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實踐課(1 / 1)

推荐阅读: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廠區的每一個角落,卻依舊驅散不了縈繞在人們心頭的陰霾。

李向明早早地來到了車間,他看著那熟悉而又略顯陳舊的設備,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

這些蘇聯老設備,見證了工廠的發展與變遷,如今卻也在現代技術麵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他來到車間的一個角落,找到正在埋頭工作的李二牛。

小家夥正專注地對著一台車床,手中的工具在零件上熟練地操作著。

李向明走到他身邊,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二牛,昨晚回去有沒有繼續鑽研?”

李二牛抬起頭,露出了那燦爛的笑容,“廠長,我回去後又看了好多資料,還把之前孫教授講的公式重新推導了一遍呢。”

李向明欣慰地笑了笑,“好樣的,二牛。以後廠裡的發展,還得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李二牛用力地點點頭,“廠長,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努力的!”

與此同時,在廠區那略顯幽靜的另一個角落,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一地細碎的光影。

張科長和孫教授麵對麵站著,神情專注而嚴肅,一場激烈的討論正在持續進行著。

張科長微微皺著眉頭,目光中透著一股堅定的神情。他雙手背在身後,語氣沉穩而有力:

“孫教授啊,你可能沒有深入了解過我們這些蘇聯老設備的特性。它們有著自己的一套完整而獨特的體係,這是在長期的實踐和生產中摸索出來的。

每一個零部件的設計、每一道工藝的流程,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檢驗和優化。

這些老設備就像是我們的老朋友,它們陪伴著工廠走過了風風雨雨,有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和堅實的工作基礎。

我們不能輕易地用那些西方的所謂新理論來生搬硬套,那樣做很可能會打亂我們現有的生產秩序,反而會影響工廠的正常運轉。”

孫教授則推了推自己的眼鏡,目光中閃爍著自信與執著的光芒。

他雙手微微攤開,認真地說道:“張科長,我理解你對老設備的深厚情感,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時代的發展啊。

知識的更新換代是不可阻擋的潮流,世界在不斷進步,科技也在突飛猛進。

新的理論和方法往往蘊含著更先進的思想和更高效的模式。

隻有不斷學習和接納這些新東西,我們才能讓工廠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一直守著老一套,不思進取,最終可能就會被市場淘汰。”

兩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張科長強調著老設備的價值和穩定性,每一個觀點都帶著對過往成就的珍視;

孫教授則著眼於未來的發展,每一個論據都彰顯著對創新的追求。

他們的眼神中都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誰也不肯輕易鬆口。

就在這緊張的氣氛中,李向明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過來。

他的目光在兩人身上停留了一下,那目光中既有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又有對這份爭論背後深思熟慮的考量。然後,他緩緩地說道:

“張科長,孫教授,你們的爭論,我已經都聽到了。我深知你們都是為了工廠的發展心切,都在各自的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

李向明微微停頓了一下,目光中閃爍著溫和的光芒,繼續說道:

“張科長,你一直紮根在工廠,對每一個設備的運行情況、每一道生產工序都了如指掌。

那些老設備承載著你的心血和工廠的曆史,你希望能保持它們的穩定,這是非常正確和難能可貴的。

而孫教授,你作為學術領域的權威,始終關注著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你積極倡導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也是為了讓工廠能夠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競爭力,這份擔當和進取精神同樣值得我們每個人的讚揚。”

他接著說道:“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過去的經驗就固步自封,陷入經驗的泥沼而抗拒變化。也不能盲目地追求新理論而忽視實際的生產需求。

工廠的生產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既需要理論的指導,也需要實踐的支持。

我們不能偏廢任何一方,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把知識和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

張科長和孫教授聽了李向明的話,都陷入了沉思。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仿佛在思考著自己一直堅守的觀點是否過於片麵。

周圍的空氣仿佛也凝固了,隻有那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在耳邊輕輕搖曳。

李向明接著說道:

“我們需要增設一門實踐課,讓工人們在實踐中去理解和學習新的知識。

工廠就像一個大學校,每一個工人都是這個學校的學生。

隻有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去感受新理論的應用,他們才能真正掌握這些知識,將其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

同時,我們也可以對現有的設備進行一些改進,充分利用老設備的優勢,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理論的應用。

這樣既能保持生產的穩定性,又能讓我們享受到新理論帶來的優勢,實現工廠的轉型升級。”

張科長和孫教授對視了一眼,那眼神中仿佛有了一種默契。

在這一刻,他們都找到了彼此的共識,就好像兩顆原本相互碰撞的流星,終於找到了共同的軌道,一起向著未來飛馳而去。

在廠裡決定增設實踐課之後,整個工廠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每個人都對這門新課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廠區的教學樓前,工人們陸陸續續來到這裡,準備參加第一節實踐課。以往車間裡忙碌的身影此刻多了幾分對新知識的渴望。

負責實踐課教學的,是李向明和孫教授以及幾位資深的技術骨乾。他們在教學樓的會議室裡進行了簡單的分工安排,便等待著工人們陸續入場。

第一個走進教室的是李二牛,這個平時在車間裡就充滿乾勁的小夥子,此刻的眼神中更是閃動著彆樣的光芒。他迫不及待地找了個位置坐下,周圍也圍過來幾個熟絡的工友,大家小聲地交流著對這堂課的期待。

不一會兒,教室就坐滿了人。李向明走上講台,他的目光中充滿了鼓勵和期待,“工友們,今天咱們這實踐課算是正式開課啦!大家都知道,咱們廠這次增設這門課,就是為了讓咱們更好地把新知識和新設備結合起來,提高咱們廠的生產效率,讓咱們廠發展得更好!”他的話音剛落,現場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孫教授接著走上台,開始講解實踐課的具體內容和安排,“工友們,今天這堂課,我們準備了一些常見的問題,讓大家分組討論並嘗試解決。每個小組都會拿到相應的實際生產案例,大家要根據今天學習的理論知識去分析案例中的問題,然後通過實際操作去找到解決方案。”

說罷,技術人員將提前準備好的案例資料一一分發到每個小組。工人們紛紛打開資料,認真閱讀起來。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解決一個無比重要的謎題。

其中一個小組,成員有經驗豐富的老工人劉大爺和幾個年輕的新員工。他們圍坐在一起,仔細研究著案例。劉大爺摸著下巴,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我覺著這個案例裡,設備的運行模式可能有些地方不太適應新的生產節奏,咱們得先從這兒入手。”

老工人們憑借多年的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年輕的新員工們也不甘示弱,他們結合自己在培訓中學到的理論,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劉大爺,您說的是有道理,不過從理論上分析,可能是控製係統的問題,咱們也得考慮下這方麵的可能性。”

就在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另一個小組那邊傳來了一陣爭論聲。

“我覺得就應該換一種新算法試試。”

“不行啊,換算法的話,老設備能兼容嗎?搞不好會出問題的啊。”

“可以先在模擬環境裡試試呀,不試怎麼知道呢?”

這個小組的工人們正為一個技術難題爭論得不可開交。李向明聽到動靜後,走了過去。

“大家都彆急,這種爭論是好的,在解決問題時就是要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李向明微笑著說,“咱們先把討論的思路和方案梳理一下。”

在他的引導下,大家漸漸平靜下來,有條不紊地整理著自己的思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各小組都得出了自己初步的方案。接下來,就到了實際操作驗證的環節。

工人們拿著工具,來到了車間。他們找到對應的設備,按照自己小組的方案開始動手操作。

李二牛所在的小組針對的是一台老車床的故障問題。李二牛負責操作車床,其他組員則在旁邊仔細觀察,並記錄數據。李二牛小心翼翼地調整著重參數,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其他組員則緊張地盯著設備,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讓他們揪著心。

在經過多次嘗試和調整後,車床終於恢複了正常運行,而且生產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不少。李二牛興奮地舉起工具,大聲喊道:“成功啦!咱們這次算是找到了正確的方法!”

周圍的工友們紛紛圍過來,鼓掌歡呼。這成功的喜悅感染了每一個人,他們也更加堅定了繼續學習的決心。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