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
清晨,傅崧卿剛剛起床,正打算去參加晨練。
就見到隊長從外麵鑽了進來:“恭喜,你調職了。”
傅崧卿大奇:“咦?調職?為啥?”
隊長:“上次獻計立了功呐。”
傅崧卿:“那次立的功,不是和八十軍棍抵消了麼?”
隊長便笑了起來:“你是個會讀書識字的人,豈能一直在軍中當個普通大頭兵,和咱們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在一塊兒。終究是該把你的本事,用在需要你的地方。快收拾一下出發吧,去見嶽公子,他有更適合你的事要安排給你。”
傅崧卿心中疑慮,但他作為一個“人質”,也沒有自己的選擇權,隻能乖乖地收拾了東西,裝在一個小包裹裡,走向了泗州城的知州衙門。
此時知州衙門已經非常熱鬨了……
從楚州增援過來的大量官吏,已經在衙門裡辦公,人來人往,喧嘩無比。有官員在指揮著糧車運進糧倉,還有官員抱著一大堆文書跑進跑進。
傅崧卿從他們中間穿過,進了大廳,就看到嶽文軒和宮二娘子兩人,身邊正圍坐著一大群文官。
嶽文軒:“諸位,泗州城裡的賬簿,就不要去翻查了,一把火燒掉即可,隻保留縣誌一類的書籍文冊,凡是南宋做的那些破賬,通通燒掉。”
傅崧卿剛進來就聽到這個,嚇了一大跳,北宋的人做事,這麼粗暴的嗎?
嶽文軒接著道:“要用開發楚州城的方式,來開發咱們接下來占領的每一個城池,要有打破舊製度,重建新世界的覺悟,楚州城就是大家的樣板。”
文官們:“遵命!”
嶽文軒這時候才轉過頭來,麵對著傅崧卿,招了招手:“傅大人,來得正好,我有一件小事,想要交給傅大人來處理。”
傅崧卿:“我隻是一個階下囚,不必和我說話如此客氣。”
嶽文軒嘿嘿笑:“但我是講禮儀的人呐,哪怕是麵對敵人,該有的禮貌我也會有,隻有麵對人渣的時候,我才會比較凶惡。”
傅崧卿心想:這是說我不是人渣的意思?我該高興嗎?
嶽文軒:“前些日子,讓傅大人混了混咱們北宋的軍隊基層,感想如何?”
傅崧卿如實答道:“強大無匹!難怪膠東半島能幾次擊潰金軍。”
嶽文軒:“那麼傅大人覺得,如此強大的軍隊,其存續的根本是什麼?”
傅崧卿:“那當然是內政,若是無錢無糧、無鐵無火藥,北宋的軍隊就不可能保持著如此強大的勢頭。”
嶽文軒嘿嘿笑:“那好,接下來就要讓傅大人體驗一下咱們北宋的內政了,我現在任命你為‘泗州城從零開始建設委員會’的基層小吏,工作就是打雜,協助你的上官,重建泗州城。”
傅崧卿已經做過軍隊裡的基層小兵,現在聽說要做文官體係的小吏,倒也不覺得有多意外了,臉上無喜無悲,連點表情都看不到,默默的認了。
嶽文軒:“因為你的工作是打雜,所以不限衙門,每一個衙門的人都可以給你安排工作。”
傅崧卿:“哎?”
他有點開心擔心自己忙不忙得過來,但是不知道為啥,內心深處卻有一抹興奮,暗想:這工作我要是做好了,就把北宋的軍政兩方麵都摸了個一清二楚。
嶽文軒揮手道:“各位,傅崧卿就交給你們了。”
堂中文官們齊齊應了一聲:“遵命!”
下一個瞬間,農學官就率先發難了:“傅先生,本衙門現在需要通知所有百姓,讓他們都來學習能將農田產量翻倍的新型種植法,這個通知工作,就交給你來做吧。”
傅崧卿“哎”了一聲,有點摸不著頭腦。
但他馬上就想起,剛到楚州城時,還被女俠帶著去參觀了農學部和工學部,那裡有不少人在跟著北宋的官方工匠學東西。
現在一想就明白過來,原來北宋的農業推廣是這樣做到的。
他趕緊行動起來,帶著一個吏員的工作小組,走進鄉村,到處宣傳,讓百姓們都去學農,隨著宣傳工作的深入,他從同僚的嘴裡了解到,北宋一直都有個政策,就是家裡的農田如果“采用新式種植法”的部份,可以得到一年的免稅。
農民們誰不想免稅?
於是農民們至少會拿出家裡一半的農田,來實施“新式種植法”,還有一半農田則采用自己用了一輩子的老方法,來作為自家的保底收入。
知道了這一點之後,召集農民們去學習的時候就簡多了。
他隻要拚命宣傳免稅政策,自然有大量的農民主動跑去學。
剛剛把這方麵搞清楚……
工學部又給他下了命令,讓他去征召工匠學徒。
他隻好把做了一半的農學部的工作放下,又開始研究工學部的事情。
就這樣,白天忙了晚上忙,各個衙門到處轉。
傅崧卿越是在各個衙門裡打轉,越是發現北宋衙門比南宋衙門先進的地方,這裡的吏員,不會貪汙受賄,吃拿卡要。因為他們吃的是皇糧!他們有編製。
雖然他們的編製連九品都沒有,屬於“不入流”。但比起南宋的吏,身份高得多。
南宋的吏沒有編製,也沒有工資,他們的收入全靠“榨”,也就是從百姓身上榨油水。為了保證他們的生活,南宋朝廷就算明知道他們壓榨百姓,也隻能睜之眼閉之眼。
但北宋就不一樣了,吏員們有編製,有工資,他們就不必去壓榨百姓了,他們一旦向百姓伸手,上級官員就會狠狠地收拾他們。一部份吏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編製,不敢違法亂紀,甚至還會舉報彆的吏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如此一來,整頓吏治就變得容易多了。
吏不亂伸手,各種苛捐雜稅自然消失不見。
老百姓們的生活,也一下子就輕鬆多了,他們隻需要負擔正稅,不再需要負擔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雜稅。
傅崧卿也研究過王安石變法,深知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吏治敗壞,很多好政策在落實的時候,會變成惡政。
卻沒想到,北宋隻用了一個“吏員給編製”,就使得這個狀況大大好轉。
傅崧卿甚至忍不住心想:我若能回到南宋,一定要建議官家改革,給吏員編製,發工資。
但他剛想到這裡,馬上就長歎了一口氣,他知道這行不通,南官沒有北宋這麼高的生產力,發不起全國那麼多吏員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