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七百零四章 戰爭的口袋已經徹底的張開了(今日一更)

第七百零四章 戰爭的口袋已經徹底的張開了(今日一更)(1 / 1)

推荐阅读:

正月十六,觀雲殿。

李承乾正在搖籃側畔,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

剛剛誕下,皮膚已經舒展開來,看起來粉粉嫩嫩的皇十三子李驕。

一身粉色襦裙,頭戴金飾的王幽蘭靠在李承乾的懷裡,目光一時一刻都不離開自己的兒子。

她嫁給皇帝十五年了,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

李承乾側身看向一旁的玄奘,笑著說道:“賢妃十數年,終於得一子,頗為不易,故今日請大師來給小子祈福。”

“能為皇子祈福也是貧僧的福氣。”玄奘平靜的躬身。

十幾年了,玄奘的樣貌和他初歸長安的時候,沒有多少變化,隻是他眼神中多了許多滄桑。

“有勞大師了。”李承乾輕輕躬身,帶著王幽蘭稍微退開。

李象站在殿中,目光詫異的看向殿內。

他不明白,今日為什麼要將他也叫到這裡來。

李驕雖然是他的十三弟,先後又受樓觀道尹文操真人和大慈恩寺玄奘法師的賜福,是讓他稍微感到有些不舒服,但也僅此而已。

玄奘低聲念誦《彌勒下生經變》,同時從一旁沙彌手裡的缽盂,拿起裡麵蘸水的貝葉,然後輕輕的在李驕的眉心一沾,隨即尾指掃過,一滴血珠滲了出來。

血珠轉眼化作一朵血蓮,鑲嵌在李驕的眉心。

王幽蘭忍不住的有些發急,但卻被李承乾死死的按住,然後輕輕搖頭。

王幽蘭有些哀求的抬頭。

李承乾輕輕笑笑,然後朝著搖籃中的李驕微微點頭。

王幽蘭趕緊朝孩子看去,這個時候,搖籃中的李驕卻是嘻嘻的笑了起來。

王幽蘭這才長鬆了一口氣。

兒子是她的命根子啊!

……

殿外的石亭中,李承乾坐在主位上。

玄奘坐在左側上首,李象坐到了右側上首。

一時間玄奘心中詫異,隨即對著李承乾合十道:“阿彌陀佛。”

李承乾笑笑,說道:“今日請大師前來,一方麵是為小兒祈福,另一方麵有件事情要請教大師。”

“陛下請講!”玄奘神色莊嚴起來。

李承乾目光抬頭,看向石亭之外的藍天白雲,輕聲說道:“朕聽說,當年鬆讚創吐蕃文,實際上多有取自天竺文,不知道大師對此如何看法?”

玄奘點頭,說道:“貧僧在天竺時,曾經聽聞此事,當年吐蕃讚普派手下七賢臣之一的吞彌·桑布紮,前往天竺學習古梵文和天竺文,曆經七年時間,桑布紮回到吐蕃,然後閉關三年,以古梵文和天竺文,結合象雄文字,最後創造出吐蕃文。”

李承乾麵色凝重的點頭,對文字的追求,是任何一個國度都必然會追求的。

不說突厥和契丹諸部,便是高句麗,也在暗中借助漢文和高句麗人的發音對漢文進行改良。

取半字以做省略,妄圖成為自己新的文字,可惜,還未有所成,高句麗已經被滅了。

吐蕃也是一樣,隻不過在早年間,吐蕃和大唐相隔太遠,最後吐蕃的目光落在了南邊的天竺身上。

發音去半數,書寫取半數,然後接著吐蕃發音和文字書寫習慣給,最後而成吐蕃文。

李承乾收斂心思,看向玄奘道:“所以,大師是能認得吐蕃文?”

“是!”玄奘點頭,說道:“不僅是貧僧,但凡通曉梵文的佛門僧侶,用半年時間也足夠認得和書寫吐蕃文。”

“善。”李承乾鬆了口氣,笑著說道:“張相如今正在集秘書監,弘文館和鴻臚寺的人力,進行吐蕃文和唐文的進一步翻譯和注釋,對吐蕃的一些曆史進行研究,若是能有佛門子弟協助,則善莫大焉。”

玄奘沉默了下來,他看著李承乾問道:“陛下,佛門非殺戮之器。”

李承乾神色平靜的點點頭,說道:“佛門是治世良法之一,尤其是對一些生在煉獄當中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佛講解脫,又曰普度眾生,有上百萬人置身煉獄而不得脫,所見之人,是否皆有罪過?”

“阿彌陀佛。”玄奘輕歎一聲,說道:“但佛門力有不及。”

“無妨。”李承乾搖搖頭,道:“吐蕃之地,聯通大唐和天竺,若大唐和天竺都能派人在吐蕃交流佛法,則善莫大焉。”

“陛下打算何時在吐蕃宣揚佛法?”玄奘輕輕躬身。

李承乾沉默了下來,最後緩緩說道:“快則三年,慢則五年。”

玄奘眉頭一挑,忍不住的問道:“陛下如此有信心嗎?”

“差不多吧。”李承乾抬起頭,淡淡的說道:“三年便足夠大唐完成一切準備了,若是吐蕃此前再犯錯誤,唐吐合一之日不遠矣。”

“如此,貧僧便靜候佳音了。”玄奘笑了,雙手合十道:“若是貧僧那時還未圓寂,便去吐蕃走一遭,以成陛下所願。”

“大師!”李承乾忍不住的站了起來,驚訝的看著玄奘。

“生死輪回,皆有定數。”玄奘起身,對著李承乾合十躬身道:“陛下安寧,則天下安定,阿彌陀佛,貧僧告退。”

李承乾輕歎一聲,點點頭道:“朕讓人送大師吧。”

“謝陛下!”玄奘躬身,然後跟著站在一旁的徐安,一起朝著甘露門的方向而去。

看著玄奘的背影,李承乾輕歎一聲,感慨道:“原來佛祖隻給了他二十年的時間。”

“父皇!”李象站在一旁,滿臉凝重。

“無妨。”李承乾擺擺手,說道:“法師從天竺帶回來的經典,應該多數已經翻譯完畢,而他的傳承自有子弟效勞。”

“是!”李象神色已經凝重,玄奘說自己年內就要圓寂,這句話哪怕是傳出去,天下都要沸騰。

“有人的走了,紀念便是,沒有必要太過悲傷。”李承乾輕輕抬頭,道:“這世上,缺了誰,不一樣還是在滾滾向前嗎?”

“喏!”李象神色平靜下來,然後緩緩坐下。

“三月,朕要去東巡,慣例,你留下來監國。”李承乾微微抬手。

李象猛然間驚訝的站了起來,隨即對李承乾拱手道:“喏!”

“你聽出來了,要準備對吐蕃的戰事了。”李承乾點點頭,說道:“從去年,吐蕃人向你妹妹提親開始,這場大戰便隨時可能會開啟。”

“是!”李象神色冷峻起來,他是長子,當聽到有人來求娶他的妹妹的時候,憤怒如同當年的李承乾。

“這是一場全麵戰爭。”李承乾站了起來,走到石亭最前,抬頭看向頭頂的藍天,平靜的說道:“吐蕃人會從方方麵麵來試圖削弱大唐,而朕自然也不會輕易的讓他們好過。”

“是!”李象跟著平靜下來,但神色依舊嚴肅。

李承乾說道:“朕在走之前,會給李德謇留一封便宜行事的詔書,這是你和英國公知道便可以了。”

“喏!”李象立刻就明白,今年依舊是李勣留在長安輔政。

“你要開始學習戰爭了。”李承乾看向李象,說道:“一旦朕滅吐蕃,那麼隻要朕在的一日,四方諸國,便不敢再起異心,所以,這是你最後一次學習戰爭的機會了。”

“兒臣明白。”李象認真拱手。

“親賢臣遠小人,所以如是矣。”李承乾輕歎一聲,然後回神道:“軍中諸事,你有不解的,可以和英國公請教,至於其他人的說法,沒有必要多聽。”

“是!”李象點頭。

“正常而言,你不需要多做什麼。”稍微停頓,李承乾說道:“若是軍前,或者天下什麼地方出了亂子,朕給你四個字,鎮之以靜,則天下自安。”

“兒臣謹記父皇教訓。”李象肅然躬身。

……

兩儀殿中,晨光鋪陳。

李承乾放下手裡的奏本,看向殿中群臣道:“吐蕃國使要離開長安了,他說芒鬆芒讚依舊還是想要求娶朕的永康公主,如今回吐蕃,就是要滿朝上下商量一下,該如何打動朕。”

“不過是迷惑之言罷了。”長孫無忌從群臣當中站出,對著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臣以為吐蕃人真正的目的已經不再是求娶公主了,而是開始全麵準備開戰了。”

“臣也以為如此。”李勣從群臣當中站了出來,拱手道:“這兩年,昆陵都護府的西突厥左相諸部還算安定,但蒙池都護府的西突厥右廂諸部,原本的部落貴族長老,和新崛起的府兵矛盾衝突的厲害,已經發現有吐蕃人的介入。”

李承乾點點頭,看向崔敦禮,問道:“崔卿,兵部是怎麼推演的,吐蕃人若要動手,他們會從哪幾個方麵著手?”

崔敦禮神色穩重的站出,拱手道:“回陛下,兵部定論,吐蕃若要出兵,當以攪亂西突厥,東西吐穀渾,還有黨項諸部為先,然後趁亂,直接越過通天河,襲擊左金吾衛將軍李君羨部,然後席卷而下,於西昌州大戰。”

李承乾點點頭,問道:“兵部如何應對?”

“令蘭州都督李德謇,岐州都督閻立本,沙州都督房仁裕,夏州刺史席君買和安西都督駱弘義五部支援西昌州,同時長安出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和左衛將軍薛仁貴支援西昌州,左領軍衛大將軍執失思力支援安西,左金吾衛將軍薛萬備前往鬆州。”稍微停頓,崔敦禮拱手道:“最後是左金吾衛將軍李君羨部,若遇敵襲,當直接坐船退往鬆州,不可行陸上。”

“這些年,黨項人還是沒有喂熟啊!”李承乾輕歎一聲。

大唐多年治黨項,雖多部恭順,但有少部始終心向吐蕃。

他們對當地地形熟悉,一旦有變,在李襲譽從通天河撤退到鬆州的路上直接伏擊,李襲譽很可能死在那裡。

但好在,在通天河下遊河水平緩處,大唐秘密建立了一個碼頭。

從碼頭可以直接退往理塘,雅安一帶,然後在雅州站穩腳跟。

這是李襲譽多年以來,最大的秘密。

崔敦禮拱手道:“這是吐蕃主動出兵的情況,吐蕃亦有可能不主動出兵,死守高原深處,這樣反而是對大唐最不利的。”

李承乾滿意的點點頭,輕輕笑笑。

若是吐蕃人知道大唐早已經將他們所有的想法全部都看透,恐怕會氣的發瘋。

尤其是西突厥的事情,本身就是大唐早就一開始布局引誘他們介入的陷阱。

……

李承乾看向崔敦禮,神色平靜下來,問道:“崔卿和兵部以為,吐蕃人究竟會死守高原深處,還是會殺入西昌州?”

“他們會殺入西昌州的。”崔敦禮神色凜然,躬身道:“陛下,他們已經開始西突厥算計了,除非大唐雷霆萬鈞,提前解決西突厥的問題,否則他們必定會從高原殺下來的。”

沉沒成本。

崔敦禮雖然不懂這個道理,但是吐蕃人的心思,基本逃不出這個定式。

他們的沉沒成本太高了。

“兵部的諸般安排還算妥當。”李承乾抬頭,繼續問道:“那麼至此,在諸般布置當中,可還有什麼隱患?”

崔敦禮沉默了下來,最後他拱手道:“回陛下,是代國公,西突厥諸般事務有杜鳳舉,駱弘義和來濟在,朝中可以完全放心,但是西昌州是代國公做主。

若是不出意外,吐蕃人和東西吐穀渾恐怕會選擇刺殺於他,他一出事,局麵容易失控。”

西突厥也好,黨項諸地也罷,大唐真正的核心依舊是西昌州,在那裡,大唐自己的精兵就有三萬,還有從東西吐穀渾收編的精銳騎兵兩萬,此外,東西吐穀渾若是全部動員,十萬騎兵還是拿得出來的。

一旦出事,整個局麵都有可能會被逆轉。

李承乾點點頭,略微沉吟,他開口問道:“吐蕃人若是要挑起動亂,兵部覺得他們會在什麼時候動手?”

崔敦禮躬身道:“要麼是今年七月關中秋收之前,要麼是正月前後,再有便是明年三月春忙之時,還有明年七月……”

“至於明年七月之後,就不必擔心了。”李承乾搖搖頭,說道:“那時候大唐可以增兵了。”

“是!”崔敦禮點點頭。

兩年時間,大唐對吐蕃的戰爭準備已經會進行到大後期,那個時候就什麼都不必擔心了。

“甚至不用等到明年七月,明年三月,朕就會出兵解決西突厥之事。”李承乾微微抬手,說道:“安西大都護府的諸卿在西突厥行事令朕甚是安心,西突厥折衝府建立的速度比朕預想的要快,所以西突厥的事情,明年我們可以主動解決。”

李承乾還是有些小看了那些被無限壓迫的底層牧民的反抗之心。

當大唐給他們伸出一根橄欖枝的實惠,那些人死死的抓住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承乾開始找玄奘要在吐蕃進行類似事情的原因。

吐蕃的那些奴隸,一旦反抗開來,他們爆發的力量,要遠超那些吐蕃貴族的想象。

尤其現在這個時候,那些吐蕃貴族壓根沒有想到他們會出事。

李承乾鬆了口氣,說道:“所以,今年七月之前,西昌州不會出事,對不對?”

“對!”崔敦禮肯定得拱手。

“很好。”李承乾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麼便將代國公從西昌州叫回來述職吧。”

“陛下!”崔敦禮一愣,隨即趕緊拱手道:“陛下,代國公一離開西昌州,那麼整個西昌州會有亂的。”

“怎麼,你擔心辛獠兒收拾不住嗎?”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來。

梁建方不是一個人在西昌州的,辛獠兒以左衛中郎將檢校西昌州副都督,也足夠鎮壓地方。

“雖然不知如此。”崔敦禮拱手,擔憂的說道:“但是一旦代國公離開西昌州,東西吐穀渾的那些人,會忍不住加快動作。”

“再怎麼加快動作,難道他們會在七月,在吐蕃人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動手嗎?”李承乾淡淡的抬頭。

崔敦禮一愣,隨即搖頭道:“不會。”

東西吐穀渾畏懼大唐如虎,如果不是背後有吐蕃人,他們根本就一點也不敢動。

“既然如此,就讓代國公先回長安……不,到洛陽吧。”李承乾搖頭,說道:“東西吐穀渾的那些人如果想動,那就讓他們去動,正好看一看,這些年,他們對大唐,究竟恨到了那種地步。”

群臣肅然拱手道:“喏!”

皇帝話裡的意思很清楚,讓梁建方先離開西昌州,然後讓東西吐穀渾的那些人動起來。

這些年,大唐已經徹底的掌控了東西吐穀渾的一切軍權政權。

隻是保留了東西吐穀渾王室。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西吐穀渾王室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憎恨大唐。

現在,隻要他們動起來,那麼大唐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徹底摸清楚他們的動作,然後布置陷阱一網打儘。

最後一口氣吞掉整個東西吐穀渾,然後將整個吐穀渾全部納入大唐之地。

如今時機到了。

“還有,傳話給代國公,讓他來回的時候小心些,吐蕃人的光軍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們已經潛伏在了西昌州,朕可不想看到他在來回的路上被人刺殺。”李承乾重重的敲敲禦案。

“喏!”群臣凜然起來。

大唐雖然在國力上強於吐蕃,但是雙方之間的差距,還沒有到大唐完全碾壓吐蕃的地步。

一個光軍,就足夠決定一場小型戰役的勝負了。

“如今來說,今年七月之前,大體是安寧了。”李承乾身體坐直,目光看向群臣道:“所以,傳朕的旨意,天下各州府縣刺史縣令,務必要抓緊今年春種秋收。

一旦西昌州七月有戰,那麼八月九月,各地的糧草要有序的送往長安洛陽,保證大戰所需。”

“喏!”群臣肅然拱手。

……

四月初夏,洛陽。

乾元殿。

李承乾站在巨大的西昌州輿圖前,手裡一根竹杖在上麵輕點:“大唐攻吐蕃,真正的要害在於適應高原瘴的士卒不多。”

梁建方站在側後,看了一眼身邊的蘇定方和劉德敏說道:“臣在瑪積雪山多番練兵,加上英國公早年所練,還有蘭州,鬆州和沙州所練,所得兵士依舊僅得半數。”

滅吐蕃,大唐起碼需要調動府兵十萬,加上三萬東西吐穀渾的精兵,還有三萬突厥騎兵,一共十六萬。

而如今,即便是經過多年籌備,大唐能夠調動適應高原瘴的士卒,也不過五萬。

李承乾點點頭,說道:“各地在練兵,但朕在朝中也多有思量,朝中有論,能夠快速適應高原瘴的,首先要選擇各地的山地兵,巴州,荊西,河南西部,最後還有並州的士卒。”

“陛下所言妥當。”蘇定方點點頭,說道:“這些人補充進入軍中,的確對前方支援很大。”

“但這也不夠。”李承乾轉過身,看向劉德敏說道:“最後一批補充高原瘴的士卒,朕決定選擇水卒。”

“水卒?”劉德敏驚訝的看著李承乾。

李承乾點點頭,說道:“潛水潛的最深的,同時又能夠衝到括州最高峰鳳陽黃茅尖的士卒,選出一批來,然後從睦洲騎馬至歙州,從徽州北上洛陽。”

劉德敏想了想,說道:“臣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用處,但若陛下讓臣放手去做,臣一年時間,大概能練出三千這樣的兵來,兩年是九千,三年能出兩萬來。”

“你放手去做,整個江南道的百姓,你隨意挑選,然後加入你的水師之中。”李承乾直接抬手,說道:“儘量選普通百姓,因為他們一旦去了吐蕃,將來很可能要在那裡安家。”

“臣明白了。”劉德敏並不糊塗。

他哥哥劉德威曾經是宰相,皇帝最在意的,就是世家侵占田畝和百姓人口日益增多之間的矛盾。

僅僅是清理世家侵占田畝是不夠的,百姓人口放任增長的同時,也需要將多餘的勞力轉移出去。

將來平定吐蕃之後的地方,能夠最大程度的容納人口,減緩矛盾。

李承乾抬頭,看向蘇定方,說道:“至於愛卿,各地山地士卒,任由愛卿去挑選,最好以最快的速度籌集一萬兵,讓代國公帶回西昌州去。”

“臣可以回去了?”梁建方頓時驚訝的抬頭,他才剛回來啊!

“六月,你回西昌州去,不過不要走蘭州,走黃河道,去尖紮同仁一帶,在那裡藏起來了,一旦吐蕃人殺入,就從給朕從黃河道殺出去,從後麵,直接掀翻他們。”李承乾神色凶狠。

“是!”梁建方用力的拱手。

“還有,就是東西吐穀渾。”李承乾眼神冰冷,說道:“朕已經讓殷元悄悄的過去了,他會隱藏在辛獠兒的身邊,一旦東西吐穀渾反叛,他會從西吐穀渾東南之地直接殺入,徹底肢解他們。”

梁建方在東邊的黃河古道,辛獠兒在西昌州治所曲溝,而殷元在西吐穀渾,加上蘭州的李德謇,岐州的閻立本,沙州的房仁裕,夏州的席君買和安西都駱弘義。

一個口袋,徹底的張開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