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子,你知道該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太子嗎(今日一更)

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子,你知道該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太子嗎(今日一更)(1 / 1)

推荐阅读:

八月十三,帝歸長安。

八月十五,中秋團圓。

皇帝下旨,長安城免宵禁七日。

長安城中一時沸騰。

……

過了中秋節,長安百姓依舊熱鬨。

李承乾站在兩儀殿門口,看向遠處的長安城,廣闊無邊,一眼難看到儘頭。

尚書右仆射趙元楷站在李承乾身後,拱手道:“回陛下,陛下回京,長安糧價漲了八厘。”

“八厘,這麼多的嗎?”李承乾忍不住的側身。

趙元楷拱手道:“回陛下,這是朝中官員和諸貴戚回京必然導致的,不過多年以來,百姓已經習慣,所以在陛下回京之前,百姓家中早已儲備好到明年三月的糧食,如今糧價雖漲,但百姓購買不多,影響不大。”

李承乾笑笑道:“看樣子,朕明年三月還是得東巡洛陽,才能讓長安的糧價跌回去。”

“是!”趙元楷拱手,低頭道:“明年四月,江南的糧食就會抵達長安,加上陛下離京,朝中官員和貴戚離京,糧價應聲而落,對百姓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側身看向稍後方的李象,說道:“太子,趙卿從司農卿到太常卿,到尚書右仆射,這些事情,他一直都在做,一直都在關心,這一點上,你要多向他請教。”

“兒臣領旨。”李象認真拱手,然後又對著趙元楷,拱手行禮。

趙元楷趕緊拱手還禮。

李承乾微微擺手,然後看向李象道:“這些事情你要多留意,長安城的糧價,布價,肉價,到了冬天,還需要關心財貨的價錢,這樣,你才能對長安城的一切了如指掌。”

“兒臣謹遵父皇訓示。”李象鄭重的拱手。

李承乾點點頭,轉身朝著丹陛走去。

趙元楷,還有杜正倫,薛仁方,張大象四人站至一旁。

李承乾看向李象道:“高真行擔任地方刺史多年,蘇均也去了遼州,還有狄仁傑也在安東做出了成績。

這些年,朕多讓他們與東宮通信,諸事東宮也多有參與,太子,朕給你半個月的時間。

半個月之後,朕要在武德殿,向你,還有東宮諸臣問政,你的弟弟們也都會到場,你做好準備。”

李象神色一緊,躬身道:“兒臣領命。”

李承乾點點頭,然後走上丹陛,最後在禦榻之上坐下。

群臣齊齊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抬頭,說道:“如今朝中之事,雖然以征伐吐蕃為主要大事,但其他諸事亦不可耽擱。”

“回陛下!”杜正倫站了出來,拱手道:“去年高句麗平定之後,將士回朝,諸方賞賜已全部安排到位,地方州縣的賜田也無有耽擱,全部發放了下來。”

李承乾微微點點頭,稍微放心下來。

地方世家侵田隱田之事,是每年都必須要查一查的,不然人心貪念再起,誰知道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另外,錢監和千牛衛,還有刑部大理寺,在淮南道查獲了兩起私鑄惡錢之事,清查百餘人,牽連上千。”杜正倫麵色凝重的拱手,說道:“惡錢之事又多與私鹽有關,故而在淮南道多有泛濫,明年還需再查。”

大唐鹽政並不專營,但是每過關卡,城池,還有市集,都會課以重稅,便是世人知曉鹽利甚重,不會輕易讓世家和豪族將其中的利益占儘。

有一些地方百姓,不願意交付稅收,便越過關卡,避過城池集市,私下販賣。

有的則與地方豪強胥吏,甚至官員合作。

以獲暴力。

這些私鹽在販賣給地方豪強和胥吏的時候,難以拿出正錢,所以便有人私鑄惡錢,以示通行。

最後導致淮南惡錢泛濫。

李承乾輕輕敲敲桌案,說道:“鑄錢之事並不易於,其中最重便是火爐,火爐便有煙,散播四方眼線,小心察查。”

“臣領旨。”杜正倫認真拱手,但眼底閃過一絲無奈。

皇帝說的他又何嘗不知道,但是想要繼續深查並不容易。

不過他又能說什麼呢,皇帝讓他查,這些便是他的責任,難道要皇帝親自去想辦法,去淮南道查這些事情嗎?

那樣的話,還要他這個中書令有什麼用。

“對了,這兩年,糧種改良的事情,進展如何?”李承乾側身看向趙元楷。

稻種雖然是杜正倫帶回來的,但在移種改良之事上,還是要看趙元楷。

趙元楷認真地拱手,道:“回陛下,進展雖然有一些,但不多,還需要時間去琢磨。”

“大量篩選的過程。”李承乾點點頭,說道:“能放就放出一些種子去,讓百姓種植,隻有有了量,真正的良種才能夠選出來。”

“臣領旨。”趙元楷認真躬身。

李承乾微微沉吟道:“吐蕃也有糧食,將來拿下吐蕃之後,愛卿派人去吐蕃走一趟,將那裡的糧食也納入篩選之列。”

“是!”趙元楷再度拱手。

“好了,便這樣吧。”李承乾微微抬手,說道:“諸事諸卿多勞累,多用心些。”

“臣等領命。”群臣齊齊拱手。

“嗯!”李承乾起身,道:“就到這裡吧!”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齊齊躬身。

……

走出兩儀殿,李承乾坐在禦輦上,朝著立政殿而去。

大唐攻伐吐蕃,必須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畢竟將來要麵對的,是唐古拉山後,擁有數百萬百姓的吐蕃。

如果吐蕃人真的不顧一切的要抵抗大唐,幾十萬大軍他們都能拉的起來。

必須要慎重。

禦輦在立政殿落下,蘇淑站在門口,對著李承乾福身道:“參見陛下!”

“皇後平身。”李承乾微微伸手,攙起蘇淑,然後一起邁步走進了立政殿。

內殿之中,李承乾靠在軟榻上,剛喝了一口茶,蘇淑這個時候將一本奏本遞了過來。

李承乾下意識的詫異。

蘇淑微微福身,說道:“陛下,這是宗正寺和太常寺,還有禮部,篩選出來的駙馬人選,一共二十三人,請陛下過目。”

李承乾有些無奈的接過,說道:“皇後這半年在長安,就做這件事情了?”

蘇淑伸手,輕輕的捶打按摩李承乾的胳膊,說道:“臣妾知道陛下不讓人福昌兒這麼早嫁人,但吐蕃讚普的事情臣妾總害怕還會發生。

他日若是回紇國王,或者其他什麼王子也來請婚,難道陛下也要像如今一樣將其滅國嗎?”

李承乾微微一頓,他歎息一聲,將奏本放在一旁的同時,說道:“皇後說的有理,便這樣吧。”

“那這份東西。”蘇淑拿起了奏本。

李承乾想了想,說道:“讓太子去見一見這一些人,每一個都見一見,最後選出一個三人名單來,到時候皇後再挑,皇後挑出的人選便是駙馬人選。”

蘇淑一愣,看著李承乾道:“臣妾以為陛下起碼會自己一一挑選的。”

“朕不是適合挑選的人。”李承乾搖搖頭,說都:“朕心中雜念太多,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其他事情影響,最終選出不適合當駙馬來。”

蘇淑放下奏本,輕輕的幫李承乾按摩,同時問道:“陛下心中有事?”

“還是吐蕃的事情。”李承乾抬起頭,平靜的說道:“軍中的將領,朝中的糧草運輸,這裡麵牽涉到了無數的人,朕也不知道朕會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這是朕不想的。”

“是!”蘇淑點頭,說道:“陛下說的對。”

“哎!”李承乾歎息一聲,說道:“煩心的事情不止這一件,明年初,張公就要致仕了,之後會有一大批老臣致仕,到了吐蕃滅國之後,會有大量的官員調動,甚至就連舅舅……朕需要現在就開始布局。”

“是!”蘇淑趕緊用力的點頭。

她為女兒選駙馬是為了選一個合心的人,而不是讓皇帝當作籌碼去利用的。

李承乾抬頭看向蘇淑,說道:“皇後可以多看一些,太子選的如果不合心意,就讓太子重新去選。”

“象兒會選個好駙馬的。”蘇淑微微點頭

李承乾笑笑,說道:“自己妹妹一輩子的幸福,就在象兒他自己的手上了,看他自己怎麼選了。”

蘇淑沒好氣的白了李承乾一眼,說道:“哪有這樣對自己兒子的。”

“你看,這就是朕。”李承乾微微擺手,說道:“朕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將許多事情聯係在一起。”

讓李象給福昌兒選駙馬,不僅是在考驗李象的眼力,同時也在考驗李象的心性。

如今的李象,是監國多年的皇太子,對於權力已經有了相當的認知。

公主出嫁,皇帝又將挑選駙馬的權力交給了他,他會怎麼做?

他身邊的人會怎麼做?

這是一個巨大的是非漩渦,沒那麼容易跳出來的。

當然,最後把控一切的權力都在李承乾的手裡。

如果他最後不滿意,三個人選他都可以全部否掉。

就看彆人如何猜度他的心思了。

李承乾躺在床榻上,隨即輕輕苦笑,做皇帝做的久了,很多事,思緒總是朝著不受控製的方向跳轉。

軍中的士卒調動……

李承乾輕輕的閉上了眼睛。

……

夜色清冷,秋月高懸。

大明宮,浴堂殿。

李承乾靠在浴池邊緣,他的手指輕輕的在懷裡靈妙玉體的後背上劃過。

“陛下!”卓木拉日心裡感應到抬頭,額上青汗累累。

看著精致的迷人麵龐,李承乾手指轉過來,在她的下顎微微掠過。

十幾年了,出身高原的卓木拉日除了成熟豐腴以外,容顏也沒有太多的變化。

或許是因為李承乾時常能夠在大明宮見到她的緣故,所以感受不深。

而且說起來,她甚至還沒有三十歲。

李承乾收斂心思,低聲說道:“山兒如何了?”

“一切還好,不過是聽說要回羊同,有些不願意。”卓木拉日靠在李承乾的懷裡,神色有些悵然。

山兒,李山,是她和皇帝的兒子,最後寄名在他兄長的名下。

也叫日傑措。

山之王的意思。

李承乾摟住卓木拉日,低聲說道:“現在回一趟羊同,就算是暫時去散散心,將來若是想來長安,就將羊同化為大唐的羈縻州,朕封他做親王,賜名李姓,令羊同州刺史,政務交給長史,自己待在長安便是了。”

稍微停頓,李承乾笑笑道:“怕就怕他一旦成了國王,便不會再思長安之日,到時候朕想要再見你,可就不容易了。”

李山要回羊同,卓木拉日是必須要陪同的。

李山在名義上是羊同王子岡仁波齊的兒子,但是岡仁波齊已經故去十年了。

李山想要在回到羊同之後,獲得當地貴族和百姓的認同,就必須要由卓木拉日陪同。

其他還要祭祀宗廟祖先,都需要卓木拉日來向先祖稟告。

更彆說還有具體治理時遇到的種種難題,都需要卓木拉日去幫忙。

哪怕一切再順利,也需要四五年,李山才能穩定住局麵。

現在說不想回羊同,是因為看慣了長安的繁華,所以不願意離開,但到了那個時候,享受了權力的滋味之後,彆說是將羊同化為大唐州郡,就是回一趟長安,怕也不願意。

“陛下,不會如此的。”卓木拉日趕緊搖頭,身體一時間有些緊張。

李承乾托在卓木拉日的下顎,低聲道:“不用擔心,他終究是朕的兒子,至於你,將來你若是不願意待在羊同,就回長安來便是,朕這裡永遠有你的一個位置……大不了你半年羊同,半年長安來回往來就是了,朕這樣才能時時見你。”

“陛下!”卓木拉日一時間忍不住淚眼朦朧,感動異常。

“哭什麼,除非你不願意再見朕,那麼朕是永遠也不會放開你的。”李承乾在卓木拉日的嘴唇上親了一下,然後才繼續說道:“至於山兒?”

卓木拉日忍不住梨花帶雨的抬頭。

李承乾微微搖頭,說道:“他若是不願意,就讓羊同一直做大唐的屬國就是了,他是朕的兒子,就算不是羊同國王,也是天下親王,將來少不了主政大州,至於說羊同,說實話,朕還覺得有些委屈了他。”

不將羊同歸入大唐,李山就是羊同王,圈地自守,甚至就連李承乾都難以奈何他多少。

一旦歸入大唐,上上下下無數約束下來,誰都會覺得不自在。

而且說起來,李山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他是李承乾的兒子,自然會覺得在羊同待著要比在長安受約束的好。

但是說時候,李承乾是真的看不上羊同。

羊同那個地方,出了極儘壓榨出幾萬騎兵以外,還有什麼?

民不如大唐一州之多,產出不如大唐一州之多,環境不如大唐一州之好。

除了不受製於人,什麼都沒有了。

更彆說一旦大唐占了羊同,羊同的兵權會全部歸入大唐,隻有政權歸他自身所有,那樣一個地方,給李承乾的兒子,他都嫌窮。

皇帝的兒子,起碼是一個富裕州縣的都督刺史,繁華一生,誰不比一個羊同王強。

“陛下,還是不要告訴山兒吧。”卓木拉日心中依舊有些不安。

“兒孫自有兒孫福,將來他總會知道的,不必急於一時,朕真正在意的是你。”李承乾看向卓木拉日,輕聲說道:“將來山兒總會成婚的,一旦成婚,你這名義上做姑姑的,未必能夠見容於兒媳,到時候,你怕也難待在羊同。”

“兒媳!”卓木拉日從來沒有往這方麵想過,她現在就需要考慮兒媳了。

李承乾輕歎一聲,說道:“他終究是朕的兒子,朕總的為他考量,過些日子,朕會讓莘國公帶著他,到諸外戚家中走一遭,看看他和哪家的女兒有眼緣,便定婚吧,等羊同安定了,再回來成婚。”

李山雖然是李承乾的兒子,但李承乾也不願意隨便讓其他人家將自己的女兒送到羊同去受苦。

當然,若是諸家自己看上了他,那就和李承乾沒有關係了。

“陛下!”卓木拉日怔怔的看著李承乾。

李承乾摟著她,輕聲說道:“等將來羊同安定了,朕封你個夫人,在岐州萬年宮旁立一個彆苑,你若是想去羊同了,就去羊同,想來長安了,就來長安,朕日後也會多去萬年宮……”

稍微停頓,李承乾湊到了卓木拉日的耳邊,輕聲說道:“到時候,你再給朕生個兒子,朕就名正言順封他個親王!”

“陛下!”卓木拉日忍不住的紅了臉頰,但身子卻忍不住的往李承乾懷裡擠。

李承乾笑了起來,然後直接抱起卓木拉日,朝著偏殿的床榻而去。

紅被被拉起,徹底蓋住了兩人。

帷帳落下,但大殿之外,星辰翻湧。

……

消息遠比李承乾預想的要快的多。

僅僅是在半個月後,羊同便已經被蘇定方拿下。

剛剛訂婚的李山,立刻被封為羊同王,北藏郡王,開府儀同三司,由其母羊同長公主卓木拉日,還有右千牛衛中郎將李孝逸,鴻臚寺少卿相裡玄獎護送返回羊同。

同時以左屯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羊同國相,統帥羊同內外事宜。

李承乾不告訴李山他是他的兒子,原因就在於李承乾需要蘇定方在攻伐吐蕃的期間,以整個羊同的國力作為後盾。

等到戰事結束以後,羊同的政權和治權會還給李山,但是兵權會歸入大唐的體係當中。

李山身為羊同王,北藏郡王,他離京時,李承乾刻意讓李象出城至春明門外相送,以示鄭重。

李象雖然看到李山的樣貌有些麵熟,但也沒有多想,畢竟李山的父親雖然是羊同王子岡仁波齊,但他的母親卻是實實在在的大唐宗室女,樣貌相熟也是正常。

李象此事有更棘手的事情。

半個月到了,皇帝要問政。

……

武德殿,威嚴莊重。

皇帝坐在禦榻之上,左側諸相,諸尚書,諸寺卿,儘皆在立,右側諸王恭敬躬身。

太子李象站在大殿中央,身後是太子詹事來濟,太子中舍人李延壽,太子舍人蘇乾,太子舍人王公瑾,太子舍人張昌嶺,太子洗馬格希元,太子通事舍人崔文遠,太子通事舍人範履冰等一眾東宮官員。

今日是皇帝問政東宮之時。

皇帝許東宮通過高真行,蘇均,狄仁傑等東宮官員在外行事,來接觸地方政務,同時反過來以各種策略來治理地方。

從而增強東宮治理地方的能力。

另外,太子監國多年,東宮百官輔政,對天下事亦知之甚多。

特權東宮有。

但是,皇帝問政,又豈會問一般之事。

這半個月以來,東宮一直都在準備,可是即便是怎麼準備對於皇帝會問什麼,他們還是心中沒底。

李象深吸一口氣,儘可能平靜的拱手道:“父皇,兒臣準備好了。”

李承乾收回目光,點點頭道:“你是太子,朕不求你有解決天下事之能,但天下事,你起碼需要知道。”

“兒臣明白。”李象輕輕躬身,身後百官同樣神色肅然。

“第一個問題。”李承乾抬頭,道:“蘇均去沈州大半年了,如今遼東秋收已了,朕問你,今日,遼州城中糧價如何?”

“什麼?”李象不由得一愣,東宮百官忍不住的輕輕嘩然。

他們準備了很多,但也沒有想到皇帝會問這個問題,可偏偏就是這個問題,他們一時間給不出答案。

“糧價,民生之本。”李承乾身體微微前傾,看向李象道:“太子,其他的你可以不懂,但糧價你必須懂,一旦糧價漲到了不受控製的地步,不說是滿城缺糧,就是整個天下,怕也是到了要動蕩易主的時候。”

李象不知道為什麼,身體有些莫名的微微顫抖,但他還是認真的拱手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嗯!”李承乾點點頭,說道:“遼州城內今日的糧價你不可能知道,朕要的是你根據這段時間,對遼東諸項事務的了解,推測一個糧價數字出來,十日之前,朕已經讓人去遼東,盯著今日的糧價,你的回答隻要上下不超過一錢,就算你過。”

如今秋後,長安城的糧價是七文錢一鬥,那麼遼州城今日的糧價,肯定在七文之下。

一二三四五六七。

太子可以提出任何一個數字。

李象一時間神色沉吟。

李承乾笑笑,說道:“你身後百官那麼多,你可以直接去問。”

“是!”李象不知道想些什麼,回過神,下意識的微微側身。

東宮百官一時間想要開口,但……所有人卻都不敢輕易開口。

因為這個數字可以是四,也可以是五,甚至可以低於四,高於五,甚至可能是三。

隨便說出一個數字,的確可以糊弄過去,也可能碰巧會撞對,但是錯了呢?

皇帝會失望,諸王會起心。

皇帝雖然這些年沒有動過換太子的想法,但若是太子令人失望,也難免會讓皇帝起心的。

大唐的太子,可從來沒有從一開始就能夠穩穩坐住了。

所以沒有誰敢輕易開口。

殿中氣氛一時間緊張了起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