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規往火槍的槍管裡瞅了幾眼,很快就發明了一件事:“這個火銃的構造,其實和竹竿區彆不大,就是一個細長的圓筒,中間填藥,但你們北宋的火槍點燃之後‘砰’的一聲,能殺百步之外的敵人,而我的隻能‘滋’的一聲,噴火燒傷敵人,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唉!”
李鐵柱:“能燒傷敵人,也是很厲害的啊。咱們北宋工部,最近正在仿製你的長竹竿火槍,我們試著用鐵筒這樣做,但是鐵筒反而限製了火藥的燃燒,效果不佳,最後我們也隻能和你一樣,采用了竹竿。”
說完,李鐵柱也拿出一根長竹竿火槍來,外形與陳規做的差不多,就是一個長長的竹子,中間挖空,填滿了火藥。
李鐵柱道:“我們把這個東西,當成一次性用品,點燃之後,用力擲向敵軍。”
原來,北宋的火銃陣在與金軍,偽齊多次交戰後,敵人已經學聰明了,開始學著北宋搞楯車,就是一塊大門板裝四個輪子,一碰上北宋軍隊就把門板車排成一排往前推。
前一陣子,孔彥舟與張威發生了大多小小多場拉扯戰,孔彥舟就是用楯車來抵禦北宋的火銃,想要把距離拉近。
這給張威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當然,如果有大炮,可以輕鬆把楯車打翻,但大炮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會有的,尤其是小規模作戰的時候,沒有大炮,對方又推出了楯車,確實相當的棘手。
李鐵柱一邊講著這些理由,一邊對陳規道:“當我們聽說了你的長竹竿火槍之後,就在想,可以用你的辦法來燒毀對方的楯車,最後就造出了這個玩意兒。”
他點燃了手裡的長竹竿火槍,然後用擲標槍的動作,用力向前一擲,那長竹竿冒著火飛出老遠,噗地一聲插在遠處的地麵上,然後“滋”的一聲,火藥猛烈燃燒……
這東西燒起來的效果,比普通的火把什麼的厲害多了,燒得又猛又劇烈。
陳規驚訝地發現,北宋還對長竹竿火槍進行了改良,他們的竹竿第一節裡裝火藥,第二節裡居然裝了油。
火燃猛烈燃燒點燃了油,燒得就更烈了,半天都不會熄滅。
好大一片地麵被油燒成了黑色。
陳規這個原發明者,也不禁鼓掌:“原來如此,還能往裡麵裝油,老夫好像也要長腦子了。”
李鐵柱有點尷尬地笑了笑:“老先生可莫這樣說,全靠你的發明,我們才會想到進一步運用。主要是楯車上的木板又厚又重,光靠火藥的燃燒,難以將其引燃,所以我們才想到了還要加油,這也算是被逼出來的武器。”
陳規感覺到欣喜,他突然發現,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搞研究,遠不如有人一起研究有趣,大家一起研究,一起交流,才能造出來更有趣,應用更廣泛的好玩意。
“哎呀!再讓咱們看看彆的玩意兒。”
老頭兒拉著李鐵柱的手不放……
就在這時候,嶽文軒的真人手辦,和宮二娘子兩人,緩緩地走了過來。
原來嶽文軒已經把自己的意識切回到真人手辦了,與宮二娘子並肩過來,對陳規打了個招呼:“陳大人好啊。”
陳規正美滋滋的把玩火銃,來了大人物都沒注意,隻是隨口應了一聲。
倒是李鐵柱站得筆直,行了一個禮:“嶽公子,宮樞密!”
陳規通過李鐵柱的表現,才知道來了大人物,這才轉過頭來。
宮二娘子道:“陳大人,俺馬上要出征了,沒有時間多聊,所以就長話短說了,俺想先任命你為北宋的工部侍郎,總領各種技術開發工作,不知你意下如何?”
陳規嚇了一跳,趕緊道:“老夫才疏學淺,好多新奇玩意兒都看不懂,哪有一來就做工部侍郎的道理,原作一小吏,從頭學起。”
宮二娘子搖了搖頭道:“實不相瞞,我北宋國的工部,現在人才方麵出了點問題。要不然就是李鐵柱這種懂技術,但是認識的字不多的匠人。要不就是一些出身文人世家,滿肚子墨水,但對新奇技術卻一竅不通的文人。像老先生這種又懂技術又有學問的人,那是真沒有。工部極需一位老先生這樣的人來把握方向。”
陳規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如此。
宮二娘子還想再多說幾句,突然遠處響起了很大的聲音,是數以千計的士兵,同時發聲喊話發出來的聲音:“北伐!北伐!”
宮二娘子便將想說的話都收了起來:“陳老先生,俺要出征了!後麵的事,會由李鐵柱來協助你。”
陳規最近這幾十天都在趕路,消息斷絕,現在突然看到北宋要出征,也是嚇了一跳:“北伐?”
宮二娘子點頭:“李橫你還記得吧?幾個月前率軍攻打德安府,與你交手的那位襄陽鎮撫使,他現在出兵北伐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我北宋也準備趁機北伐,打偽齊一個措手不及。”
陳規聽得一臉懵:“李橫跑去北伐了?這……這家夥……”
李橫在他心目中,就是一個賊!雖然受封襄陽鎮撫使,但還是賊性不改,明明受封了南宋的官,卻跑來攻打南宋的德安府,實在是胡來,現在聽說他跑去打偽齊,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宮二娘子沒時間多說了,轉身就走。
倒是嶽文軒停了下來,對他微笑道:“值此山河破碎之際,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其實還真不好說。賊有時候也會做出驚天動地的義舉,李橫的這次北伐,說不定意外的有趣哦,老先生多關注一下情報,會很有趣的。”
說完,嶽文軒也轉身去了。
陳規一臉的茫然,他還真不覺得李橫這樣的賊能做得出多大的事來。
此時,全天下的人,除了嶽文軒之外,誰都不看好李橫,所以整個南宋朝廷都毫無準備,嶽飛與韓世忠也全都按兵沒動……
誰都沒有想到,李橫的這一次北伐,會取得非常輝煌的戰果,為後來嶽飛的北伐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