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戰神文鴛 > 第126章 九宮八卦四象兩儀中樞大陣

第126章 九宮八卦四象兩儀中樞大陣(1 / 1)

推荐阅读:

第126章 九宮八卦四象兩儀中樞大陣

第126章 九宮八卦四象兩儀中樞大陣

“傳令眾將,到)帥府軍政堂議政……”

領兵將領紛至而來,海雄坐在左邊做前麵,文鴛問著他:“趁著朝廷的戰後指導意見還沒下來,我想先把西北的布防調整一下,副帥覺得如何?”

“我覺得行吧,但兵力部署上要多想想。因為朝廷一定會下令讓金陵來的兵馬班師,如果沒有注意區分兵馬將士,到時候可能會亂了部署。”

宇文玨在一旁接話:“確實是這樣,雖然現在是勝仗,糧草也還夠用,所以朝廷才會允許我們做好善後工作再撤軍。如果遇到大軍糧草殆儘的時候,恐怕現在大軍已經快到金陵了……稍後撤軍不是不用撤,部署上金陵來的將士都不應安排。”

文鴛點頭:“眾將都是這個意思嗎?”

眾人點頭……

其實這就是廢話,走個過場而已。

武將不像文臣,文臣喜歡交頭接耳商量對策。而武將,如遇商議軍政大事,隻有有人出來說話提意見或回答問題,隻要沒有彆人沒有太大分歧,就不會有人搭話。

現在除了戰事安排,可能中低階將領都沒法“說話”了。

武將少言辭!這麼看來文鴛還算是比較“話多”的將領和統帥了。

“那好,現在就把現有的城寨和西北門戶四城落月、玉林、漠城、雲霧)全部納入新的布防計劃。”

“大帥想怎麼安排?”

“本帥準備在西北擺下一個全天下最大的陣法,用來震懾敵軍!讓這偌大的山河大地都成為我所統帥的戰場,讓敵軍敢來就吃儘苦頭!”

“好!敢問大帥的具體部署是什麼?”

文鴛指著地圖:“現在西北門戶四城,雲霧、漠城、玉林、落月是兩兩並排在一起的,就像漠城和落月城是第一道防線,在距離上相隔很遠,但是地勢上卻在一條線上。這四城從在地圖上換一個角度觀看就會發現正符合九宮八卦裡麵的四象,也就是四個方位。隻需要加固這四城城防,然後按九宮八卦來布置,應該可保西北不失!具體……在雲霧城玉林關一線和漠城一線之間的區域新建起一個城寨,用於建立情報和軍政交接中樞!東西南北四象,北位漠城;東位落月城;南位玉林關、西位雲霧城!相當於新建城寨是中樞和‘中軍’,左前翼漠城;右前翼是落月城;左後翼是雲霧城;右後翼是玉林關。四城城外再各修兩座預警城寨作為屏障……隻需注意雲霧城一線的預警城寨修在南側;而漠城一線修在北側。如此既可防止內亂,又能抵禦外敵。”文鴛這話實在是太長,部分細節就省略了。)

這個部署簡單來說,就是把就雲霧城和漠城兩線化作兩儀;四城為四象;四城的預警城寨為八卦,加上四城中心包裹著的軍政中樞,剛好是“九宮”。

這樣安排情報傳遞還是戰略支援的速度都都要快上不少,隻要敵人還敢來攻城,“四象八卦”之間就能虛虛實實、互相支援。

現在的西北儼然是一副馬上固若金湯的樣子,但還有一個問題。

宇文玨是這裡的最高將領,自然要考慮實際因素:“大帥,屬下覺得有些問題需要再商定一下。現在金軍已經撤了,我西北剛遇驚天一戰,元氣大傷。怕是沒有那麼多錢銀和勞工修繕城池、新建城寨!而且,金軍已撤,朝廷未必允許我們這麼大肆加固城防。”

而海雄自然要從他的角度看問題:“我覺得也有一個問題,如果這樣安排,在漠城和落月城外都要修建城池。我兩國之間的領土協議文書上商定過,兩國國境外不設城池!”

文鴛抬手示意製止,意思是你們停讓我說兩句:“這些問題我都考慮過了,錢銀我會儘可能的向朝廷和皇上講明緣由,多申請到一些。如果朝廷撥款不夠,可以由我個人籌資增補軍費。金國背棄約定向我國開戰,這些他們都可以不遵守,那我們修幾座城池算什麼!如果我們城防不堅,他們早晚還會打過來!這個問題我也會和陛下稟明。還有彆的問題嗎?”

眾將互相看了左右一眼,看來是沒有問題了……沒人說話……

“那就這樣安排吧,先把準備工作做起來,我即刻寫信加急送予皇上審定,司務和參軍部分趕緊擬定駐防士兵名冊,預算好所需的錢糧物質!能準備的木料、車馬、糧草、工具、工匠、勞工……都可以先準備起來。早準備,免得日後慌亂。”

“遵命……”

軍政會議到此結束,文鴛的城防計劃進入準備。

現在關於新城防計劃的請旨書信也上路了,信中提及了糧草用度的計算。等文鴛書信送到皇帝手裡的時候,隻要朝廷的戰後指導旨意沒有被送出金陵,兩道旨意應該會一起送到西北……

果然……出眾者不僅是運氣,還有對時間的精確掌控,離旨意離京還有一兩天,文鴛的書信已經到了皇帝手裡。

書信上……文鴛把西北關於戰後重建想法和實際情況講得很清楚。對軍事和經濟上的調整部署講明其中利害;對如何恢複百姓人口也提了相對的意見。

凡軍政大事決策臨時修改多次也很正常,最多就是旨意緩個一兩天送達。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皇帝也沒有準備回信,而是依著文鴛的意思辦,畢竟現在文鴛是功臣,而且提到的意見想法都把利與害都分析得很清楚……

文鴛的信被直接送到了中書省參政院,隻要內閣分析以後覺得沒有問題,就會把文鴛的意見添加到“戰後指導意見”裡麵。隻要再交皇帝審定後,就可以派專人快馬前往西北傳信。

就連中書省參政院的內閣首席都比軍政院的一個教學太尉來得有實權,不知道皇帝是覺得文鴛功高震主,還是介意他低微的出身。皇帝真的打算讓文鴛去軍政院教書……

皇帝的耳目看上去雖不多,但權力就是最大的耳目。文鴛的身世背景、成長經曆,彆人查不到皇帝還查不到嗎……

皇帝已經在即將頒布的旨意裡麵講明,文鴛是金陵出去援救西北的,就應該回金陵任職……這和金國一定要攻打齊國是一個情況,說得文雅叫偏執;說得粗俗就是鑽牛角尖按照蜀人的說法還叫“方腦殼”。)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