“再說了,那個帽岩裡,天天有人去供菩薩,菩薩就高興、就喜歡是不是?”
“菩薩喜歡、高興,自然她施舍出來的就都是喜氣、福氣。”
“大家都去求,菩薩為了滿足眾望,那靈氣、喜氣、福氣施舍的就多。”
“所以,你在那裡沾到的菩薩的恩賜就多。”
“比起你在家裡來,得到的靈氣、福氣,何止是一倍?”
“兩倍、三倍也說不定呢。那不就是一次頂兩次麼。”
這下子女人明白了,眼看著就由愁眉緊鎖變成了喜笑顏開。
目的已經達成了,但古蘭自己卻進入了角色,孜孜以求、誨人不倦起來。
要不就說乾啥都有癮嗎,古蘭這會兒就琢磨菩薩的心理,和勸說眼前的女人有癮了。
“還有就是,你把貢品和香火都送到菩薩的麵前,菩薩不用來回跑著享用,省時省力又省心,能不高興嗎。”
古蘭隻顧著說的開心了,卻忘了眼前的女人還是個剛入門的,沒有完全開竅的呢。
她這一高深,女人又理解不了了。
“我請回去了,我家裡不就有菩薩了麼?她怎麼還來回跑呢?”
女人晃了晃自己懷裡的菩薩。
“看來你還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古蘭故作高深,也真是替她愁得慌。
“天下的菩薩隻有一個,她是要滿天下巡視,滿天下轉悠的。“
她怕女人不明白巡視的意思,特意又加上一層轉悠的意思。
“要不怎麼能普度眾生呢?”
“所以呀,誰請她她就到誰那裡去,有什麼困難幫著解決什麼困難,可以說是重點幫扶。”
“沒有請的,她就地毯式巡視,挨家挨戶看過去,也叫無縫對接,懂不懂。”
古蘭想,管你懂不懂的,反正我們那時候安全檢查、環境排查都是這樣搞的。
”你請回去的是菩薩的化身,也就是菩薩的一個記號。“
”所以說隻有你請的時候,菩薩才知道,才過去。”
“你也隻有初一十五請,大家都是初一十五請,菩薩一趟就接收完了。“
”平時請,她再神通廣大,也抽不出身來,也顧不過來。”
“你那個地方她去了隻能駐駐足,也就是站一站。”
“頂多就和這公交車的站點一樣,停一停就走了。”
這一比喻很形象,女人就點頭記下了。
“那帽岩就不一樣了。”
“那是你們這裡最大的一個站,就像菩薩的行宮一樣。”
“菩薩來了是要在那裡住下的。所以才能天天拜、天天請,菩薩也才能經常顯靈。”
“明白了嗎?”古蘭說的自己都頭大了,需要歇一歇。
“原來是這樣啊。我還以為把菩薩請回來了,菩薩就在我家裡不走了呢。”
女人這才知道,請歸請、拜歸拜,菩薩還是天下人的菩薩。
“你想得倒美,那菩薩還不成了你家的看家護院的了。”
古蘭借以取笑她一句,緩和一下氣氛。
“那我由原來的初一十五請菩薩,改為一月一次拜菩薩,菩薩不會覺得我偷工減料吧。”
那女人這句話很到位,像是個開了竅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