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土改(1 / 1)

推荐阅读:

我在網上大概,查到了一個數據,說建國以後的全國各地根據情況不同綜合下來,平均土地田稅是15。

沒有去查更詳細的東西,對我來說夠用了,我認為這15的田稅是毛利,就是說這個數字的田稅統計,是沒有去掉管理等各級人員消耗,和運輸損耗,更彆說一窮二白,沒工業,商業收入,和戰爭留下的龐大的軍隊消耗了。

就算糧食就近調配,但是國家需要的工業建設,軍隊政,工各個係統消耗,這些糧食肯定是要轉運的。

所以我認為,在這個時候,國內政府收到的,農業產出所有剩餘能量也就,占全部人口的12左右?去掉幾百萬軍隊,政工,交通,城市裡殘餘的傳統上層建築,一些國家職能海軍啊,文人階級啊,什麼的,能剩下多少財政盈餘?

建國的時候,那時候全國人口有多少?差不多54億人了把?從世紀之初就開始戰亂不斷,整個國家打得一窮二白。

傳統士紳百分之十農業稅收集的整個稅收係統都崩的差不多了。

能量散逸,下沉,人口數量滋生,沒有這個時空東北和北京這樣的勢力去做國家工業化嘗試。

按照我的印象宣傳中說的是,那時候的城市人口不足1也就是500萬左右的城市人口,1~2的非農人口?

而且這1~2的非農人口,有多少是標準意義上的非農人口?是真正的工業人口,和為工業人口服務的人口?

這些城市人口是傳統經濟結構中的消費型城市人口吧?比如說傳統的社會統治機構,他們在聚集在城市裡,是在從事生產?還是在負責消費?

很明顯,我認為是後者,他們的城市化根本就不是工業的城市化,而是消費的城市化。

在我構建的這個時空。南方地方上的稅收係統不知道,最起碼在北方的稅收係統是比較完整的。如此才有,為北洋財政提供超過75稅收的地主鄉紳集團們。

有這些鄉紳們積極的從整個農業中抽取田稅,人口滋生的速度自然會降低。

而且從農業中抽取的田稅,也並不會在無意義的內鬥之中消耗掉、浪費掉。

就算是統治階級消耗了一部分,仍能有超過百分之8的非農人口。

我在這裡給北洋的工業化集團取一個2~3的數據,也有200多萬到300多萬人的樣子。

就算內部地主鄉紳和工業化兩個政治集團再怎麼拉鋸。他也算是有些欣欣向榮的樣子,要不然怎麼敢去和列強抗議?找日本的麻煩?去爭山東那1000萬人口的市場?肯定應該超過3才對,300多萬人的標準非農工業人口。

那麼原北洋集團勢力範圍,按照1億人的基數,就算完成土改,能獲得更多的田地產出收益,把整個農業的產出百分之十的能量剩餘,握在政府手中,去掉這300多萬工業非農人口消耗。

再加上政府新政策是不允許靠出租土地盈利了,有些大地主們把田地賣給貧農,然後舉家到城市來討生活。

既然在農村沒了生計,那就有分出一部分家族成員到城市看風向。

這樣人口一增加,城市裡恐怕得有超過400萬人口。那麼1000萬糧食剩餘,減去400萬消耗,就是600萬人口糧的財政剩餘。

600萬人口糧,也就是按每人7兩銀子的話,那就是。4200萬兩白銀的收入。

張克入關。控製關內政權自然要推行東北的糧元。600萬人口糧,按400萬壯年,每人每年200kg。200萬老弱幼。每人每年100kg一共是1萬萬公斤糧食富於。

然後我們計算消耗。

這場土地改革從河北開始,然後是山西,之後山東,最後關中平原,河南部分在黃河以北的整個地區,最後一路向黃河以南。

如此龐大的一場社會改革。不知多少人血流成河,有人說,會導致一到兩百萬人的傷亡。我們按200萬人的傷亡來算。

200萬傷亡的戰爭。最少要花2~3年時間吧?

曆史上的土改時是什麼背景?蘇聯和美國都集中精力在加緊在歐洲布局。

日本已經投降了,沒有力量。

正麵的敵人隻有蔣。

在這個時空,南方一盤散沙,沒有一個勢力,真的可以帶頭站起來,豎起反旗,帶頭反抗的。

這些傳統的統治階級地主會坐以待斃嗎?日本人可是剛剛拿到了膠濟鐵路。

他會坐著一小板凳,就那麼看著,什麼都不做?

大量的輸出武器,煽風點火。

過去這些傳統地主們的積蓄,從糧食到貴金屬拿出來,豎旗招兵,采購武器,日本,列強,大量出售戰爭剩餘武器,大發戰爭財,這才是最基本的事情發展邏輯,是基本操作。

甚至在日本,對傳統的統治階級來說,這根本就是一場可能會傳染的革命,需要積極地派兵替鄰國鎮壓,為了防止中國政府,未來可能發生的變故!

比如完成改革後,再來和日本一爭高下,應該積極地乾涉中國內政。列強怎麼想?乾涉?有錢嗎?拿什麼乾涉?隻有日本有經濟能力嘗試這麼乾。

但就像我說的,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敵人。

這爭是東北1500萬人,加上北洋工業集團300萬人,拉攏貧農數千萬人。

對抗地主和其附庸,加在一起,最多2000萬人。

中農數千萬人中立。

一方是比較現代化的組織結構完備的政府集團。

一方是雖然看起來人多,但一團散沙,缺少武器裝備,縱然日本和列強,在山東半島,從南方渠道大力支持。

那麼在山東半島,南方中央政府夠不到的,這些地方形成戰線膠著。

河北,山西,關中平原,山東和河南部分地區,還是會被一掃而空的。

日本有那個力量深入內地乾涉?日本敢於賭博,是因為他知道隻要投入賭本就能獲勝。

而這場賭博很明顯,張克中央政府集團的賭本比日本的賭本還要大。

隻要張克中央政府選擇無限加注,依靠改革後關內的田稅和關外的糧食支援。

這場戰爭不是3年兩年結束,打上30年也是有沒問題的。

30年太誇張了,但是拖10年,是可以做得到的,越是依靠農業稅,工業化剛開始的農業國,越是能拖,能打持久戰。

日本有15的工業化人口,但是要完全脫產出來去打仗,打10年能抽掉2的人口嗎?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

但是麵對上億人卷入的內戰,100萬人的軍隊,除非你可以正麵進攻,直接摧毀張克的政權中央,工業化的城市,軍工要點。

在這剛打完一戰,鐵絲機槍加戰壕的的陣地消耗戰背景之下。

就算日本真的可以拿出來,上百萬人的武裝部隊,他有多少工業能力來拿出,足夠在戰壕陣地中向前推進的大量炮兵?

在戰壕戰中沒有大量的炮兵,你憑什麼向前推進?日本雖然在遠東,也算得上是工業國。但他拿什麼和歐洲列強在戰壕戰中向前進攻時,發射的大山小山一樣的炮彈供應比?

日本有這樣的軍事工業?我不相信的,一個國家的軍事工業,在和平時代,也就能占個gd的1~2。

如果你決定要發動國戰,將整個國家的財政向軍事工業傾斜。完成整個民用工業向軍事工業的轉型就需要數年時間去改造。

而且這種改造,這種轉型是絕對會影響整個國家經濟運行的,絕對是不可持續的。

相當於你拿著一個家庭幾十年的存款去創業、做生意。用幾年時間,把幾十萬的存款全部花掉,梭哈了。

贏了將來幾倍幾倍的回本,如果輸了,直接一夜清零,重新開始。

也就是說,如果日本在這個時候賭上國運來上這麼一戰,中國隻要能拖個幾年時間,日本就會回到農業國時代,從維新工業化以來,所積累的國家財富還能剩下多少?

我們要有一個概念,一個國家是為了過得更好,才會拿著國家財政去賭博,來尋找一個美好的明天。

但並不是說自己忍一忍,日子就過不下去了,要看風險收益,看決策判斷的。

日本畢竟自己算是一個工業國,又拿到了朝鮮和台灣,他的日子真的沒有差到這個程度,減少軍事上的消耗,加強民生上的投資。他的日子也是可以過的。

隻不過,過上這種小國寡民的日子。當棋手,玩世界爭霸的遊戲,他就彆想了。

但我相信這個世界上的日子人還是比較多的,在很明確大概率會失敗的情況下,日本真的會賭嗎?

我不相信真的有國家會發這種狂,它發狂那就打十年持久戰,送他會農業時代。

那麼再回到張克的視角。

張克的目的是獲得充足的財政,來推行國家工業化進程,就算在10數年中建立了基本的工業化體係。關內關外加起來五六百萬人的工業人口。

現在又擁有了充足的田稅,向這些工業領域傾斜財政。促進工業的快速發展,但任何事情發展,進行工業轉化都是需要一個時間的。

疫情的時候去蓋一座醫院,就算是不惜工本,也需要一兩星期時間,這一兩星期時間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想辦法縮減了,就是水泥凝固也是要時間的啊!

就算現在突然間有了幾千萬兩銀子的財政剩餘,上億公斤的糧食,可以去給工業部門去雇傭工人,擴張產能,但是整個工業集團也是根本吃不下的,需要時間去消化。

所以張克的土改政策試行,花費了3年時間去做。

張克並不怕自己輸,隻是擔心贏得太快。

因為贏得太快,就算突然有了如此多的糧食。這些糧食,你又能投向何方呢?在整個國家糧食都稀缺的時代,把這些糧食拿到國際市場上去賣了?在這個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了的時候,糧價下行。

趁著列強對這個世界秩序的控製,真空時期,完成國家的改革,朝著國家工業化邁進,快速發展。

列強絕對隻會敵視你,對你進行遏製,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拿著錢和糧食就能買到設備,那是不可能的了。

也就是現在,整個西方世界還處於虛弱時期,沒有調節好,各個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完成新的外交政策製定。否則說不定已經在支持日本武力乾涉中國內政了。

時代背景和時代背景是不一樣的。

如果一點工業化的基礎都沒有,就是要借助這股浪潮快速的解放全國。這樣如果外敵,列強們想要乾涉內政,就找不到白手套,不能單單憑借援助武器,糧食就收買一個地方勢力,當它的白手套來進攻,用最少得花費來打消耗戰。

你想想,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剛剛立國,你的國家隻能征收15的農業稅,這15的農業稅,你要投向何方呢?百廢待興。

如果這個時候國外敵人騰出手來,向你的對手勢力大量的輸送武器,糧食,不停的找你的事兒。

國家怎麼能安心發展?一個不好,如果說打十年,財政頂不住了,那你是不是要低頭去找老大哥來幫忙?那老大哥是白幫忙的嗎?你的脖子上遲早不得被套上韁繩嗎?一步步失去自主權力,然後變成什麼樣子?參考下美蘇在歐洲的布局,那些小弟,就是最橫的法國,一兩個總統又能做什麼事?

想要帶領整個國家站起來。想要從此擺脫列強的操控。想要從此斬斷列強套上來的枷鎖。

宜將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但是背景不一樣,東北就算已經實行了十幾年的體係教育。在小學、高小和大學都有巨量的投入,有數十萬人接受過教育的人員,但這些人員都被轉化成工業人員,就算有剩餘的,派到內地來做基層骨乾。這些人的數量也是不夠的。

所以自己打內戰,解放地區的速度要有所控製。不斷的通過速成班,通過加強教育投入。

通過明確的戰爭進度告訴地主貴族們,他們沒有勝算,自然會有看清形式的傳統的讀書人前來投靠,原本不得誌的人們,前來求個前途。

因此一方麵可以把整個社會打掃個乾乾淨淨,讓所有的不滿的人都跳出來,被一掃而空。

一方麵可以不斷的吸收培養人才,來加強自己對地方上的控製。

如果自己一口氣吃下太多地盤,又沒有夠用的人才乾部,去控製地方,就必須要放權。

那這和傳統的封建帝王獲得天下大勢以後,偏遠地方,傳檄文而定有什麼區彆?

封建王朝的控製到不了村鎮一級,村長一級還是被地主們牢牢把控著,改朝換代也跟他們沒有關係。

新政府要掃除地主階級,想要改變這種社會傳統,就必須要把政府的根紮到村子一級,所以是絕對不能向下放權的。

因此,哪怕是慢一點,缺人才的就打慢一點,這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是綜合考量過的。

所以這場碾壓式的內戰才會打3年多時間,否則憑什麼這種碾壓局不是,打出碾壓的效果來?要打3年?

因為打內戰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改革社會結構,通過慢慢的分地區,逐步推進土地改革,才可以把改革社會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3年時間張克都覺得太快了。

但是打到後麵他自己也控製不住。當時代的浪潮來了,你自然而然就會被浪潮推著走,而不是去控製浪潮,沒有人擁有有那樣的偉力。

我隻告訴大家這樣一個數據。在這3年的內戰打完之後,張克的政府,正式改名叫做共和國中央政府。

這個國家控製東北的遼寧、吉林省,加黑龍江省部分地區。內蒙,外蒙部分鐵路沿線控製。山西,西安平原,河北,河南和山東大部分地區。總轄地區超過1億2000萬人口。

由軍政府主導,徹底完成整個社會對於向工業社會轉型的主流意識形態確認。

傳統城市人口分流改造,加上工業化標準的非農人口由600萬,快速向1000萬挺進,在可以預知的未來幾年還會快速增長。

整個中央政府,下轄地區開始推行東北一樣的小學、高小、大學,現代化體製教育。

建設開展最早,最先開始改革的河北地區,第一批小學人員都要畢業了。對整個傳統的地主貴族階級進行完全的改造。

1000萬人口的地主階級和他們階級的堅定附庸500多萬人口,一共1500萬人口。

去除在內戰中被堅定消滅的。向南方逃竄的。剩餘的開始接受改造,分為幾個方向:小的富農自然是上交多餘的土地,自己耕種,按政策上繳田稅,去拿政策上提供的工業股份。

這樣的小富農是最多的,可以占到一半將近700萬左右。

剩下的選擇主動投靠的,學習政策,充當基層乾部或者去教小學生的。

藏到城市裡麵閉門自守,不再出聲的。

和進入工業行業去尋找機會的。

還是那句話,社會改革的目的是改造社會,而不是專門的為難人。隻要你願意接受,就是有出路的。

現在的生活和你以前比可能會有所下降,但隻要你看得開,還是能活的。如果你有能力,在新的時代自然也可以脫穎而出。

但能不能回到以前所處的頂級狩獵者生態位?那就難說了。

也就是靠著這些傳統精英,識字人員的大規模收編,補充了很多人員,人才。

整個小學教育才能鋪開。1億人口按照15的適齡人口,每一個學級,光小學就有450萬人,內地不可能按照東北的人口標準來了,基本上50人一個老師小學三個年級,要九萬老師。

高小教育要附帶一定的社會認知教育和意識形態傳輸,自然是不可能任用他們的,最起碼也要進行甄彆,審查。

按3:1的比例,升學也要3萬名高小老師。

大學擴招現在剛剛開始,全國各行業組織人才,鋪開大學各個專業的係統建設。

教育體係現階段來說,憑借著中國傳統社會,想要教小學生,讓國民擺脫文盲的小學老師是不缺的。

照本宣科,真正願意相信政府的意識形態宣傳的可靠的的高小老師人員也是不缺的。

但可以傳授大學的專業化,工業技術知識,教授高小升學人員學習的那就真的是非常不足了,收攏的相關人才鳳毛麟角。

原地主階級培養的大量適齡人員,和國家係統教育出來的學生,進行高小和大學的教育,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最少年時間,才能有人畢業進入到工業係統。

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工業係統擴張,基本上都是老工人帶新工人,老師傅帶徒弟式的分裂擴張模式。

也就是說,張克原來的集團內部的人員都開始大踏步的向上提了。

這是國家的一次改革,社會的一次洗牌,這是集團的一次擴張,也是對權力的一次從新分配。

因為中央政府擴張的速度太快了,沒有足夠的人才,所以在完成對河南大部分的擴張後,中央開始叫停擴張的腳步。

外國列強開始陸續的對進口設備進行限製,用糧食來換設備的貿易已經行不通了。

一方麵,培育本國的工業發展。

一方麵,發展民政機構。

一方麵,發展教育體係都是需要時間的。

現在還有大量的財政糧食剩餘,怎麼辦?現在國家是一個巨型的軍政府,是沒有充足的市場空間的。

這些糧食怎麼被社會消化?不可否認,這個時候關內還是有很多人隻是基本溫飽,混口飯吃。

再多的糧食也不怕沒有人吃呀?但是作為國家政府的決策機構,必須考慮的就多了。

在關外有六七百萬人的糧食剩餘,在內地有五、六百萬人的糧食剩餘。如果國民真的沒辦法活了,那請到關外去開荒,土地給你發。

如果你不願意離開老家,就是守著自己的幾分薄田過日子。政府拿著這些糧食去補充你有什麼意義呢?

興修水利,整修道路,這些在政府有財政剩餘的時候要去做的事情,自然是少不了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