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大唐李承乾:請陛下稱萬歲 > 第六百五十八章 殺大唐使臣者,滅國(第三更)

第六百五十八章 殺大唐使臣者,滅國(第三更)(1 / 1)

推荐阅读:

轉眼已經二月底,科考結束。

李承乾坐在禦榻之上,看著手裡的奏本,還有奏本之下的十份試卷。

這是永惟七年科舉錄取的四十三名進士中前十人的試卷。

最上麵的人名,科舉第一狀元,是李涇。

李涇,字元芳。

隴西成紀人,隴西李氏出身。

李元芳。

李承乾一時間有股荒唐的感覺。

尤其是當他看到奏本上,名單第七人,明經科中舉第一名的狄仁傑的時候,更是如此。

李元芳這個名字,其實不僅僅是和狄仁傑有所關聯,甚至李承乾還有位叔父,就名叫李元方。

周王李元方。

高祖皇帝第九子,可惜在貞觀三年十歲的時候,便病逝國除。

李元芳,不,李涇,他和狄仁傑沒有多少關係。

但是狄仁傑,他怎麼就在這一科的明經及第了呢?

李承乾伸手按了按眉心,仔細的想了想,他對於狄仁傑究竟是什麼時候科舉及第的並不知情。

他對狄仁傑早年科舉的印象,其實多來自於張柬之。

上一世的時候,張柬之因為出身寒門,所以,幾次科考都沒有中舉,後來遇到了狄仁傑,可偏偏狄仁傑比他晚參加科舉,而卻先一步中舉。

上一世張柬之中舉是李治的顯慶年間,也就是……現在。

原來如此。

李承乾收回目光,抬頭看向殿中群臣,問道:“這次科舉一切還正常吧?”

長孫無忌,李勣等人還在沉吟,李義府便已經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此次科舉,因為準備時間較長,提前許久便已經定下以英國公為主考,所以有很多官員和世家,為其子弟,專門找人研究英國公的性格和文風,專門找人捉刀,所以在科考的時候,有的人的策論,完全是背的。”

“完全是背的?”李承乾忍不住的抬頭。

“也有不完全是背的,有的人參考了彆人的文章,加上自己的見解,抄了那麼成。”李義府再度拱手,說道:“陛下,這些都是科舉結束之後,有士子在酒後說的,但也被有心人聽到,坊間已經有些議論要在科舉出名那日,齊聚朱雀門上奏。”

李承乾正旦大朝的時候,下旨廣納諫言,正好給了機會。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說道:“這麼說來,是朕過早定下英國公為主考的不是了。”

“陛下!”長孫無忌站出,側眼看了李義府一眼,然後對著李承乾拱手道:“陛下,或許這其中有些問題,但科舉已了,臣建議在禮部銓試的時候,加以嚴查。”

“科舉名次事關授官大事,如何能夠輕易糊塗為之。”李義府神色平靜的拱手,說道:“陛下,臣請再加一考,陛下親做考官,在太極殿專考這四十三人,也不必全部罷黜,重定名次便是。”

“重定名次。”李承乾目光輕輕地看向李勣,問道:“英國公,朕來一次殿試,你覺得如何?”

“臣以為可以。”李勣站了出來,不敢上看,直接拱手。

到了如今,他怎麼可能還看不出來,李義府就是替皇帝在發聲,科舉加殿試,就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要從吏部收攏一部分科舉的權利。

誰中舉,吏部說了算,但科舉的名次,皇帝說了算。

“天下認真科考的士子不易啊,朕也應當為吏治清明多做些事,舅舅,你覺得如何?”李承乾一句話說完,長孫無忌頓時感到一股沉重的壓力落在自己肩頭。

什麼叫為吏治清明多做些事情?

難道不進行殿試,天下便吏治不清明了嗎?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說道:“臣以為可以。”

“好!”

……

太極殿中,一份份試卷被收起,一名名進士起身拱手,退出殿中。

燭光燃起,宮殿明亮。

“這些便是舅舅和英國公重新排定的前十人選。”李承乾看向長孫無忌和李勣。

“是!”長孫無忌和李勣同時拱手,皇帝雖然重新定下殿試,但四十三個人的試卷他也不會親自去看都是朝中諸位宰相每人看四五份後選出來的十份。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低頭看向了手上的試卷。

第一名,範履冰。

咦!

李承乾心中輕咦一聲,他之前怎沒有看到,這一次科舉竟然還有範履冰。

範履冰是前世北門學士的首腦之一,沒想到他竟然也在這一科中舉了,而且最後還能說服眾人成為第一名。

李承乾輕輕笑了,然後仔細的看向範履冰的文章。

科舉第一名範履冰,科舉第二名李涇,科舉第三名崔明遠……科舉第五名狄仁傑……

看完狄仁傑的試卷,李承乾心中輕歎一聲,他已經多給了一次機會,但狄仁傑就是考不到前三。

或許這就是明經科的局限吧。

不過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起碼科舉第五,狄仁傑可以直接從縣尉開始,他的試圖,日後就要順多了。

李承乾沒有超拔的意思,人總是要曆練,才能成才。

放下手裡的所有試卷,李承乾看向一側的侍中孫伏伽,說道:“孫卿,你是本朝第一位狀元,這份名單,就由你頒布下去吧。”

“臣領旨。”孫伏伽拱手,然後從張阿難的手裡接過奏本。

“陛下!”長孫無忌跟著拱手,問道:“敢問陛下,日後每年都有進行一次殿試嗎?”

殿中群臣一下子又安靜了下來。

李承乾淡淡的抬頭,問道:“諸卿怎麼看?”

“陛下!”李義府再度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此番科舉之所以出事,是因為科舉人數過多,被人鑽了空子,臣以為日後不必明年如此,隻有當科舉人數錄取過多的時候,再進行科舉為好。”

這一次的科舉,經過了殿試之後,科舉進士的名次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

當然,這裡麵有家世的原因。

殿試最大程度去除了家世的影響。

有了殿試,日後寒門出頭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另外,這一次的殿試雖然絕大多數都在水平之上,但也有三人,明顯是不夠成為進士的水平。

皇帝科舉當然沒有舞弊,但這三人,吏部銓試永遠不會過。

“英國公!”李承乾抬頭。

“陛下,臣覺得可以!”李勣認真拱手。

“舅舅!”李承乾看向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想了想,拱手道:“臣以為可以。”

“好,便如此吧。”李承乾滿意的點點頭,目光從長孫無忌和群臣的身上掠過,說道:“今日到此,退朝吧。”

“臣等拱手陛下!”群臣齊齊拱手。

李承乾起身,從太極殿走出,坐在禦輦上,然後朝甘露殿而去。

側過身,李承乾對李安儼說道:“告訴李義府,將剛才他的話傳出去。”

“是!”李安儼拱手,然後他小心的問道:“陛下可是還有算計?”

“嗬嗬!”李承乾笑笑,然後神色平靜的說道:“安儼,你要明白,每一次的科考,對一個家族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負擔,甚至很多寒門子弟,一生都隻能負擔一次科考。

有了今天的事情,他們就會儘可能的暗中商議,聚集在某一刻一起參考,以求殿試,然後求一個公平。”

“是!”李安儼沉沉拱手,公平,對皇帝最有好處。

“好了,馬上三月了,該起身東巡洛陽了。”李承乾輕歎一聲。

……

三月十六日,長安春明門外。

渭水之上,禦船緩緩的朝黃河而去。

“今年朕會在洛陽,待到賀魯攻波斯都督府,朝中動兵不必等朕,將士們該動身的直接動身。”李承乾目光從長孫無忌身上,落在程咬金的身上,然後認真的說道:“盧國公,保重身體,到了西域之後,最好就在安西都護府待著,朕不想看你出事。”

“陛下放心,老臣省的。”程咬金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目光落在於誌寧和許敬宗身上:“今年東巡洛陽,主要是看河北百姓遷移之事,崔卿已經起身,崔家作為表率,河北其他世家多少都會跟上,剩下的就是百姓了……任何阻撓百姓遷移遼東和安東的人,全部視作謀逆。”

“喏!”於誌寧和許敬宗一起拱手。

李承乾點點頭,說道:“春種秋收,繼續察查隱田,清理惡錢,疏浚河道,加強海運,朕的要求不多,今年的秋稅,要比去年多兩成。”

“喏!”群臣肅然拱手。

……

轉眼,八月。

洛陽,秋雨連綿。

李承乾坐在貞觀殿前,看著前方逐漸修繕完成的乾元殿,心中一陣感慨。

今年沒有戰事,天下放鬆,什麼事情都做的很快。

閻立德負責修繕乾元殿,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將乾元殿的大體結構完成了。

之後雖然依舊還要進行內部整修,但最後半年的時候。

明年他再來東巡洛陽,就可以在乾元殿中早朝了。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踏破雨聲,一名千牛衛騎馬直接衝進了端門,最後在承天門下下馬,然後飛快地奔到了貞觀殿前,將手裡的軍報遞給李承乾,同時叩首道:“陛下,阿史那·賀魯發兵波斯都督府,波斯都督卑路斯不敵徹底吐火羅深處,賀魯隨即轉向,殺往了安西都護府。”

稍微停頓,千牛衛重重叩首,道:“鴻臚寺使張英,因事恰在波斯都督府,不幸罹難殉國!”

“什麼?”李承乾猛然站了起來,咬牙道:“他為什麼會在那裡?”

“鴻臚寺使張英原本出使天竺,因天竺有意波斯,所以轉引天竺。”千牛衛沉沉低頭。

李承乾深吸一口氣,說道:“自從王玄策在天竺被襲殺以來,還沒有大唐國使被人殺害的例子,阿史那·賀魯,你是真的該死啊!”

千牛衛用力的點頭。

李承乾猛然抬頭,高聲怒吼道:“傳旨,出兵,滅了西突厥!”

“喏!”殿中群臣肅然拱手。

隨即,聲音在整個天下回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