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功高震主者命數堪憂
第128章 功高震主者命數堪憂
海雄走了……
率軍回師的時候,一身戰甲襯托得海雄整個人都威嚴了許多……
本來凱旋的統帥可以坐車駕,但海雄還是選擇騎馬,因為在海雄看來武將就該是這種精神狀態,身先士卒才是為將表率……
海雄那柄麒麟偃月刀被“執戟將軍”拿著,這是凱旋最基本的統帥禮遇……
多立旌旗、戰鼓激昂而出發,這也是凱旋的標誌。
一路上甚至有不少百姓前來犒軍,穀物、肉食、家禽、禽蛋、布匹……常見的生活物資可以說應有儘有,隻要將士們願意可以任意取之。
為了防止士兵哄搶,一般都會有基層的領兵長維持秩序,保證隊伍正常前行的同時,取一些犒軍物資。
雖然軍民本是一家,但長者之贈是為賜。長者賜不可辭,長者犒軍,士兵們取一些其實是對長者的尊敬。
而且雞鴨和禽蛋在民間是比較珍貴的,士兵的夥食一般沒有這種東西,所以拿一些既彰顯了軍隊的親民態度,又讓百姓撫慰了士兵作戰的辛苦。
綜上,百姓犒軍其實是一種民間傳統,朝廷甚至大為鼓勵,畢竟此舉一舉多得。
還有幾天海雄就到金陵了,而文鴛回金陵的時間就不知道了……
現在金陵可有一幫人記掛著文鴛,文鴛也想他們。其實文鴛也不是貪戀權勢,如果不是金陵的權鬥讓人厭惡,文鴛還是比較願意在金陵待著。
因為現在,對文鴛來說,金陵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現在的西北雖然擁有很多兒時的回憶,但終是物是人非……
寒冬很快過去,春節即將到來……
年關將至,春節是團圓的日子。現在文鴛心中最想的莫過於和親人團圓。
但這個春節固定是孤寂的……
因為文鴛現在手握重兵,缺乏管束。姐姐依然和父親在金陵反而成了皇帝的人質。
現在要讓文鴛回金陵的話,西北的防衛沒人管;如果不讓他回金陵,家人絕無可能出現在西北。
文鴛感歎:“故鄉!哪裡才是故鄉?家!哪裡才是家……”
說來,文昊能夠從容的從西北撤離,皇帝其實在暗中出了力,隻是沒有人知道。
文鴛就兩個親人,隻要都握在皇帝手裡,皇帝豈不是又多了幾分把握?
但凡封疆大吏都需要把自己的一名子女、一個妻妾、一位長輩送到金陵為質。
雖然文鴛現在隻是代為行使封疆大吏的職責,但皇帝還是這般做派,實在是讓人心寒……
皇帝也不想想,如果沒有文鴛領兵反擊敵軍,現在可能已經亡國了……
皇帝記掛的,隻有皇位……隻有穩固的皇權統治。
或許在皇帝眼裡,誰的權力太大都有可能覬覦皇位,但事實上卻不是。
現在的文鴛,心裡除了憂傷,再沒有太多彆的感受……
街邊陸陸續續恢複了百姓活動,張燈結彩、敲鑼打鼓很是熱鬨……
酒樓之上,或是三五個好友喝酒聊天;或是一家人幸福團聚……
每個人都在說著祝福的語言,小孩臉上綻露著開心的笑容……
小孩會收到糖果、禮物、新衣服。大人會等到親人回家團圓……
這些人好像都忘記了三個月前還在逃難。現在回到西北,戰後由於人口減少的原因讓他們能分到更多的土地,所以個個都那麼開心。
雖然文鴛看見這些,心裡也為他們高興。想起將士們浴血一戰,拉正乾坤,甚至有些感慨。
但宇文玨和王勇這些人隻有家人陪伴,如果身為頂頭上司去和他們一起守歲團年的話,他們難免會拘謹。
文鴛或許隻能一個人過,當然也不儘然是一個人,甘興、裴虎、費旭、田浩現在都在西北,除夕之時就算有公務,也能來給文鴛拜個年……
海雄回京以後真的官晉了兩級,封了個正二品平戰將軍,但下轄的區域沒有變。還是他那領了很久很久的金陵衛戍軍。
海氏一族裡麵現在有了這個正二品大員,也開始了新的關係網搭建。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甚至連海雄這樣的老男人都有媒婆來說親,給海雄介紹十六七歲剛年過及笄的少女。
海雄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都有十幾歲了……說來真是哭笑不得。
雖然在齊國的社會背景和民間風氣上講,達官顯貴納幾房年輕貌美的妾室倒是常有的事情,並沒有背棄綱常倫理。但海雄總覺得這些事情來得很奇怪……
文府又被掛上驃騎大將軍府的牌子……門庭院落都由戶部出資重新裝修,門口還利起了格外顯眼的“國之柱石”功勳牆。
但凡有人路過,都能看上幾眼,細讀一下文鴛的功績。
這倒是很像皇帝和朝廷做給百姓看的,統治者最怕的就是民心變相。這樣做就是在告訴百姓:你們看,這就是功臣受到的禮遇和褒獎……朝廷和陛下永遠不會對不起你們!
看似褒獎、實則虛偽。
現在的驃騎大將軍府外巡防營和城防營成了門口的常客,不為彆的,隻為了不讓府上的人偷偷跑掉。
金陵很大,城內和周邊百裡之內生活著上百萬的居民。有那麼幾十個質子府也就不那麼顯眼了……
而且百姓又怎麼會知道,這無上榮華的驃騎大將軍府其實是“質子府”,這裡麵的人連金陵都出不去……山川河流、湖泊瀑布、沙漠戈壁……所有東西現在都隻能在彆人的嘴裡被說出來,而不是自己去看。
文鴛不當這個官還好,官越大,越被這些事情叨擾。
這就是朝廷和皇帝對一個有功之臣的做派!而且這個功績還是救國之功!
說得誅心一些,如果文鴛率軍征服了金國,把金國納入了齊國的版圖。齊國在天下間再無敵手……文鴛還能活命嗎?
一個百戰百勝的英雄招來的不是皇帝的感恩、也沒有大臣的仰慕,等待他的是皇帝的忌憚、大臣的嫉妒。
“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好應景的話。雖然現在我文鴛還沒有到這個地步,但我為這個國家付出了那麼多,換來的卻是孤獨……孤獨啊……我也不想功高震主,但我不領兵就會亡國!人心!可恨的人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