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春
最近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因為大家私底下都在傳陛下有意削減封王,這使得之前封王封爵的人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自己會被降削。
這天晚上,大唐皇帝李世民駕臨皇後寢宮甘露殿。李世民攬著長孫無憂的肩膀坐在席子上。
“陛下在想什麼?有什麼煩心事嗎?”無憂瞥到李世民時而蹙著眉頭,似是有心事。
李世民瞥了眼無憂,遲疑道:“朕最近有意削藩。”
“哦,看來宮裡傳言不虛,陛下確有此意。”
“你也聽說了?”
“朝廷內外大把揣測聖心之人,大家都猜到陛下有意削減封王,就等著下旨了。”
李世民點點頭,道:“朕還沒下旨,還沒下定決心,因為一旦削藩,可能會引發大量群臣不滿,進而激發兵變。”
“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有削藩的舉措,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嘛!勢在必行,不過,其實削藩不是最重要的,采用什麼方式削藩,最重要。”
李世民一挑眉,饒有興趣道:“哦?無憂,你說說看。”
“在我看來,有三種削藩方式,第一就是漢景帝強製削藩,引發大規模的戰爭。第二就是漢武帝的千古陽謀,頒發推恩令。讓那些藩王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不錯,其實漢景帝削藩不成功,漢武帝倒是成功了,而且很巧妙。無憂,那第三種呢?”
無憂側頭瞥了眼李世民,神迷地笑笑,道:“第三種嘛,不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是我夢中出現的。”
“夢?”李世民略顯不解,隨即想到了什麼,道:“朕記得那年朕還是秦王時,攻打薛舉失敗,你也是給朕講了你的夢中故事,裡麵有個大將軍,朕記憶猶新,好像叫,嶽飛?”
“對,陛下好記性。我現在要講的這個夢也跟嶽飛有點關係。陛下可還記得,當年我講的那個夢裡,嶽飛是南宋人士,當時還有一個已經滅亡的北宋?”
李世民想了下,點頭應道:“是,朕想起來了,北宋亡國,兩個北宋皇帝被虜到了敵國。”
“對,那兩個亡國皇帝就是徽欽二宗。但是今天我要講的這個故事,是有關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故事。”
李世民一挑眉,一臉興趣濃厚,道:“好,朕洗耳恭聽。”
“這個趙匡胤結束了亂世,建立了北宋,之後呢,他也動起了削藩的念頭,他擔心手下的武將會擁兵自重,篡權奪位,於是他有一天宴請這些武將來宮中飲酒。酒喝得正酣時,趙匡胤酒玩起了苦肉計,哭訴自己當皇帝怎麼怎麼不容易,整天夜不能寐。然後有將軍就問他為什麼睡不著,趙匡胤就說他總是擔心有人覬覦皇位。那些將軍聽了都很驚訝,紛紛表忠心,說自己並無不臣之心。然後呢,趙匡胤見時機成熟,順勢就提出,既然他們沒有不臣之心,那乾脆就交出兵權,到地方任職,賜給他們良田美宅,金銀珠寶,讓他們做個人間富翁。”
“後來呢?這些將軍交權了嗎?”李世民一臉好奇。
無憂笑了笑,道:“那些將軍即便心裡不樂意,可也不想遭到皇帝猜忌,於是第二天便紛紛主動上交兵權,之後便被趙匡胤派去了地方任職,趙匡胤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賜給他們大量的財富,讓他們餘生做個富家翁。這就是杯酒釋兵權,就是我說的第三種削藩方式。”
李世民恍然大悟,了然地點點頭,眸中滿是欣賞。
“陛下,這三種削藩方式,你想選擇哪一種?”
李世民緊蹙著眉頭,思索片刻,道:“漢景帝強製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最後也沒成功,這是下下策,朕不采納。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看似巧妙,但卻寒了將軍們的心。這些將軍跟著趙匡胤出生入死,平定天下,最後卻落得個被收割兵權的下場,即便給了他們巨大的財富,總歸是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朕也不采納。”
“那就隻剩下漢武帝的千古陽謀了。”
“不錯,朕思來想去,還是陽謀適合朕。朕之所以削藩,是因為太上皇建國之時,濫封了一大批毫無貢獻的宗室王侯,每年給這些王侯的封賞占用了國庫的一大部分,對於恢複國力不利,所以必須要削減封王。”
無憂點點頭,道:“對於削藩,我同意,但是這些封王畢竟是太上皇親封的,你要削藩,是不是應該去問問太上皇的意思,總顯得對太上皇不敬。”
李世民不悅地皺了下眉,遲疑道:“太上皇不是不想見到朕嘛!朕去了,豈不是觸黴頭!”
“我隻是提個建議,怕陛下遭人詬病說不孝之類的,至於去不去太極殿,看陛下自己。”
“唉,其實朕也不想見太上皇,見了麵說什麼,怪尷尬的。但不去好像似有些不妥。無憂,要不然你代替朕走一趟?”
“不,我不去,我也不想觸黴頭,陛下,這是朝政之事,後宮不能乾政,你還是自己去吧。”
李世民撲哧一笑,低頭親了下無憂的臉頰,調侃一聲:“無憂,你剛才說那個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說了那麼多,現在才說不能乾政,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啊!”
無憂心虛,撇撇嘴,道:“那我以後不說了。”
“不,你要說,你的話總能給朕啟發,就像今天你講的那個故事。對了,那個趙匡胤,他也結束了亂世,那,是他厲害還是朕厲害?”
無憂哈哈大笑起來,道:“陛下,你怎麼跟夢中人物較真啊?”
“不,無憂,你快說,朕和那個趙匡胤,誰厲害?”
無憂想了下,道:“那個趙匡胤得位不正,得位手段類似於隋文帝,而且他建立的北宋也不是大一統國家,是地方割據政權,他隻是統一了南方,還沒有染指北方,就收繳了將軍的兵權,也可能胸無大誌吧,這麼一對比,那還是陛下厲害。”
李世民得意地笑笑,道:“朕就知道,一定是朕厲害。”
“唉,不過,這個趙匡胤英年早逝,死得蹊蹺。”
“哦?怎麼講?”李世民又來了興趣。
“趙匡胤有個弟弟叫趙匡義,兄弟感情很好,趙匡胤許諾日後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匡義,而趙匡義日後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就這麼兄弟倆的子孫輪流做皇帝。”
李世民不解道:“怎麼會這麼安排,這不亂套了嘛!朕猜一下,這兄弟倆肯定有一人反悔了,對不對?”
“嘻嘻,陛下猜對了。趙匡胤年僅五十就暴斃而亡,有說是正常病死,但更多的說法是趙匡義弑兄篡位。”
李世民狐疑地皺皺眉,道:“朕也傾向後者,後來呢,趙匡義即位了,死之前有把皇位傳給侄子嗎?”
無憂搖搖頭,道:“沒有,趙匡義違背諾言了,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哼,朕猜想也是如此!人性使然。”
李世民緊緊地握住無憂的肩膀,又低頭狠狠地親了無憂臉頰一下,道:“無憂,你怎麼有這麼多夢中故事,還都這麼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以後你多給朕講講。”
“好,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