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文軒一共派出了二十個鴛鴦小隊,共計三百二十人。
傅崧卿就跟在這樣一支隊伍中,看到周圍都是老兵,他就感覺有點慫,不太敢說話。
正慌得很呢,就見鴛鴦隊的隊長轉過頭來,咧嘴笑:“彆怕!我們沒死光,你們就不會死。因為鴛鴦隊的鐵律中有一條:火銃兵戰死,近戰兵斬首。
傅崧卿:“哎?還有這樣的軍規?好……好嚴!“
隊長嘿嘿笑:“正是因為軍規嚴,咱們北宋才能打遍四方,你以為我們和偽齊、南宋、偽楚那些亂七八遭的烏合之眾一樣麼?”
傅崧卿:“……”
南宋被人拿來和偽齊、偽楚並列了,屈辱!但是傅崧卿卻不知道如何抗議,因為南宋還真不見得打得贏偽齊和偽楚。
從情感來說不想並列,但從實力來說,並在一起好像沒問題。
這就非常難過了。
那隊長又對著幾個新來的火銃兵咧嘴笑:“還有一條軍規你們也要記好,如果俺戰死了,全隊都要斬首。所以……你們彆以為待在後麵就可以劃水,也得拚命殺敵。否則俺要是倒下了,你們也沒法活著回去。”
火銃兵們:“……”
另外三個火銃兵,都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刺刀,心裡暗想:緊急情況下,我們也得挺起刺刀去幫隊長,不然回去也是斬首。
傅崧卿想的卻不一樣,他想的是南宋如果軍規也能這麼嚴,何至於如此之弱?但是,軍規如此之嚴,士兵會受不了而逃亡吧?為何北宋的士兵不逃呢?
那就隻有一個原因:重賞!
重賞才能維持重罰,否則軍心早已經崩潰。
北宋能做得到重賞,南宋能嗎?
不能!
貪官汙吏橫行,哪有錢賞得到大頭兵手裡?
沒有重賞,哪裡還能有重罰?
唉!
大隊伍用很快的速度,就來到了柳山腳下。
本地鄉紳派來的向導為他們指路:“看……這邊有一條隱秘的山道,可以直通山頂上的山寨,但是山匪肯定會在這條路上安排哨崗,我們頂多爬到半山腰,就會被發現。”
臨時指派的剿匪隊長問道:“除了這條路呢?”
“就沒有路了。”向導道:“全是亂石與密林。”
隊長看唯一的山路,琢磨著要不要從這裡上去。
傅崧卿從旁邊湊上來,諫言道:“隊長,咱們若是從這條路攻上去,山匪準備滾石從山上砸下,咱們再厚的盾牌也頂不住。在下建議,還是用計為佳。”
隊長:“用計?如何用計?”
傅崧卿:“咱們和大軍曾經路過柳山,山上土匪肯定早知道見過咱們大軍的威儀,定會心生畏懼,寨中肯定有些人已有逃跑之心。隻要他們有了此心,咱們就不必強攻。”
“咱們可以於山的另一邊,放火燒山,做出要燒光密林慢慢攻上去的架勢。那麼山匪自然就會畏懼,許多人就會逃跑,咱們在這條唯一的上下山道路口埋下伏兵,便可輕易將之擊潰。”
隊長仔細一琢磨:“此計大善,唯一問題就是人數了。放火燒山假裝攻山的人不能太少,否則山匪不會怕咱們,就不會逃。而咱們兵力有限,假裝攻山的人多了,在山道口打伏擊的就不可能多。”
傅崧卿道:“伏兵部隊不必太多,隻要把所有火銃兵都集合起來,便有幾十挺火銃,用兩個鴛鴦隊護住這些火銃兵,就可以打伏擊了。另一邊燒山佯攻的人可以多一點,再多弄些假旗。”
隊長皺起眉頭:“這豈不是把十二個鴛鴦隊兵護送四個火銃兵的基本陣形扯散了麼?若是此計不成,反而因為陣形亂了,被匪軍有機可乘,導致大量火銃兵犧牲,我這個做隊長的肯定要擔責任的。”
傅崧卿心中一緊,暗想:糟糕!南宋有些將領就會怕擔責任,不敢進行大膽的戰術,這位隊伍都這樣說了,多半不會同意。
但他沒想到的,隊長咧嘴一笑:“他娘的,怕個屁,擔責任就擔責任,要是太過死板,也有可能害得兄弟們被落石砸死在山道上,還不如用你的計策試試。”
說完,他又補充一句:“此計若成,給你計一大功。”
傅崧卿大喜,心想:這隊長和我想的不一樣。
隊長趕緊開始安排起來,山正麵,安排了主力部隊,而山背後的密道口,隻安排了兩個鴛鴦隊,護著所有的火銃兵。
接著,正麵的部隊開始放火燒山!
正麵濃煙滾滾而起,密林起火燃燒。
山上的山匪果然慌了,很快,一些膽小的山匪便從那唯一的道路溜了下來,剛到山腳下,還沒站穩,埋伏在這裡的幾十個火銃兵和兩個鴛鴦隊就出手了……
火銃、火箭,對著山匪一陣熱情的招呼。
山匪自亂陣陣,瞬間就崩潰不成軍,還活著的全都下跪投降。
柳山賊寇,輕易就平定了。
——
當傅崧卿隨著剿匪隊回到泗州城時,還在城門口就受到了嶽文軒與宮二娘子的迎接。
那隊長上前一步,大聲報告剿匪經過。
有趣的是,傅崧卿本以為那隊長會將功勞全部拒為己有,說是他自己想到的計策,卻沒想到,隊長一句都沒有胡說,把傅崧卿獻計的事情,全都原原本本地講了個清楚。
宮二娘子點了點頭:“傅崧卿,此次剿匪獻計,立了大功。你原本欠下的八十軍棍,就給你將功抵過吧。”
傅崧卿大喜,賞賜什麼的都不重要,能不挨那八十軍棍,保住麵子,才是他最想的。
啊,不對!
差點忘了這次去剿匪的真正目的,他應該為之歡喜的,應該是糧道打通,馬上就有大量的糧食能運輸過來,增援泗州百姓了。
百姓們沒有失望……
幾天後,從楚州增援過來的糧食大量到來了。
同時到來的,還有工學官、農學官。
北宋的人一來這裡,馬上擺出了要大力抓生產的架勢。
這個舉動,也讓本地鄉紳和百姓安了心……
既然要抓生產,就不是來“搶一票就走的”,而是打算好好經營此地,這對本地人來說,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