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傳話,讓李五去一趟唐古拉山(第一更)

第七百一十二章 傳話,讓李五去一趟唐古拉山(第一更)(1 / 1)

推荐阅读:

洛陽。

晨光熹微。

定鼎門大街,百官上值。

狄仁傑一身綠色官袍,緩緩的騎馬行在諸官之中。

今日並非大朝,所以百官閒散之間,也並不著急。

就在這個時候,一匹快馬突然從定鼎門的方向疾駛而來,從眾人身邊掠過,朝著天津橋而去的同時,高聲喊道:“西北大街,西昌州大軍破吐蕃九萬入侵大軍,斬首五萬,俘獲四萬,全戰大捷,大捷……”

高喊聲在半空中回蕩,不僅是定鼎門大街上的百官,甚至就連還在自家家中洛陽百姓,這個時候,也忍不住的一片嘩然。

一戰大勝,破敵九萬,斬首五萬,俘獲四萬。

聽起來就像是在夢中一樣。

狄仁傑更是愣著坐在馬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一切。

西昌州大勝了?

這才過去幾天啊?

十四天?

狄仁傑十四天前才得皇帝授命,全權查查徐家和武家走私吐蕃鐵器案,現在基本案情查清,就差總結。

而就在九天之前,西突厥叛亂的消息才剛剛傳入到長安。

現在,西昌州的戰事就結束了。

狄仁傑輕聲呼吸,混亂的思緒逐漸平靜,他抬起頭,仔細沉吟。

若是如此的話,九日之前,西昌州的戰事便已經開打了。

不,十日,甚至還有更多。

畢竟消息傳遞除了沿途以外,還有起奏者書寫奏本的時間,也不是立刻就能動的,這裡麵前後起碼要耽擱兩三天的時間。

也就是說,在那日皇帝大朝之後三四日間,吐蕃人便已經殺入了西昌州。

狄仁傑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皇帝那個時候還在處理徐家和武家之事,甚至還有晉王被掠捋之事,甚至他將英國公李勣都叫到了洛陽,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考慮西昌州的事情。

雖然派了代國公梁建方返回西昌州,但三四日間,梁建方根本回不去西昌州……

狄仁傑眼神凝重起來,若是照此的話,吐蕃人抓住找個難得的空隙,殺入西昌州,攻破西昌州諸城,甚至將大唐直接趕下高原,這應該是他們能夠做到的,這也是他們的根本算計。

但是,他們敗了。

敗得一塌糊塗,九萬人折損在了西昌州。

嘶!

吐蕃是九萬人,那麼大唐呢,大唐又是動了多少兵力,才將吐蕃人擊敗的。

梁建方。

代國公梁建方的身影出現在了狄仁傑的腦海中。

不論中間細節如何,想要統帥西昌州諸部,梁建方這個西昌州都督應該必須要在開戰的時候,出現在戰場上。

不,不該是開戰時,應該是開戰之前的許久,他就應該已經回到了西昌州。

狄仁傑忍不住的打了一個寒顫。

一個精巧細致,迷惑的吐蕃人將九萬大軍投入西昌州的陷阱,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布局的陷阱,直接埋葬了吐蕃人九萬大軍。

梁建方,不,還有很多人,都在悄無聲息間潛伏在了西昌州。

然後吐蕃人一到,邁入陷阱,隨後諸部齊發,然後一舉覆滅九萬吐蕃大軍。

是的,隻有這樣才是合理的。

正常而言,九萬大軍,狄仁傑雖然不知道己方調動了多少人,但絕對在五萬以上。

這樣規模的大戰,一般起碼會在相互廝殺大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才會有所勝負定論。

但陷阱,陷阱就不一樣了。

一個不小心踏入陷阱當中,便是十萬人,也會在一日夜間死個乾乾淨淨。

就像是十年前的那一戰。

狄仁傑忍不住的抬頭,看向皇宮方向,然後身體有些僵硬的低頭。

如今的情況,和當年是何等的相似啊,吐蕃人以為先帝退位,皇帝登基,派了祿東讚和讚悉若來大唐攪亂政局,但最後卻被皇帝抓住機會,狠狠的坑了他們一把。

狄仁傑對如今的戰事了解的並不多,但對十年前那一戰,他知道的可不少。

當年虢國公張士貴率數萬將士在蘭州鄯州伏擊吐蕃大軍,而衛國公李靖則是率軍從沙州翻越祁連山,殺到了伏俟城,奪了東吐穀渾的兵權,最後兩者東西夾擊,一口氣攻破吐蕃人也是近十萬大軍。

如今的這一幕,和當年是何等的相似啊,都是皇帝在西昌州布置陷阱,而吐蕃人一口氣踩進了陷阱。

西昌州的事情不提,當年在長安,是祿東讚和論欽陵在攪亂局麵,如今呢,又是誰在洛陽攪亂局麵。

狄仁傑早就明白,之前舉告武氏徐氏楊氏蘇氏竇氏蕭氏張氏,走私鐵器到吐蕃的都是吐蕃人的算計,現在看來,這裡麵皇帝又知曉多少呢,又有幾分是皇帝的布局的。

而真正讓皇帝動怒的,是晉王李治被吐蕃人劫掠,也是這件事情,讓吐蕃人徹底的沒了退路。

那麼在這件事情當中,皇帝又做了多少布局。

狄仁傑不由得輕歎一聲,吐蕃人啊,你們怎麼就那麼蠢呢,一次又一次的踏入皇帝的陷阱當中。

你們早就應該明白,皇帝在高句麗百濟和新羅滅國的一瞬間,他的目光就已經盯向了吐蕃。

為什麼這個時候,你們還不小心翼翼,反而還是一步踏入了他的陷阱當中。

當年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狄仁傑神色平靜下來,這裡麵的原因恐怕還不止如此。

大唐的強大,皇帝的算計,甚至吐蕃人的野心都隻是其中之一,這裡麵還有一個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吐穀渾人。

十年前的那一戰,是吐穀渾國相素和貴背叛了吐穀渾,率三萬吐穀渾騎兵和吐蕃人一起攻伐蘭州。

如今,狄仁傑相信,恐怕還是吐穀渾做了內應。

吐穀渾配合,吐蕃人的野心,大唐的強大逼的他們不得不投機取巧,隨後反而被皇帝一步步的算計。

當年如此,如今也是如此。

吐蕃人又一次以同樣的方式在皇帝手上吃了大虧。

一次又一次,以同樣的方式,也不反思。

或許問題不是出在皇帝和吐穀渾人的身上,而是出在了吐蕃人的身上,他們自身太喜歡用這種手段了。

至於皇帝。

狄仁傑心裡輕輕搖頭。

皇帝雖然如今用了這種手段,不過是因為這種手段得逞了而已,並不意味著皇帝就隻會這一種手段。

皇帝用了十年時間,滅了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這種耐心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如今這一次是吐蕃人中計而已,若是吐蕃人沒有中計,狄仁傑相信,皇帝也依舊會有足夠的耐心的,一步步的攻滅吐蕃。

隻不過是時間用的長一些。

大不了再來一個十年。

吐蕃這一次怕是要滅國了。

狄仁傑輕輕笑笑。

當然,同樣要被滅國的,還有東西吐穀渾。

狄仁傑忍不住的抬頭,看向乾元殿的方向。

宮殿巍峨,金碧輝煌。

……

乾元殿中,李承乾站在殿門之前,看向天津橋南的整條定鼎門長街。

無數的官員從皇宮中魚貫而出,然後神色興奮的離開皇宮。

“陛下!”長孫無忌站在李承乾身後,拱手道:“陛下聖諭下達,百官休沐一日,長安洛陽三日免宵禁。”

“嗯!”李承乾點點頭,目光看向整個洛陽城,平靜的說道:“開戰之前,需要謹守秘密,如今大戰了結,也該讓百姓同享歡喜。”

“是!”長孫無忌拱手,說道:“蘇勖回奏,諸事都在妥善處理,唯獨有兩事,他不好擅專。”

“什麼事?”李承乾平靜的回過身。

長孫無忌躬身,說道:“是黨項和吐穀渾的事情。”

“黨項諸州,參戰之人,父子家人全部貶為奴隸,然後去修唐蕃商道上的城池,為曾參戰之後,分割奴隸殘留的財產和牛羊,同時,要開始準備修建道路,以通各地。”

李承乾抬起頭,看向丹陛之上的禦榻,說道:“早年因為有吐蕃存在,所以,要將黨項諸州的百姓,集中在離鬆州近的地方居住,現在吐蕃威脅已去,是時候讓這些百姓返回故土了,建立城池,修通道路,加強統治。”

“城池,道路。”長孫無忌皺了皺眉,拱手道:“陛下,若是如此,其中花費不小。”

“不會的。”李承乾搖搖頭,說道:“舅舅,要派能吏去黨項諸州,建立城池修繕道路,未必需要朝中付出太多,隻需要告訴百姓,這是為他們好,然後集結百姓一起修建城池建立道路,人心一起用力,反而不需要付出太多。”

長孫無忌微微一愣,隨即拱手道:“陛下所言有理。”

李承乾笑笑,說道:“當然,好處還是要給的,可以告訴百姓,以此來抵消勞役,同時官府管飯。”

“管飯?”長孫無忌忍不住的抬頭,抵消勞役他能認可,但是管飯,會不會就有些過了?

“舅舅,管飯這件事情,朕以為,不僅要在黨項諸州要推廣開,甚至整個天下也全部都要推廣開。”李承乾見長孫無忌要說些什麼,直接擺手道:“舅舅,朕不是在和你商量,這件事情將來是必須要行的。”

長孫無忌嘴角微微一抽,拱手道:“是!”

李承乾輕歎一聲,說道:“朕何嘗不知道舅舅心中擔憂,但天下事,若是不趁著盛世之時去做,那麼將來一旦災變,那麼便立刻就是無數百姓揭竿而起的天下亂事……秦末,漢末,甚至是隋末,舅舅自己親眼見到還少嗎?”

長孫無忌一愣,隨即拱手道:“陛下遠慮,陛下仁德。”

李承乾轉過身,再度看向宮外洛陽城散布的官廨民居,輕聲道:“其實,這些勞役所需,每個州縣基本都夠,之所以平常這部分需要百姓自帶,便是因為這部分錢財,最後會落入一乾官吏的手裡,成了他們手中的財富。”

“是!”長孫無忌點頭,說道:“如此也是為了官吏效力,才不得不成為默許陳規。”

“但這筆錢是不該歸他們的。”李承乾收回目光,看向長孫無忌道:“舅舅,若是以前,倒也罷了,朕不會怎麼在意,但是如今,天下盛世,州縣積存越來越多,若是不管,他們貪瀆會越來越多的,還不如用之於天下百姓。”

長孫無忌有些恍然過來。

這些年,因為皇帝的苦心經營,隱田之事漸少,天下百姓的每年剩糧,都有不少,官府收稅基本也能收滿,存餘頗多。

這些東西,地方如果存的多了,最後的結果就是被地方官吏一起私下分掉。

眼下還好,將來一旦遇到天下災年,這些人還要分,甚至還會因為分的不夠而不滿,最後欺壓百姓,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了。

“陛下賢明。”長孫無忌不由得一身冷汗。

李承乾笑笑,說道:“朕也知道,其實有不少州縣實在貧困,是真的負擔不起,所以一切也不需要太急,慢慢的推廣開便可以了,先從富裕的州縣推開,然後讓各地州衙稟奏可以如此而行的地方各縣,如此,分彆而行,更能有利。”

“陛下所慮周全。”長孫無忌也是徹底服氣了。

“當然,若是一地明明富庶,可地方刺史上奏卻有一半地方縣廨難行刺史。”李承乾抬頭,看向長孫無忌道:“那麼舅舅,這樣的官,以朕看,應該直接免掉了。”

“臣領旨。”長孫無忌凜然拱手。

“用個十年時間,將此事慢慢的推廣開就可以了。”李承乾輕輕笑笑,說道:“若是五年後,大唐能滅吐蕃就更好了。”

“是!”長孫無忌稍微退開一步拱手。

李承乾從長孫無忌身側走過,然後走上丹陛,在禦榻上坐下,看向長孫無忌道:“黨項諸州的事情,一點點推磨開就是,但是東西吐穀渾的事情,卻最是棘手。”

“陛下!”長孫無忌忍不住的拱手,說道:“陛下可是擔心百姓安撫之事,臣以為不必太過擔心,多年以來,大唐徹底掌控了東西吐穀渾的政權和軍權,對東西吐穀渾的掌握極深,安置百姓並不難。”

李承乾低頭,說道:“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如今在攻滅吐蕃的關鍵時刻,要分神前麵治理東西吐穀渾,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

長孫無忌眉眼一跳,隨即拱手道:“陛下所慮極是。”

長孫無忌隻看到了吞並東西吐穀渾之後的開疆擴土,卻忽略了東西吐穀渾要從大唐的屬國完全轉化為大唐的州縣,這裡麵可能會發生的劇烈的人心動蕩,這裡麵需要消耗的人力彩禮,也不是簡單三言兩語就能夠說得清的。

李承乾抬起頭,思慮許久,他終於說道:“這樣吧,西吐穀渾滅國,西吐穀渾國王因反叛直接斬首,其國領土全部歸入大唐。”

“是!”長孫無忌拱手,聽李承乾下言。

“立海西州,以駙馬都尉唐善識為海西州刺史,治理地方。”李承乾直接將整個西吐穀渾納入大唐領地。

唐善識是唐儉五子,是皇帝的妹妹豫章公主的駙馬。

“東吐穀渾反叛大唐,剝脫其除王都伏俟城外的所有城池,歸入大唐,立海北州,以光祿少卿魏叔玉為海北州刺史。”李承乾直接定下了整個基調。

海西州和海北州,以及西昌州,三個大唐州,將整個伏俟城全部都圍了起來。

東吐穀渾隻剩下一個都城伏俟城,作為他們介入大唐和吐蕃之戰的懲罰。

看著長孫無忌緩緩點頭,李承乾輕歎一聲道:“畢竟是有弘化公主在裡麵,朕也不好做的太決絕,留著他們也好,反而能向天下諸番昭示,大唐沒有主動吞並屬國的想法。”

“是!”長孫無忌有些明白了過來。

唐善識是豫章公主駙馬,魏叔玉不僅是魏征的長子,同樣也是淑妃的兄長,他們兩個在高原上,能最大程度的對伏俟城進行壓製,讓東吐穀渾沒法從任何方麵給大唐造成威脅。

最關鍵的,是吐穀渾王國依舊存在。

東吐穀渾和西吐穀渾都是慕容伏允的後人,實際上都是一整個吐穀渾王國的一部分。

雖然說從外麵而言,人們習慣稱呼東吐穀渾和西吐穀渾,但實際上他們都自稱自己才是吐穀渾王國的唯一正統,至於對方,不過是偽朝罷了。

“陛下!”長孫無忌抬頭,拱手道:“斬首西吐穀渾國王,讓慕容諾曷缽去監斬吧。”

李承乾一愣,緩緩點頭道:“就如此吧。”

“是!”長孫無忌鬆了口氣,如此一來,雖然疆域有所變化,但吐穀渾正統合一,人心猶在,這樣大唐在治理海西州和海北州的時候,遇到了難題,就能夠將難題全部都扔到伏俟城去。

如今的伏俟城其他各城全部都歸入大唐,隻要吐蕃一滅,吐穀渾就再也無法對大唐構成威脅了。

“海西州和海北州,全部歸入到西昌州都督府。”李承乾身上凝重的看向長孫無忌,說道:“舅舅,西昌州的一切都好處置,蘇毗和羊同平滅不難,真正麻煩的是吐蕃,是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如同一道屏障一樣,牢牢的將所有試圖攻入吐蕃的力量全部都擋了下來。

想要殺入唐古拉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這也不過是大唐滅亡吐蕃必經之路上的一道關卡而已。

長孫無忌拱手,說道:“陛下,從蘇毗有條小路可殺入吐蕃,雖然不好走,但足夠牽製吐蕃的一部分軍力;另外,西突厥從大雪山也可以殺入吐蕃,同樣可以牽扯投吐蕃的一部分軍力;至於唐古拉山道上的那些關卡,恐怕還是得一關關的闖。”

李承乾麵色凝重的點頭,說道:“讓兵部尋訪這些年來返吐蕃的商旅,看看他們對於吐蕃的那些關卡有沒有什麼看法。”

“是!”長孫無忌認真拱手。

“還有,明年等到蘇毗和昌都全部被滅之後,讓閻立本去趟唐古拉山,讓他從他的角度上還好好的看一看,吐蕃人的關卡有什麼破綻。”李承乾抬頭,眼神冷峻:“若這些關卡是用大唐之法修建的,那麼想必閻立本必能找出這其中的破綻,若不是,那麼其中破綻更多。”

吐蕃的建築技術,也就那麼回事。

但更多的,還是依靠文成公主這些年帶到吐蕃去的工匠,他們所提供的建築技術。

或許這些建築技術和吐蕃的建築技術結合之後,能夠有些獨到的地方,但在閻立本的眼底,恐怕還是會有無數破綻。

更彆說當年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時候,李承乾就已經做過手腳。

當年他雖然沒能阻止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但在他的警示和主持下,大唐對文成公主的陪嫁原本沒有前一世那麼的豐厚。

甚至就連工匠的層次也低了許多。

畢竟在那個時候,李承乾已經開始編寫《考工誌》,大唐真正頂級的工匠,全部都在李承乾的手裡。

去吐蕃的工匠,技術能力差了不止一籌,他們修建出來的關卡,必然會有所破綻。

二十年前的布局,竟然在今天徹底的展開。

而這一切除了李承乾之外,其他沒有任何人知道。

“閻立本是建築大家。”長孫無忌抬頭,拱手道:“此事必然能行。”

“朕也希望如此。”李承乾點點頭,說道:“唐古拉山破了以後,其他的再說,破邏些也是一件難事。”

“是!”長孫無忌神色凝重的拱手,吐蕃可比東島三國要難多了。

起碼東島三國亂歸亂,但實際上一切都掌握在大唐的手裡,掌握在皇帝的手裡,但吐蕃不一樣。

吐蕃自從鬆讚立國以來,內外賢臣層出不窮,鬆讚也是一代雄主。

多年以來,即便是鬆讚已經病逝許久,但是吐蕃對吐穀渾的影響依舊巨大,輕易就能煽動吐穀渾王室反唐。

這份手段,東島三國可沒有。

麵對吐蕃,任何一個時候的不謹慎,都有可能會導致一切功虧一簣。

“今年的秋收,舅舅在督促之下,讓天下各州府縣,必須嚴格抓緊。”李承乾抬頭,道:“這兩年抓緊一些,過了這兩年,隻要吐蕃一破,天下就能徹底的安穩了。”

“臣領旨。”長孫無忌肅然拱手。

“告訴狄仁傑一聲,朕後日見他,那件事情也該了結了。”李承乾起身,笑著說道:“舅舅也回去休息吧,軍前大勝,而也都該歇歇了。”

“是!”長孫無忌躬身,道:“恭送陛下。”

李承乾點點頭,邁步走下丹陛,然後朝著殿外而去。

……

秋光明媚,秋風清爽。

李承乾坐在禦輦上,看著前方的貞觀殿,側身道:“傳話,讓李五陪同閻立本一起去一趟唐古拉山,仔細看看,吐蕃人的那些關卡,究竟有沒有什麼可趁之機。”

徐安神色一肅,凜然拱手:“喏!”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