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背刺
第596章 背刺
11月25日晚。
陸遠回京,與劉施施會合,一同前往《一九四二》的首映發布會現場,國家體育館。
車子後排,劉施施垂著腦袋,溫柔地望著枕在自己大腿上的男友,聽著他輕微的呼嚕聲,用指尖將那眉梢輕輕撫平,有些心疼。
電影《中國合夥人》的拍攝進度很趕。
因為陸遠得空出幾天時間為《新世界》的上映做準備,所以劇組前期主要拍攝他的戲份,沒日沒夜,連軸轉。
好幾次淩晨兩點多,她打電話時,鄭芊都告訴她陸遠還在拍戲。
“唔,到了麼?”陸遠迷迷糊糊地睜開眼。
劉施施手指一縮,道:“還沒呢,你再睡一會兒吧。”
“好。”陸遠腦袋一歪,臉貼著她的小腹。
劉施施覺得有些癢,但還是強忍住,掏出手機,翻看最近的娛樂新聞。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於四天前上映,四天票房破億。
讓《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壓力甚大,但宣傳依舊如火如荼。
馮曉剛對《一九四二》預期票房為八億!
陸釧接受采訪表示:“拍完《王的盛宴》,感覺青春期在逐漸的離他遠去,並且對自己的青春期很滿意,因為乾了四件事兒,《可可西裡》《尋槍》《南京南京》《王的盛宴》,覺得沒糟蹋這12年.”
劉施施撇撇嘴,因為遭到《無極》毒害的原因,她以前非常不喜陳凱戨。
經曆過《搜素》的拍攝之後,她對陳大導頗有改觀,陳凱戨有才華,隻是不怎麼接地氣。
但對於陸釧,她是真的不喜,《南京南京》的立場問題,足以說明一切。
四十多歲,還青春期,倘若《王的盛宴》票房不佳,是不是得找家人哭鼻子她在心裡腹誹。
約莫半小時左右,國家體育館映入眼簾。
待司機小聲提醒後,她朝男票耳邊呼呼吹氣:“快醒醒,到地方啦。”
陸遠嗯哼兩下,才直起腰,緊跟著打了個哈欠。
劉施施趁機整理皺巴巴的衣服,突然捂住禮服腰帶,好嫌棄:“你剛才睡覺是不是流口水啦。”
“不是我,我沒有。”陸遠腦袋側開,擦了下嘴角。
劉施施翻了個白眼:“得虧今天穿的深色款。”
紅毯兩側聚集不少記者,華誼的首映發布會,一慣聲勢浩大。
“哢嚓哢嚓!”
媒體見到兩人下車,驚訝不已。
自從陸遠和華誼解約後,極少參加華誼的首映與相關活動,這次是不是意味著往事徹底翻篇。
他們已經想好了晚上的新聞標題。
紅毯上,劉施施朝鏡頭微笑,挽著他的胳膊,問:“葉寧說的是華誼麼?”
“大概率吧。”陸遠不太確定。
“要是真的這麼做,那王中忠磊不就成叛徒了麼?”
“這種事又不稀奇,去年的於冬就是例子,現在不還是好好的,其實葉寧找我的時候,我就有了預感,再說.”陸遠頓了頓,因為馮曉剛帶著幾個人已經走到兩人跟前。
“陸總,施施。”
“馮導。”
馮曉剛笑眯眯的與他握手,見著親人似的,那叫一個慈眉善目。
這部《一九四二》對他的意義太重大了,是他的野心之作。
最初都沒過審,是他自己找關係,求爺爺告奶奶才通過審核,作為條件,他將擔當14年的春晚總導演。
他為此賭上許多,可越是臨近上映,越是拿不準,甚至有些遺憾,早知道就邀請陸遠來演個角色。
“《合夥人》拍的怎麼樣了?”
“差不多四分之一。”
幾人往館內走,聊著閒篇。
馮曉剛隨口問:“《新世界》打算在哪裡舉辦首映發布會?”
陸遠心知,這人的言外之意,是準備那天也去捧場,人情世故方麵,馮曉剛要比周新馳強許多。
“比不得華誼家大業大,找了個小地方。”
“哈哈,你這麼說我更加好奇,到時候記得通知。”
“一定。”
國家體育館,2008年奧運會三大主場館之一,總麵積8.08萬平方米,館內設1.8萬個座椅,布局類似於球場。
華誼在場地安放了一麵600平米世界最大的電影銀幕,用於鏡麵遮黑的幕布就達到1500平米。
受邀而來的媒體、影評人、電影人,以及少量有影響力的影迷,總共達到6000位,烏壓壓的全是人頭。
陸遠和劉施施的位置在第二排,坐下後,沒多久,王保強笑哈哈的走過來。
《泰囧》票房破十億後,這人片酬飛漲,性格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些許改變,麵對鏡頭,更加自信,不再傻樂,有了點包袱。
陸遠與左側的陳道名閒聊結束,扭頭問:“保強,最近在忙什麼呢?”
王保強笑道:“和甄梓丹拍《冰封俠》。”
“動作戲?”
“對!”
陸遠祝賀:“那恭喜了,拍《士兵突擊》的時候,就記得你夢想當一個打星,這次可算圓了夢。”
王保強咧咧嘴,露出一口大白牙。
劉施施聽了會兒,說道:“我還以為你會繼續拍喜劇呢。”
“大家都這麼覺得。”王保強撓了撓後腦勺,臉上的笑容帶著一絲憨意。
“身邊不止一個人勸過我,說這個路子多好啊,就往下走吧。但我覺得沒有挑戰性,如果我今天50多歲,那就穩紮穩打。但我現在年輕,就一定要去嘗試,哪怕失敗了也有重來的機會。”
陸遠感慨,王保強雖是群演出身,但這份追求,圈內絕大部分人都比不上。
如果繼續接拍喜劇,王保強一部戲的片酬,輕輕鬆鬆破千萬。
他現下的熒幕形象,憨厚,土氣,觀眾也吃這一套。
貿然轉型,萬一形象垮了,甚至影響觀眾對他的觀感怎麼辦,風險很大。
王保強繼續道:“實際上,除了《冰封俠》之外,我還接了一部動作戲。”
“什麼?”
“《一個人的武林》!”
陸遠注意到他的表情比剛才要興奮,訝異道:“好本子?”
“嗯!”王保強重重地點頭:“我覺得至少比《冰封俠》要好。”
“男一號?”
“不是,男一號還是甄梓丹,我是男二號,是個反派,很反差,很癲狂的一個角色。”
陸遠心思一動,看了眼在玩手機的劉施施,問:“導演是誰?”
“陳德森,以前拍過《十月圍城》。”
王保強注意到他方才的動作,心領神會,補充說明:“這部戲由膺皇投資。”
膺皇陸遠打算和楊受誠聊聊。
如果劇本可以,他不介意為劉施施運作一個打女的角色。
這丫頭的戲路很窄,其他相對平庸,古裝與打戲卻格外精彩。
陸陸續續有人進場。
期間不少人磨磨蹭蹭的來他麵前露個臉,王忠磊也過來假惺惺的客套兩句。
劉施施注意到這貨一直往後看:“怎麼了?”
陸遠疑惑:“沒看到院線的人,電話裡葉寧說五大院線今晚會到場,難不成不是華誼,而是星美那邊出了問題?”
時間來到七點整,場內光線一暗,那麵600平米的銀幕緩緩亮起。
《一九四二》開始放映。
影片的故事簡單而樸素,還原了1942年河喃大旱曆史。
整部戲采取兩條線索齊頭並進的講述方式。
大背景,日軍進攻河喃,國軍催逼軍糧,蔣委員長被喪師失地的消息包圍,無暇理會河喃巨大天災事宜.
小層麵,張國笠飾演的地主老東家,災難初臨時,他認為憑借自己的生存智慧和家裡積攢的餘糧,足以化解一切危局,不久的將來自己一家依舊會生活得很好。
但事與願違,隨著事態的嚴重演變,一家子開啟逃亡。
馮曉剛在這部戲裡用了大量的俯拍鏡頭。
天上飛機轟炸,地上亂兵哄搶,赤地千裡、餓殍遍地,令人不忍直視。
觀眾的視線俯視過漫漫的災民、俯瞰著滿目瘡痍的土地、不經意之間的鐵叉貫胸,炸點中央的血肉之軀。
隻覺命如紙薄,觸目驚心,脊梁骨裡不由得沁出寒意。
圍城的饑寒盲流、風中顫抖的餓殍、熟視無睹的統帥、不敢報喪的官員
影片的末尾,唯一的孫子被自己無意悶死,張國笠孤身一人,杵著木棍,渾身冒著死寂的氣息,步履闌珊的走在泥濘的雪路上。
這一幕顯得尤其悲涼。
路旁,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跪在家人的屍體前。
張國笠心神恍惚的走出去很遠,想了想還是折返,佝僂著身子,問:“妮兒,身子都涼了,彆哭了。”
小女孩頭發雜如草,臉上滿是泥垢,抽噎道:“家裡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俺都不認識。”
張國笠悲苦的歎口氣:“妮兒,你叫我一聲爺,咱們就算認識了。”
小女孩喊了一聲爺,跟著張國笠向遠方走去。
“.”
電影結束,偌大的體育館,格外壓抑,遲遲沒有聲音。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似乎大家都沉浸在剛才的震撼與悲傷中。
不時聽見有人抽紙,擤鼻涕。
耳邊同樣傳來簌簌聲,陸遠看著將腦袋倒在自己肩上,雙眼通紅的劉施施,心裡感歎,《一九四二》,馮曉剛的誠意之作。
但實在太壓抑,有點紀錄片的意思,觀眾不一定樂意買單。
很矛盾的一件事,好片子,不代表觀眾喜歡,不一定有高票房。
儘管馮曉剛在媒體麵前多次解釋,稱這部電影不賣笑,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觀眾就是衝著喜劇來的,結果發現並非自己想要的,貨不對板,難免不滿。
他其實也挺理解馮曉剛。
很多人以為馮曉剛的影視圈發力是從《京城人在紐約》,或者從《編輯部的故事》開始。
其實不是,從《凱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點點往上爬。
他那會的主要工作是場記、劇務,說不好聽的就是打雜的。
但他懂美術,能給美工打下手,慢慢的從美工這個職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視圈。
馮曉剛能從一個劇務場記走到如今的地位,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不會放過機會,善於逢迎。
哪怕這機會看上去很刻薄,很艱難,但他一定會伸手抓住。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馮曉剛才能走到今天。
以至於葉大鷹等人諷刺他沒臉沒皮,給他取外號馮褲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馮曉剛是就是憑著沒皮沒臉混上來的。
觀眾很聰明,光不要臉,沒本事,走不到今天。
不要臉的導演多了去,還有誰混出來了?
馮曉剛有自己的優勢,對都市小人物奮鬥經曆和心態,把握極其精準。
再加上中國前三的都市平民作者王碩,中國最特色的農村城鎮化作者劉震芸,以及在商業和藝術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作者劉痕。
如果他順著這個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靠馮氏喜劇,一招鮮吃遍天。
但人在成名之後,大多會追求更高的成就。
馮曉剛對葉大鷹等人的不屑心裡憋著股氣,他有點野心,有點不甘,有點羨慕,想試試不同的路子,看看能否成為藝術家。
於是他拍了《夜宴》,證明自己也能拍古裝大片,雖然狗屁不是。
又拍了《一聲歎息》,還有《唐山大地震》《集結號》,和今天的《一九四二》。
“啪啪啪!”
與此同時,館內的觀眾終於從影片中回過神,鼓掌,議論聲漸起。
“這片子看不到一絲藍天一片綠葉,太壓抑。”
“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馮曉剛用心了。”
“張國笠完全不像本人,演的真好。”
“我怎麼覺得這部片子,不適合在賀歲檔上映呢?歡喜的日子裡看悲劇.”
“.”
電影結束,主創上台,分享拍攝的艱辛和點點滴滴。
為了能演出河喃災民當時饑餓的感覺,主演們在拍戲時也都處於挨餓的狀態。
張國笠說這次拍完戲,明白人的尊嚴是從肚皮開始。
一旁的徐帆也讚同,認為有時候演戲光靠感覺是演不出來的,這種沒有吃的的神情恍惚帶到角色裡來,特真實。
概括起來就一個字,苦!
記者則老調重彈,向馮曉剛提問票房預期。
這次馮曉剛一反常態,沒有講出具體數字,反而回道:“我相信沒有一個導演拍完一個電影之後,是不對票房有一個期待的,我這次為什麼沒有說,因為我是怕低估了這部電影的票房。”
記者又問:“《一九四二》是一部好片子,但這不是您以往的喜劇片,剛才觀影期間,許多觀眾反映太壓抑了。”
馮曉剛抿了抿嘴唇:“這是正常現象,觀眾需要不同的電影,有快樂的,有得到宣泄的,我不能左右觀眾,希望觀眾看完之後有收獲,覺得沒有浪費電影票錢,我覺得就是最重要的。”
“一個是票房,一個是口碑,你怎麼平衡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票房和口碑對我來講沒區彆,我拍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是我覺得有意思才拍,我從不覺得誰是我的救世主,觀眾不是我的上帝,我也不是觀眾的上帝,我們隻是朋友關係。”
陸遠在台下注視著,馮曉剛還是那個馮曉剛。
發布會即將結束,除馮曉剛外,其他主創都下台,緊接著,王忠磊登場。
王忠磊握著話筒,冠冕堂皇地說道:“《一九四二》是部好電影,是曉剛的沉澱之作,國笠等人為這部戲付出太多,如果因為分賬的原因使它無法如期與觀眾見麵,無論是對演員還是觀眾來講,都是遺憾,華誼為了觀眾,願意放棄一定利益。”
“轟!”
現場頓時嘩然!
華誼要搞事情,王忠磊說的如此大義凜然,莫非.
果然,話音剛落,五個人從另一側走出。
陸遠望去,那五人分彆是萬達、中影南方、浙江橫店、廣東金逸、大地五大院線的代表。
葉寧,趙軍.
“哢嚓哢嚓!”
快門聲不絕於耳,在場人士都意識到華誼要背刺了,大難臨頭各自飛,誰還管隊友的死活。
台上,王忠磊、馮曉剛與五人擁抱,似乎在表示和解。
葉寧朝陸遠挑眉,戳在舞台中央,宣布勝利。
“如王總所言,《一九四二》是一部好片子,我們也希望它能獲得應有的票房,所以院線決定就分賬比例進行調整,與華誼達成階梯式遞增分賬協議。
即《一九四二》上映後,票房在3億內,分賬比例維持43:57。超過3億的部分,45:55。超過8億部分,47:53。”
台下業內人士恍然,這種階梯式遞增分賬,意味著《一九四二》試圖用口碑贏得後續市場。
劉施施眨巴著眼睛:“所以華誼真的決定當叛徒了?”
“嗯。”陸遠點了點頭,華誼與院線達成和解,意味著複仇者聯盟全線潰敗。
星美怎麼辦,其他三家怎麼辦,說好的同一陣線,共進退
他皺眉道:“不知道韓三坪和覃鴻得知後會作何感想。”
許是王忠磊自己也清楚華誼做的不地道,等五大院線方公布分賬比例調整,便匆匆宣布今天的首映發布會結束。
陸遠和劉施施起身離開,準備去參加晚宴,被記者圍著。
“陸遠,你覺得《一九四二》如何。”
“一部好電影。”
“那你認為《一九四二》的票房有沒有機會達到八億。”
“這取決於觀眾,一部電影的票房由多個因素決定,每位觀眾的口味不同,喜歡的類型也不一致,加上檔期等等況且很多時候,不能簡簡單單用票房來衡量一部戲的好壞。”
陸遠說完,拉著劉施施朝葉寧等人走去。
發布會還沒結束,記者就將相關消息報道出爐,外麵也因此炸開了鍋。
覃鴻很快便從微博上知道了這一信息。
他顯然十分驚愕,隨後在微博上寫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生必將總是在學習中。這件事,讓我更加深刻地學習並見識了各位。”
有熱心網友覺得他的話沒講完,幫著補充更加深刻地學習並見識了各位的無恥!
覃鴻還是挺注意自身形象,強忍著沒有直接開罵!
華誼太不是東西。
飯局上,葉寧掛斷電話,晃了晃手機,道:“各位,覃鴻服軟了。”
他得意一笑:“《王的盛宴》願意與我們達成讓步式遞減分帳比例:首周43,次周:41,再次周:39,直至下片。”
華誼做了叛徒,聯盟瓦解,星美隻能求饒。
《一九四二》期望用口碑贏得後續市場,《王的盛宴》則以分賬點讓利,達到多排場次、擴大市場空間占有率的目的。
這種截然不同的分賬方式,宣告星美與華誼從盟友瞬間變為對手。
陸遠吃著菜,浮想翩翩。
今晚過後,《一九四二》必定和《王的盛宴》打出狗腦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