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大人是糠,小孩子是糊糊野菜加茶葉蛋,兩個老人一起分了一個。
不過有昨晚剩餘的鴨肉,還算是有營養。
後世的糠麩磨得很碎,加上調料,口感、味道還不錯,是很多人養生的雜糧。
可對於小孩來說,這東西一點都不好吃。
一家吃完了,差不多到了八點,陳建國雇傭的馬車來了。
“二叔,我餓。”
小丫頭正纏著陳建國,因為他手裡有一塊昨晚剩下的玉米麵餅。
逗弄了小侄女一會兒,聽到門口有人喊他,陳建國把餅給小丫頭,一群人一起離開大院,來到門口。
這是“二套”的帶棚馬車,輪子是從大車淘汰的汽車輪,俗稱“膠**車”。
所謂二套,就是因為拉的人多、貨物多,所以拉車的畜生,多加套一個驢。
這種車子,車軸內加了軸承,加上輪胎,增加了運力,速度也快許多。
“建國哥,東西不多吧。”
馬車主是一個年輕小夥子,有些擔心自己的馬吃虧。
“好,你放心,絕對不會累了馬。”
陳建國掏出一盒煙,遞給馬車主。
俗話說,買不起的騾子,喂不起的馬。
馬的拉力大,太金貴,不好養活。
驢好養,可力氣小。
陳鋒懷疑要不是缺少糧食、業務,這位馬車主未必會舍得跑那麼遠。
陳建軍拿著袋子出來,馬車主幫忙塞到車棚木質椅子裡麵。
“運輸社的同誌,貴姓?”
“免貴姓韓,韓福貴。”
馬車夫低下身子,拿著煙讓陳建軍用火柴把煙點著。
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支援前線,所有的驢車、馬車等全部統一,成立了四九城運輸社,承擔較大的運輸庶務。
截至1959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從建國初期的5.09萬輛發展到21.07萬輛。
全年全國汽車生產總量為1.96萬輛,其中載重汽車產量占1.36萬輛。
但中國地大物博,城市太多,這點存量、產量,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平均分配下去,一個城市分不到一百輛。
後世可以實現華夏夢,家家有小轎車,在這個年代,幾乎無法想象。
家家有輛自行車,還勉強有希望實現。
1978年以前的四九城機動車總量就幾萬輛,各個機關、工廠,把汽車看得比命根子還重。
“小鋒,怎麼樣,這馬車不錯吧。”
陳建國對著陳鋒擠眉弄眼。
陳鋒無力吐槽。
自己以前的一個輪子,都比它強!
要不是沒有圖紙、無法解釋汽車來源、汽油也是大麻煩,他都想利用空間的分子配置能力,心想車成,用廢鐵爛銅搓出一輛車來。
‘委屈你了,我的腿!’
老爺子嫌棄道:“你有真本事,給我弄來一輛汽車。”
陳建國討好道:“爹,我哪有這個麵子啊,整個東城分局,也就那麼幾輛解放牌,局長把他們當成了親兒子,對他孫子都沒有那麼細致。”
解放牌汽車,1956年7月13日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是當前主要的運輸卡車。
“您老有麵子,說不定可以——”
“滾!”
“得勒!”
陳建國對著吃著一張他昨天剩餘的半張玉米麵餅的小丫頭揮手。
“小莉莉,過幾天見,二叔去上班了。”
“爾豬再見。”
小丫頭嘴裡吃著餅子,小嘴模糊不清說道。
把東西都放好,陳建軍背了一把56式半自動步槍,還準備不少子彈。
尋常民兵一般使用栓動步槍,如膛線都快抹掉的漢陽造、三八大蓋等。
56式半自動步槍,大規模列裝是1958年。
陳鋒也不知道便宜老爹,是從哪裡弄來,並通過了登記。
“小鋒,讓來福在家裡。”
陳建軍看到來福跟著上來,連忙說道。
陳鋒還想去海邊,給來福好好補一補,怎麼可能答應。
“爹,一隻狗又沒有多重,我會看著它的。”
“坐穩了!”
韓福貴等人上齊了,一揮鞭子,馬車開始移動。
四九城的胡同巷子,目前大部分還是土路。
有詩曰:“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晴天能臥驢,下雨能養魚”。
離開巷子,走到正路。
“鐺鐺鐺!”
聽到電車的聲音,小丫頭站在凳子上,看著馬車蓬窗戶外的景象,歡快叫道:“大鍋,大鍋,鐺鐺車來了。”
因為車頭掛了一隻銅鈴鐺,司機隻要一踩腳下的踏板,鈴鐺便會發出“鐺鐺”的聲響,提醒行人閃避車輛。
所以四九城老百姓把有軌電車叫“摩電車”或“鐺鐺車”。
很多時候,一些沒事做的小孩子,就喜歡追著電車屁股跑。
“坐好!”周清抱著她說道。
“哦。”
小丫頭立刻乖下來。
馬車穩穩前行。
在城裡還好,出了城,路上就不好走了。
“韓師傅,去天津沒有好一點的水泥路?”陳鋒坐了一會兒,覺得晃得想睡覺,仿佛坐在了小丫頭的搖搖床上。
韓福貴在車外說道:“沒有,聽說這條路要整修,但一直隻是傳聞。”
陳鋒以前沒少從四九城與天津之間跑,他記得華夏第一條高速公路,就是京津塘。
但這條路是1987年開工的,一直到93年通車,140公裡而已。
目前這條四九城—塘沽公路,應該是北洋政府時期完成的。
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已經有些坑坑窪窪。
四九城距離天津一百多公裡,從上午七點多出發,一直到下午五點多,馬車借著老公路,速度還算快,才抵達目的地,中午就在廊坊買了幾個饅頭吃。
陳鋒的外公家,位於永定河出海口附近,距離港口碼頭區不是很遠。
目前這裡還是漁村,不像幾十年後,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的天津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樞紐,30萬噸級的船舶來去自如。
村北有一條小河,把村子與港口區分割開。
一條三米寬的吊索木橋,成為聯通南北的樞紐。
“站住,你們是誰?”
守在村口大樹下的老人們,看到馬車進來,立即開口詢問。
一大群在村口玩鬨的小孩子,紛紛像是看稀罕物件一樣圍上來。
“二大叔,是我,周清。”
周清在窗戶邊說道。
“哦,周丫頭回來了。”
喜歡開局59年,人在南鑼鼓巷,人在南鑼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