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苦難(1 / 1)

推荐阅读:

遼寧的財政主要是以農業稅為主。在你的糧食到時節了,收成以前。所有的財政都是上一年的結餘。

袁世凱在關內,商農之間的財政比例,可能比遼寧這邊的農業稅收入占比比例好看一點。

但也絕對逃不出農業收獲時節的製約,這時代畢竟還是農業稅占大比例的時代,國內田稅,對外貿易的鴉片,糧食出口,大都是農業產品,雖然在書麵表達是農稅和商稅,關稅,但實際嘛,絕大部分都是地裡長得,或者吃地裡長得。

隻是如果地方士紳豪商讚助的話會比較麻煩,改朝換天,朝夕之間就要施行?又有多少人會倉促下注,而不是觀望局勢?

多少地方勢力起了自治之心?幾人願意服從中央?還真是難說。

袁世凱入主北京,馬上派兵進直隸,河南強行收權,自然風評變差,在新式追求平等的革命人眼中,獨夫民賊也不過如此。

張克在遼寧實行的政策,在新派的民主人士看來,比袁世凱更加獨裁。

但也有欣賞的人看到了遼寧鋼鐵廠,鐵路,教育的投入發展,認為這樣才能拯救國家,國民上下一心,國家才有出路。

遼寧畢竟大部分人口都在政府的直接掌控之中,民間很難翻出火花來。

就憑遼寧是白紙,內部都是新設。而關內人際勢力錯綜複雜,袁世凱王佐之才輔佐,天下歸心,強兵壓製,最少也要花一年時間才能穩定直隸、河南部分吧?

天津、北京,全國數得上的繁盛之地,要想清理明白其中關節,那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可以做到的。

以三萬老軍,加擴編的新旅,收拾黃河以北小7,8千萬人口。憑借北方鐵路輸送,站住要害節點罷了。

數年前沒鐵路那會是想也彆想,做不到的。就是如今軍隊派出去,也是米中淘沙之感。

張克請友文去天津見聶世成,聶士誠是肯定不可能站隊遼寧的。但希望他可以,在北洋內部說些好話,吹吹風。

在北洋內部,防止袁世凱的北洋和張克的北樣相互衝突起來。

雖然分兩個山頭,內部的權力和財富流通都受到了限製。

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沒有辦法完全切裂開的,將來哪方得了天下,相熟的人這麼多,內部人員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切割不開的。

張克的遼寧政府中,有太多人和李鴻章北洋集團有交集淵源的人了。軍隊原來最早的弟子是宋慶部,軍官是北洋武備學堂,有淮軍北洋的影子。

雖然真正上年紀的淮軍老人不多了,但確實有不少軍官長輩的關係,相互聯絡的太深了。

張克和袁世凱之間也開始了通信往來,互相試探。

袁世凱不用說了,就是要掌握最高權力。

問張克是什麼想法?張克也不掩飾,直言己要救國,可以先讓袁世凱先上台唱戲,但如果不行,自己將來必取而代之。

袁世凱畢竟比張克大了10多歲,其實此時正是壯年。人中龍鳳,心中豪邁之氣,宰製天下的願望,那是非常強烈的。

看出張克不居人下,將來或有一戰。

覺得現在也許是機會,內外夾擊,掃平遼寧。

但部下幕僚都不讚同,勸說袁世凱,張克的軍隊也是脫胎於新軍。山海關到錦州,一條鐵路直線狹道層層布防,早有準備,進攻實在是困難,兵力緊張,一時進攻受挫,僵持在那裡?將來怎麼收場?

形式就是這樣的形式,關外和關內開打,必然是兩敗俱傷。

不如同出北洋,相互之間做個安穩的鄰居便罷了,先分頭收拾局麵,將來回頭再說。

開春之前,終於傳消息過來。讓東北的2萬北洋軍入關。

北洋軍既然撤了,那剩下的3萬八旗軍,自然不是對手。

要防止北洋的軍人路上出意外,變卦。要求分批撤退,一批人3000,一批人3000,每兩三天出發一批,到撫順坐火車,中間不下車,直接調到關內,去幫助袁世凱穩定地方。

他們本來就是關內招募的壯丁,又有沒有融入遼寧的軍屯係統,沒有在本地落下根來,張克招攬,也沒有留下多少。

剩下的八旗,見局勢都定了,大勢已去,潰散的潰散,投降的投降,到了4月份就攻入了吉林,下半旬就派人和北洋交接,開始接手北方戰線,換防剩餘北洋部隊。

隨著八旗的平定瓦解,有不少願意繼續當兵的,留下不說。

一視同仁但要講規矩,當兵待遇也是不錯的。不願繼續當兵的,那也沒得說,回去分田種田交賦稅,隻能給些優惠,穩定局麵。

剩下實在不願意同心走路,心有不滿,懷有怨恨的,也不會選擇送死,會藏於民間,伺機而動。

但大勢不敗,一點人手又能動搖什麼局勢?

根據吉林的戶籍資料,沈陽的戶籍資料。如果張克可以完全把所有的戶籍人口,全都控製住,就可以增加超過一倍的人口。

東北開禁前人口700多萬。黑龍江淪陷幾十萬人。張克移民400多萬。也就是說,遼寧和吉林現在最少有1000萬人口。但是張克現在隻控製住了600多萬人口。

剩下的400多萬農民都是有地的。要如何實行政策,民政部如何安排,還要好好的考慮。北方戰線交給自己負責了,對俄國的方麵也要做安排。

對於這一部分本地居民,畢竟沒有活命的恩情,還自有土地。

漢族早先的關內移民,按照4成的田稅,滿族民眾35成的田稅。

越向北天氣越寒冷,糧食減產,稅收也減,有天災也救災,會考慮農民,但優待是不可能的,對農業實行餘糧大部分收繳,投入工業的政策是不變的。

血淚誰言?眾生苦!

做民族政策也隻能做到這樣。

下層農人本來都不易,稅收水平差距大,治下的民眾非鬨出亂子來不可。

按照張克的想法,這樣收田稅是不能長久的。再過10年、20年,東北發展了,遲早都要進入市場商業社會。

看時間,東北不論移民,滿漢,農業稅儘快下降到三成左右,維持一個標準,有助社會穩定。

是有一個度,但不要想太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在同時代算可以了,主要還是為了廉價糧食,支持東北的工業發展。

農民手裡有些糧食,人口增加,或者換取物品,縱然不是直接收到政府手中,吃不了的糧食要流入市場的。

為了儘快把所有人口都收入體製,東北內部的鐵路網,道路網的建設要加緊了,控製社會,或者減少運輸損耗,商品流通都是需要的。

要在東北建設大量的工業。

鞍山一座鋼鐵廠已經是不夠了。外部環境,內部政權安定下來,立刻就要開始二號廠建設。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