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士兵們將領們打掃戰場的同時,嶽文軒和宮二娘子兩人,卻在中軍帥旗下,小聲商量著著後續的事。
宮二娘子低聲道:“金軍初敗,偽齊大軍也被我們打散,我們要乘勢直取開封嗎?”
嶽文軒其實也正在考慮這個問題……
考慮了好一會兒之後,嶽文軒點了點頭:“要打開封,但不一定要取。”
宮二娘子:“哦?試探一下開封的防禦?”
“是的!”嶽文軒道:“若是開封不戰而降,咱們就取之。若是開封死守城池打呆仗,我們就撤。”
雖然大勝,但嶽文軒不打算浪。
還是保持最初決定的策略!
開封不是一個適合強攻的城池,如果做不到“鎖城”,不如放棄。
“但開封一定攻一攻。”嶽文軒微笑道:“不但要攻,我們還要把和王趙栻的旗子豎起來,打著‘為國收複首都’的口號去攻。”
宮二娘子雙眼一亮:“我懂了!做給南宋的人看。”
“對!”嶽文軒嘿嘿壞笑:“做給南宋的文臣武將們看看,尤其是南宋的主戰派,讓他們看看,九皇子趙構和十七皇子趙栻,誰才更適合繼承大統。”
說完,嶽文軒的意識往膠水縣這邊一切,回到了趙栻手辦的身上。
他一活,旁邊伺候著的三十二公公立即精神一振:“官家有何吩咐?”
嶽文軒:“寫一篇檄文,公告天下!列出偽齊國十宗大罪,然後就說我趙栻奉天承運,率領北宋天兵,要奪回我大宋國的首都開封。號召天下仁義之師,都來助我一臂之力,複我大宋國威。”
——
北宋國的驛站把“快遞力”打開到了最大,一時之間,“討齊檄文”像紙片般飛向整個天下。
不光北宋國的老百姓們都知道了官家要收複大宋的首都。
連南宋、偽齊、金國,都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消息。
敗逃回到開封城裡暫時駐紮著的金兀術和李成兩人,拿著討伐檄文左看右看,看完之後,金兀術也不禁勃然大怒:“贏了一仗,就敢看不起我大金了?我大金國如果全力動員,能拉出三十萬大軍!你北宋國那點小小的火器,在三十萬大軍麵前又算什麼?炮管給你打紅了都打不完,是誰給你的自信敢如此囂張?”
李成也在旁邊附和道:“就是!這開封城可不是壽春那種破城,他們的大炮再怎麼轟也不可能轟塌開封城牆。”
金兀術轉頭對心腹道:“你速回燕京求援,要更多的騎兵,更多的鐵浮屠,還有契丹人、鐵驪人、河北漢人的步兵也全都帶來增援開封,我親自在這裡死守開封,拖到援軍到來,我倒要看看,北宋國憑什麼打開封。”
他還以為北宋真的要強攻開封呢……
卻不知道,北宋這一招,攻的其實是南宋!
此時,南宋首都,臨安。
已經是一片沸騰了!
街頭巷尾,無數百姓奔走相告:“聽說了嗎?北宋軍在太康縣大敗金兀術,接下來要收複開封。”
“哎呦我的個乖乖,北宋好厲害啊。”
“俺就是從開封逃過來的。”一個操著河南口音的人,臉上露出了向往之情:“如果北宋能收複開封,俺就想回家了。”
此時,長江以南,許多地方都有逃難的河南人。
當初開封城破前後,無數老百姓離鄉背景向南遷移,其中許多是追著皇帝跑的,所以趙構定都在臨安之後,這些人便來到了臨安。
現在一聽說收複故土有望了,誰能不向往呢?
而朝堂上的官員們,也一樣動搖得厲害!
官員們並不傻,不會直接跑去趙構麵前討論這個事,而是先找個理由,約上一群官員出城郊遊,等他們走到西溪濕地,坐在亭台花榭之間,假裝在賞花的時候,其中一個官員便突然開口道:“秦兄,近日北宋要收複開封之事,不知道兄如何看?”
被稱為秦兄的人,正是秦檜,故作神秘地道:“此地沒有外人,我便和你們說些掏心窩子的話了。北宋這一手,玩得實在漂亮,北宋的官家比咱們的官家可硬氣多了,更像個明君。”
這話一出口,就表示秦檜正式開始組織自己的黨派,要發動兩宋歸一,讓大家跟北宋混了。
今天被他邀請來的,全都是和他關係近的官員。
其中不乏強硬的主戰派!
沒錯,秦檜發現了,如果要發動兩宋歸一,讓南宋歸入北宋,最好是在主戰派裡鑽營,不能跟主和派混。因為主和派是跟金人混的,而他要做的是和北宋一樣的收拾金人,那當然要和主戰派混了。
主戰派代表人物之一,觀文殿大學士李綱現在就在坐,他聽了秦檜的話,微微皺了皺眉頭,但卻沒有立即反駁,因為他居然覺得秦檜說得有道理,北宋的官家確實比南宋官家更強硬,這沒得黑。
但李綱還是忍不住開口道:“秦大人,你這話我可不能假裝沒聽到,你這是要造反不成?”
秦檜:“哎?李大人此言差矣,我不過就事論事,怎麼就成了造反了?那李大人且來說說,北宋大敗金軍,進攻開封,此舉痛快不痛快?”
李綱很想反駁他,但又說不出違心的話,因為真的很痛快!
隻好悶哼了一聲道:“注意說話,當今官家是堂堂正正得的位,趙栻卻是自封的偽帝,不可同日而語。”
秦檜知道,現在早了點,現在不急,便順著他的話道:“嗯嗯!是本官孟浪了,有些話確實不宜說。”
李綱臉色稍緩。
秦檜:“那咱們就來商量點彆的吧,既然北宋準備攻打開封,還號召天下仁義之師協助,咱們南宋應不應該出兵呢?”
這次李綱想都沒想就吼道:“出兵!當然要出兵!連偽帝都打算收複首都,我堂堂大宋正統,豈有不出兵之理,我們理應搶在偽帝的軍隊前麵收複開封,複我大宋國威,然後官家就可挾不世之武功,要求偽帝率軍來降,兩宋歸一,重開大宋盛世。”
秦檜:“李大人真妙言,深得我心!兩宋歸一,兩宋必須歸一!來,乾了這一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